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小小少年看世界

贾乐山 石舫塔影 2024-01-02


未名新荷

NO.5



童年的时光,不止是堆沙丘王国、看梧桐上的铃铛,还有细致地观察,好奇地思索,这些富于想象的奇趣带给孩子意想不到的欢乐。时光前行,当孩提时代的我长成翩翩少年,开始怀念这些情感真挚的语言和朴素自然的文字,那是表达快乐时光的最好方式。


作者与父亲

什么时候才能像父亲一样,有张成熟与长大的脸?盼望着明天,盼望着去远方的世界看一看。




目录

1. 书香伴我成长

2. 姥姥家的土丘

3. 泳池里的美好时光

4. 中坞公园踏秋

5. 湖边的悬铃木

6. 体验山后的曹雪芹小道

7. 北京的冬天

8. 四季玉兰

9. 家乡的气息


01

书香伴我成长



    我家到处都有书,是书香浓郁、货真价实的书屋。受此影响,我从小就在不知不觉中爱上了看书。直到现在,我仍经常很自觉地看书。这些充满魅力的书一直陪伴着我,见证着我的成长。

    我小时候,爸爸妈妈就经常在我睡前,坐在床边给我做“睡前朗读”,或者讲围魏救赵、假道伐虢等历史故事。我经常听得津津有味,深深地被有趣的故事情节所吸引,甚至在梦中也常想起它们。就这样,爸爸妈妈就在我的心中播下了一颗喜欢历史话题的种子。

    我上小学时曾经喜欢看漫画。正巧爸爸买过一本漫画版的《东周列国志》,这本书生动地讲述了很多我已知或未知的故事。比如孙膑减灶诱敌之计,我就看得十分兴奋,很是赞叹他的思路异乎寻常的谋略。所以我每天都坐在书桌前,如饥似渴地阅读,很快就读完了它。

    但我觉得还没看够,就又把大部头的《连环画〈三国演义〉》找来看,也看得很过瘾。书中既有义重如山的关羽、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也有阴险狡诈的曹操等,这些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还有情节曲折、精彩纷呈的故事,都让我觉得非常有趣,读起来总是欲罢不能。

    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又听说历史上的曹操其实是个很厉害的大英雄,这真让人颇感意外。我连忙查阅了注释本《三国志》,发现曹操的确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很多贡献:他统一了中国北方广大地区,结束了那里的长年战乱局面;他还推行屯田制,使得国有余粮,再无饥荒。此后,我就开始热衷于研究历史故事,并养成了多方查阅资料的好习惯。

    时光飞逝,转眼间我已小学毕业。此时,我又迷上了《二战史》。我边看边分析,发现轴心国在前期之所以得以快速扩张,是因为他们采用了闪电战,后期全线溃败则是因为他们骄傲轻敌、盲目扩张、压迫其它国家的人民。看完这本书后,我学会了从不同角度看问题,而且不能急于求成;要想成功,必须慢慢来。

    现在,我又读起了带有很多彩图的八卷本《中国通史》。我一定能在其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和道理,而这浓郁的书香也将继续伴我成长。




02

姥姥家的土丘



    上小学前的暑假,我在姥姥家的小区门口看到一个大土堆,可能有两米高。或许是施工需要临时放的。我发现土堆上有许多“窑洞”,一定是小孩儿们挖的,我也来了兴致。

    正好,表弟也叫我去玩土,我立马就跟他一起去了。再一看,这土堆不像是一座大山吗?我就和他就爬到了“山顶”,并插了一根树枝,以此表示这是我们的地盘儿了。为防被风吹走,还围了一圈石头。

    接着,我向他学习怎么挖“窑洞”。我们先找了一个“陡崖”,又拿两块石头当“铲子”,往“陡崖”中深挖。洞内挖得过深时,就塌方了。

    我们总结经验,又挖了几个浅“窑洞”。但很快又觉得不满足不过瘾,便找了许多树枝当“柱子”,挖了两个大“窑洞”,分别称作“王宫”和“会议室”。

    我们又开始“修路”,就是将各“窑洞”连接了起来,借盘山路直达“顶峰”。一圈圈的路像在修金字塔。

    过了一会儿,表哥也来了。他把浅“窑洞”挖穿过去,形成了“桥梁”。我们还一起开凿“运河”。为了让“运河”有水,我们还从旁边的地面洼处积水中灌了两瓶水,从“山顶”旁的“水源头”往下倒水。表弟在下游负责维护“堤坝”,我负责运送水,表哥负责在山脚下挖“湖”。

