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健康饮食+菌群,改善皮肤的小秘诀~ | 热心肠日报

热心肠小伙伴们 热心肠研究院 2020-10-12

今天是第944期日报。

Nature:皮肤菌群与健康

Nature[IF:41.577]

① 皮肤菌群因所处身体部位而异,与温度、湿度、pH值等因素有关,每个人都有独特且相对稳定的皮肤菌群;② 皮肤破损可能促进改变皮肤菌群,生命早期是建立健康皮肤菌群的关键时期;③ 湿疹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相关,含抑制该菌的表皮葡萄球菌的药膏有不错的临床效果,马拉色菌等真菌也在皮肤健康中有潜在作用;④ 痤疮丙酸杆菌的某些菌株可产生引发皮肤炎症的卟啉,或是治疗痤疮的靶点;⑤ 特定表皮葡萄球菌可生成6-N-羟氨基嘌呤,或能抗皮肤癌。

Skin microbiota’s community effort
11-21, doi: 10.1038/d41586-018-07432-8

【主编评语】近年来,对皮肤菌群的研究越来越多,不仅皮肤表面存在独特的微生物群落,甚至在真皮层中也发现有微生物存在。Nature上周的Outlook皮肤专题中有一篇关于皮肤菌群的文章,对该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采访报道,特别是与皮肤疾病相关的研究,其中一些发现有临床应用前景。(@mildbreeze)

Nature:吃出好肤质

Nature[IF:41.577]

①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用以保护身体免受紫外线、污染和感染等伤害,持续自我更新需要大量的能量和营养供应;② 相比于外用护肤产品,饮食中的多种营养物质对于护肤更为关键,但营养成分的类型、数量和比例尚不明确;③ 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抗衰老的作用机制研究较深,但其最佳摄入量仍不清楚,导致消费者很难准确选择;④ 适当的阳光照射结合口服维生素D,有助于皮肤癌的治疗和愈后;⑤ 但个体差异和多种营养产品使抗癌效果难以评估。

The edible skincare diet
11-21, doi: 10.1038/d41586-018-07433-7

【主编评语】众多爱美人士往往过于关注外在的美容产品,其实真正对皮肤的保养还是需要健康饮食,Nature上周的Outlook专题聚焦皮肤健康,其中的这篇文章对于如何吃出美丽,进行了探讨。(@可乐)

Cell:皮肤衰老中的细胞变化,以及少吃点的好处

Cell[IF:31.398]

① Salzer等人通过转录组和单细胞分析,发现衰老的真皮上层成纤维细胞丧失了原有细胞特征,变得更像真皮下层细胞,具有促脂肪生成的特性,而热量限制饮食可减少这些衰老变化;② Marsh等人使用活体成像技术发现,皮肤成纤维细胞随衰老减少,邻近细胞用“拉伸”而非增殖的方式对产生的“缺口”进行填补,导致皮肤细胞密度降低;③ 这两项研究从不同角度揭示了皮肤成纤维细胞在衰老过程中的变化,热量限制减少皮肤衰老的机制等问题仍需研究。

Revitalizing Aging Skin through Diet
11-29, doi: 10.1016/j.cell.2018.11.016

【主编评语】皮肤是如何衰老的?Cell本期发表的两项研究,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回答。其中一项研究发现,饮食热量限制可减少衰老过程中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变化,但相关机制仍需深入研究。这篇评论文章对两项研究的主要发现进行介绍和讨论,对皮肤衰老有兴趣的读者不妨一读。(@mildbreeze)

Nature子刊:5-羟色胺信号通过肠-肝轴调节肝性脂肪变性

Nature Communications[IF:12.353]

① 抑制肠源性5-羟色胺合成,可通过抑制肝脏5-羟色胺受体2A(HTR2A)信号通路,而改善肝性脂肪变性;② 小鼠喂食高脂饮食(HFD),可选择性增加门静脉血液中的局部5-羟色胺浓度,后者可被直接运输至并影响肝脏;③ 肠道特异性Tph1敲除小鼠和肝脏特异性Htr2a敲除小鼠都对HFD诱导的肝性脂肪变性具有抗性,且不影响全身能量稳态;④ 选择性HTR2A拮抗剂治疗可预防HFD诱导的肝脏脂肪变性。

Serotonin signals through a gut-liver axis to regulate hepatic steatosis
11-16, doi: 10.1038/s41467-018-07287-7

【主编评语】Nature Communications上报道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抑制肠道中的5羟色胺合成,可通过抑制肝脏5-羟色胺受体2A的信号通路,从而改善肝性脂肪变性。(@沈志勋)

细菌表面抗原对诱导免疫耐受至关重要

Mucosal Immunology[IF:7.36]

① 构建分别在细胞质中、外膜上表达或分泌卵清蛋白(OVA)肽的大肠杆菌;② 小鼠肠道定殖外膜上表达OVA的非致病性大肠杆菌,可诱导抗原特异性Foxp3+ Treg扩增并介导全身免疫耐受;③ 细胞质中表达的OVA不被抗原特异性CD4+ T细胞识别,且不能诱导耐受;④ 与可溶性抗原、热灭活大肠杆菌表面抗原、活性/热灭活大肠杆菌的胞质抗原相比,活性大肠杆菌表面OVA蛋白激活抗原特异性CD4+ T细胞的效率大约高两倍;⑤ 该效应与树突状细胞的抗原摄取效率无关。

