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墨脱,我用生命走向你

韩江春 石舫塔影 2024-01-02


   

追 风 少 年

5


生命之光


墨脱,藏语中意为花朵,是雅鲁藏布江流经中国境内的最后一个县。山势陡峭,河谷深切,有世界顶级的峡谷景观和雪山景观。想做一个勇敢的人,轰轰烈烈挑战一次,让生命焕发光彩,就去征服它吧!



墨脱

徒步日记


韩江春

北大86物理。毕业分到北京798厂,半年后辞职,下海创业。参与高铁建设,足迹遍布中国铁路线。喜爱摄影,迷恋户外徒步。


    墨脱徒步,中国十大经典徒步线路中自虐指数最高的一条。2019年春天,怀着期待与忐忑,我,来了。


1

9

0

3

0

1

十五年后,重回拉萨

    飞抵拉萨机场,时隔15年,我又一次站在雪域圣地。机场还是老样子,简单,甚至简陋。陡生伤感,时光飞逝,留下了什么?2004年,10个人两辆车自驾,沉醉于青藏高原的壮美;2019年,21个人42条腿徒步,一步一个脚印丈量雪域峰峦的胜景。

    15年前,让我佩服至极的是50多岁的济南大哥,徒步过很多经典线路;一晃,我也成了50岁的大哥,一年半以前踏上了徒步之旅,今天,终于有勇气来挑战期待已久的墨脱徒步。

    墨脱是全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藏在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深处。“在到过墨脱的人面前不要言路”,意思是,这世上没有比到墨脱更难走的路。同时,墨脱位于西藏东南部雅鲁藏布江下游的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是西藏高原海拔最低、拥有热带雨林、环境最好、雨量最丰、生态最佳的藏族“莲花宝地”。虽险却美的墨脱,是徒步爱好者的“致命诱惑”。

    晚餐时,领队龙哥告知,第一天徒步路段积雪深达数米,也许还有雪崩,难度超乎想象。



雪山晨曦


1

9

0

3

0

2

奔赴起点,一路美景

    半夜1点开始头疼,一晚上翻来覆去。以前来过拉萨,也住过海拔4600米的兵站,从没这种难受,难道真的老了?5:45起床,昏沉沉用完早餐,心中默念,但愿今天别太难受。

    车走拉林高速到林芝,穿越米拉山隧道和工布江达隧道。如今川藏公路打通了很多隧道,不用再翻越米拉山口,天险变通途。

    中午到巴松措,车外零下5度,寒风凛冽。我们钻进一家重庆餐馆的厨房烤火,围着高压锅煮抄手。饭后,走近巴松措,雪山环抱,湛蓝的湖水在雪山映衬下更显宁静,美得让人窒息,忘我。



巴松措


    继续赶往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经过尼洋河和雅鲁藏布江交汇处,掠过丹娘沙丘,我们期盼的是南迦巴瓦峰的落日。南迦巴瓦峰海拔7782米,是林芝地区最高的山,西藏最古老佛教“雍仲本教”的圣地,被尊为“西藏众山之父”。其巨大的三角形峰体终年积雪,云雾缭绕,大多数时间不露真容。

    下午5点到一个山口,远处一座高耸齐天的雪山清晰地映入眼帘,正是南迦巴瓦峰。大家兴奋地拍下这壮丽的瞬间,今天真是人品大爆,云雾尽散,能见度极高。到派镇找到最佳的拍摄角度,我们静候日照金山的激动时刻。陪伴了我们两个多小时的南迦巴瓦峰大方地满足了我们所有的愿望,金光罩身,雄伟灿烂地伫立在面前。



“日照金山”南迦巴瓦峰


    派镇是个规模不小的藏族聚集地,我们徒步的起点就在派镇的松林口,海拔3000米。丰盛的晚餐是为即将开始的艰苦行程做最后的准备。


1

9

0

3

0

3

艰险重重,救人一命

    清晨5点半出发,即将与世隔绝的徒步让大家很兴奋。车轮压得积雪吱吱作响,车灯划破漆黑洒在蜿蜒的山路和婆娑的树影上。半小时后下车,我们一行19名队员和一名当地向导、一名专业领队,整理背包,戴上头灯,手握登山杖,形影相随,开始徒步。