    为了让“小山”更富有生机,我们特意捡了些带叶儿的树枝插在山上,使“小山”显得十分逼真。远远望去,简直是一个“小山王国”。

    第二年暑假,我发现“小山”依然绿意浓浓,丝毫没有“荒凉”的景象。我知道,这一定是表弟细心维护的结果,心中十分感激。经过这个暑期的紧密合作,“小山王国”已经发展到了顶峰。

    当我再次来到姥姥家时,地面上只剩下一片接近平整圆形的黄土“遗址”,那座土堆不见了。这使我陷入了深深的怀念,它留给我的美好回忆不会消失。

    几年后,姥姥家搬入了北边的高层楼房。那堆土或许已经盖入楼房了吧,我想。从此,每当走近姥姥家的楼房前,我必定先去抚摸一下地上的泥土,来怀念我们曾经营造的“小山王国”。




03

泳池里的美好时光



    升入初中,学校开设了许多新课程。其中,我最喜欢游泳课。我在泳池里的这段经历,也是我在初中的一段美好时光。

    我原来学过游泳,因此我想直接下水游。但没想到时间一长,手生了,我把具体动作要领忘了不少。只得跟着“不会游组”再学一遍。

    我们在浅水区先学换气。老师讲了一下要领,同学们便各自试了几下。老师一吹哨,大家都一起把头埋入水中吐泡泡。

    我虽然忘了一些动作,但毕竟学过,头一扎进水里就想起来怎么换气了,顺利地吐出了一串泡泡。我侧脸一看,有的同学没吐泡泡,其中有一个同学明显是原来就会的。不久大家都钻了出来,我问他:“你都会了,还在这里干吗?”他说:“因为这一组比较轻松啊!我看你也学过吧?”“是。哈哈!”我们互相说笑,都很高兴。

    学了一段时间后,老师也发现我们以前肯定学过,就让我们去帮助还不会的同学。我们就开始“一对一”辅导。很快,所有同学就都学会游泳的基本动作要领了。

    于是老师让我们在同一条泳道里游,我们都非常高兴。刚开始,我们比赛谁一次蹬得最远。可是大家很快就发现: 班里个头最高的同学腿太长了,总是得第一,太不公平了。于是大家商议改成比谁游得最快,这下好了:腿长的蹬得慢、蹬得远,腿短的蹬得快、蹬得近;大家都奋力往前冲,争先恐后,努力地划水。

    最后,通过专心努力,我最先到达了泳道的尽头。我非常高兴,于是我找了几个好朋友一起庆祝——玩水。

    后来,有个同学对我说:“咱俩比潜泳怎么样?”我毫不畏惧: “比就比!”说完,我一头扎进水中,努力往下潜。

    随后,我突然听见一声水响,只见他像鱼一样疾速地从我身旁游过。我见了连忙去追,可哪能追得上呀?!我自叹不如,只好继续去练习了。

    此后每节游泳课,我都找他学习潜泳,很快我也能快速地潜泳了。

    上游泳课给我紧张的初中生活带来了许多欢乐,是我难忘的一段美好时光。




04

中坞公园踏秋



    清明节有踏青的习俗,秋天也该来个“踏秋”吧,我想。于是趁国庆长假,我和爸爸妈妈就去中坞公园踏秋了。

    中坞公园半年前刚开放。虽然离大路很近,但是人烟稀少,是北京的世外桃源。这很符合我家平时选择休闲去处的观念——人少,风景又好。因此,我们来这里已经不止一次了。

    时令已过寒露,但我并没有看见秋天的影子。郁郁葱葱的树林还散发着夏天的气息。这让我不禁想进去探个究竟——难道北京还没到秋天吗?二十四节气的规律在北京失灵了吗?我加快脚步走到湖边,但碧绿的草坪更肯定了我的想法:夏季未过,秋天未至。

    正这么想着,我突然看到了光秃秃的稻杆儿,然后是金灿灿的稻垛。夏天的绿树固然让人流连,但秋天的收获当然更令人向往。这真是夏秋融合的四季园。

    我继续寻找秋天的气息。哈,还用寻找吗?金黄的元宝枫叶,如她名字一般闪闪发亮。火红的槭树叶像太阳一样展现着他生命的希望。湖中的残荷配合着那些黄叶,反而显得十分协调。秋风拂起波澜,芦苇随风摇摆,东边小山坡上的梯田呼应着湖边的美景,组成了一个秋意满满的金色公园。

