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记忆中的武汉

石舫塔影微信群 石舫塔影 2024-01-02


武汉专辑

从未如此漫长的冬天,幽暗尘封停滞了岁月空间。浮光跃金的江水,静影沉璧的鹤楼,层叠互掩着惊鸿,牵挂牵引着灯塔。悠悠白云映见满树如雪,东风卷地吹回落照湖天。扑面而来的温暖刷新重生的印象,碧波荡漾的水天蛇锁倒带的时艰。患难与共是我们的约定,共同期盼那光辉的黎明!


记忆中的武汉




本期目录

Contents

●  1. 吴雄斌:武汉印象●  2. 周晓剑:武汉之惊鸿一瞥

●  3. 李    革:武汉印象

●  4. 肖    庆:愿武汉快快好起来

●  5. 刘羽涛:武汉加油

●  6. 刘姝晶:印象武汉

                      ——写在2020年春

●  7. 周    蓉:吹回

●  8. 覃白浪:记忆中的武汉

●  9. 周剑峰:武大东湖

● 10. 曹    楠:我记忆中的武汉

● 11. 贾德星:武汉记忆的只言片语

● 12. 卢向阳:光辉的黎明

        (演唱:徐妮妮、瞿旻)




卢向阳词;罗大佑曲;徐妮妮、瞿旻唱


01

武汉印象

吴雄斌(地球物理)

    说起武汉印象,二十多年的武汉生活,太多具体的映像层叠互掩,一时竟觉得无从说起。

    第一次到武汉是5岁的时候随父亲出差到武汉,火车到站后下车随着人流走,只记得走进一条黑黢黢的洞中,感觉很有意思,像是钻进了那年头常见的防苏修进攻的防空洞里了。“武汉在洞里吗?”我问父亲,他估计没听见,没回答我。不知走了多久(其实时间不长),突然眼前一亮,宽阔的城市大马路、大大小小的汽车和三轮摩托车以及行人一下子映入眼帘——原来武汉藏在这么大的一个洞里头啊!我很兴奋,而且武汉在的这个洞中还有太阳!跟我们那里的太阳长得一样——那个时候不懂山川异域,日月同天的道理。

    直到不到十年前,有一次从武昌火车站出站,地下通道的照明停电了,才突然想起小时候的那个疑问并弄明白是怎么回事——原来只是一段没有照明的出站地下通道,让我以为武汉在一个很大很大的洞里面。

    武汉要说跟洞有关系,那就是张之洞一手奠定了今日武汉的经济、政治、文化基础及格局,汉口作为通商口岸,汉阳作为工业制造基地,武昌作为地区政治文化教育中心,这些功能划分在其任上即已确定。他创办的自强学堂今日发展成为武汉大学,成了我至今的安身立命之所。

    武汉与洞的另一个关系就是在黄鹤楼下面,有一个鼓楼洞,一端是阅马场,武昌首义后湖北军政府所在地,另一端连着湖北巡抚衙门,起义那个晚上被革命军占领,所在的那条路至今还叫做“民主路”。鼓楼洞上有民国二年黎元洪所题“武昌路”三字,洪哥另外一个为人所知的签名是在任命蔡元培为北大校长的任命状上。

    民主路上有一座基督教武昌堂,落成于1870年12月25日,又名“圣诞堂”。我在其隔壁住了五年,习惯了里面中南神学院学生作息的铃声。每个周末信徒从四面八方赶来,听一个上午的讲道。信徒中有一些是乞丐,8点在门口讨饭,开始讲道了就进去落座,11点散场了继续出来乞讨。

    武昌堂的正对面就是黄鹤楼。作为武汉的地标符号,黄鹤楼沉淀了千年楚天文明的烟霞和怅惘,又目睹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豪迈。可是极目楚天的最佳视角,却并不是站在黄鹤楼上,而是登上长江上的渡轮,在日落时分置身江涛的烟波之中。此时西望长江蜿蜒,昔阳如梦,江水从天际浩荡而来,城市的轮廓逐渐淡出视野,你会真切感受到此时的长江就是昔日先贤们曾经同样凝视过的那条江,时间的维度消失了,他们写在黄鹤楼、岳阳楼以及滕王阁上的诗句就会随时浮现在你脑海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孤帆远影碧空尽,不见长江滚滚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波三月下扬州;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这是我感受武汉的独特方式,或者说是私房景点吧。还可以从背面去看一个地方,比如去看凌晨四点的武汉老街巷,有段时间做项目到凌晨回去,穿过武汉的老街巷,如果停下脚步在街边多站几分钟,就会看到那些密如蛛网的民宅电线上,很多老鼠沿着电线来回穿梭,其数量不低于白天过往的行人。静静的街巷中,有无数的老鼠在穿梭......这个景象有点意思,又好像没啥意思,却构成了我武汉印象的一部分。

