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周口:教育村长能干啥?入村入户奔田野,也就为一件事……

脱贫攻坚教育力量 教育时报 2022-12-05



教育村长入户、党建小组入村

帮扶小分队入心

百姓忍不住点赞

特殊儿童体验到校园生活

这样的送教上门不怕多

一港湾护留守儿童

一超市促扶贫便捷

专项建设让扶贫更具特色


本期

时报君聚焦周口

带领大家一起来看

脱贫攻坚战场上

周口市的教育力量

↓↓↓


周口:扶贫实打实,教育温暖乡村



为啃下脱贫攻坚这块“硬骨头”,周口市教育部门在工作中可是下了大力气。近日,教育时报记者沿着周口市教体局助力本市脱贫攻坚之路前行,透过他们为这份工作留下的“汗水”印记,探寻这股温暖乡村的教育力量。


  “教育村长” 走村入户

组建临时“党建+小分队”

    让扶贫工作更精准


“耿大哥,家里有什么困难一定要讲出来。孩子不会做的题也可以问我……”2020年12月底,西华县李大庄乡的“教育村长”齐保磊一大早就开启了一天的家访之旅。这第一站,便是该乡李集村村民老耿的家。


经过一番了解教育时报记者得知,“教育村长”不是西华县李大庄乡特有的。在周口市,像齐保磊这样的“教育村长”,共有12458名,是周口市为充分发挥教育扶贫的“造血”优势,专门制订了《教育脱贫攻坚工作实施方案》,选聘有担当、敢负责、有基层经验的优秀教师担任“教育村长”,集中培训,戴牌上岗。“教育村长”的主要职责,是走村入户宣讲教育扶贫政策、甄别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落实教育资助情况,对建档立卡经济困难家庭开展精准帮扶工作。


“我们利用周五或者双休日时间开展走村入户工作,通过排查甄别工作,确保扶贫工作不漏一人。基本上是村民在哪儿,我们的工作就在哪儿开展,有时候是田间地头、有时候是村民家里……”齐保磊向教育时报记者介绍起了自己的工作。


教育村长(右一)将好政策带进寻常百姓家


据统计,周口市的“教育村长”目前已走访慰问建档立卡经济困难家庭学生35万余人次,张贴建档立卡经济困难家庭学生励志墙45万张,发放含有教育扶贫资助政策的《温馨告知书》25万份,捐款捐物合计30余万元。


近年来,沈丘县教体局分包了未脱贫户56户、脱贫监测户32户、边缘户34户,算是周口市脱贫攻坚工作的分包“大户”。为此,沈丘县教体局创建“党建+小分队”,开展一个贫困户有一支三人组成的扶贫小分队精准对点帮扶工作;针对分包的24个行政村,组建6个精准帮扶临时党支部,统筹本单位脱贫攻坚工作。


“这个穷帽子不能再戴了!那么多人来帮扶,还给买了羊,修了羊圈,今年咋说也要争口气!”近日,沈丘县范营乡八里棚村贫困户老孙由衷地感慨道。原来,老孙自身患尿毒症,妻子有听力缺陷,两个孩子正在上学。之前,一家人靠低保度日。得知这一情况后,沈丘县教体局派出帮扶小分队,为老孙家筹资买羊,让他们一家有了收入来源。


脱贫监测户和边缘户也是沈丘县教体局帮扶小分队的重点关注对象。“‘三类人员’的致贫原因、家庭现状、发展能力等情况各不相同。我们坚持‘一户一策’的原则,分类施策,创新以奖代补方式,激发贫困群众靠发展产业增加脱贫的信心和决心,把‘要我脱贫’变成‘我要脱贫’,提升脱贫的内生动力。”沈丘县教体局局长张海洋说。


         送教上门

       让特殊儿童

“体验”到学校的生活


2020年11月28日,周口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盛和小学教师韩冰又带着一群志愿者老师开始了他们的送教上门工作。当他敲响学生吕斌(化名)的家门时,只见吕斌快速开了门,第一时间抱住了他。


