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熊猫大使”工作坊:收获与感想

教席秘书 UNESCO 遗产地可持续旅游教席 2024-05-02

8月25日,2022“熊猫大使”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可持续生计与自然教育工作坊全体成员在成都依依惜别。在为期5天的工作坊中,同学们深入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开展考察学习活动,不断增进了对世界遗产的认识与理解,构建了人与自然的链接,获得了知识也增进了友谊。为留住大家美好回忆,也为大家提供一个了解“熊猫大使”的窗口 ,公众号本次活动的全体成员的收获与感想面向公众分享。


工作坊全体成员在卧龙自然与地震博物馆合照


工作坊全体成员在四姑娘山合照


工作坊全体成员在大中华神树坪熊猫基地合影


对话“小小熊猫大使”活动合照


杜贞芳 华南农业大学  风景园林

这次活动让我走进大熊猫栖息地、走进自然,去发现自然的智慧、自然的美好以及自然的力量。印象最深的是四姑娘山夜晚观星活动,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那一刻,我感受到内心的静谧,自然的奇妙。


对我来说最大的收获是通过老师的讲解对自然教育和世界遗产地的相关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学习,并得以实践。在知行合一中引发了我的深入思考,学会提出问题,反思之前自己在开展和参与自然教育活动的欠缺之处,让自己的认知体系更完善。这次活动也让我懂得眼里有光,心里有爱,脚下有路的重要性。我将继续奔赴在热爱的自然教育道路上,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相信会如那日夜晚一般“星光不负赶路人”。


王洋溢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旅游管理

这里有让人无法忘怀的美景,让人豁然开朗的专家解读,让人感触至深的人与自然之间的故事。对我来说最大的收获是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特别在疫情大背景之下,这个专业常常并不被看好。正是通过不同学校的朋友,通过朋友们看到的关于旅游、自然教育,关于世界遗产地、可持续生计的新的、不同的视角。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所学,也更加坚固了我的追求和心。


就像在四姑娘山的夜晚,可能我们在城市很难看到这样美的星空,但其实星星一直都在,只是在不同的地方大放光彩。


谢静欣 中山大学 旅游管理

本次活动中最大的收获就是能认识到各个不同学科领域内优秀的同学,在跨学科的交流中加深了对自然教育,可持续发展与遗产保护的认识,很有幸能够在和大家的合作沟通中完成我们共同的项目,未来也希望能够更深入的了解自然教育,和更多人一起走进自然。


王昭鑫 中山大学 会计专业

在本次活动中最大的收获是加深了对“昔人谓山水家多寿,盖烟云供养,眼前无非生机”的理解。第一次如此近距离的感受大自然,和小伙伴们一起发现了自然的静、自然的美、自然的力。世界并不只有绩点,只有排名。刚入大一,幸遇大类,与同学们共拼绩点,逐渐迷失自我。有幸参与本次活动,在张教授的启发下又寻回了自己的本心——追求学习知识的乐趣,而不只是在不断追求成绩排名。此外,过去的学习主要集中在经济与管理领域,和旅游学、哲学交集较少,但因为这次活动,对这个人与动物关系有了全新认知。感受最深的,是跨学科的交流、智识共享。陈教授的哲学视野下人与动物关系的思考、秋霞姐姐就人为什么要保护动物问题的哲学观点的分享,让我更深层次的理解了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关系。长期聚焦于一个领域会限制思考的维度和视野,但跨学科的交流恰好能进行方法互补,能碰撞出新的研究方向。也感动于老师的开放和包容性,能将不同研究主题、学科背景、研究方法的分享者集中在一起,并搭建出交流和信息共享的平台。


吴依燦 湖南师范大学 职业技术教育

仰望星空,俯瞰群峰;蜂归蜜房,熊猫悠然。在本次工作坊的学习实践中一面被大自然的美丽深深震撼到,一面被生物的灵动所感染到,作为教育学专业的学生对自然教育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如今越来越多人在探讨教育,但在这个极尽功利的时代,似乎离教育的本质越来越远。什么是好的教育?自然教育给我的启发是教会孩子去热爱这个世界,建立与大自然的联系。让孩子在大自然中靠自身去体察,万物有灵且美。



