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撷英」5月热文——新闻学与传播学期刊和集刊

本期推送论文选自5月新闻传播学领域学术期刊和集刊的微信公众号热文及主编推荐论文,共17篇 。

✦新闻传播学领域学术期刊和集刊:22种

✦开设公众号的期刊和集刊:16种

✦5月推送本刊论文的公众号:12个

(每刊最多入选2篇,以作者姓名音序排列,点击“阅读原文”可直达期刊公号。)



_


目录

新闻学与传播学期刊和集刊

_


陈伟军 |  张驰有度:新闻叙事节奏的动感表达

_


葛岩 等 | 社交媒体必然带来舆论极化吗:莫尔国的故事

_


胡翼青 等 | 媒介理论范式的兴起:基于不同学派的比较分析

_


胡正荣 | 智媒时代的新闻学专业建设

_


胡智锋 等 |  中国主流媒体面临的新环境、新形势、新任务

_


金兼斌 | 编者前言(《全球传媒学刊》2020年第1期)

_


李蕾 等 | 《中国新闻周刊》的“进化”秘诀——专访《中国新闻周刊》副社长兼副总编辑王晨波

_


林升栋 等 | 中西表情包设计比较:基于小黄脸的符号学分析

_


刘建明 | 列宁报刊理论的历史性转变

_


潘佼佼 等 | 窥探欲望互联网:中国网络空间的色情文化变迁史

_


秦瑜明 | 颠覆与重塑:融媒体环境下视障群体的媒介接触

_


王辰瑶 | 新闻创新研究:概念、路径、使命

_


徐桂权 等 | 后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媒介话语分析:拉克劳与墨菲话语理论的传播适用性

_


杨保军 | 论新闻的价值根源、构成序列和实现条件

_


张克旭 | 社交媒体在疫情危机风险传播中的核心作用与传播机制

_


周茂君 等 | 我国新闻传播学本科专业核心课程设置研究——基于55家院校调查数据

_


朱春阳 | 卷首语:学术话语的力量


新闻与写作










阅读原文


张驰有度:新闻叙事节奏的动感表达    


陈伟军 


【摘要】当今社会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新闻业也在进一步提速。报道的时效性要求增强,使记者难以用很长时间对文本进行精加工,数字媒体时代受众的注意力模式也在发生深刻变化,他们偏爱快节奏、多样化的信息。张弛有度的叙事节奏,体现了新闻的动感追求,也就是在时间维度延展的运动感。总体而言,新闻叙事要以快节奏为主,迅速理清事实的来龙去脉,同时在必要的情况下适当减速,形成富有章法的节奏变化,使受众短时间内掌握最新动态。受众阅读新闻时产生的节奏感,实际上是由于文本改变叙事方式而导致的。    



国际新闻界










阅读原文


社交媒体必然带来舆论极化吗:莫尔国的故事


葛岩,秦裕林,赵汗青 


【摘要】许多研究者担忧,以派别化信息接触为特征,社交媒体难免会带来舆论极化,派 别对立,乃至社会分裂。使用行动者模型模拟人工社会莫尔国,本研究观察了社交 媒体与政治舆论演化的关系。结果显示:(1)社交媒体与舆论极化没有必然联系; (2)社会稳定程度、对主流媒体的干预策略,主流媒体派别观点的极端程度以及信 誉,都可能影响舆论演化的结果;(3)只有在社会失稳和主流媒体信誉流失条件下, 社交媒体对极化有明显推助作用。本文还讨论了莫尔社会舆论分布模式的涌现机制, 模拟研究的启示与局限。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阅读原文


媒介理论范式的兴起:基于不同学派的比较分析


胡翼青,王焕超 


【摘要】与媒介研究有关的学派和思潮,较引人注目的是美国学者波兹曼创立的媒介环境学派、德国学者基特勒为代表的媒介技术哲学、法国学者德布雷的媒介学以及西北欧的媒介化理论,它们各自对媒介的理解和研究的侧重点甚至是政治立场有着很大的差别,但都认为要高度重视媒介技术、形式,也就是媒介的物质性而不是媒介的内容;它们都认为要把媒介看成是一种无形无象的隐喻而不是一种实体;它们都认为媒介对社会的组织和建构能力强大。这些理论通过“隐喻”的方式来表现媒介的丰富内涵和本质,从而一举摆脱了功能主义传播研究的困境,让人看到了传播学理论化的希望。



