查看原文
其他

照片归还给上海人民了,当年的气质呢?

猫妙妙 2020-10-27





不抓狂,也不绝望

被我用弯的闪电

才可以叫做月光


大卫~荡漾





2011年10月24日,以色列驻上海领事馆的微博上出现了一段话:


今天开始我们会陆续放上一些老照片,所有照片都是上世纪20年代居住在上海的一个犹太摄影师沈石蒂(SamSanzetti)所拍摄的。因为年代久远,照片上的人物的名字都没有被记录下来。如果你看到照片上有你认识的人,或许就是你的祖父、祖母,请让我们知道。



“那时我17岁,当天我穿着新做的芭蕾舞服参加完一场演出,想为即将上大学的自己留个纪念,于是第一次去拍了这样的‘艺术照’。可能是他看到我会跳芭蕾舞很高兴,他也没有刻意指导,只叫我随意摆出各种芭蕾造型。我只记得明亮的灯光打在自己脸上的感觉。”


当年的“芭蕾舞女孩”、如今74岁的洪落霞女士曾在采访中这样说,“那时很多照相馆拍出的照片都十分雷同,都是一个花哨的背景。沈石蒂的照片非黑即白,却能展现人物最美的一面。我以后拍的照片都不如这张。”




拍摄这张照片的时候,17岁的洪落霞穿着崭新的舞蹈服,在沈石蒂的鼓励下自由地跳舞。如今半个世纪过去了,青涩的容颜不在,岁月沉淀下的气质却愈加明显




照片中的民国女子,容貌和姿态倒是其次,气质与优雅最令人深爱,眉目间的一缕温婉和精致,是我们这个时代再也找不回的大气



正如胡兰成所言:那“是从静中养出来的。临花照水,自有一种风韵。即便艳丽,亦是锦缎上开出的牡丹,底子里还是一团静气。”




张伯驹的夫人潘素



1921年,当17岁的沈石蒂来到上海。


上海是个很不寻常的城市,充满了变化和喧嚣。这又是个熙熙攘攘的城市,有骗子,有小偷,有妓女,有奴隶。这还是一个有着无数种色彩和无数种气息的城市,又脏乱,又绚丽。所有东西都那么有趣,那么令人称奇。


沈石蒂在上海


沈石蒂在上海


1928年11月,由美国柯达公司出版的《摄影室之光》杂志的封面,选用了沈石蒂拍摄的一名东方女子的照片。杂志中介绍了这位年仅26岁的摄影师。


它写道:沈石蒂在之前的旅途中就爱好摄影,到上海后,他的照片无意间被本地一位摄影师看到,便让沈石蒂去到他的工作室当学徒。


在一位美国商人资助下,沈石蒂开了自己的小照相馆,很快就有能力搬到了一个更好的地段,租下一家更宽敞的店面。


现在,这位只有5年从业经验的野心勃勃的年轻人正在为发展包括总店在内的4家分店而努力,他仍然渴望旅行,但又苦于没有助手能代替他工作,维持住这家照相馆的声誉。


位于南京路73号 沈石蒂的美术照相馆


在上海35年的时间里,沈石蒂拍下了两万多张照片。




沈石蒂的拍摄没有复杂的布景,但用光颇为讲究,有点像古典主义学院派的用光方法,人物身后都有一片晕染感觉的光亮,这也使得他的照片总是给人唯美、梦幻的感觉。



而他的色彩运用也极为惊艳,通过在相纸上手工着色,将照相技术和绘画技术完美结合,故而照片纹理细腻,色彩自然,有着“油画”般的质感



“这些照片,在今天看来仍然是光彩照人。沈石蒂也因此记录下了上海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时期。那个时代的魅力和风格,是无法再现的。”



沉静而魅惑,古典隐含性感,穿旗袍的女子永远清艳如一阕花间词。




眉宇之间的大气端庄是多少PS和整容都学不来的。



时评人羽戈曾在文中写道:看看现时代的知识人,大都长了一张体制化的脸,他们的气质,介于官僚气、市侩气与流氓气之间,独独欠缺与其身份匹配的文气


倘令他们穿上民国衣衫,置于《新青年》或“新月”团体,不消一眼,便能辨识其人来自现代。



而在沈石蒂的照片里,那些文人无论是着长褂还是穿西装,思想无论是激进还是守旧,都能感受到独立于时代的那份风骨



沈石蒂的照片中,还有很大一部分属于结婚照。没有酷炫的特效,没有沙滩阳光,却依然让人觉得甜蜜。


那时日色很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人.....



那群在照相馆留下照片的孩子们,后来去了哪里?

又经历了怎样的人生呢?



