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玉珊×陈芳:从业务工作到基金会管理,“痛并快乐着” | 鸿鹄伙伴访谈录
导读:
为记录和展现基金会新任秘书长成长过程中的经历、困惑、思考和感悟,基金会论坛(CFF)鸿鹄计划项目组策划“鸿鹄伙伴访谈录”(点击此处阅读本专题>>>)。本期发布对两位鸿鹄伙伴广东省绿芽乡村妇女发展基金会党支部书记兼副秘书长曹玉珊和福建省恒申慈善基金会副秘书长陈芳的访谈。巧合的是,绿芽基金会和恒申基金会都成立于2013年,主要业务领域都是支持乡村妇女儿童。在两家机构即将迎来十周年之际,一起来听听她们的思考。
▲鸿鹄计划旨在陪伴秘书长走好前三年,成就基金会未来领导者。
曹玉珊
鸿鹄计划2021学员,广东省绿芽乡村妇女发展基金会党支部书记兼副秘书长
陈芳
鸿鹄计划2022学员,福建省恒申慈善基金会副秘书长
问:两位是如何加入各自基金会的?能否分享下背后的故事?
曹玉珊:2013年,绿芽基金会成立的时候,我就帮忙办理基金会银行基本户等相关事宜,但因为种种原因,没有直接入职,一直以义工身份参与。2014年7月,我才正式入职绿芽基金会,成为一名全职公益人。由于我之前有商协会的工作经验,对机构制度、合规等方面比较熟悉,所以我入职时是行政主管。2015到2016年,我开始兼任一些品牌工作,直到2019年成为副秘书长。
绿芽是一家民办的基金会,注册资金是由多位爱心人士捐赠的。成立初期,资金短缺,各方面都不太完善,我就试着帮绿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设计、会务等工作。借着年刊制作的契机,我参与梳理了2013年的工作,觉得绿芽所做的事情都非常有意义并接地气,这也是我2014年坚定地选择来到绿芽的原因。在公益机构,管理相对扁平化,特别是绿芽,平时工作中是相对平等的状态。上个月是我入职八周年,八年走来,我还是愿意陪伴绿芽一起成长、一直走下去。
*绿芽基金会团队在年度总结会上合影,前排左二为曹玉珊(图/曹玉珊提供)
陈芳:我观察到,身边大部分公益人是被生活当中的某一些事件触动了愿意为之服务的神经,最后选择了进入公益行业。佛教里有一句话叫“凡事皆有机缘”,没有机缘的话,我们就去创造机缘。我在当时就把握住了机缘。
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生育后“失业”了一段时间,重新开始找工作。当时我的初心就是在家附近找到一个既能够照顾我年幼的女儿,又能谋生的一份职业。恰好当时恒申基金会的办公地点在我居住的小区里。我鼓起勇气给恒申基金会的副理事长发送了求职信息,虽然当时我也不知道恒申基金会和公益行业到底是做什么的。也许当时恒申基金会处于创立初期,需要人才,所以机缘巧合,我们一拍即合。后来我在工作中慢慢发现,这份工作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不能割舍的一种生活方式,让我愿意为之奋斗。
问:广东的公益慈善氛围非常好,做公益可以有很多选择。对于珊珊秘书长来说,绿芽基金会有哪些吸引你的地方?