    武汉值得看的地方还是蛮多的,汉口的江汉路、古德寺,汉阳兵工厂博物馆、归元寺,武昌的东湖、武大樱顶等等,武汉还有十一座长江大桥可以驾车穿行,领略长江的不同视角。有客人来访的话,珞珈山老别墅群和樱园上面的老图书馆是一定要看的。其它除了黄鹤楼,我一般会在湖北省博物馆、中山舰博物馆和江夏龙泉山明代楚王陵几个景点中选择参观。湖北省博物馆中的曾侯乙编钟和越王勾践剑值得一看。中山舰1996年打捞出水,生产商三菱重工的标牌还在上面,现在以它为主题建了一座博物馆,台湾访客比较喜欢参观。龙泉山风景区则钟灵毓秀,很适合放松休闲。




汉口古德寺、武大樱花


    武汉是一座很有意思的城市,如果把中国大陆的海岸线看作一条圆弧的话,这条圆弧的圆心基本就落在武汉这个位置。中国东南西北各种文化、各种美食、各色人等在此汇聚,有点像土耳其在东西方文化版图中的地位,伊斯兰教、犹太教、天主教/东正教等在土耳其相遇,武汉也是佛教、道教、基督教等相遇的一个重镇。武汉的组成部分中既有传统根植于江汉平原的农耕及耕读传统,又有张之洞奠定的雄厚的近现代重工业基础,还有作为九省通衢及通商口岸的商业贸易传统。就像一个大拼盘,可以很喜欢它,也可能很不喜欢它,取决于你观察它时候的视角,甚至是心态。不管喜欢或者不喜欢,它就在那儿。

    最后说说武汉人。对武汉人特点的描述屡见于易中天、池莉和方方的文字中。武汉人的口头禅除了“个X子养的”之外,聊天时经常会听到“是——滴”这样接话的话,“是”字的发音拖得很长,这倒没啥特殊的,只是在与北方同样语境下的“对”相比较时,有点有意思的差别。当年刚到北大时,发现北方的同学在肯定一个客观事实时一般都说“对”,比如“去图书馆是走这条道吧?”,北方同学的回答是“对”,而南方的同学对于同样问题的回答则是“是的”。这两者的不同让我印象很深刻:“对”是一种主观性质的判断,而“是的”则更偏重客观性描述。回味这一点小小的不同可以品味出南北文化在某些方面的些许差异。

    武汉人的特点还可以从武昌起义的那个晚上的一件小事体现出来。首义的第一枪打响后,湖北新军驻扎在武昌城外的一支部队马上响应起义的信号,率部往城里冲,目的是攻占前面提到的湖北巡抚衙门。然而冲到第一个城门时发现城门紧闭,于是他们绕着城墙跑,第二个城门也紧闭,接着绕城跑,......,终于找到一个城门大开,而且没有守军,这个时候带队的军官反而不敢冲了,他怀疑是空城计,有伏兵——然后他们接着绕城跑,一直跑到现在称为起义门的城门,与其它起义部队一起与守城士兵激战,最后艰难攻入武昌城。后来才知道,那座空城门还真是没人守,起初守门的士兵听到枪声后立即打开城门,加入起义军,去攻打楚望台军械库了。所以说武汉人到底是聪明,还是不聪明,很难说。




中山舰博物馆、武昌起义军士兵


    为了纪念那支绕着城墙不懈长跑的起义军,武汉市政府举办了每年一度的武汉国际马拉松比赛!

    欢迎大家有空的时候来跑武马!





02

武汉之惊鸿一瞥

周晓剑(计算机)

    1994年的五一长假,正好工作一整年,又刚刚第一次炒更赚了一笔钱,和一年多前靠国家每月补贴94块的研究生相比,一下子觉得自己富得流油。于是约了两个朋友去长江三峡旅游,坐轮船从重庆到武汉再转火车。

    对武汉慕名已久,听说由风格各异的三镇组成,那等于一次游三个城市,好赚!汉口有媲美天津的租界洋楼,有汉正街,有“四季美”汤包。汉阳则是近代洋务运动发轫之地,有革命故事里频频亮相的汉阳造。最吸引我的当然是武昌:武昌起义遗址、黄鹤楼、东湖,还有号称最美校园的武大。这些都要一一去逛。何况下船后我们在这个举目无亲的地方,火车票还没着落呢,估计要盘桓数日。