“有种说不出的幸福感,顿时化解了送教上门的辛酸和劳累。”韩冰告诉教育时报记者,每逢周末,自己和志愿者都会放弃休息时间,一起前往经济困难的家庭中送教,为孩子们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帮助家长解决家庭教育中的问题。


吕斌今年8岁,智力有缺陷,生活不能自理,他从来没有像正常孩子一样体验过校园生活。得知这一情况后,韩冰主动送教上门。“送教第一天,我便被他渴望的眼神打动了。”韩冰说。如今,吕斌的性格变得开朗了,良好的生活习惯逐步养成,对学习也越来越有兴趣。


一场比赛,学生各显本领


“说实话,刚接到送教上门任务时,我心里忐忑不安,既高兴能有机会为特殊儿童奉献爱心,又担心他们太难教。最终,责任和使命感战胜了压力。”谈起承担送教上门任务之初的感受,韩冰动情地说,“现在,看到孩子身上的变化和成长,我感到很自豪。”


据了解,周口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像吕斌这样无法随班就读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共有32名。为解决好经济困难家庭残疾孩子的上学难问题,从2019年起,周口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社会事务局就加大工作力度,采用“一校一案”“一生一策”的原则,做好残疾儿童入学安置,让所有适龄儿童有学上、有书读,并从全区选拔64名有责任心的优秀教师担任助残送教责任教师,开展送教上门服务,确保无法入学的孩子也能正常接受义务教育。


 建起留守儿童“亲情港湾”

    精准扶贫“爱心超市”

        再为乡村添温情


周口市是个劳务输出大市,每年外出务工人员达300多万人,留守儿童60多万名,约占农村儿童总数的38.9%。为此,周口市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创新资助平台,建立“留守儿童亲情港湾”220个,为留守儿童增添守护保障。


与此同时,周口市教体局、工会、妇联、团委等单位,联合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爱的行动”,对留守儿童进行“一帮一”结对子帮扶。目前,全市党员干部结对子帮扶留守儿童达18674名。


首届河南最美教师、郸城县实验小学教师王西梅多年坚守乡村,把留守儿童带到家里同吃同住,被誉为“留守儿童的最美妈妈”;沈丘县为100余名孤儿学生建立“希望之家”,给他们一个温暖的港湾……


教育扶贫,改变的不只是孩子的命运,还有他们的家庭


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商水县教体局则结合教育系统特点,在“精”上下功夫,在“准”上做文章,设立精准扶贫“爱心超市”,为教体局、县直各学校搭建物品捐赠平台,为贫困群众建立了物品再分配平台,促进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的同时,形成了“物尽其用,人取所需”的良好氛围。至2020年12月,商水县教育系统向“爱心超市”共捐款10万余元、衣物2000余件、日常用品等3000余件,惠及2000余人。


“教育扶贫,改变的不仅仅是一个学生的命运,还有整个家庭彻底、稳定的脱贫……” 正如周口市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丁建清在教育扶贫调研中多次强调的那样,周口市教育助力脱贫工作正是沿着这个方向走的!


点击下方

脱贫攻坚系列报道链接

了解我省各地工作情况

↓↓↓


 驻马店:授人以渔,从根儿上扶贫的职业教育为乡村“造血”!


 南阳:构建有“营养”的教育,做孩子健康成长的守护者


◆ 三门峡:三类工作室引领,乡村教育迎来提质“强气场”!


◆ 平顶山:强硬件、壮师资、补营养……脱贫路上的“春风行动”


◆ 郑州:真实帮扶,让山里娃得到最优质的教育


◆ 洛阳:在家门口上好学校,让农村教育重焕生机


◆ 商丘:送教下乡,为乡村教育注入源头活水


◆ 开封:三个关键、三位一体,撑起贫困家庭孩子的希望


◆ 新乡:爱心化“春雨”,点亮万家希望


 焦作:授之以渔,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鹤壁:2万人奋斗5年,只为做好这件事


 濮阳:资助与育人并举,扶智与扶志并行!


 安阳:“暖心工程”让学生放心、老师安心


原载:《教育时报》

作者:教育时报记者 丁玺




告诉我,你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