曹玉珊:广东省是社会组织发展的示范地区,2015年之前,有很多公益交流和走访活动,我也接触到了一些。但我最终选择绿芽,主要是因为创始人之一的蔡姐。我很早就和蔡姐认识,她是个很有感染力的人,在广东孵化了很多社会组织,她的公益精神让我非常钦佩。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很多企业和企业家都积极向灾区捐赠,蔡姐也不例外。但是当问起捐赠资金的使用时,得到的回复都是建了样板房,可是建房数量、具体的资金使用情况等信息都不够透明,使得她和她的朋友们对公益的有效性产生了质疑。后来,她陆续参与了很多公益项目,机缘巧合下,遇到谢丽华老师(编者注:《中国妇女报社》原副总编、农家女公益机构创始人)和吴志平老师(编者注:广州市法泽城市与公益研究中心理事长),希望在广州成立一家专注做乡村妇女儿童的基金会,她们一拍即合。不过对于价值观的第一条要求就是透明,要保证所做的事情真正能够服务到乡村妇女儿童。
这种透明、实效、平等的价值观对我来说非常重要。在绿芽的工作中,出现意见分歧时,并非一言堂,大家都有发言的机会。同事之间的关系也非常融洽,这样的工作氛围让我感到很舒服、放心。总之,绿芽的团队使命和文化价值观特别吸引我,我在这里非常安心,并且能够产生自我内驱力,愿意为这家机构付出。
问:家人和朋友们是如何看你的岗位的?
陈芳:我们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家庭关系上,都需要从家庭得到支持。从某种层面上来说,家人对我的支持,也正是他们对公益行业或者说对我们所输出的价值理念的认同。
我刚进入基金会的时候,亲戚朋友是不理解的,因为刚开始他们对公益的认知非常少。也有人说,那么多老人、儿童、弱势群体需要帮助,为什么你就要帮助乡村妇女呢?而且我们的工作会频繁加班、出差。但后来,慢慢地发生了变化。他们看到我平时分享的工作内容,会羡慕我,虽然忙碌但很丰富、快乐、有意义,所以他们开始变得非常支持我。此外,我的家人在经济上也给了我很大的支持,让我有勇气在这个行业坚持做这么多年。
曹玉珊:我周围的环境比较友好,身边的家人朋友大部分都比较支持认可。有一次,我去参加一场关于儿童性教育的论坛,家中长辈一听“性教育”,就有点纳闷,但我儿子会自豪、严肃地告诉大家:我妈妈就是专门做这个的,教我们不能让别人碰自己的隐私部位!几句话下来,立马就得到了长辈的理解。在公益行业,如果没有家人的支持,是比较难以坚持的。
*曹玉珊在幼儿园开展儿童性教育活动(图/曹玉珊提供)
问:在基金会的工作,给你带来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曹玉珊:作为全职公益人,我变得更加谦卑、包容、有耐心和乐于助人,能够与服务对象始终保持平等的状态,并且这种状态会一直贯穿到我的生活中,让我拥有更加积极向上的人生。我是一个在社交上很被动的人,但是在为基金会募捐的时候会非常主动,因为要想从别人的口袋里拿钱来做一件利他的事情是很难的,如果没有内驱力,做这件事情就会很痛苦。而我愿意为之改变,尽力付出,“痛并快乐着”。
陈芳:回顾加入恒申基金会后这几年,我做的事情都很有价值。比如我负责恒申基金会的两次社会组织评估,都获得了5A级;再比如我曾经负责的“恒爱妈妈”项目进入了升级迭代的新阶段,并且还在不断改变乡村顶梁柱妈妈们的现状。
除此之外,进入基金会之前,我很容易积累压力,但做了乡村妇女领域的工作之后,我发现,人应该首先有“自我”,自我的觉醒让我有更加豁达的心态。如果做不到“自我”,我就没有能量和力量,这会导致我的积极性不足。如果不能接纳和包容自己,我也很难去做公共领域的、利他的事情。所以,在基金会的工作,除了能够解决社会问题之外,受益最大的是我个人。
问:担任(副)秘书长以来,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是如何应对的?
曹玉珊:作为副秘书长,我的工作主要是协助整个秘书处的运作,在内部治理、品牌建设、活动策划等方面做得多一些。对我来说,最大的挑战就是需要具备协调和平衡各种关系的能力、统筹的能力,需要在工作中考虑得更全面。所幸的是,我们整个机构的文化非常包容,同事之间的关系也比较融洽,遇到挑战总能一起解决。
陈芳:对我来说,挑战还是非常大的。其中最大的挑战就是“全局观”的建立。因为我是从一线开始做起的,在一线工作很多年,思考问题的惯性都在“点”和“线”上面,很难看到全局。所以我希望未来我能够对整体局势有更多更全面的视角,特别是在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下,更要把握机构层面的风口,接触更多的人和事。
问:陈芳秘书长提到,从项目管理到机构管理,觉得挑战很大。两者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如何完成角色转变?