    鉴于三镇的不同特色,我们就把旅馆订在汉口一栋古香古色的殖民地建筑里,电梯都需要拉开隔离的铁栅栏门才能进出。住下后直奔“四季美”吃晚饭。当年的汉口,满街都是遮荫的法国梧桐树,酽酽的南方城市风情,充满浓郁的市井生活气息。没有冰冷的玻璃大楼,更没有太多的洋品牌店。

    “四季美”汤包店坐落在汉口最繁华的商业街十字路口,当时还是一副亲切的国营范,要先开票再去拿餐。一楼餐点是经济实惠型,人声鼎沸要排长队。我们懒得排队,就上了二楼雅座。上了几个台阶,汤包就从七毛摇身变成2元一两,店里声称和楼下的便宜汤包不一样。所谓汤包就是一种特别小的小笼包,七个才一两。吃了几种不同口味,反正我是猪八戒吃人参果,没吃出妙味来。

    看看天黑,就打的去汉正街。出租车也便宜,十一二块钱就到了。我是从某电视剧知道汉正街的大名的,汉水边上的一条小街,云集了大量的服装批发零售店。可惜还是来晚了,大部分店都已关门。但仅仅从摊位的密集就可以想象白天的盛况。

    走上汉水大堤,天已全黑,一想干脆去对岸逛一下汉阳。汉阳全是工厂,烟囱鳞次栉比。一路遇见很多上下班的青年工人,骑着自行车,打闹着,玩笑着,充满青春活力。我从小在爸爸的工厂里长大,国营工厂就像一个小社会,看到这些油然而生亲切感。

    第二天一早先去买火车票,发现票都被票贩子买光了——这反倒好办了,我找了一个看上去敦厚点的票贩子,每张加价一百元到手当晚的票。

    剩下这一整天当然是逛武昌。先去黄鹤楼打卡,它就在另一个打卡点长江大桥边上。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才吃热干面,又食武昌鱼。诗情画意说不尽,公交直奔珞珈山。

    和汉口汉阳不同,武昌全城弥漫着浓浓的文化气息,而且非常大气。假如汉口像邻家洋气的小姑娘,汉阳像一位肌肉男,那武昌就像一位雍容的贵妇。珞珈山麓的武汉大学则是整个武昌乃至武汉让我最喜欢的部分。

    高中时看的一部电影《女大学生宿舍》就是在武汉大学取景的,让我先入为主地以为大学校园都是这般美,为此还对自己母校的景致有所失望。现在我终于徜徉在武大校园,恍如梦想成真。尽管著名的武大樱花时令已过,但依山傍湖错落有致的格局,庄重典雅的楼堂设计,大气与精致并存的民国风,确实比我的两所母校稍稍美那么一点点。

    从北门出去,就是东湖。东湖很大很清,湖对面浓绿的山背后只露出电视塔等少数建筑,美丽自然和现代生活和谐融合的天际线。夕阳西下,白色的鸟儿在湖上掠过。岸边一座窄窄的石板桥远远伸进湖里,很多人在桥边游泳。这是一个美好而闲适的傍晚。

    我就躺在湖边草地上,看看天,看看云,看看山,看看湖,这是记忆里最美好的一天之一。

    晚上顺利从汉口站上车。票贩子确实敦厚,没有用假票骗人。

    一晃就是26年,没想到从此再没机会重访武汉。今年爆发的新冠疫情让全世界聚焦武汉,也让我想起自己和它惊鸿一瞥的缘分。我牵挂着那里的人们,关注着各种治疗方案的进展,参与着校友会的募捐......千言万语汇成八个字: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03

武汉印象

李革(技术物理)

    对武汉的印象,始于1988年暑假之行的一段迷之遭遇。

    大二暑期,揣着勤工助学的微薄收入独游三峡。大表哥赞助一顿重庆“小天鹅”火锅后,踏着醉步把我送上朝天门码头夜船摇摇晃晃的跳板,拍着胸脯保证:“我酒醒了就打电话,保证3天后表姐夫自会在武汉码头接你。”

    出三峡过宜昌大坝,傍晚的汉口码头,我等到全船人走光,也没见着表姐夫的影子。没有手机的年代,只能把通风报信寄托到传递者身上,然而,大表哥酒醒了,事儿也忘了。面对滚滚长江东逝水,哀怨的我数了数所剩无几的零蹦儿,后悔一路吃太多。抹掉眼泪,想起表姐夫在长航上班,抬头一看,巧不巧码头边最高的大楼上赫赫写着:长江航运。

    所以,几十年了,我对武汉的第一印象,就是长航大楼,简直就是黑夜中的灯塔!