传媒










阅读原文


智媒时代的新闻学专业建设


胡正荣


【摘要】新闻传播学学科与专业如何建设已经成为全球新闻传播学术与实践领域共同关注的核心话题之一,因为这关系到我们需要什么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等重大问题,关系到新闻传播学学术与实践可持续发展等重大问题。就新闻传播学学术圈而言,可能以下三件事至关重要。



新闻记者










阅读原文


中国主流媒体面临的新环境、新形势、新任务


胡智锋,陈寅


【摘要】新的全球化、国家战略发展和媒体融合等三大局面共同构成中国主流媒体发展的新环境,共同形成中国主流媒体内容生产的总体背景。在新环境下,中国主流媒体所面临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重形势也都发生了显著变化,深刻影响着中国主流媒体的内容生产与创新发展。面对发展新形势,中国主流媒体只有高扬文化自信、发挥独特优势、探索融合创新,才能不断彰显主流价值、放大主流声音、壮大主流阵地。



全球传媒学刊










阅读原文


编者前言(《全球传媒学刊》2020年第1期)


金兼斌


【摘要】2020年的春天是静默而萧瑟的,万物复苏的勃勃生气中,仍透着浓浓的肃杀。在北京,尽管大部分都是艳阳朗照的日子,但蛰伏在家本身,就是我们在被病毒吊打的明证。清明当日长鸣的汽笛也许宣告了中国已经基本结束本土战上的抗疫战,但此时此刻,世界上很多国家正处于疫情大暴发的至暗时刻,百业萧条,城市停摆,人心惶惶。从个体到国家,从人性到建制,一切坚固的东西,万丈高楼般的现代文明,似乎都面临着冲击和考验。而对学人和学刊来说,平静、坚守和思考,便是我们对这场前所未有的病毒遭遇战所能作出的回应。这期学刊春季号由包括“疫情与传播”在内的三个专题作为主体组成。



新闻与写作










阅读原文


《中国新闻周刊》的“进化”秘诀——专访《中国新闻周刊》副社长兼副总编辑王晨波


李蕾,李闫涛 


【摘要】不久前,《中国新闻周刊》迎来了创刊20周年。这家老牌“纸媒”在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中的全程全景式报道收获了众多网民及同行的认同与赞誉。从创刊至今,每逢新闻大战,《中国新闻周刊》总能把握时代脉搏,做出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报道。在这背后,是周刊以内容为核心优势,尊重新媒体传播规律的不断自我“进化”。

《新闻与写作》记者日前对话《中国新闻周刊》副社长兼副总编辑王晨波,试图挖掘周刊成功“进化”的内在驱动力。



符号与传媒










阅读原文


中西表情包设计比较:基于小黄脸的符号学分析


林升栋,程茜,乔巾哲,庞云洁,李亚伟


【摘要】网络表情已成为虚拟社交中重要的传播符号。目前西方使用最广泛的是绘文字,中国最流行的是微信表情。本文以两种表情中的“小黄脸”作为文化间设计比较的素材,探索二者在表情使用与平台语境、表情情绪的社会符号学解读、视觉语法框架三方面的差异。不同文化选择了不同的平台界面设计和应用技术,在使用功能上呈现出差异;基于五官特征的符号学剖析,尤其在眼部和嘴部的丰富度比较,表明整体上绘文字设计着重客观的面部表情传递,而微信侧重共享的面部表情体验仪式;从小黄脸扩展至其它表情,进一步具体到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成意义三个视觉语法层次的比较,也说明传递与仪式可以解释二者在设计上的差异。 