    山路渐渐升高,雪越来越深,呼吸越来越沉。不到10分钟,大家纷纷减衣服。缓行1.5公里,爬升200米,耗时一个多小时,来到多雄拉山垭口下方700米处的隧道口。原计划翻越垭口,但雪太深根本插翅难飞。一周前领队探路时发现了派墨公路上的这个多雄拉隧道,建了好几年还没打通主洞。但领队试了可以从斜井穿过去,大大节省体力。



穿过多雄拉隧道


    在隧道里快速行进了2.5公里,到达斜井洞口时,我们傻了!洞外倒灌进来的雪把洞口堵得严严实实。经验丰富的领队判断,应该是雪崩下来的雪封死了洞口,必须掏通雪洞才能出去,估计要挖两三个小时。



男队员轮番挖雪洞


    领队在开挖前要求出洞后严禁喧哗,快速离开洞口,避免雪崩再次发生。大家一下子紧张起来,面面相觑。在隧道施工面找到一把铁锹,七八位男队员轮番上阵挖雪洞。海拔3500米的地方连走路都不轻松,更别说挖雪了,加之洞口又小,里面没空气,每人挖五分钟就得替换。大约挖了一个小时,洞口终于挖开了!



洞口挖开,得见蓝天


    刺眼的阳光猛地照亮洞口,大家一下情绪高涨,可又不敢喧哗。依次钻进雪洞向上攀爬,滑回,靠后面的队友支撑再向上爬。我灵机一动,把登山杖缩短当冰镐扎进雪里,全靠手臂的力量把身体带出雪洞。

    雪洞外白皑皑的雪山峡谷近在咫尺,巍峨的山体伸手可及,无以伦比的世外美景,刺激着每一根神经,震撼和喜悦充满每一个细胞。



皑皑的雪山

    惊叹和喜悦转眼就在厚不可测的积雪里僵住了。向导手持两米多长的杆子在前面试探雪深选择方向,我们一字长蛇跟随,一步步挪进齐腰深的雪海。



探路的向导


    东北长大的我这辈子也没见过这么厚的雪,头一次户外走雪路,一开始非常不习惯,登山杖拉到最长的135厘米也根本扎不到地面,失去任何支撑的身体很难平衡,只能踩进前面的脚印里晃晃悠悠地挪动。遇到前面体重轻的,脚印没踩实,我一脚就深陷下去没到大腿根儿,必须另一条腿跪在雪上一点点往外拔。

    小心翼翼地前行,我不时停下来凝视两边的山脊,想看看山上的雪是否有一丝丝雪崩的前兆,其实真要雪崩来了,我哪里跑得动?背负这样巨大的心理压力更增加了行走的艰难,体能消耗很大,稍有爬升就呼吸不畅,真切体会到腿沉如铅灌。一个小时才走了五六百米,回望洞口的山脊还在身后,这速度堪比乌龟蜗牛。



雪海挣扎


    又过去一个小时,向导突然停下来查看雪上一串混乱的脚印延伸到不远处的巨石。领队往巨石走去,我们继续前行50多米后,对讲机里传来领队的声音:“大家原地休息,巨石后面的岩洞里有个受伤的人!”



领队救人


    这人迹罕至的地方怎么会有人?又过了约半小时,远远看见领队和一个人缓慢走来。这个被困21天、幸运被我们营救的人,来自湖南,40岁,为了徒步辞去电力工作。第一次户外就孤身来墨脱,翻过多雄拉垭口就遭遇雪崩,我们经过的隧道下方有个集装箱,他躲在那里才没被埋葬,但肩胛骨受伤。雪崩过后他找到一个山洞,断粮的12天里仅靠一点点儿葡萄糖粉和各种昆虫维持生命。他数次绝望欲死,但还存一线希望能被当地山民发现,所以昨天费力踩出山洞前的那串脚印做最后的求生。万万没想到,我们这支冒雪而来的队伍,就是老天爷专门派来救他一命的!

