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山鹰岁月

贾德星 石舫塔影 2024-01-02

   

追 风 少 年

15



以山野为背景,以青春、勇气、团队为底色,挑战山的高度和人的极限,山野天地宽,青春无极限。来自平原的作者怀着对山的好奇,在初创时期的山鹰社体验了山野的乐趣,训练的艰辛,未登顶的遗憾,与山鹰一起展翅与起飞。回望三十年,“因为山就在那里”,山鹰岁月铭记心里。



贾德星

北大86数学系

现任职于建行

曾参加北大山鹰社活动

痴迷读书,爱下笔抒怀

崇时间主题、积极心理学

喜欢积极乐观的生活方式



    演唱:王晓晖(地理系)





山 鹰 岁 月




攀登的世界


    登山和攀岩训练是我对母校生活的美好回忆之一。以崇山峻岭为大背景,底色是青春、快活、集体、伙伴......山野天地宽,青春无极限。



展  翅


    登山运动充满青春气息,就像读王蒙《青春万岁》序诗的感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对年轻人相当有吸引力;同时登山充满挑战性,像勇士一样征服悬崖绝壁是每个年轻人的梦想。登山还是一所学校、一个熔炉,不但能在一次次攀越中磨练和改变人的认识行为习惯,还能达到心理咨询的效果,无药治疗治愈紧张失落伤感等负面情绪。

    在校时,我曾听过国家登山队队员、现任中国登山协会主席李志新的专题讲座,他的理想是登上世界七大洲的最高峰。我也因此第一次听闻了登山界的名言:“因为山就在那里!” 多年来似懂非懂却又记忆犹新。七大高峰,听起来热血沸腾,攀登过程却相当危险。李志新就有手指因冻伤而被迫切除;国家登山队正式出征前都要拍标准照,因为不知道登顶和意外哪个先来。生与死,就像今天与明天,仅有一瞬之隔!



    1989年初秋,北大山鹰社开始组织野外攀岩及训练。我积极参加日常的校园体能训练,香山、百望山、昌平等处的野外攀岩训练,骑车长距离拉练,野外生存住宿等。校园—香山往返长跑,香山北侧台阶多次上下等活动超级刺激。每天晚饭前是基础体能训练,先在五四操场跑四圈热身,然后是一组接一组的蛙跳等项目练习。计数规则是:有些出汗或劳累的感觉后,才开始计数,重复多组,组间的休息间隔很短,否则训练就没效果了。从我个人身体状况看,体能训练的确十分有效,而且还养成了习惯,傍晚不活动活动,晚饭就吃不下。

    北大登山队能从小小的校园社团蜕变成展翅的山鹰,山鹰社负责人李欣、曹峻等的长远眼光和发展模式发挥了关键作用。创建初始,山鹰社就与专业机构建立密切联系;聘请早年参加过国家登山队的地质系崔之久教授当顾问;得到国家登山队支援的绳索等器械,甚至特意对山鹰社开放怀柔水库边的国家登山训练基地。记得我们到基地训练完后,国家登山队还为我们准备了一大桶鸡蛋汤,现在想起来都倍感温馨!

    当然山鹰队员们也不负众望,表现出色,队员谢劲松和谢如祥在焦作全国高校攀岩比赛中获奖;从1990年夏天开始,山鹰社成功攀登青海等地的数座5000米以上极高山峰。随着山鹰社队伍的不断壮大成熟,攀登高度也一再突破,最终达到珠峰8848.3米的极值。



    山鹰社虽然只是周末活动才聚到一起的临时集体,但团队的氛围轻松活跃,积极健康。我也结识了一群很好的伙伴儿,有性格特别好、甘当玩笑“靶子”、从来不急不恼的长春小伙子刘冬;有性格活泼、在十渡招呼大家跳圆圈舞的无线电才子王鹏;有入学30年大聚会时意外重逢的化学系同级东北女生李群;有走远路能把男生远远超越却性格文静的新疆女生玛丽;还有性格活泼的数学系小师妹汤烨等。




放  飞


    “一、二,下!”随着社长李欣的果断命令,我背上原本紧绷绷的保护绳两秒钟之内突然松动了,略感疲惫的身体随之迅速从十多米的半空回落到地面,刚刚离自己头顶不足一米、几乎一跃可触的那块向外凸出的岩石也离我而去。