    早已下班的大楼只有门卫大爷,幸好表姐夫是个不大不小的头头,巧不巧大爷知道表姐上班的商场。带我摸到商场,没人知道倒休的表姐家的街道门牌号。最后下班锁门的阿姨想起几年前去过表姐家一次,依稀仿佛大概记得个方位,虽然心中无底却笑眯眯地不顺道带我去找。

    走进汉口一大片老城区,在弄堂里左右拐几拐,阿姨就彻底迷失了,拐了问了大半个钟,最后带着哭声特别过意不去地安慰快哭的我:“至少我记得出去的路,你可以先到我家过夜。”

    弄堂里弥漫着饭菜香,各种武汉大嗓门开始呼儿唤女回家吃饭。听到一嗓:

    “凯凯......,回家吃饭了!”

    灵光一闪,表姐的儿子就叫凯凯!虽然此凯凯不一定就是彼凯凯,虽然武汉口音听起来都差不多,我还是觉得这声音就是表姐夫!循声找去,拐两个路口,真的就是身高185的表姐夫边喊边迎面走来!阿姨和我喜极而泣,双双拉着表姐夫:“亲人啊,终于找到你了!”

    所以,几十年了,我对武汉话印象最深的一句就是:凯凯,回家吃饭了!

    为了弥补我差点流落武汉街头的遭遇,表姐夫第二天就电话骂了重庆的大表哥,并保证带我玩遍两江三镇;表姐则保证让饿了大半天的我吃遍她的拿手菜和地上水里的美食,从小在武汉长大的她每次回重庆都嫌弃川菜不如湖北菜讲究。

    接下来的一个月,虽然遭遇武汉创历史的高温酷暑,据说热死不少人,对我而言,却是神仙一般的日子。

    表姐家住老式小洋楼里,上好的红木地板,只有一大间,分隔成不同功能区,我就睡半空的折叠床。厨房是多家公用,烟火气十足,我跟在手脚忙嘴巴更忙的表姐身后,受邀尝遍左邻右舍的肉菜。武汉人虽然嗓门大,但十分热心热情。

    早上都是被叫卖豆皮和热干面的吆喝声吵醒,豆皮天天吃不厌,加了鸡蛋摊成的金黄的面皮,包上豆干、香菇、竹笋、瘦肉各种颜色的丁和糯米饭,手掌大一个方形的荷包,咬一口,质感丰富的各种香。我吃一个不够,吃两个又撑了,足足30天豆皮过早,吃不腻。

    不过拌酱的、黏糊的热干面尝了一次,就不喜欢了,比起重庆的干馏豌杂面来,还是单调了一些。

    早饭后和表姐去菜市场,直奔卖鱼的。第一次见到那么多奇形怪状的鱼,小头苗条身,大头五短身,大嘴小眼,小嘴鼓眼,扁身细尾,圆身大鳍,细鳞泛白,粗鳞发光,凶狠丑陋,柔软滑腻,花纹斑点,披金挂彩......看得我眼都直了,不说好不好吃,光这颜值长相就胜过重庆那些普普通通的家常淡水鱼。真的是,同饮长江水,鱼生大不同。

    表姐问想吃哪条,我说都想吃。不挣钱的学生吃拿工资的姐姐、姐夫,理所当然。表姐更爽快:“那我们每天来换着买,包你一个月不重样!”

    所以,几十年了,我对武汉记忆最深的场景,就是一地风姿万千的鱼。

    天太热,表姐夫上班点个卯就回来陪我看景。骑车为主,三镇该去的景点,黄鹤楼、长江大桥、琴台、中山公园、东湖、植物园、汉口租界、辛亥革命博物馆、汉正街、蛇山龟山、武大等等,都去打卡。姐夫帮我各种摆拍,弥补游三峡没相机无照片的遗憾。我还担心太阳晒得眼睛眯了,皮肤黑了,脸吃肿了,姿势雷同了,结果几个彩色胶卷被洗相片的曝成一片土黄,留下更深的遗憾。

    长江大桥自行车蹬到快断气,姐夫说才上完引桥,有武警站岗,劝我们返回:40度高温,不少游人走一半就热晕了。东湖大得像海,绕湖走到脚痛,看了个金鱼展。除了树多,就是湖水很满,快要溢出来。姐夫说带了泳衣就可以游过去,少走一半。东湖连上去就是武大,没了樱花加持,哪怕有珞珈山背书,在我眼里也逊色于燕园。表姐带我去汉正街,据说是百万富翁最密集的地界,每个摊主都是。忍不住摸了一下蓬蓬的婚纱,一个凶巴巴的百万富婆跳到跟前:“冒碰!碰脏了,你买?”