    我们不敢耽搁继续赶路,距离今天的落脚点拉格客栈还有将近5公里。

    这时我犯了个小错,让自己在后面的雪路吃尽苦头。我本来戴着变色近视眼镜,想试试买了一年还没机会用的雪镜效果如何,结果摘眼镜时把眼镜腿挂断了。只好戴上没有近视度数的雪镜,模模糊糊看着前面的脚印,深一脚浅一脚地趟,我这不是平白给自己上难度吗?

    走过几道山梁,在一座石桥上休息午餐。我一边吃一边被四周洁白晶莹的雪吸引了,从来没见到过这么纯净、一尘不染的雪。忍不住抓起一把用舌头舔,味道不错,直接放入嘴里,冰凉沁心,甘甜可口。我像发现了新大陆,此后的两天,每当走热时,就抓把雪吃两口,还跟巧克力混在一起自制巧克力冰淇淋犒劳自己。



来一把冰淇淋


    接下来的路况好一些,穿过两山之间开阔的平地和平地尽头的树林,就是今天的目的地。稍一疏忽,我突然失去平衡摔倒,背上的包很沉地拽着我起不来。这时,想起初中的物理知识,我把登山杖十字交叉放在雪地上,双手压在登山杖上一使劲儿站了起来。瞧瞧,知识就是力量!这个方法在后面的雪路上屡次发挥作用。



树林后的拉格客栈


    也许是走的时间长,体能消耗过大,大腿内侧肌肉出现痉挛,无论如何都不能缓解。只能咬着牙、忍着疼痛,硬生生地走,直到把肌肉走开。

    傍晚五点半走出树林,一座木房子就在约300米外。需要走过一片雪崩区,横亘着雪崩形成的高低不平的雪丘,暗藏着杀机四伏的空洞。失去近视镜的我,盲人一般看不清前面的脚印,只能在雪丘间试探着寻找落脚点,仿佛在一堆岩石上攀爬。刚登上一个小雪丘,脚下一滑,倒栽葱跌入雪洞,脚还挂在洞沿上,背包阻碍了翻身,动弹不得。幸好后面上来一位队友,用登山杖把我拉出困境。这300米耗尽了我最后的力气。



雪崩区


    6点半走进拉格客栈,这是一座两层约10间屋的木房子。客栈老板陪老婆回成都看病去了,领队撬开屋子,每间屋里摆了四张床。床上铺了一张海绵床垫、一条褥子,除了两床被子,再没有任何取暖设施。怕感冒的我只好合衣钻进被子里,累得都没力气取出睡袋。


1

9

0

3

0

4

前途未卜,放慢行程

    原计划今天22公里到汉密客栈,现在显然走不到。领队调整为走7公里到大岩洞,那里有一处简易客栈。再次出发,虽然没有昨天那样的雪崩区,但不时爬升下降,行动依旧缓慢。


无尽的雪路


    我服用了一片治肌肉疼痛的乐松,也许是药物作用,也许是熟悉了雪路,状态明显比昨天好,还不时走到队伍前面去踩雪。向导依然牛,连背影都看不到了。女队友耐力的优势逐渐显现出来,越战越勇,大部分时候走在最前面,实在让我佩服。

    我把巧克力等零食放腰包里,饿了就吃一点儿,避免像昨天饿过劲儿没食欲。不时抓把雪混着热水下肚,很愉快的体验。风景也开始丰富起来,森林越来越茂密,高大的树木不时阻挡道路,树枝上积了云朵般的雪团。