沈石蒂在接受采访时曾说道:


“我一生都在寻觅我内心的幸福,钱财有也罢,没有也罢,我毫无兴趣,我所寻求的是内心的满足,还有爱。”


而这种感情也融入了他的摄影中,每次拍照他都会和拍摄对象进行沟通交流,试图从人物的神情中挖掘他最真实的一面。


故而沈石蒂照片看上去并不复杂,却总能触动人。

那照片里的人,眼睛里有光,有水,有生气。



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

他记录下的都是关于美,关于爱,关于温暖



1957年,沈石蒂带着拍摄的照片远赴重洋定居在了以色列,从此再没有重回中国,那两万多张照片也一度被尘封,被遗忘


直到2011年,沈石蒂的继子摩西带着这些已经泛黄的照片找到了以色列驻沪领事馆:沈石蒂临终前念念不忘的仍是上海,在上海的岁月是他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摩西希望能够代替父亲将这些照片归还给上海人民


因为年代久远,大多数照片上的人至今不知身份,但值得高兴的是,也有一些人时隔50多年,重新遇见了他们最美的年华。


曹莉贞和先生的订婚照便是由沈石蒂拍摄


1954年,游美瑛带着儿子孙逊来到沈石蒂的照相馆拍下了这张照片,如今那个1岁的孩子也已年过半百


Sam Sanzetti (沈石蒂)


沈石蒂曾表示:“我一生中最灿烂的时光便是在上海,上海是独一无二的,五光十色的,我仿佛能看到她缤纷的色彩,闻到她的丰富的气味....”


后来提起民国,人们多将其与战争、贫穷、混乱相联系,然而沈石蒂却为我们将那个时代的精致优雅一一记录下。


即使不太平的年代,即使不富裕的生活,

也有绝不妥协的美与态度



周重仁保留着沈石蒂给父亲周邦骏拍下的照片,两人当年是好友



周重仁记得,因为自己是家中长子,父亲去沈石蒂那里做客,都会带自己一起去。


“他的店铺进门左手边是摄影棚,一块帘子挡住。中间的位置摆放着沙发来待客,右边则是一个结账的台子。他的爱人‘邬小姐’坐在那里来收款。‘邬小姐’是北方口音,我觉得是一口流利的‘京片子’,英文也很棒。从他照相馆后部的落地玻璃,能看见锦江饭店庭院中的草坪。”


“我的第二个妹妹特别会发嗲,Uncle Sanzetti总用走了调的上海话叫她‘老三,老三’。排行老四的弟弟又总爱抢二妹手里的东西,Uncle Sanzetti就叫他‘强盗,强盗’!”


有一张父亲和Uncle Sanzetti的合影,‘文革’前我们把全部有外国人的照片都烧掉了,就包括了那张。”


1955年公私合营开始后,沈石蒂的照相馆没有了。在接下来的两年里,他去一所学校教授英语。最终在1957年,沈石蒂选择了在犹太团体的帮助下移民以色列。


1967年,沈石蒂(左)在特拉维夫重新建立家庭,摩西(右)成为他的继子


沈石蒂的继子摩西说,在中国的最后一些年,他和一名叫‘南希’的中国小姐相爱。“当他离开中国的时候,因为客观的原因,不能够带着这个女人去以色列。回到以色列之后,他一直在想念她,但是他一直都得不到她的消息。因为中以双方没有建立外交关系,他不敢给她写信,怕给她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摩西给周重仁发来了一张沈石蒂与南希的合影。周重仁说,那就是邬小姐,他能够记起她眉眼的样子。


▲沈石蒂与邬小姐





猜你喜欢


大使馆为什么不把实情报告国内?

人脸识别技术在英国被起诉!

少沉迷中国历史,多了解世界文明?

禁书《一九八四》是如何在中国出版的 ?

易中天中科大精彩演讲:历史的底牌(完整版)

一部让人类哭泣的纪录片《home》,岂止是震撼!

断舍离 | 你最应该过的极简主义生活

毛姆:人生的悲剧不是人会死亡,而是他们不再爱了。

他奶奶的庙!一个清华博士的野路子研究和暗中观察,看完笑趴下了

半个故宫都是他捐的,病危时想住高干病房,竟被告:级别不够!

人民为什么选择了希特勒

不用枪炮,美国人竟然靠这些改变世界一百年

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人是谁?

禁书《一九八四》是如何在中国出版的 ?

易中天中科大精彩演讲:历史的底牌(完整版)

一部让人类哭泣的纪录片《home》,岂止是震撼!

苏联人拍的全彩开国大典,罕见视频 果断转发朋友圈

100年来震惊人类灵魂的15张新闻照片

刚刚,又有一大波老师被实名举报

黄奇帆:这一次人家要的不是钱,是命! 中国该怎么办?

我们光明正大地把孩子教傻,却不自知

希利尔送给孩子的人文素养启蒙,每个孩子都不容错过的童年读物

100张摄影大师们的经典黑白照片(收藏起来慢慢看)

中国学生思维的五大逻辑缺陷, BBC用一部趣味纪录片给解决了

看过多少烂片才能捞出这份好片单?每一部让你看完爱不释手

大型系列纪录片《先生》1-10集(完整版)

日本人眼里刘志军,不可思议

以色列简史,简到崩溃

神奇的墨菲定律:如果事情有可能变坏,就一定会变坏

火遍日本推特的爆笑解读世界名画, 太有意思了

日本人怎样看中国?10位日本顶尖教授写的中国史发你了解下


为了阅读更多妙文,也为了防失联,请添加我个人微daweidangyang 
号将满,名额有限,只加有缘人和分享转发本号文章者,请谅 
本号文章与图片来自互联网,权利归著作者本人,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到朋友圈,说不定有人需要呢

右下角点个在看吧,让我知道你来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