苟千陶 内江师范学院 地理科学

“抚河山之美,观古今之变”——非常有幸能够参加“熊猫大使”活动,在此次活动过程中我收获了知识、友情,开阔了眼界、胸怀。作为一名非旅游专业的我曾对遗产地的认识可能仅仅局限于“景色优美”的景区,而缺少对遗产地的正确认识,幸在活动过程中通过各位老师的讲解让我对遗产地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系统的认识。同时,通过实地考察与体验我对遗产地与社区生计的双向输出有了更深的感受。也证实了张朝枝老师所说的世界自然遗产地的保护利用离不开生态旅游,而生态旅游离不开社区的支持与参与。今后我将加强遗产地知识学习,传播分享遗产地保护知识。


赖秋霞 中山大学 哲学

在五天紧凑的行程里留下了很多难忘的回忆,手脚并用爬邓生沟、在树木间穿行辨认植物,在冷冽冰川下抱团取暖、关掉人为光源后星空呈现的一瞬,在寂静无人的夜晚和牦牛对视、被憨态可掬的熊猫萌化、和孩子一起在户外画画完成自然笔记,在其中不断感受到自然的力量和生命的鲜活。旅途中还有很多这样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温情时刻,而且这种感受是震撼、弥漫的。当然,人和自然也充满冲突,通过与护林员、社区工作人员的对话,了解到栖息地保护与人类活动、社区生计间的张力,对人和自然的关系有了更丰满的认识。


通过实地考察、与一线工作人员对话、和来自各学科专业的营员们交流、老师的主题式点拨与引导,了解到很多新奇的自然知识,体悟到自然教育是什么,也启发我们对人和自然的关系有更深、更多角度的思考,进一步思索如何做好教育传播、保护遗产地。


包智匀 西安外国语大学 旅游管理

这是一次酣畅淋漓的遗产地旅游学习与实践,一直以来感兴趣的知识和理论得到了实践并获得了更新的认识,心中的认识、思考得到了交流和共鸣。


遗产地旅游是我极感兴趣并希望未来能够继续学习的研究领域,能够有机会走入世界自然遗产地,上接触学界和行业顶尖的老师、下深入最真实的遗产地社区,并与来自不同学校专业但同样对世界遗产抱有满腔热情的伙伴们交流学习,我感到无比幸运。本次活动虽然经历了集中隔离的意外,但还是顺利的参加了后半程;工作坊的经历指引和激励着我在遗产地旅游、遗产教育、遗产价值传播等方面继续更加深入的学习和思考。


刘婷 中山大学国际金融学院

在参加熊猫工作坊之前我就对自然教育抱有比较浓厚的兴趣,希望更多的了解这一环境友好并且能拉动当地发展的旅游形式。在参加活动的过程时,我在人参果坪了解冰川地貌,在四姑娘山科学教育基地学习野生动植物如雪豹沙棘等的知识,在绿色栈道亲身感受自然教育并进行如何更好开展自然教育的思考和讨论,在瑰丽的自然世界与翔实的讲解员介绍中,我们对自然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且有利于形成自己创新的想法,各个老师的讲座分享更让我受益匪浅,并且深刻的意识到了对于卧龙保护区来说,成熟的自然教育旅游有多么的重要,在未来,我也会积极利用此次的所学,更加关注自然与教育的结合发展,更好的保护属于中国的、更属于世界的文化、自然遗产地。


刘潞欣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文物与博物馆

参加本次工作坊让长期接触文化遗产的我第一次运用系统科学的考察方法沉浸于自然遗产地当中。在补充、矫正了我有关生物多样性的知识同时,自觉触发了我对于人与自然、自然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类型遗产保护的反思。相信这段经历能够在未来继续指引我学习与工作的方向。


郑莉 中山大学 会展与经济管理

其实我们学院一直以来就在通过多元化渠道推动世界遗产教育,如举办大学生世界遗产论坛、开展遗产旅游数据工作项目组等,在此之前我对遗产相关话题已有初步的理论认知,不过总体仍停留在一个粗糙、浅薄的层面。


这次活动给我提供了一个实践平台,我得以前往国内著名的自然保护区中,进行充分的实地调研,与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优秀队友们一起头脑风暴,探讨遗产地的可持续发展对策…这些均加深了我对的遗产旅游的具象理解与系统认知,提升了我的遗产保护意识和自然教育能力。


所以,我很感谢这活动,感谢遇见的所有人,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人关注世界遗产保护与利用问题,走近自然教育、遗产旅游领域,也祝工作坊越办越好,我们后会有期!