林海雪原


    下午6点半走到大岩洞客栈,其实就是巨石下搭的简易木棚,平时为过客提供食品热水,老板也不在。幸好还有几间屋子,我找了一间单间,刚刚一张床的空间。


大岩洞


    向导提前一个多小时到达,生了火,让陆续到达的队员烤火取暖,烘干湿透的鞋子。


烤火


    一位海南的女队友状态很不好,晚饭后呕吐,大家非常担心,帮助她服用了一堆感冒药、黄连素、泰诺。徒步最大的风险就两点:一是自然环境,二是身体状态。

    半夜下雪,简易房顶被雪水敲打,我被噪音惊醒,半睡半醒挨到天明。


1

9

0

3

0

5

绝望希望,苦尽甘来

    早晨又被户外的美景惊到,一夜下了10厘米厚的雪,山林被新雪覆盖,宛若东北常见的雾凇。远处的山,近处的树,眼前的雪地,浑然一体。


雪天一色


雾凇


    今天要走15公里,预计晚上10点才能赶到汉密客栈,夜路极其难走。不少人心里发怵,领队临时动议,让男队员们在前面组成冲锋队,每半小时轮换排头兵,希望这样的队形能提升速度,我排在第七位。被救的人今天体能恢复不少,主动要求参与冲锋。


冲锋


    昨晚生病的队友今早痊愈了,身体素质太好了!不过,另一位59岁的北京大姐精神状态很糟糕,她被前两天的雪路虐坏了,还伴随腹泻。她说走不动了,想等救援。我只能鼓励她,让她慢慢跟着,千万不能停下来。听她同屋队友说,昨晚她就想自杀。此刻领队表现出他周到的一面,安排67岁的茱萸大哥撤后陪着大姐。大哥从小练功夫,身体素质非常好。

    快到中午,我在前面带领大家,向导早已没影儿了,只留下一串脚印。雪开始变薄,登山仗能扎到结实的土地上了!我的心情豁然开朗。果不其然,两公里后,看到石阶路了。原来我们一直走在1950年代解放军开凿的石板路上,只是被大雪覆盖而已。


墨脱,我用生命走向你!


    行程过半,后面的路轻松了,终于可以一边走一边欣赏风景。这条路在峡谷的山腰上,两边都是峻峭各异、白雪皑皑的山峰,两峰之间宽大的雪坡从山顶直贯谷底,如天然的高山滑雪道,实则是雪崩留下的痕迹,仿佛可以感受到雪崩时的山崩地裂。


雪崩之痕


    下午3点多,峡谷里传来湍急的河水声,透过树枝瞧见碧绿的溪水翻腾着白浪向下飞流。从这一刻起,溪水一直陪伴到徒步的终点,增添了自然的灵性和生动。雪越来越少,翠绿的嫩芽也上了枝头,古老的参天大树上附着千姿百态的寄生植物,宛如阿凡达的世界,绽放的高山杜鹃极尽艳丽。


高山杜鹃


阿凡达的世界


    4点半到达汉密客栈,原以为最艰难的一天,却在后半程的石板路和小溪美景中度过,遇见意外的惊喜,这就是徒步的魅力。领队见我们一个个兴致勃勃地走进客栈,也异常开心地说:“生死墨脱,走到汉密就算是走出来了!”

    北京大姐在茱萸大哥的陪伴下,晚两个小时也到了客栈,谢天谢地。

    这是三天以来住的规模最大的客栈,而且有老板在!领队预订了两桌丰盛的饭菜,啃了三天干粮和方便食品后,大家化身丐帮弟子下馆子,风卷残云,快乐就是这么简单。


被救的驴友,多补补


    我服了两片安眠药,依旧合衣躺下,置身四面漏风的木板隔间,脑子异常兴奋,回想这三天的艰辛与风险,思绪万千。今后的徒步该如何走下去?是继续这样生死攸关的探险?还是选择只为锻炼身体的低风险路线?有些后怕,有些迷茫。


我的“豪华”单间


1

9

0

3

0

6

大步向前,走进墨脱

    队友抱怨被山涧的溪水吵得睡不着,我却一觉到天明。享用了非常可口的大米粥和馒头。今天是10公里陡峭的石板路,海拔下降1500米,之后是16公里的在建公路。

    山脊上开凿出来的山路1米多宽,当年修路牺牲了不少士兵。据说最险的老虎嘴路面仅一人宽,曾有徒步的驴友因躲避上方岩石滴水而掉下山涧。


山路险峻


    一路上小雨淅淅沥沥,雨雾缭绕,给原始森林增添了梦幻色彩。白杜鹃、红杜鹃不时跳出路旁,硕大的芭蕉叶格外引人注目,很多珍贵的药材混迹在草木中。墨脱规定,名贵药材不允许带出山。