    这次踏秋,我领略了秋季美景,见证了收获的喜悦,也让我收获到了宝贵的财富。


中坞踏秋



05

湖边的悬铃木



    北京植物园中部,黄叶村的北边,有一个美丽的大湖。大湖西边的山坡北侧,有一棵高大的法国梧桐树。和其它梧桐一样,它的枝干十分舒展,主干也十分挺拔;但因周围只有一些小灌木,它就显得格外高大,特别引人注目。

    这年秋天,我又到植物园,来欣赏这树中的巨人。在湖的东边,我隔着湖就望见了山坡上那棵法国梧桐。此时的她,远看就像个金桃子,下圆上尖,而且被太阳照得发亮。走近一些,已经能看到许多细长的枝干围着主干盘旋而上,像传说中的通天塔。我想,要是能从空中俯瞰,一定能看到那个螺旋形状的。

    这次我来到山坡下,看到金色的叶片中增加了一些小圆球。他们是铃铛,一般遍布每个枝干,静止中又富有跳跃感,给法国梧桐带来了许多乐趣和一个优雅的名字——悬铃木。山坡上撒落着一些不慎掉落的铜铃。他们有的即将化作微风,将种子带去远方;有的则躺在地上,期待人们把它当纪念品珍藏起来。

    下午,风渐渐多了起来,把一些硕大的叶子带到了地上。有趣的是,这些叶子非常机灵,严密地铺在山坡上,几乎没有一片叶子降错了位置,生怕大地被冻着。突然,一片树叶好像迷失了方向,竟落到了我脚前。我想,这或许是悬铃木给我的礼物吧。于是,我捡起它,后来把它夹在我最喜欢的《中国通史》书中珍藏起来。

    临走时,我又看了一眼这棵令人依依不舍的悬铃木。他高大的主干似乎在向我招手,还说:“放心,我会支撑着悬铃木度过冬天的。”




06

体验山后的曹雪芹小道



    植物园多处有曹雪芹小道的标牌,后来从书上得知: 小道能一直通到山后的温泉镇白家疃村,曹雪芹曾多次翻过山头给人治病。我们对此种经历一直感到好奇,更多的是不可思议。后来在白家疃偶然听说曹雪芹小道仍可通行,并有人指点了北入口的具体线索,我们就想亲自去体验一下。

    一个晴朗的秋季周末,我和爸爸妈妈先来到温泉杨庄,经过北侧山脚下从东往西的一段首次探险式的长途跋涉,穿过一个童话般的太阳谷森林学校,果然找到了曹雪芹小道北入口。这里已被整修得像一个小公园。一段不高的石壁上用中英双语刻着曹雪芹创作石头记的故事简介。木制平台旁有座小亭子,算是送客亭,因为其后就全都是土路了。有的上面躺着金色的落叶,把小道盖得严严实实,有时竟找不到小道的前进方向。

    能够通行的消息足以支撑坚定的信心,想探险和亲身体验的好奇也是强大的动力,所以我们只管依山势而上。这时已是深秋了,树上的黄叶大都没了踪影,地上的落叶则严丝合缝地覆盖着大地,连平时光秃秃的岩石也被落叶盖满。走路时本不想踩到这美景,但旁边却找不到一点可以行走的地方,只能忍痛走在这金色的地上。落叶虽然很多,但十分蓬松,踩上去像是踩着软绵绵的地毯一样,非常舒服。

    我们继续往山顶攀爬,走到了一段比较危险的地带,这里有两块岩石立于路旁,中间的缝隙仅容一人通过。石缝过后,紧接着就要做逆时针二百七十度的大转弯,若有不慎就会坠入深谷。我小心翼翼地穿过了危险地带,想到曹雪芹不畏危险、不辞劳苦地翻山越岭给人治病,我心中不由得十分敬佩。

    稍后,就到了山顶的消防道。循路往东走很远,再往南拐弯,就能够看到一处岔路口,还有通向四季青、憋死猫、樱桃沟等处的路标。然后,我们沿西侧的石阶下山,有时顺着水沟滑下去。到了山下,竟然离樱桃沟的水源头不远,而此处离黄叶村还有1000多米,我这才进一步体会到曹雪芹的博大爱心。他这么艰难地翻山越岭去给人治病却毫无怨言,真是古人所说的大丈夫。

