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回望一个时代的背影

周晓剑 石舫塔影 2024-01-02


01



一部经典影片标记了一个时代的开启。那是一个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时代,也是一个理想主义的时代。25年后在彼岸重温,已斗转星移,物是人非。回望一个时代的背影,也回望自己的青春。



周晓剑

1986年考入北大计算机系,1990年赴清华上研。现居美国波特兰,一直从事分布式计算领域。


    演唱:杜彪(计算机系)




回望一个时代的背影

重温经典老片牧马人


    《牧马人》这部82年的老片,是中国电影史上轰动一时的经典。当年热到什么程度呢? 全国影院连续数周循环放映;街头巷尾茶余饭后万众谈论;初中生的我起码看过三遍;学校不止一次要求以此为题材写作文;报刊杂志上掀起了关于这部电影和张贤亮原著小说的讨论。记得其中有个争鸣是:如果许灵均把其父亲的亿万财产继承下来,再献给祖国,或回国投资,是否比坚持当个小学教师更爱国呢?

    《牧马人》的社会影响比现在任何的所谓大片都要深广。一亿三千万元的票房,以当时一毛钱的票价计算,就是13亿人次的观众。一个难以想象的惊人数据!

    一晃25年过去了,世界和中国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片中82年的北京街景、汽车、饭店、舞厅、餐厅等作为豪华生活象征的镜头,现在看来稀松平常,甚至很土。但对当时银幕前年少的我,绝对是十分震撼的。



    社会和人的价值观念变化更是巨大。有趣的是,我此刻是身在美国,从网上下载来重温这部老片的。当看到父亲和宋小姐向儿子炫耀美国的生活,劝他去美国继承财产时,我不由得生出几许沧桑感怀。想想当年片子的主题,就是劝身处改革开放洪流中的国人,向许灵均学习。要爱国,要留在国内和中国人民一起奋斗建设四化。结果呢?被教育的主要对象,即我这样的初中生——祖国的花朵和未来,考上名校后,都一个个跑美国去追求个人奋斗了。这对当年的教育真是个莫大的讽刺。

    谢晋的电影一向迎合政治风向,这其实也是他的成功之道。国内教育的失败例子又何止这一部电影呢?当年媒体引导、全民探讨的理想主义,如今已经连屏幕上都难见到了,现实中更是礼崩乐坏。现在如果再来一部这类电影,哪里还会引发该不该出国继承亿万财产的争鸣?答案是不言而喻的,还争什么鸣?

    但是,我今天重看这部片子,不由地击节叫好。这电影拍得唯美啊!画面上美轮美奂,悠远的古乐府诗歌吟唱着敕勒川天苍苍野茫茫的景色。结构上也是精巧的。全片在时间线上,巧妙地安排了反右受迫害(威武不能屈)、二十年发配内蒙艰苦劳动(贫贱不能移)、改革开放后拒绝金钱美色之诱(富贵不能淫)这三段故事,暗合我国传统知识分子(士)的三大品格。众所周知,第三点最难,而影片也正是浓墨重彩地展示这一点。



    内容上,如果宽容地忽略片中少量带教育目的和政治说教(那个时代难以避免的烙印)的部分,整部片子其实是在描写普通人之间真挚的感情,患难中相濡以沫的亲情和爱。即使以现在的标准看,镜头的呈现都非常感人和真实(影片有作者自身经历的影子)。也许,这才是影片成为中国经典的真正原因。

    我已经接近片中许灵均见父亲时的岁数,已经懂得了什么才是生活中最有价值的东西,什么才是真正的浪漫。是情人节的几百朵玫瑰?烛光晚餐?还是象最近网上披露的,有个英国歌手把一栋50万英镑的房子用贴了红心的塑料布包起来,送给女友?我觉得这些都比不上片中许灵均和李秀芝那个奇异的相识和结婚来得浪漫。那才是传说中、冥冥中月老的红线一牵、一世姻缘。在男的背负右派帽子抬不起头来时,女的说“自从结婚那天,我就给他改正了”——而不是等到所谓的官方平反通知后。女的从四川江油一路扒货车到了内蒙,投亲不遇,流落街头,到了为吃饭随便找个人嫁的地步,幸遇“一个好人”!其实这就是他俩感情质朴的基础——彼此都怀着感恩,在苦难中相互扶持,共享家庭人伦之乐。这样的爱情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重看这部片子,我更不怀疑许灵均拒绝美国、回到妻儿身边的选择。如果由于不了解美国,他还有可能受豪华生活吸引的话,他要是真的了解了国外,只会更坚定自己原先的初衷。

    我在北美生活多年,国外的真实生活什么样,我是清楚的。多少华人家庭,为了生计,为给哪一方父母先办探亲移民,搞得夫妻反目。更常见的,是老婆嫌老公没本事。Lay-off(被解雇)一个月,还能沉住气,三个月后脸就拉长了一尺。要是半年一年没找到工作,难听的话就压不住了。就算有稳定的工作,还要和其他“成功人士”比:比房子大小,比汽车高级。最麻烦的情形是:女的挣钱比男的多,那男的可就没活路了。每天就生活在“恨铁不成钢”的教育里吧。搞到最后,跳楼的、跳桥的、家庭暴力的,时有耳闻。这些原本都是在玫瑰花、葡萄酒、烛光晚餐点缀下的爱情呀。灯红酒绿的商业性的浪漫底下,恰恰就是忘掉了互相感恩,互相爱的婚姻本质。