    所以,再也不喜欢白色婚纱,总会联想出一个大嗓门的女人。

    最后一顿,姐姐姐夫带去“四季美”吃汤包。大吊扇下四方桌上全是人头啊,首先抢座,流着汗站在吃客身后眼睁睁看着人家流着汗把一个个包子吃光。好不容易等到姐夫端来包子,我一口下去,再一口吐出来,正赶上表姐的呼喊出口:“冒急!烫嘴!”

    烫伤的嘴舌再也品不出“四季美”怎么个美法。

    晚上火车回京,图省事没去汉阳始发站,然后我就被表姐和表姐夫举着从窗户塞进火车。

    所以,几十年了,对武汉的最后印象,是如逃难一般的仓皇。

后记

    2017年跑了第二届武汉马拉松,重新吃到表姐的拿手菜,跑团武昌鱼豪餐壮行。风雨中从汉口江滩出发,上晴川桥跑鞋泡汤,过60周岁的长江大桥被风吹得歪歪倒倒,黄鹤楼烟雨蒙蒙,长江水波涛滚滚,武汉嗓门加油不断。

    明年必报名武汉马拉松,刷新对这座劫后重生的城市的印象。


武汉印象


04

愿武汉快快好起来

肖庆(经济学)

    机缘巧合,2019年我去过武汉2次,参加4月中旬的武汉马拉松和11月初的部门团建。

    春天的武汉马拉松体验很好,沿途都有当地民众热情的助威呐喊,更有汉口海关、长江大桥、东湖、黄鹤楼等美景相随,还有汤包、三鲜豆皮、热干面众多美食助威。北大100871跑团赛前聚会,是武汉的小师妹召集的。今年年初师妹在朋友圈提到了武汉8人所谓造谣一事,我当时觉得事情不会那么简单,请师妹多保重。没想到,3周之后,保重一词对我们每个人的分量是如此之重。幸而小师妹安好,还戴了2层口罩跑步上班。

    11月我们在武汉世博园搞部门团建,世博园规模宏大,景色漂亮,我趁机到世博园和酒店附近的金银湖跑步多次。印象很深的是,负责组织团建的同事是黄冈人。目前她还困身黄冈,不过她所在的村子无一例病毒感染,让人放心。

    远离疫区的我祈祷疫情尽快控制住,让武汉、让全国、让世界恢复正常的状态!下次武汉马拉松,我一定会报名参加,再次跑过这座不平凡的城市。

    武汉的朋友们,保重!



05

武汉加油

刘羽涛(英语)

    我还是想喊一句:武汉加油!大疫当前,任何语言都是苍白的,但这句能代表我的心情。

    最早对武汉的向往就是那首崔颢的《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我对武汉的想象来自这首千古绝唱的唐诗。一直,我想去武汉。

    我们会因为人,爱上一座城,或者说是好奇一座城。很久以前,看过武汉作家池莉和方方的小说,还有根据原著改编的电影。我接触比较密切的三位武汉女性,一位是大学宿舍同学,一位是邻居加校友,还有一位年轻的小同事。在我的眼里,她们代表着湖北女性的特质:泼辣能干,美丽善良,和小说里的差不多。所以,一直,我想去武汉。

    许多地方我都没去过。每次老公说:带你出去玩。然后最远就到了西柏坡,又预约了下次的景点焦庄户的地道战。我说我又不是党员,能不能去个稍微远一点的、有山有水人文丰富的地方。这样,去年春天,就去了我一直心心念的武汉。

    武汉的美和武汉的好,只有亲自去才知道。我们去了黄鹤楼,去了东湖,去了湖北省博物馆,还去了网红的热干面店。假期短,没有待够。大疫过后,我还要再去湖北,去武汉,去恩施,去武当山,去神农架。英雄的湖北人民,等着我们。







06

印象武汉

写在2020年春

刘姝晶(化学)

    2019年我去武汉开会,时间短暂,走马观花,仅在几个地方惊鸿一瞥,没能真正体会到武汉三镇的全貌。

    不想今春一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战役在武汉打响,谨以此篇献给这座城,武汉加油!