新闻爱好者










阅读原文


列宁报刊理论的历史性转变


刘建明


【摘要】十月革命前后,列宁的报刊理论曾发生多次转变,不断指导党报完成新的历史任务。列宁的许多论断给党报提供了行动指南,也赋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活的灵魂。



国际新闻界










阅读原文


窥探欲望互联网:中国网络空间的色情文化变迁史


潘佼佼,吴靖


【摘要】本文通过对色情网络公共话语实践的分析,检视了中国网络色情文化的变迁史, 描摹了作为当代社会意识形态重要症候的色情文化,如何参与到中国政治、经济、 文化的社会整体性变迁之中。“色情”在互联网的话语建构中,是信息自由流动、绝 对自由市场的象征,是分享文化、兄弟情谊的载体,是被征用成为政治反对的话语工 具、互联网新经济发展的欲望引擎,也是形塑支配性男性气质的文化力量。以高知青 年男性为代表的新中间阶层既在掌握数字技术的过程中培育了群体意识与媒介表达能 力,成为了网络集体行动的重要力量;也沉浸在“信息自由流动”的赛博迷思之中, 试图接管文化生产与阐释权的同时摒弃了性别平等的文化政治安排。当被新经济所征 用的软色情消费文化蔓延之时、“性别战争”泛起之刻、“裸贷”激发剧烈争议之 际,中国社会亟需新的文化政治以促成新的社会共识。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










阅读原文


颠覆与重塑:融媒体环境下视障群体的媒介接触


秦瑜明,宋君仪


【摘要】5G时代的今天,视障群体“触网”已成常态。大规模、多频次的媒介接触,颠覆与重塑了视障群体的身份认同、人际交往,提高了他们的社会参与度,扩大了其社会话语空间,对于促进视障群体融入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既要重视技术的力量,也要警惕“唯技术论”的陷阱。视障群体的触媒行为是社会机制、立法保障、内容生产、发行获取、信息技术与受众心理等多重参数综合作用下的结果,应对其进行多维度考察,在全面了解和准确把握视障群体这一特定用户群体的基础上,深刻理解融媒体环境的复杂性,切实改善视障群体媒介接触体验。



新闻与传播研究










阅读原文


新闻创新研究:概念、路径、使命


王辰瑶


【摘要】在新闻业正在发生剧烈变化的当下,各类新闻行动主体进行的多种多样的新闻创新实践已引起国内外新闻学者的普遍重视,形成了一个颇为活跃但理论化程度尚显不足的研究领域。在此背景下,该文在近年来诸多新闻创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图理论化“新闻创新”这一概念,提出进行新闻创新研究的商业、技术、组织、文化、使用者和关系等六种可行路径,并探讨新闻创新研究如何能为理解新闻之变化以及建构新闻之未来带来启发。



新闻与传播研究










阅读原文


后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媒介话语分析:拉克劳与墨菲话语理论的传播适用性


徐桂权,陈一鸣


【摘要】话语分析是国内传播研究的常用方法之一,尤其以语言学导向的话语分析和批判话语分析为主流;还有不少文章仅把话语分析当作技术性的操作工具,而缺乏对背后丰富的理论意义的深入理解。近年来,以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家拉克劳与墨菲的话语理论为支撑的埃塞克斯学派的话语分析方法论逐步被运用到社会科学研究,特别在欧洲传播学领域得到进一步发展。论文旨在阐释该路径的话语理论的基本思路(包括社会本体论、政治身份理论及激进民主理论),并评述基于该理论视角展开的媒介场域的话语分析逻辑,尤其对批判的政治话语分析进行了梳理和讨论。论文试图通过该话语理论在传播研究中的适用性的探讨,深化对该理论及其应用趋势的了解,从而有助于拓展国内媒介话语研究的理论和方法论的视野,进而为本土的传播研究开辟新的思路。