陈芳:做项目管理的时候,我觉得这更多地是一个专业技能类的岗位,自己是一个打工人的定位。而进入机构管理后,在与秘书长的配合工作中,一方面觉得自己的全局观不够,另外一方面我也在慢慢地做调整。我觉得自己的定位应该朝着共同创业的合伙人的身份去转变。而在转变的时候,我可能不会太计较收入、福利以及付出多少的资源、精力等,更多关注的是对机构的发展好不好、我们做的事情是否有成效。
这种自我定位的转变让我觉得自己会更通透一些,毕竟我们做的这些事情的成效显现需要非常漫长的时间。如果过于看重得失,容易让自己陷入失望或者无力的境地当中,这是非常不利于个人和机构发展的。
工作中,我也会参与机构战略的规划发展,以及利益相关方的维护,比如登记管理机关和我们最大的出资方恒申集团等。在这些方面,秘书长主要是从大局的角度把握方向性的决策,而我因为资历尚浅,更多的是负责落实和执行,以及跟秘书长打好配合。
之前,我在项目层面比较多的是站在资方的角度跟合作方沟通项目的成效。但如果站在机构层面跟登记管理机关和我们唯一的出资方沟通,对我来说压力比较大,因为与出资方的沟通其实是获得信任和建立信任的过程,这个过程关乎机构的发展。
*陈芳与合作方走访当地服务对象(图/陈芳提供)
面对县域级的合作方,我们的沟通是比较接地气的,他们也认同恒申基金会的价值观和业务,愿意跟我们一起做,让我觉得沟通起来很顺畅。然而跨行业、跨部门、跨领域的沟通确实有些难度,甚至有时候根本就不在一个语境下。因此,我觉得想要做一些事情,首先还是需要有共识。也可能是我身份的转变还不够彻底,还需要锻炼。
问:绿芽基金会是如何触达和动员志愿者的?
曹玉珊:我们的志愿者,一类来自我们的捐赠人。捐赠人大部分是基于对机构的认可,他们会帮忙转发我们的相关信息,参加我们组织的活动,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支持我们。第二类来自我们的实习生,他们通过实习近距离体验了公益,未来他们做志愿者以及发动身边的人做志愿者的可能性都会更高。
另外一类非常重要的志愿者,就是我们服务的乡村妇女。通常我们资助的每个村庄由两三个妇女骨干来支撑项目的在地运营。但是,在一个村庄长期运营项目,并不是两三个人就能维持的,所以她们会号召当地妇女共同参与。很多妇女自己从项目中真正受益了,便会从受助者变成助人者。有一个典型的例子,我们有个项目在某个村庄支持培育了一位妇女骨干,她聚集了3、5个人,在当地孵化了一个社会服务中心,发展到了现在以及有五六十人的志愿者团队。每次做活动,只要吆喝一声,十几、二十个人就会过来支持。这是因为她们都从中受益,高度认可这些事的价值。
*曹玉珊和乡村姐妹座谈(图/曹玉珊提供)
我们也会组织一些乡镇游学,带大家参访发展相对较好的村庄,学习解决困难的方法。这对她们的触动更大,更有借鉴作用。
我们特别希望看到这样从一个人到一群人的生长过程。而且我们发现,乡村妇女之间的互助,有时比资助更加有效。我还从这些乡村姐妹身上感受到了力量,她们面对艰难困苦的境遇,哭过骂过,但永不放弃,总会想办法努力生存下来。所以我希望通过资助和鼓励互助,把公益的种子送到她们心里,让她们萌发出新的自我。
问:工作中,印象最深的事是什么?