现代感十足的建筑




正值武汉筹备军运会,大街小巷都在修路,临街拍下湖北省博物馆门前



途经著名的武汉东湖,虽不像杭州西湖那般秀丽,但也别有一番风韵。占地面积过大,只能匆匆一带而过








六月的牡丹园,错过了国色天香的季节


It's WUHAN

武汉街景,绿树成荫,随处可见河湖



武汉的地铁,顶部的蓝天白云灯很有特色





这次唯一花上一个多小时游览的就是武汉最具文化底蕴的武汉大学,参观的是位于珞珈山上的国立武汉大学校区





想去武大的初衷是听闻武大的樱花极美,可惜来的不是时候,花期已过,只见绿树成荫


Hello

Wuhan!

花开花落又是一年

樱园的樱花大道。仅看树身的粗壮与繁茂,就能想见满树如雪的樱花,树下游人如织的盛景


鲲翼垂天

茂林中有石碑雕塑,题为“北冥深广,鲲翼垂天,云搏九万,水擎三千”,为81、82届校友捐赠,彰显武大人“鲲”的理想






喷泉小潭,堪比清华荷塘。树影婆娑,青莲雅致


/////



校园最著名的当是民国风的教学楼群。高大的石质建筑,巍峨且秀丽,别具一格


更有全国独一无二的武大老斋舍,以《千字文》命名,构成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16个斋舍。楼群建于山上,拾级而上,独具特色的墨绿色琉璃瓦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每层斋舍门前保留古朴的门窗和红灯笼装饰,引得人竞相合影


从武大凌波门出来就是东湖,很多年轻人在湖边的悬桥上拍照打卡


也请人拍了一张,不过因为胆怯,没能拍出凌波微步的身姿



武汉

虽因开会而来,仅仅利用去火车站的途中成了匆匆过客,但武汉却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07

吹 回

周蓉(化学)

武汉静止了,因为病毒。

翻出了一年多以前的笔记:

“2018.10.28 周日

我来到了武汉

纬度 北纬30度(29º58'20''N)

经度 东经114度(113º53'29''E)

与陕西临潼(东经120度)的北京时间差为

(120-114)/15×60=20min

比标准时间早约20分钟

武汉市花——梅花......”

记忆闪回:

婚礼外景地的秀丽东湖

藏有越王剑的湖北省博物馆

四爱图梅瓶镇馆的武汉市博物馆

排满各国建筑风格的旧领事馆的沿江大道

最美校园的武汉大学

手绘地图栩栩勾勒的黄鹤楼景区

世界军人运动会的筹备预展

......

这一幕幕,江城初印记,如落叶标本,夹在了我的书册中。

武汉会苏醒,因为春天,

“一阵东风来卷地,吹回,落照江天一半开”


(2020.2.12寄语)




08

记忆中的武汉

覃白浪(计算机)

    我出生在湖北的一个小县城,四岁多到江西父母身边。北大毕业前和武汉有过三次交集,因为,它是我回老家的必经之地。

    四岁离开时,从老家坐车到沙市码头,再坐船到武汉。晚上八九点钟,三叔抱着我送上船,我迷迷糊糊地睡着,醒着,只觉得好温暖。可惜,那晚温暖的抱别,竟是永别。

    七、八年后三叔因心肌梗塞意外辞世。直到今天,对三叔只有模糊的印象和那温暖怀抱的记忆。

    一宿的船到汉口,爸爸带我到汉口江边的一栋大楼里。上了几层楼,头一次坐了传说中的电梯,来到门上挂着“国营孝感市中药材公司驻汉办事处”的屋子里。

    第一次见到那么多大楼(后来才知道是西式洋楼),第一次住在挑高四、五米的大房间里。县城的老家紧邻水库边,一溜的平房,只记得隔壁的裁缝经常含口水熨衣服,动不动喷我一脸,只为我调皮;平房尽头的玩伴妞妞,还有屋后汽车站最高的三层楼。

    第一次吃了老通城豆皮和不记得名字的热干面。那时只有好吃两个字留在脑海中。到了南昌,竟是十多年再未吃到,只能在回忆中流口水。

    武汉给了我第一次印象:好吃。

    再回武汉是高考完了,分数未出,志愿未填。武大已盛邀数次,专业任我选。父亲和我商量回趟老家,顺路去武大走走。我不假思索就应了,只为记忆中的味道和高大的楼房。

    到了武汉,走进依然挂着“国营孝感市中药材公司驻汉办事处”的大房间,扑面而来的气息让我恍惚从未离开。依然吃了想了多年的豆皮和仍不记得名字的热干面。

    只是多了美丽的武大。走在宽敞漂亮的校区,走到珞珈山上,走到东湖边,走到我心目中的校园。当时,我就想去武大读生物。或许读了,我可能此时此刻就在抗疫第一线。但现在没有也许。最后,阴差阳错去了北大。