云雾蒸腾


    中午走到著名的老虎嘴,山崖边已经加了金属护栏,完全不是想象中的天险,有点儿失望。看来真应了那句话,到了汉密,生死墨脱已无险途。


老虎嘴


    晌午后经过一座吊桥,就是派墨在建公路。几个女队员大呼小叫,原来她们中了蚂蟥。选择这个季节走墨脱,就是为了躲避蚂蟥,但还是不免中招。茱萸大哥的相机包里居然有一只肥嘟嘟的,我算开了眼界。

    最后16公里在修公路虽然泥泞,对经历过高山雪崩的我们简直是一马平川。下午4点半就到了背崩边防哨卡,一对一核实身份,开包检查后才放行,任何照片不能留下。

    到此,墨脱徒步胜利结束。


派镇到背崩,我们的徒步路线


后  记

    从背崩坐车到30公里外的墨脱县城,才知墨脱到波密的公路在嘎隆拉山口隧道被雪崩阻断,墨脱已经与外界隔绝一周,原计划来接我们的车当然也进不来。

    在墨脱等待清理雪崩道路的两天,我们看了雅鲁藏布江最著名的果果塘大拐弯,吃了著名的石锅排骨,本来最著名的是石锅鸡,因断路无鸡可吃,只好二师兄顶上。


果果塘雅鲁藏布江大拐弯


    离开墨脱途中,再次被雪崩景象震撼,临时拓开的公路只能单车通过,两侧雪墙有两个车身高。这条唯一通向外界的公路,冬天常被大雪封阻,夏天常被泥石流冲断,确实是墨脱路险。


雪崩后临时拓开的公路


    回想这次墨脱徒步,从派镇到背崩,历经千辛万苦、千难万险,4天,超险、高难、绝美的60公里,21个人进去、22个人出来,真乃奇迹!有大雪封山的困境,有寸步难行的艰辛,有犹豫退缩的胆怯,有痛不欲生的绝望,但是,更有人迹罕至的美景,有奇迹生还的驴友,有相互扶助的温暖,有战胜自我的坚持!


跨越艰难险阻


    徒步群里,大家已在热烈讨论下一次徒步的线路。下一次,也许走进大别山区,也许走进香格里拉......徒步,为我的生命打开一扇崭新的窗,看到不一样的世间风景,体会不一样的五味人生。



往期回顾 


蓝色的青春

风雪征程

孤芳清逸吟梅语

小荷出水婷婷立

迟到的爱,快乐的挑战

一封属于我的情书

石舫塔影新春贺辞

共饮初釜茶,举盏迎新春

鹿鸣苏必利尔湖

你是我掌心的宝

小芳

密歇根湖畔的诗语

南京:1937之殇

古城古屋慢悠悠

奔跑阿甘的路

诗心画意亚平宁

流年里的旧巷

江湖还有查大侠

世间已无金庸笔

创刊号:光阴的故事



   

石舫塔影

《石舫塔影》第21期

编委会:张明东、李革、刘旭东(法律顾问)

本期主编:李革、张明东  |  图片提供:韩江春

2019年4月2日


1、本公众号为展现中文诗词、散文、小说、报告文学、戏曲等原创文学作品的自媒体。征稿邮箱:1796363391@qq.com(石舫塔影)。

2、本公众号主要发表北大86级同学及其二代子女的作品。凡作者发往本公众号征稿邮箱的作品,均视为同意并许可本公众号单独发表或汇编刊载使用;除非另有书面约定,本公众号发表的作品的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3、本公众号欢迎以链接方式完整转发;除本公众号特别注明“不得转载”的内容外,如需转载引用作品内容,请与作者联络并取得许可,并请注明转载引用出处。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第一时间看好文◤


石舫塔影微信群”主办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