陈芳:我认为我们工作中最好的成效就是把服务对象从受助者转变为了助人者。我印象最深的是,我们服务的一些乡村“顶梁柱”妈妈们,她们自己的生活改善之后,也能够为其他的“顶梁柱”妈妈提供服务。这是因为她们作为受助人能够从项目中受益,带着足够的满意、足够的爱,愿意去支持与她从前同样境遇的乡村妇女们。这是一件特别令人鼓舞的事情,我们也正在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努力。
*陈芳与乡村“顶梁柱”妈妈交谈(图/陈芳提供)
其实,在她们看来,我们(基金会)在权力关系上和她们是不对等的。我们是资助方,也能够请专家来支持她们,看起来似乎地位更高、权力更大,她们不一定会很快发自内心地接纳我们。但当她们彼此之间能够形成互助的时候,这种力量远比我们输入的大很多。
问:两位秘书长所在的基金会都即将步入十周年,对未来有什么发展规划或思考?
曹玉珊:十年了,我自己想要做个十周年回访,走进我们服务过的第一个村庄,走访我们服务过的第一位乡村姐妹,看看过了十年她们有了什么样的变化。
绿芽基金会规模不大,一年的资金不到一千万。我们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是深入地做10多个村庄,二是规模化地做上百个村庄。面对两种选择,我们理事会一致选择了深耕细作,因为我们的目的是看到成效,而不是数字。中国乡村千千万,以我们的资金体量,每个村庄可能只能得到很微薄、浅层的支持,这样的支持足以改变她们吗?我们不能靠支持了多少个村庄、服务了多少人来评估,而是要看到他们实实在在的受益、实实在在的变化。所以,我们还是希望扎根到一线乡村,通过一年、两年、三年、五年、十年……一直支持到她们能够自我造血,自己成长起来。只有她们成长起来了,再加入其他的资源支持,她们才能更好地可持续发展。这正是我们希望看到的。
未来,我们的大策略还是扎根乡村,从乡村的需求出发,触达乡村的社区。根据每个村庄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确定为乡村社区空间里装入什么东西,提供个性化的项目支持。有些村庄以农业为主,可以做生态农业,通过我们的技术支持,让农民在减轻劳动力的同时,更加有效地实现种植的高产量、利润化;有些村庄儿童比较多,我们就支持做乡村图书馆,或者为乡村妇女做“妈妈夜校”;还有些村庄的环境宜人、物种丰富,可以做乡村旅游和自然教育。我们为每个村庄提供的支持,是由当地的资源和实际情况决定的,而非我们标准化支持。这就是为什么说我们很难规模化地复制出100个一模一样的村庄。在此基础上,我们也会做一些轻量化的社群,让大家能共同参与,触达更多的乡村姐妹。
同时,我们基于十年的服务,也会总结出普遍性的问题,做一些经验产出。比如如何在生态农业上避坑,如何做好图书馆的运营,如何开展活动以及为妇女做培训等。我们也会慢慢摸索优化,什么样的培训更加有效、成员参与度更高,如何做数字化等等。这其实是一个不断打磨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向上发展的过程。
朝更广的方向看,如果形成了好的经验和模式,我们希望能与其他机构展开合作,相互之间资源共享,搭建一些行业联合平台等。比如,在儿童性教育领域,我们已经研发了儿童性教育的动画及课程体系,可以开放给大家共同使用,让全国更多的孩子受益。我觉得这就是公益的开放包容性。
陈芳:和绿芽基金会一样,恒申基金会也即将迈入十周年。我们同样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比如有些项目是否要规模化。我们做了一些规模化的尝试,但也有一些项目我们觉得应该要继续深耕,特别是在乡村妇女这个板块还需要个性化的深度支持。未来,也许我们会开辟新的版块,比如我们之前一直没有涉猎的乡村妇女创业,今年我们尝试和福建海西青年创业基金会合作创立了“乡创姐妹”项目,支持想要创业的乡村女性。我们建立了乡村创业姐妹互助成长平台,来提高乡村女性的创业技能。我们鼓励这些创业的姐妹能够对乡村、对乡村妇女群体有更多的社会责任感和贡献。我们也希望在整个社会分工上,妇女能够有更多自己的想法,来提升整个妇女群体的社会价值。
*陈芳向服务对象介绍恒申基金会(图/陈芳提供)
另外,在儿童板块,我们立足的乡村教育领域其实非常广,但我们基金会是中小型的,很难全面地为所有学校提供服务,所以我们做了很多调研和研讨,结合我们自己的一些资源和经验,终于找到了乡村体育这个抓手。调研的时候,我们就发现乡村学校里体育师资严重缺失,一般都是文化课的老师兼任体育老师,在体育方面的教学能力很有限,严重影响了体育课的质量。所以我们开展了“恒爱体育”项目,通过师资培训,支持乡村体育教育的开展,希望未来能做出一些成效。
这些都是我们在十周年的关口做的尝试。
问:对新任秘书长有什么建议或经验分享?