邹荷婷 中山大学 旅游管理

这次活动既是一场心灵之旅,也是一次思维的碰撞。溯溪而上安置红外相机,四姑娘山上认识自然万物,漫天星空下畅谈人与自然,养蜂基地中体验蜂蜜的制造,亲近自然,走进自然,看到不一样风景,了解独特的生态环境,认识到保护自然,保护遗产的重要性。而在每一次的讲座、讨论、讲解中,我也逐渐转变视角,从一个旅游者到知识的传递者,不断思考如何开展自然教育,如何让更多的人了解自然和遗产,如何在旅游中传递更多的知识。


刘厚麟 中山大学 旅游管理

一个地方真的能够改变一个人的心态与想法。熊猫是国宝,但我一直对熊猫无感。和熊猫一起给我留下最深刻的记忆的,是卧龙中学的小朋友。我们相处两个小时,也许这一生我们与他们也只有这两个小时的时间交错。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个小男孩。但他最开始很抗拒我们,好像我们是一个入侵者。慢慢地他放下戒备。他画的画很好,有大熊猫和小熊猫,有小竹子和大竹子。让他上台展示,他一直不愿意,好像小时候的我。最后我们俩一起上台了,希望我们的到来让他们能有哪怕是一点点的改变,我也觉得不枉此行。


吴苗苗 中央财经大学 文化产业管理

很荣幸能有这次机会参与“熊猫大使”自然教育工作坊活动,在这里有好多遇见,好多感恩,更有好多成长。离开时,回忆像电影一样一幕幕涌现,在博物馆、在邓生沟、在四姑娘山、在神树坪、在熊猫基地,在蜜蜂基地……在老师们的引领下,和其他优秀的同学们一起从认识大熊猫、寻踪大熊猫到邂逅大熊猫,了解大熊猫栖息地的保护与社区生计。在这里,我深刻理解着自然遗产教育的意义,更发现了热爱与坚持的力量。对话自然的惊喜,仰望星空的浪漫,深入思考的感悟,思维碰撞的热烈,自然教育的真谛,遗产价值的传播……对我来说,这次活动像是在奔赴一场梦,这场梦唯美、纯粹、闪闪发光、期待良久,更热泪盈眶。感谢主办方、老师们以及学长学姐们的辛苦付出与悉心陪伴,为我们提供这样优秀的平台,让同学们有如此宝贵的机会,活动中的成长会化作漫天繁星不断指引前行的道路,对活动的感悟也会成为我心中永恒的活火,激励我不断去追寻孜孜以求的梦想。


陈绎如 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 影视学

在历时五天的工作坊活动中,我作为新媒体传播组的一员,拍摄了许多当地的照片与视频,撰写并记录了访谈问题,也为小组的视频与推文贡献了自己的力量。“熊猫大使”工作坊让我认识到,保护世界文化遗产与普及自然教育是我们在未来不可或缺的任务。我希望以后能够通过专业所学为自然教育工作做出自己的贡献。通过此次活动,我了解到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在生态保护和自然教育方面的进展和潜在问题,也深刻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并维持当地可持续生计、进行自然教育以及积极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郭书亭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土地资源管理

第一次如此深入世界遗产地,第一次参与研学旅游产品开发,第一次听卧龙小朋友们和巡护员讲述他们和自然的故事,也是第一次见到那天晚上那样浩瀚的星空。听到这些新的声音,看到这些新的景色,我更深刻的感受到人类与自然之间不可分离的连结。世界遗产是一个神奇的概念,它包含着全世界人民对于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这样独特财富的珍视。当我们在同一个地球,我们拥有同一个愿景,这是一件多么浪漫和宝贵的事呢?


骆佳妮 中山大学 旅游管理

非常感谢2022“熊猫大使“工作坊给我这一次机会能够和全国各地优秀的小伙伴们一起相聚在卧龙,在这里,赞叹高山草甸、临海雪峰、星河璀璨,感受大熊猫憨态可掬的模样,聆听养蜂人的社区生计故事,深感遗产保护事业的不易与伟大,最后希望熊猫大使工作坊越办越好!