    这是1989年10月的一个周末,在香山公园北墙外一处挺拔陡峭的岩壁上,山鹰社新组建的登山队正在进行极具挑战的攀岩训练。天色渐晚,社长规定的最后一轮攀登时间非常紧,每个人冲击顶点的机会只有两次,尝试不成功的就毫不客气地PASS(放弃)掉。“军中无戏言!”因为在关键的两秒之内没能够挪动,我的冲顶之梦自然就泡汤了。刚才为我担惊受怕的伙伴们,热情地跟我打着招呼、交谈、关照、安慰。这段两秒的回忆,就是我们攀岩训练的一个缩影。

    同年11月,山鹰社搞了一次双日骑车拉练,逆时针绕行三元桥、怀柔慕田峪和昌平十三陵,然后回校。本来是集体出发,因为“装备”太差,我不得不临时拐到北师大找同乡调换自行车,结果掉队了。从三元桥开始一直追到怀柔水库,都没能赶上大部队。但我自信且勇敢地独自骑行了数十里,一直赶到慕田峪长城。独行距离创记录,得益于我对公路路标的重视和正确应用,确保不迷路或走错路。其间也中途问路,补充信息,增强信心。特别是在慕田峪遇到值班的年轻护林干部,见面熟地攀谈起来,他主动带我上长城边去试试看,结果在村口就遇到了因风大而下撤的伙伴们。

    当晚在长城脚下的存车处住下。主人热情地为我们煮粥,还放了姜片去寒,又提供了电热毯等,其暖融融啊!第二天早晨从慕田峪出发,顺着晨光的方向向昌平十三陵一路西行。途中地广人稀,极少有车辆,还穿过骆驼岭关口。虽然没有什么爬升,但山区公路边就是山岩,高大乔木也不少,在明媚的霞光爱抚之中,长途骑行的新鲜感觉让我们很兴奋。




    圣诞节前安排了十渡连续几天的拉练野营。约20人的队伍,乘坐火车半夜到达六渡站,然后摸黑在十渡附近的河边实战模拟安营扎寨。京郊冬天的冷真是很难想象,我带了一条小被子,御寒挺实用,其他人有带睡袋的,但都难以共享。同学们轮流通宵值勤,保持警惕以防意外,确保安全。而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朦胧之美和来源于生活的真实性,在那个寒冷的夜晚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后来李欣带领大家以参观学习革命老区的名义,拜访了附近村子的老支书。我们有机会听老人讲当地的抗日故事,跟老百姓交流,自然也得到热水等生活上的援助。



    此外还多次前往妙峰山、金山、鹫峰、香山等处实战训练。距校园较近的金山(现称阳台山),自然去得最多。我们沿着著名的京西古香道翻越金山,穿过门头沟区的涧沟村,当天往返妙峰山顶。因为路线较长,几乎是离校回校两头披星戴月。一次路遇当地山民赶着驴子,驮着两边深、中间浅的倒凹字型荆条框,装着圆形萝卜。我们想买;人家不卖,却问干啥用。我们说渴了,山民一听就送我们几个。山里民风淳朴,让我印象极深。

    毕业离校前六月份的一个午后,我临时决定独自去爬东灵山。在门头沟河滩乘长途车到齐家庄,步行十里到山下的洪山口村住下。次日五点起,独自上山。没路时,就踩着羊粪蛋和枯树叶前行;山林越来越密,只能瞄到太阳了。爬到山顶一望,原来这里并不是最高峰,但已经无法更改了。抓紧时间,用带编号的多重曲线在小本子上画下亲见的崇山峻岭。然后按计划在上午十点果断下山,以便赶上下午一点的返程长途车。上山本没有路,下山自然也没路,怎么办?瞄准下边一块黄土地往下速降,必要时抓住小树支持,尽力保持身体不失控,还算顺利下山。

    毕业后的暑期,在老队友们准备向西部高原进发之际,我独自去了九华山和黄山,几年登山训练的技能,以及东灵山的单兵实战经验,都派上了用场。从此,登山成了我一生的爱好。




回  望


    日前跟山鹰社一位老友交流了一个多小时,聊起为什么当年会参加山鹰社,为什么对登山感兴趣,为什么30年了对当年很多事情甚至细节还记忆犹新。我的答案是: 在山上感觉很快活,对那段岁月和经历有深情,这仿佛应了当时的流行歌曲《跟着感觉走》。