曹玉珊:新任秘书长都来参加鸿鹄计划吧。鸿鹄计划,是我觉得特别值得参与的培训。因为鸿鹄计划特别聚焦新任秘书长这个岗位,尤其适合转型过程中有困惑的秘书长。参加完后,对于行业的发展,机构的整体观有了新的认识,也让我尝试打破很多边界去重新思考。
通过鸿鹄计划的联结,可以与同行的朋友开展更多交流,这些交流可以帮我们树立更好的全局观。现在,当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也更愿意去求助、咨询我们的理事、同事或同行伙伴了。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们完全可以用求学者的态度去互相请教、互相帮助。正如芳芳(编者注:陈芳秘书长)所说,从项目管理转型到机构管理的时候,可能会发现有些工作并不是自己所擅长的,当苦于一件事情无法做成的时候,为什么不请擅长的人来帮助呢?毕竟与1000个人的经验相比,单个人的经验就微弱多了。遇到困难时,学会求助更多的人,请大家共同完成,这也是一种公益态度。于此同时,还需要一些协调统筹能力,能够通过不同的的方法促使更多部门、更多伙伴的合作。
广东省绿芽乡村妇女发展基金会
广东省绿芽乡村妇女发展基金会成立于2013年3月6日,是全国首家致力于乡村妇女发展的非公募基金会,广东省 5A 级社会组织。目前机构有服务乡村妇女的“绿芽乡伴”和服务乡村儿童的“绿芽童行”两大项目板块,主要面向广大乡村妇女儿童,从文化生活、健康卫生、权益保障、能力建设等方面关注乡村妇女儿童群体的发展,通过资助或者执行相关项目,为乡村妇女改善生活状况、发挥潜能、参与公共事务等提供资源条件及行动支持。
福建省恒申慈善基金会
福建省恒申慈善基金会是由恒申集团于2013年捐资成立的非公募基金会,福建省5A级社会组织,先后荣获“先进党支部”、“巾帼文明岗”、“先进基层党组织”。基金会结合恒申集团企业文化,关注福建省内妇女群体、乡村学校教育、公益行业支持三个领域。
END
策划 | 鸿鹄计划项目组
嘉宾 | 曹玉珊、陈芳
编辑 | 问津
排版 | 马晓芸
说明:本文经嘉宾审定发布,仅代表嘉宾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如有转载或引用,请注明来源。
-“鸿鹄伙伴访谈录”专题热文 -
王飞:基金会秘书长是理想主义的实践家>>>
邢晓强:在高校基金会工作是一门焊接技术>>>
鸿鹄计划是为基金会新任和后备秘书长量身打造的成长体系,旨在陪伴新任和后备秘书长发展成为具有战略眼光和格局的卓越基金会领导者。鸿鹄计划聚焦秘书长任内关键前三年的核心痛点和需求,通过线上线下课程、教练陪伴辅导、社群共建共学、在线资源中心等一系列设计,助力秘书长建立思维框架、提升专业技能、开阔行业视野。
点击“在看”,你最“好看”
欢迎将基金会论坛公众号CFF2008设为“星标”,点亮在看,可以第一时间收到我们的文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