    爱情,当然是许灵均选择中最重的一个珐玛。但还有其他因素不容忽视,比如淳朴善良的牧民、他离不开的爱他的学生们,编织成一个充满爱、受尊重的人文小环境。



    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82年的中国正处在百废待兴、群情激昂的一个理想主义时代的开端。作为一个有思想有抱负的人,许灵均自然不愿错过这个自我实现的机遇。正如他所说,积累了20年,刚想做点什么,又有机会的时候,就这么匆匆走了?这也是对自己人生的否定。而出国定居这件事,其实并不急。既然和父亲已经联系上了,片子中也并没有关死许灵均携妻儿赴美的大门。他说,“现在联系上了,您(指父亲)可以来牧场看孙子,让清清(孙子)好好陪陪爷爷。我们以后也会看你去的!”——这段对话我当年没注意到,尽管看过三遍。

    此番重温,我觉得即使是我这么个俗人(没有片中许灵均那么挺拔的道德形象),选择都会和许灵均一样——眼下肯定不会跟父亲走。如果跟着父亲,那自己在父亲心目中还是一个需要被照顾的孩子形象。而留下来,则展示了一个成熟男人独立的人格和坚守的信念,是个男子汉了。对年老的父亲来说,一个有担当的男子汉儿子,远比一个只会膝前博欢承爱的孩子更可贵。

    其实外国人中追求自己个人精神实现的例子非常多。去中国当老师的丁大卫(上过崔永元实话实说节目),还有去非洲援助的,去印度普及教育的等等。许灵均在这方面一点都不土,对当时的中国来说恰恰是非常超前的理念,反而很接近美国的“多样选择”文化。相信在美生活数十年的父亲,应该更能理解这一点。



后 记


    陈肖依饰演的宋小姐这个人物,也是我重温这部片子的动机之一。在那个时代的电影中,往往是女特务、老板的女秘书的角色无形中成为我们这些青涩少年的梦中情人。她们穿着时髦,容貌俏丽,风情万种。现在我们知道了,原来这叫“性感”,一种最正常、最健康的人性。

    这次重温,宋小姐的魅力依旧。我甚至注意到了她走路用的是模特猫步。但在我这个年近40的男人心中的感觉却明显没有丛珊饰演的村姑吸引人了。也许,一个初中男孩,更容易被妖艳外表所吸引,而中年男人,更欣赏清纯的女性。


后 记


    此文初稿写于2007年,写作动机之一是:那之前一年,惊闻一位博士校友因事业蹉跎,遭妻子数落,于某日深夜在离我当时住处不远的高速立交桥上跳桥自杀,成为当时轰动华人圈的新闻。而最近又有一位华裔36岁的Facebook工程师跳楼。


后 记


    这部电影标记了一个理想主义时代的开启。一晃37年过去了,通过重温这部经典,来向这个已经结束的伟大时代行注目礼,也向我自己已经逝去的青春道别。




往期回顾 


日本四国岛游记

燕园风华

停靠在记忆中的绿皮火车

朝朝醉熏文字香

今天星光灿烂

戈11“玄奘之路”挑战赛

千里骑行之微山湖上

千黛诗画赏读专辑

一个制剂员的不安十二时辰

那夜未眠

你是我生命中的精灵

石舫塔影赋

晓夜期渡人

北美逐梦二十载

成都

跑在牵手路上

南迦巴瓦峰朝圣之路

妈妈,多爱您一次

您是我心中不能触碰的痛

身轻方可比翼飞

浮生一日

呼吸•共舞

跑在知命之年

墨脱,我用生命走向你

蓝色的青春

风雪征程

孤芳清逸吟梅语

石舫塔影新春贺辞

创刊号:光阴的故事



   

石舫塔影

《石舫塔影》国庆特辑

编委会:张明东、李革、刘旭东 (法律顾问)、周剑峰

本期主编:李革、张明东 |  摄影:李革

演唱:杜彪

2019年9月28日


1、本公众号为展现中文诗词、散文、小说、报告文学、戏曲等原创文学作品的自媒体。征稿邮箱:1796363391@qq.com(石舫塔影)。

2、本公众号主要发表北大86级同学及其二代子女的作品。凡作者发往本公众号征稿邮箱的作品,均视为同意并许可本公众号单独发表或汇编刊载使用;除非另有书面约定,本公众号发表的作品的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3、本公众号欢迎以链接方式完整转发;除本公众号特别注明“不得转载”的内容外,如需转载引用作品内容,请与作者联络并取得许可,并请注明转载引用出处。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第一时间看好文◤


石舫塔影微信群”主办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