邬婧雯 中山大学 会展经济与管理

为什么我们会需要“自然教育”?一位营员在观星活动时分享的一句话“星星一直都在头顶上,无论我们是否看见,它一直在那里”给了我很多启发。大自然也一直在我们身边,所以就像约瑟夫所认为的,我们缺乏的不是“自然”,而是“教育”。我想,“熊猫大使”自然教育工作坊的根本目的不是把我们变为自然教育的接受者,而是培养为自然教育的实践者,探索发现自然遗产之美、讲好遗产地故事的有效途径。


五天的日程中,我们在四姑娘山克服高原反应,在漫天星辰下静默一分钟;我们倾听巡护员工作的艰辛,思考自然保护事业的代际传承;我们在邓生沟手脚并用,溯溪探寻水鹿踪迹;我们与当地学生制作自然日志,从全新的视角认识他们眼中的自然……如何把五天的所见所闻,以及过程中对人与自然的情感联结、遗产地社区在自然遗产保护中的作用等问题的思考传达给更多缺乏自然教育的青少年,是我们永远不能停止思考的问题。


杨羽菲 中山大学 旅游管理

我是第一次参加这种高强度的工作坊活动,也是第一次和如此多的专家教授还有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一起感受大自然的美,感受卧龙保护区的魅力。我涉过四姑娘山,看过邓生沟的水,听到护林员的故事,在各种讲座知识中丰富增加自己的阅历和知识。我非常感谢这次活动,让我认识许多朋友,让我更加了解自己,也让我对自然遗产的管理开发有了更深的印象。


徐诚 中山大学 旅游管理

遗产地的自然和人对我们来说是什么?四姑娘山的沙棘树、神树坪的熊猫固然美,但自然美的背后少不了遗产地的人:他们是无数为了保护、研究遗产而留在这片土地的人,他们是无数与这里缔结深厚情感的普通人。在这次工作坊我们很幸运,能够静下来倾听他们的工作与生活,去接触那些原真的地方性知识。


在工作坊中,我们有机会“推自己一把”,不只是观光和体验,为卧龙输出一些自己的知识。在与我优秀、可爱的朋友们合作的过程中,我也认识到研学产品产出的不易,但更意识到未来高质量旅游产品和人才的价值,激发了自己作为旅游人的自豪感。


杨一江 上海体育学院 新闻学

很开心在中山大学张教授等各位老师的指导下,和全国各地优秀的同学们在四川卧龙共度了难忘的一周时光。在这段时间里,我认真学习了许多大咖教授们的讲座,和护林员等本地社区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也实地探访了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这次活动让我重构了对“研学旅行”的认知,也让我看到了研学旅行和国家公园规划碰撞出的巨大潜力。我不仅寻找到了自己的“高峰时刻”和“wow moment”,还坚定了自己未来从事休闲旅游相关学术工作的决心。希望自己能够通过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为中国正在蓬勃发展中的旅游事业添砖加瓦。也希望卧龙大熊猫国家公园越办越好,中山大学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遗产地可持续旅游教席越办越好。


李馥含 澳门科技大学 国际旅游管理

在四川卧龙的旅行非常愉快,在这几天的经历中我也慢慢认识到有非常多的旅行地都有涉及到自然教育和遗产教育,作为旅游专业的学生,在今后的旅行过程中除了让自己不断吸收有关知识,也应该多引导身边的家人朋友关注这方面的内容,让其能真正普及开来。


杨昱斐 中山大学 社会工作

这次“熊猫大使”活动让我体验到了中国另一处人们的生命故事与生活策略,也看到了自然遗产保护与社区发展的更多可能性 。在与同学、师兄师姐以及老师的相处、交流、碰撞中,一个个新生的灵感和想法萌生 。很荣幸被选中参与本次活动,我也希望能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体会到更多的跨学科知识,与不同专业背景的同学们汇聚在一起,为更好的中国、更好的世界尽一份力量! 


李俊呈(左一) 北京联合大学 旅游管理

有幸参与这次“熊猫大使”活动,更是有幸能与这么多志向相同的朋友一起参与这次遗产保护与可持续生计之旅。我们一起“邓生沟探秘”,一起“爬四姑娘山看星星”,一起“了解熊猫”,一起“品尝最新鲜的蜂蜜”,一起“赶ddl”。很荣幸与大家共识共事。我们的征途不仅是星辰大海,还有脚踏实地,一步步丈量中华大地,为四川,为中国,为世界贡献一些青年力量。青年人儿,我们有年轻的身体,年轻的精神,年轻的想法,就让我们一起,继续探索,继续行走!