    体验山后的曹雪芹小道,我们感觉最神奇的,是漫山遍野的落叶下,山路虽然看不分明,“山穷水尽疑无路”;但最后又总能走得通,“柳暗花明又一村”。我们甚至曾经忍不住在消防道上找不同的小路口径直往下走,在手机信号都没有的情况下,在方向更加不分明的山坡上逐渐地降低高度。直到又来到新的消防道,在手机导航可用后再重新确定前进方向。这跟通常逛公园路线明确因而感觉稀松平常的体验都大不一样。

    山上的景致自不待言。上有蓝天和白云,还有开阔的视野,以及富于诱惑的远山。

    我们曾想:一年四季都应该来这里,以便进行不同景色和不同气候特点的体验。




07

北京的冬天



    北京的冬天很有北方特点:很干燥。经常一个冬天只下一两场大雪,其他时候偶尔下点小雪。甚至连大雪节气这天也不下雪。尤其是有暖气的时候,虽然把寒冷烤走了,但也把水分烤走了,所以还需要加湿。

    北京的冬天颜色单调。这是正常的,下雪时白茫茫一片,更多的时候是一片银灰色。树上的叶子掉光了。只有一些墙角处的腊梅还开着花,似乎是冬天唯一的伙伴。

    北京的冬天一片寂静。没有任何动物的叫声:有的迁徙了,有的冬眠了,只剩下北风的呼啸和树枝的摇晃声。

    北京的冬天又是热闹的。春节前,路灯上早就挂好了红灯笼,各种店铺前也都挂着灯笼,贴着福字。大家忙着买年货。火车站前排着长队。冬天的寒冷早已烟消云散了。

    但到除夕时,北京反而冷清了许多。许许多多的人都回各自的老家过年了,真正留在北京城里的已经明显少了。这些回老家过年的人要到元宵节后才回来呢。

    而在这时,玉兰花苞偷偷地长出来了,柳树芽偷偷地冒出来了。马上要立春了。等人们回来时,北京将把整个冬天积蓄的力量全部使出来,让春天再度回归。




08

四季玉兰



    玉兰在北京并不罕见。但四季变化中,她们始终引人关注。

    早在春节时,玉兰树因黄叶尽落而显得更加透明,枝头上一串串灰色的小“灯笼”则预示着春天已蓄势待发。人们心里充满了期待,在冰天雪地中就准备着迎接春天。

    三月初,迎春花悄悄地开了,春天正式莅临。一阵阵春风拂过地面,将去年残留的落叶吹跑,还露出了嫩绿的小草。玉兰树也很快收到了消息,连忙派出花苞去探信。花苞们争先恐后地从枝条中探出头四下里张望:呀,世界果然变样啦。

    她们便纷纷高兴地迎着春风舒展自己的身体。一个个冲破花苞,瓣大肉厚、或纯白或紫红间错的花朵开满枝头,像一件件雪袍或紫红长袍给树干增添了几分庄严和优雅。一时间,满树花苞随着枝条铃铛般地来回晃动,俨然一座春天的乐园。路人们见了,纷纷忍不住驻足观看或拍照;赏花的人们也慕名而来,到这仙境来欣赏玉兰的传奇。

    渐渐地,一个个像绿色小风筝一样的卵形叶也都透过花朵长袍,开始观看外面的世界。充满旺盛生机的嫩绿总显得那么诱人,尤其对于刚从漫长冬天熬过来的人,又尤其是在明媚阳光的照耀下,近乎显得透明。不久,玉兰树就都换上了像百褶裙一样层次丰富的绿色衣裳。

    然后,她们还会享受着夏日的温暖和熏风的吹拂,像一条绿龙盘旋在路旁,为路人遮雨遮阳。此时的世界也成了绿色的王国,到处碧树成荫。

    转眼到了秋天,玉兰们各自怀抱着一串串果粒涨大得粉粉外溢的果实,在太阳下沉静而贪婪地享受着这一年最后的温暖。玉兰果长期披着绿装,很不明显,直到她们逐渐变成深红色,才会在绿叶丛中变得更加醒目,并以颇显怪异的形状引发人们好奇的议论。渐渐地,她们的树叶有些已经围上了小黄裙,有些还披着绿裙,自然和谐地搭配在一起,并不显得杂乱无章,反而像大地母亲缝制的衣服,绿里透黄、黄里带绿,真是一件杰作。