新闻记者










阅读原文


论新闻的价值根源、构成序列和实现条件


杨保军


【摘要】人与新闻的关系是新闻活动的总关系,人与新闻间的价值关系是总关系中的根本关系。新闻的价值就是新闻对人的价值,对由人构成的社会的价值,归根结底则是新闻对人作为主体的效用或意义。新闻的价值根源于新闻作为事实信息的本质属性,根源于作为人之基本需要的新闻需要。信息价值是新闻的本原价值、第一价值,新闻的其他价值项目(价值项)作为派生价值或延伸价值都应建立在本原价值基础之上。新闻的价值实现需要一定的社会环境条件、需要专业化的新闻生产传播方式以及合理正确的新闻解读。 



新闻与传播评论










阅读原文


社交媒体在疫情危机风险传播中的核心作用与传播机制


张克旭


【摘要】以 2020 年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的信息传播为案例,描述分析社交媒体在突发公共卫生危机风险传播中的核心作用、传播机制和未来启示。研究发现,社交媒体是新冠疫情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在危机风险传播的各个发展阶段成为信息传播的关键节点,在“ 吹哨”预警、风险放大、形成信息瀑布、引爆舆论等方面起到核心作用。在传播学理方面,传统新闻把关、新闻生产和新闻传播的理论基础在发生变化,机构媒体在新闻把关和议程设置的作用受到冲击。建议重视社交媒体的“哨兵”模式,监测预警突发公共卫生危机,并构建融合大众、平台和媒体机构的新型网络把关机制。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阅读原文


我国新闻传播学本科专业核心课程设置研究——基于55家院校调查数据


周茂君,罗雁飞 


【摘要】基于国内55家新闻传播院校的调研数据显示:本科专业核心课程范围在扩大,“跨学科”特征愈加明显,课程“存量”与“增量”之间矛盾突出,不同专业对学院平台课程的评价不同,不同专业面临的突出问题排序亦有差异,国内新闻传播教育界对本科专业核心课程设置的自我满意度普遍不高。



新闻大学










阅读原文


卷首语:学术话语的力量


朱春阳


【摘要】和日常相比,学术为何需要一套独特的话语体系?个人认为,学术话语构建的目的是确立一个特殊价值体系的表征和边界,透过其中的经典概念和逻辑,可以让人们便捷地直抵价值判断的核心网络。从这个意义上看,学术话语的价值之一应该在于能够有效简化不同群体讨论问题时对对方与自己的逻辑起点和价值取向的识别过程。然而,从学术话语的实践来看,这一话语边界的自我标识价值取向似乎有被放大的危险。社会发展的结果,万事万物之间的联系是复杂的,每个话语体系大抵如人类触碰社会这只“大象”的不同的“手”而已。但如果各个学术话语体系是封闭的、相互排斥的,仅仅相信自己这支“手”传导而来的讯息,甚至坚信自己所见就是真知的全貌,学术话语体系自身的“内眷化”必然带来“盲人摸象”的认知效应,话语体系就成了束缚学人的“茧房”,“茧房”内灯火通明、欢声笑语,而“茧房”外即便“黑暗如山”也与他没有半分关系了。果真如此,这样的学术话语虽鲜明,却只不过是人类一面故步自封的旗帜而已,彰显的不是人类的智慧,而是自大和愚昧。



数据说明

数据来源:各主办单位和出版物微信公众号、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9-2020)来源期刊(含扩展版)数据库、中文学术集刊索引数据库。

文章发布时间:2020年5月1日-2020年5月31日

数据采集时间:2020年6月9日-2020年6月10日





部分学术期刊和集刊未开设公众号或公众号未推送本刊论文,故未列入。欢迎出版物编辑部推荐优秀论文加入每月「撷英」栏目推送,请通过zhpj@nju.edu.cn与我们联系。

 责编:羽青团

审核:闻    青


往期推荐


撷英

5月热文——国际关系期刊

智汇

国家高端智库系列报告出版概览(一)

方圆

四种方法避免投稿陷阱,实现精准投稿

数迹

5月热点文章 - 综合性期刊和高校学报

刊界

《科学》杂志—熟悉的陌生人

书简

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历届获奖著作概览

声明:推文基于更好更多传递信息之目的,限于视野和能力,可能会有疏漏及不足之处,请随时指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致信zhpj@nju.edu.cn,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