Subcellular antigen localization in commensal E. coli is critical for T cell activation and induction of specific tolerance
10-16, doi: 10.1038/s41385-018-0061-0

【主编评语】Mucosal Immun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非致病性大肠杆菌表面表达(而非细胞质中表达或分泌)的抗原可诱导抗原特异性的Freg扩增,并诱导全身性免疫耐受。(@沈志勋)

JAMA子刊:预防儿童花生过敏的新策略

JAMA Dermatology[IF:8.107]

① 过敏原双暴露假说认为,皮肤接触过敏原(尤其当皮肤屏障受损时)可促进食物过敏,而早期口服暴露可促进耐受,有大量队列研究证据支持;② 近年研究重点已转移到早期花生摄入或可预防花生过敏上,包括患有特应性皮炎的婴儿;③ 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公布了关于花生过敏预防的增编指南,针对不同过敏程度的婴儿提出尽早接触花生蛋白的建议;④ 早期使用润肤剂护肤以减少皮肤致敏,或是预防/延缓特应性皮炎进而减少食物过敏的可行方法。

Cutaneous Sensitization to Peanut in Children With Atopic Dermatitis: A Window to Prevention of Peanut Allergy
11-07, doi: 10.1001/jamadermatol.2018.3722

【主编评语】本文探讨了花生过敏的主要假说与相关机制,对当前的研究方向进行了简介,特别是对如何预防花生过敏,进行了讨论,本文对过敏体质,尤其是特应性皮炎儿童,有一定借鉴意义。(@可乐)

母乳相关的氨基酸代谢影响婴儿肠道菌群建立

FASEB Journal[IF:5.595]

① 鼠乳中存在L-氨基酸氧化酶1(LAO1),催化特定L-氨基酸并产生过氧化氢,抑制细菌;② 野生型幼鼠的肠道菌群简单,优势菌种类少,而敲除LAO1后幼鼠肠道菌群多样性高;③ 野生型母鼠的乳汁含LAO1,能抑制幼鼠肠道菌群多样性,喂食后幼鼠的胃内容物中含LAO1并产生过氧化氢;④ 乳杆菌对过氧化氢的耐受性强于双歧杆菌和埃希氏菌,在进食野生型母乳的幼鼠粪便中丰度高;⑤ 中乳酸菌不是人类婴儿粪便的优势菌,可能由于人类母乳产生的过氧化氢很少。

Gut microbiota development in mice is affected by hydrogen peroxide produced from amino acid metabolism during lactation
11-15, doi: 10.1096/fj.201801462R

【主编评语】婴幼儿肠道菌群的建立对机体健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发现,鼠乳中游离氨基酸代谢产生过氧化氢,以及特定细菌对过氧化氢的耐受型,可能是影响幼鼠肠道菌群形成与发育的关键因素。该研究从母乳成分以及氨基酸代谢角度,解释了乳酸菌在不同哺乳动物肠道/粪便中的丰度,值得参考。(@小肠君)

间歇性或持续性能量限制,减重效果相似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esity[IF:5.151]

① 332名超重/肥胖成年人随机分为3组,分别进行持续性能量限制(CER)、隔周的间歇性能量限制(IER)、每周2天的IER,持续干预1年;② 146名受试者完成了试验,3组之间的平均减重量、平均体脂减少量无显著差异(CER组-6.6kg,隔周IER-5.1kg,每周2天IER-5.0kg);③ 3组之间的终止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上升量、甘油三酯减少量均无显著差异;④ 在干预期间,空腹血糖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无显著变化。

Effect of intermittent compared to continuous energy restriction on weight loss and weight maintenance after 12 months in healthy overweight or obese adults
11-23, doi: 10.1038/s41366-018-0247-2

【主编评语】来自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esit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对比了持续性能量限制及2种间歇性能量限制(隔周进行或每周进行2天的限食)方式,发现不同的能量限制方式带来的减重效果相似。(@沈志勋)

感谢本期日报的创作者:Echo,mildbreeze,女巫,徐笑,熙子,沈志勋

点击阅读过去10天的日报:

1129 | 《柳叶刀》发声:是时候认真谈谈吃肉的问题了

1128 | 肠道菌群与胰腺健康的亲密关系

1127 | 肠有恙,从脑治:心理疗法可改善慢性肠病

1126 | 于君团队揭示大肠癌真菌组特征,有望用于诊断

1125 |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小肥肉

1124 | NEJM:花生过敏儿童有望迎来首个免疫治疗药物

1123 | NEJM大型临床试验:明星益生菌未能改善儿童胃肠炎

1122 | 吃“糖”抗癌?Nature重磅:口服甘露糖或是癌症新疗法

1121 | 喝酒伤肝肠,工程菌来帮忙

1120 | 助力菌群研究:徐健、苏晓泉等提出“微生物组影响指数”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热心肠日报的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