李荣炜 浙江大学 文物与博物馆学

很幸运能通过“熊猫大使”的活动认识到这么多来自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同学、老师们,在与他们交流自然遗产保护和自然教育等相关话题中,我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在卧龙与在地居民共同生活交往的五天时间内,我也获得了独特而难忘的生命情感体验。带着这些收获与思考,我将继续在广袤的自然大地上脚踏泥泞,躬身前行。


李亦琦(右一) 厦门大学 旅游管理

非常有幸参与此次“熊猫大使”工作坊。通过脚踏实地的学习,我们不仅领略了卧龙无与伦比的风景,也收获了与老师、同学、当地居民交流相处的宝贵机会,更是亲身经历并了解了自然教育“为何,何谓,何为”。俯仰天地之间,那夜的星空不仅让我们有“wow”的体验,更使我们寻觅到内心深处的桃花源。难忘那夜星空,难忘老师同学,难忘2022年的卧龙,感恩现在,期待再见!


刘崇沣 复旦大学 旅游管理 

很感激能过获得参与“熊猫大使”工作坊的机会。对话自然,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从活动本身到与老师、当地人民及小伙伴们的交流中,受益匪浅,了解学习反思世界遗产保护,以及自然教育与旅游实践的联结。研究性学习就是在知识接受中批判和质疑,用想法质疑想法,我们每个人内心对自然教育的高标准高要求,是世界遗产保护工作进步的动力。最后感谢老师们的辛勤付出,感恩所有的相见与陪伴。


刘欣雨 浙江大学 翻译专业

狄更斯曾说过:“一年四季中,大自然的外貌最美不过的一个月就是八月。”

于是乎,在这个八月,我来到卧龙,与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们开展了为期四天的研学旅行。从第一天的邓生沟,再到四姑娘山以及神树坪基地,时间虽短,我却真真切切体会到了八月的美,或者是自然的美。


天空蓝得透彻,草木绿得响亮,“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自然带给我的不仅是美感与震撼,还有无尽的思考。作为中英文解说词组的一员,在此次旅程中,我对解说牌的规格要求有了全新的认识,并同小组一起提出了新的设计。这些思考都是自然生成的花,所以通过这次研学旅行,我期待在往后的旅程中,都能处处开花。


龙心韵 伦敦大学学院 可持续遗产专业 

首先,感谢主办方和遗产地的老师们,学长学姐的辛苦付出!密集的学习让我对研学旅游、自然教育和解说方法有了深层次的理解。其次,夸夸解说词组!大家对细节精益求精,思维的碰撞助力最终成果展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本次工作坊给予了我与民宿老板,当地学生和护二代森林巡护员充分交流的机会。在邓山沟、四姑娘山实地考察和讲座中看到当地人的笑容和生活质量的提升让我深刻体会到鼓励本地居民了解保护遗产地,主动参与自然教育的重要意义。祝愿工作坊越办越好,扎西德勒!


相关信息链接:

“熊猫大使”Day5:小组成果汇报

“熊猫大使”工作坊Day 4:了解大熊猫栖息地保护与社区生计

“熊猫大使”工作坊Day 3:走进大熊猫栖息地

“熊猫大使”工作坊Day 2:寻踪大熊猫栖息地

"熊猫大使“工作坊Day 1: 认识大熊猫栖息地

2022“熊猫大使”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可持续生计与自然教育工作坊今日在四川卧龙开幕

2022“熊猫大使”|世界遗产教育源起及其中国的实践

2022“熊猫大使”自然教育工作坊入围营员名单及初步活动日程

“世界地球日”“熊猫大使”遗产教育讲座活动在四川卧龙顺利举办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方微信正式发布“熊猫大使”( དོམ་ཁྲའི་ཕོ་ཉ།)未来启动计划

“熊猫大使”工作坊后记:收获与感想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21“熊猫大使”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可持续生计与自然教育工作坊顺利结营

“熊猫大使”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可持续生计与自然教育工作坊在四川卧龙开幕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