    为什么对山鹰岁月念念不忘?我也反复思考过,一是,凡事需用心、永存感恩,这是我多年深信不疑的信念。对山鹰岁月,尤其如此。二是,我深信“鉴往知来”或“不知过去,焉知未来?”的意义。三是,我对苏格拉底的名言“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能思考是人类的独特优势”,“知之深,爱之切”等等,越来越体会尤深。




    登山训练不是大学的必修或选修课,但在我的大学生活中,为期四个月的业余登山训练却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并对我的人生产生了深远影响。来自豫东平原的我对山很陌生、很好奇,山鹰社的登山训练是对我以往阅历的重要补充。尤其是学以致用方面,登山训练是很实用的一种尝试,以实践为主,寓学于乐,轻松学习,且富有成效。实际接触得越多,就越喜欢,像海绵一样,到哪儿都愿意充分吸收。行走在山水之间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不仅视野开阔,心态更阳光,更开放,还可以体会历代文人墨客寄情山水的感受。人生的许多重要内容和哲理,包括健康的生活爱好,与人相处合作,积极、建设性的思想等,在登山训练中无形之间就自然而然地体验了。




    而且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生源地的同样年轻的众多队友为着同一爱好聚在山鹰社,其乐融融,不同领域之间的交流,颇有新鲜感,很适合我读书博而杂的胃口。

    四个月的野外拉练、爬山攀岩经历,还培养了我半生对爬山、行走、旅游、山水画欣赏和摄影的爱好,很自然地对山水生出热爱和眷恋。

    山鹰社的日子,再怎么美誉都不为过。行走山野的乐趣、训练的辛苦、攀岩未能登顶的遗憾,三十年回望依然历历在目、刻骨铭心。感谢山鹰岁月!




往期回顾 


麦荡

秋访上高地

燕园组歌:无名的深湖

希望的田野

2019纽约马拉松后记

未名湖与未名的我

锁麟囊:贫富有落差,人品无两二

蓝岛1986咖啡屋(音乐剧)

永远的丁石孙校长(续)

花痴花语(配乐朗诵)

2013

周老师的化学课堂

永远的丁石孙校长

我们那四年

回望一个时代的背影

日本四国岛游记

燕园风华

停靠在记忆中的绿皮火车

朝朝醉熏文字香

今天星光灿烂

戈11“玄奘之路”挑战赛

千里骑行之微山湖上

千黛诗画赏读专辑

一个制剂员的不安十二时辰

那夜未眠

你是我生命中的精灵

石舫塔影赋

晓夜期渡人

北美逐梦二十载

成都

跑在牵手路上

南迦巴瓦峰朝圣之路

妈妈,多爱您一次

您是我心中不能触碰的痛

身轻方可比翼飞

浮生一日

呼吸•共舞

跑在知命之年

墨脱,我用生命走向你

蓝色的青春

风雪征程

孤芳清逸吟梅语

小荷出水婷婷立

迟到的爱,快乐的挑战

一封属于我的情书

石舫塔影新春贺辞

共饮初釜茶,举盏迎新春

鹿鸣苏必利尔湖

你是我掌心的宝

小芳

密歇根湖畔的诗语

南京:1937之殇

古城古屋慢悠悠

奔跑阿甘的路

诗心画意亚平宁

流年里的旧巷

江湖还有查大侠

世间已无金庸笔

创刊号:光阴的故事



   

石舫塔影

《石舫塔影》第60期

编委会:张明东、李革、周剑峰、刘旭东

法律顾问:刘旭东

本期主编:李革 |  图片提供:曹峻(88城环)、贾德星

演唱:王晓晖

2020年1月12日


1、本公众号为展现中文诗词、散文、小说、报告文学、戏曲等原创文学作品的自媒体。征稿邮箱:1796363391@qq.com(石舫塔影)。

2、本公众号主要发表北大86级同学及其二代子女的作品。凡作者发往本公众号征稿邮箱的作品,均视为同意并许可本公众号单独发表或汇编刊载使用;除非另有书面约定,本公众号发表的作品的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3、本公众号欢迎以链接方式完整转发;除本公众号特别注明“不得转载”的内容外,如需转载引用作品内容,请与作者联络并取得许可,并请注明转载引用出处。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第一时间看好文◤


石舫塔影微信群”主办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