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是我掌心的宝

李革 石舫塔影 2024-01-02


是您给我一个家,陪我说第一句话

是您为我挡风雨,给我温暖的怀抱


我愿做您的拐杖,带您看春花夕阳

我就是您的依靠,您是我掌心的宝



你是我掌心的宝


李革,北大技术物理系86级,现居广州,从事药物研发。



    9月中,父亲从重庆迁徙海南越冬途中,被我留在广州两个月,前后正好是女儿和我的生日,中间国庆带他武夷山自驾游,更重要的是,要为他更换戴了几年的假牙。

    父亲春节后就该满79了,身体除了不太高的高血压和不太严重的前列腺炎,倒没啥大毛病。走路依然快,蹭蹭蹭的,军人步伐。火车站接到他,肩背手拖,依然和我抢行李,感觉自己永远是家里的壮劳力。

    但发现他左耳有点不灵光了,和他说话有时没反应,需要提高音量重复几次,甚至吼几声,电视也声若洪钟,家里一下热闹不少。难怪他经常错过我们的电话。于是挑了一个屏幕大字体大音量大的华为,强行换下他的OPPO。秉持不坏就不换、被迫浪费满脸无奈的父亲,第二天就眼不离机、机不离手,吃饭都要提醒他几遍:好好吃饭,不要玩手机。

    父亲微信语音红包玩得转,拍照看新闻也麻溜,遇到新问题就找搞通讯做客服的弟弟遥控手把手教,教不会,当然要怪高科技不够人性。看我出门用高德导航查公交,父亲眼馋地也要下载一个,戴着老花镜小学生一般认真而不虚心地学了半天,模拟操作了几遍,就得意洋洋地自己公交倒地铁找卡卡角角的景点去了。


    2012清明作者和弟弟陪父亲踏青

    

    早就劝他换假牙,因为他的牙龈萎缩厉害,陆陆续续数颗老牙离退休,假牙已经没法和几个孤苦伶仃的真牙凑对过日子了。但他怕麻烦心疼钱,一拖再拖。

    强拉他到口腔医院按在VIP诊室,两个北医师弟教授俯身关照:还有三颗已经松动的牙必须拔掉,牙周炎必须先治疗,一个月后再说。

    父亲耍赖:耽误时间太长了,凑合用,不换了。你说你一退休老头,除了耍还是耍,去海南蹲海边耍和在广州看着花耍有啥耽误呢?

    押着他去见师弟推荐的拔牙主任,主任问:高血压啊?服用阿司匹林?那得先停药一周。

    一转眼,父亲漏网似地溜了。

    晚上看电视手闲,父亲总抠左眼角的一颗痣。我严厉告诫了多次:不能扣!轻则感染,重则癌变。

    还是手痒,抠出一个坑,出血了。赶紧替他消毒,警觉地问他:这痣是不是最近有长大?

    父亲像犯错的孩子:嗯,这两年长大不少,眼睛都快合不拢了。

    怎么不早说?!

    我立马拍照,发给医生朋友。朋友秒回:极可能不善,明早就来切。

    又把父亲拉到附一院手术室外,他几十年没被刀子挨过,紧紧抓着我的手冰凉微颤。捂着他的手再三安抚:医生是朋友,哈佛进修回来的,医术很好,小手术小切口流血少,打了麻药就不疼,几分钟就完事。


地质系吴畏2018.11给母亲检查眼睛

    

    手术就在洁净区走廊里,替老父穿好手术衣套上头罩鞋套。躺下前他还不放心地抬头找我,趁自动门还没关闭,我赶紧向他示意会一直在门外陪着。

    挽着左眼覆盖纱布的老父,慢慢推开一道道门护着他往外走,从手臂上的重量能感觉到他像个完全依赖我的孩子。

    在家按医嘱帮他清洗换药,给他解释病理报告,恶性病变的组织已经切除干净,无需后续治疗,伤口缝合极好。父亲乖乖地扬着脸十分配合,终于不再说一句顶十句像个叛逆的少年。

    督促父亲停阿司匹林一周,每天量血压,稳定后去拔牙。年纪大了,三颗牙本来要分两次拔,主任一看出血量不多,干脆一次解决了。麻药下嘴唇肿肿、嘴里塞满棉球的老父,口不能言,只能满眼委屈地望向我,我一下把他搂住,很想抱在怀里轻声哄哄。