    第二次对武汉的印象:美丽。

    大学时,又一次和武汉交汇。因为北京天热,我母亲担心,早几天到了北大住在数学系我的高中女同学宿舍。当天就帮我收拾了一点行李直奔北京站,在站外公交车上熬了一宿,第二天幸运赶上一趟南下的火车(当时逃离的人不亚于春运大军,好心人拉开车窗,我们母子俩才侥幸爬上车)。

    到了武汉,道路拥堵,走不了啦。我们当机立断直奔码头,幸运买到船票顺流而下去九江。这一路只顾埋头离开而无暇重温武汉,就这样和豆皮、热干面、珞珈山、东湖擦肩而过。

    第三次武汉印象:遗憾。

    北大毕业后,去过多次武汉,却再也没有少年时那种兴奋,也许岁月让很多回忆永久封存了。



09

武大东湖

周剑峰(中文)

    大学毕业前一年的六月,我和前室友决定离京回家。两人不在一省,就商量说都要途经湖北,不如同去武汉,各找老乡玩上两天。到了武汉大学,老乡把我安顿在一位女老师房间住下。

    武汉不愧是三大火炉,下午转完风景美丽的珞迦山,身上的汗水直淌。黄昏,三人来到毗邻的东湖散步。

    暮蔼下,东湖碧波荡漾,水天茫茫。到了人少的地方,忍不住脱去薄外衣给同屋,穿着短袖就下湖。我不会游泳,就在湖里漫步,正玩得开心,一位女老师游至身边,说:“小姑娘,你不能穿这样的衣服游泳。”我一向是大大咧咧的假小子,也没谈过男朋友,就回答道:“人这么少,而且天也黑了,我泡水里别人看不见。”然后继续往前走。不一会儿,女老师又游过来,语气坚定地说:“不行,你应该回去。”看她非常认真的样子,我只好尴尬上了岸。

    若干年后,读池莉的小说《来来往往》,漫步东湖游泳未竟的遗憾涌上心头。三十年来,除了出差葛洲坝在武汉逗留一晚外,居然再没去过武汉。

    江西和湖北渊源很深。历史上,湖广填四川,江西填湖广,湖北和江西人互称老表。如今武汉病毒肆虐,心里也分外难过,希望武汉早日战胜疫情,老表们恢复正常的生活。将来一定要去东湖好好转上一圈。



10

我记忆中的武汉

曹楠(考古)

    2018年3月下旬,我在杭州孤山看樱花,师兄告知武大的樱花开得正盛,快来。我和闺女赶紧去了武大,灿如云霞的樱花映衬着高低错落的武大老建筑,美轮美奂。

    师兄还开车带我们参观武汉郊外的商代盘龙城遗址,现在只剩下大面积的夯土台基,展示自古武汉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曾侯乙编钟是湖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每次必看。春秋战国时期的曾国虽是小国,处于强秦与强楚之间,历史记载不多,但是曾侯乙墓葬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玉器、漆器,特别是大量的乐器编钟、编磬,号称“礼乐地宫”,曾国之富,至今仍是未解之谜。

    晚上,闲步户部巷小吃街,热干面、糯米丸子、酒酿、鸭脖分外诱人。酒足饭饱后,暴走至黄鹤楼公园,穿过武汉长江大桥,一直走到汉口,体会黄鹤知何去,龟蛇锁大江。

    这次新冠病毒疫情把武汉推到了风口浪尖上,师兄的女儿也未能幸免,只是她年轻,居家隔离一周后自愈了,真是幸运。

    武汉加油,我们与你共克时艰!


武大校园、盘龙城商代建筑台基、曾侯乙墓出土编钟、编磬


















酒酿、户部巷、鸭脖、糯米丸子


11

武汉记忆的只言片语

贾德星(数学)

    1989年初的寒假,乘坐京广线直达列车,我从母校直接南下广州,耗费36小时,是空前绝后的一次长途旅行。然后转乘长途车赶往湛江的海军基地,跟大哥一起过农历年。春节后返回老家时,因为湛江只有直达武汉的列车,需要先到武汉,然后再倒车。其间只有几个小时的空当,可以稍作停留,但没敢远走,只在附近的商场简单转了转。买了一盒磁带,是我国台湾歌星邓丽君的流行歌曲专辑。