    时光飞逝。随着寒风的一次次降临,整个世界或者白茫茫一片,或者片绿难寻、毫无生机。这时玉兰树的叶子逐渐落光了,树形显得有些突兀和透明了。但她们坦荡地展示着干直枝疏的形态,以通透无遗的昂扬姿态傲然挺立,任凭风刮雪打,毫不动摇。


1

3

2

4



09

家乡的气息



    我在北京出生,在北京长大,所以北京就是我的家乡。北京地处华北平原,但西边紧邻燕山,造成了各地风景的差异。这里风景优美,环境宜人,有许多著名的景点。

    我尤其喜欢其中的自然景观。无论是高山的壮美,还是平原的辽阔,我都喜欢。

    北京的山起伏很大,因此不同的山有着不同的景色。北京的最高点是东灵山,海拔超过了2000米,这个高度对我来说一直是神圣的,东灵山顶有广袤的高山草甸,甚至能让人感觉到青藏高原的气息。蓝色、绿色以及其间点缀的白色,这就是北京高山上的画卷。能在北京体会到高原风光,让我感觉很奇妙。当你站在高山顶上,看到天上有白云飘动,好想伸手去摸摸它。

    北京的山更多是不大不小的山,比小山高,比大山小,处在一种微妙的层次中。他们绵延不断,像许多条麻绳或美丽的丝线,把人们和故乡紧紧地系在一起。这些山因为太多,所以大都没有什么名气,许多甚至未必有名字。但他们四季的颜色总在妆点着北京。最美的是夏季,漫山的绿覆盖着大地。去山上望一望,就像接受了一场心灵的洗礼,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把人们一切的烦恼或伤心都盖在了地底。

    所以,我爱北京的山。

    北京的平地也很美。比如永定河畔蜿蜒的步道跨越了六七个公园,将各种美景联络在一起。高耸的永定塔和低洼的河道或水池,富有变化地表现出自然的美。河面上碧波荡漾,时不时映射出灿烂的日光,太美了。这种美景谁能不为之赞叹?

    我爱美丽的北京,我的家乡。看到家乡的美景,就总觉得能看到美好的明天。




    演唱:李娜



往期回顾 


袁隆平的禾下乘凉梦

此情不渝

生命转的圈儿:川藏公路上的爱情

阿凡达:潘多拉星球的希望

人生微剧本:一支难忘的歌

美式房奴(二)

美式房奴(一)

头上漫漫 脚下漫漫

流逝

白羊座之歌

80年代在北大干的时髦事儿

在日本三次邂逅“坐禅”

安娜方和迈克杨走世界

站在岁月的深夜

与君缘:舫友诗词荟

向往的生活

再归来

所悦人间又逢春:庚子节令诗荟

观生活,生活观

我要去西藏

飞到那遥远地方看一看

我和我的2020

离开燕园的海外拾零(二)

西游漫行:离开燕园的海外拾零

“迷路”西班牙小镇

一生不羁爱自由:纪念马拉多纳

给人生B面的礼物

石舫裁缝铺外传

纽约:传奇与寻常

记忆中的意大利

记忆中的武汉

天佑武汉 天佑中华

那年我们面对非典

你花开时我花发

皱纹赋

不负元阳不负天

山鹰岁月

麦荡

永远的丁石孙校长

创刊号:光阴的故事



   

石舫塔影

《石舫塔影》六一特辑

编委会:张明东、李歌、周剑峰、姜红

法律顾问:刘旭东

本期主编:编委会 |  演唱:李   娜

特别感谢:贾德星 |  图片来自网络

2021年6月1日


1、本公众号为展现中文诗词、散文、小说、报告文学、戏剧、歌曲、绘画等原创文学艺术作品的自媒体。征稿邮箱:1796363391@qq.com(石舫塔影)。

2、本公众号主要发表北大86级同学及其二代子女的作品。凡作者发往本公众号征稿邮箱的作品,均视为同意并许可本公众号单独发表或汇编刊载使用;除非另有书面约定,本公众号发表的作品的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3、本公众号欢迎以链接方式完整转发;除本公众号特别注明“不得转载”的内容外,如需转载引用作品内容,请与作者联络并取得许可,并请注明转载引用出处。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第一时间看好文◤


石舫塔影微信群”主办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