    师弟耐心地交代拔牙后的注意事项,我搂着老父的肩膀,凑在他耳边,又把师弟的话大声重复一遍,才赶去上班。


社会学系LAN 2018.4牵手母亲

    

    此后,每天下班路上,就琢磨给只剩7颗牙的老父做易碎易消化的营养餐。回国后很少进厨房的我,重新捡起“小李飞刀”的成名技艺:清蒸鱼、糖醋鱼、豆瓣鱼、香煎酥鱼、鱼头豆腐、肉丸汤、肉末豆腐、肉末茄子、肉末南瓜、虾蓉炒蛋、虾蓉蘑菇、虾蓉冬瓜、蒸蛋羹、打卤面、馄饨……小青菜把最嫩的顶芽挑出来,掐成半寸长。饭桌上,我帮老父挑鱼刺,去鱼皮,大块夹小,面条掐短,挑菜心,米饭泡汤。女儿酸溜溜地:妈妈,你都把外公当成你的小宝宝了!

    父亲不吭声,笑成一朵花,很享受这种饭来张口的待遇。每天早上我出门上班,他就巴巴地问:今晚我们又吃啥呀?

    终于,一个月后,拔牙伤口愈合了,牙周炎也治好了,可以制模做假牙了。师弟用最好的材料做了一套漂亮的新牙,一次试戴就很舒适服帖。瘪嘴的父亲一下精神倍增,年轻了十岁。回家路上,父亲不时摸摸嘴唇磕磕新牙,好像一个收到新玩具的孩童。


计算机系周晓剑2018.12陪父亲迎新年

    

    回味这两个月的时光,原来和父亲之间虽然亲密但相对平等、独立的父女关系,已经悄悄转化。曾经山一样的父亲,变成了一个需要更细照顾更多关爱的孩子。曾经父亲翅膀下的小姑娘,变成了父亲可以信赖的依靠和庇护。

    送父亲登上去海南的火车(曾经在空军服役十几年的他,现在变得怕坐飞机了),抱抱他,在心里怜爱地说:你要好好的,我的宝贝。





经济学系张健2018.10陪90岁母亲郊游


图书馆系郭美云2018带父亲赏春


图书馆系张明东2008带母亲女儿鸟巢观看闭幕式


中文系千黛2009为双亲庆七十寿


经济学系肖庆2017.11回家探望双亲


英语系王青50岁生日双亲儿子相伴




往期回顾


小芳

密歇根湖畔的诗语

南京:1937之殇

古城古屋慢悠悠

奔跑阿甘的路

诗心画意亚平宁

流年里的旧巷

江湖还有查大侠

世间已无金庸笔

创刊号:光阴的故事


石舫塔影

《石舫塔影》第11期

编委会:张明东、染依、刘旭东(法律顾问)

本期主编:染依 |  图片提供:北大86同学

2019年1月12日


1、本公众号为展现中文诗词、散文、小说、报告文学、戏曲等原创文学作品的自媒体。征稿邮箱:1796363391@qq.com(石舫塔影)。

2、本公众号主要发表北大86级同学及其二代子女的作品。凡作者发往本公众号征稿邮箱的作品,均视为同意并许可本公众号单独发表或汇编刊载使用;除非另有书面约定,本公众号发表的作品的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3、本公众号欢迎以链接方式完整转发;除本公众号特别注明“不得转载”的内容外,如需转载引用作品内容,请与作者联络并取得许可,并请注明转载引用出处。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第一时间看好文





石舫塔影微信群”主办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