    我关于武汉和武汉人生活的印象,更多来源于著名新写实小说作家池莉的大作。她擅长写当代市民的日常生活,就像一篇小说的标题:《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没有社会、行业、大企业的宏大背景和场面,没有时代变迁、商界风云、重大新闻事件,也没有类似家族百年史的纵深挖掘,而是像《你以为你是谁》标题所揭示的那样,在日常生活的表象之下,专注心理情感精微世界的剖析。其长篇小说《来来往往》走红文坛,被改拍成同名电视剧,男主人公康伟业一度成为女士们的聊天热点。池莉小说作品很多,我还买过她的《水与火的缠绵》和超级厚的《池莉文集》。

    我家书架上还有一本很厚的《小说家档案》。近日偶然打开,竟然是武大中文系一位博导十五年前主编,其中介绍了近二十位当代著名小说家的创作情况,以及研究生们的访谈和评论。对于近期着迷于阅读与写作的我,可谓如获至宝。其中介绍了两位武汉女作家。除了池莉,还有方方。

    除此之外,我关于武汉的记忆出奇的少,令人遗憾!




12

光辉的黎明

原词:明天会更好

词:卢向阳(无线电)曲:罗大佑

唱:徐妮妮(地球) 瞿旻(数学)

从未如此漫长的冬天 历经多少生死考验

冰雪凝成的天空幽暗尘封停滞了岁月空间

回不去的家园 难以触摸的脸

一双双哀伤的眼眸 像风筝断了线


隔离不会让我们疏远 所有的爱未曾改变

总有逆行的背影坚定的脚印依然信守的诺言

春风不再遥远 花儿还会娇艳

让阳光明媚地温暖 重新绽放的容颜


唱出你的热情 伸出你双手

让我拥抱着你的梦

让我拥有你真心的面孔

让我们的笑容 充满着青春的骄傲

为明天献出虔诚的祈祷


需要云层深处的闪电 点燃孤单无助的眼

让那依然灿烂久违的笑容抛开一切的遮掩

我们携手并肩 只为共同心愿

让永恒无悔的信念 一如热血的少年


唱出你的热情 伸出你双手

让我拥抱着你的梦

让我拥有你真心的面孔

让我们的笑容 充满着青春的骄傲

为明天献出虔诚的祈祷


需要云层深处的闪电 点燃孤单无助的眼

让那幸福的欢颜充满人间不再有任何界限

携手一往无前 只为守护家园

让永恒无悔的信念 一如热血的少年


唱出你的热情 伸出你双手

让我拥抱着你的梦

让我拥有你真心的面孔

让我们的笑容 充满着青春的骄傲

让我们期待明天会更好


(唱出你的真情 敞开你胸怀

让我倾听着你的爱

有爱就有更美好的未来

让我们的真心 回荡着勇敢的声音

让我们期待光辉的黎明)






往期回顾 


天佑武汉 天佑中华

那年我们面对非典

你花开时我花发

皱纹赋

不负元阳不负天

山鹰岁月

麦荡

秋访上高地

燕园组歌:无名的深湖

希望的田野

2019纽约马拉松后记

未名湖与未名的我

锁麟囊:贫富有落差,人品无两二

蓝岛1986咖啡屋(音乐剧)

永远的丁石孙校长(续)

花痴花语(配乐朗诵)

2013

周老师的化学课堂

永远的丁石孙校长

我们那四年

回望一个时代的背影

日本四国岛游记

燕园风华

停靠在记忆中的绿皮火车

朝朝醉熏文字香

今天星光灿烂

戈11“玄奘之路”挑战赛

千黛诗画赏读专辑

石舫塔影赋

妈妈,多爱您一次

您是我心中不能触碰的痛

孤芳清逸吟梅语

创刊号:光阴的故事



   

石舫塔影

《石舫塔影》武汉专辑

编委会:张明东、李革、周剑峰、刘旭东

法律顾问:刘旭东

本期主编:李革、周剑峰、张明东

摄影:刘姝晶、曹楠 等 |  致谢网络图片

演唱:徐妮妮、瞿旻

2020年2月19日


1、本公众号为展现中文诗词、散文、小说、报告文学、戏曲等原创文学作品的自媒体。征稿邮箱:1796363391@qq.com(石舫塔影)。

2、本公众号主要发表北大86级同学及其二代子女的作品。凡作者发往本公众号征稿邮箱的作品,均视为同意并许可本公众号单独发表或汇编刊载使用;除非另有书面约定,本公众号发表的作品的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3、本公众号欢迎以链接方式完整转发;除本公众号特别注明“不得转载”的内容外,如需转载引用作品内容,请与作者联络并取得许可,并请注明转载引用出处。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第一时间看好文◤


石舫塔影微信群”主办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