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抗氧化会是改善菌群的新策略吗?| 热心肠日报

热心肠小伙伴们 热心肠研究院 2020-10-11

今天是第1152期日报。

Science子刊:线粒体基因型可影响肠道菌群多样性和组成

Science Signaling[IF:6.481]

① 线粒体基因型与小鼠肠道菌群组成相关;② 在交叉抚养试验中,新生子鼠的初始菌群类似养母,但断奶分笼后,其菌群组成趋同于同基因型小鼠;③ 肠道菌群多样性与宿主线粒体生成活性氧(ROS)的水平有关,ROS水平较高的小鼠,拟杆菌目S24-7的丰度较高、厚壁菌门丰度较低,菌群多样性较低;④ 用药物(N-乙酰半胱氨酸)或遗传学方法降低线粒体ROS水平,可改变小鼠菌群组成、增加其多样性;⑤ 线粒体功能可能在肠道菌群与疾病的关联中起潜在作用。

Host mitochondria influence gut microbiome diversity: A role for ROS
07-02, doi: 10.1126/scisignal.aaw3159

【主编评语】很多因素都可影响肠道菌群的组成,此前研究显示环境因素对菌群的塑造作用可能远超遗传的影响。《Science Signaling》本周的封面研究表明,线粒体基因型通过影响活性氧(ROS)生成及其在体内的水平,可影响小鼠的肠道菌群多样性和组成,显示出遗传因素对菌群的影响力。抗氧化药物干预会是提高菌群多样性、改善相关疾病的潜在方法吗?期待更加深入的研究作出解答。(@李丹宜)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患者的胆汁菌群变化

Gut[IF:17.943]

① 纳入43名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患者及22名非硬化性胆管炎对照,分析口腔、十二指肠液、十二指肠粘膜及导管胆汁中的菌群、以及胆汁酸组成;② 胆汁菌群与口腔、十二指肠液及十二直肠粘膜中的菌群均有差异;③ PSC患者与对照的上消化道菌群有显著差异,最大的差异存在于胆汁菌群中;④ PSC患者的胆汁菌群多样性显著降低,而致病菌——粪肠球菌显著增加;⑤ 肠球菌属的丰度与牛磺石胆酸(一种有毒性的次级胆汁酸)的浓度显著相关。

Alterations of the bile microbiome in 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
06-26, doi: 10.1136/gutjnl-2019-318416

【主编评语】来自《Gut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鉴定出了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患者的胆汁菌群变化,并发现胆汁菌群与特定胆汁酸的水平显著相关。(@沈志勋)

鼻腔菌群与哮喘儿童症状的关联

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IF:14.11]

① 收集413名哮喘儿童秋季的鼻分泌物样本(共3122份),鉴定出6种不同的鼻腔菌群组成模式,最常见的是莫拉克斯氏菌属为主及葡萄球菌属为主的菌群组成;② 莫拉克斯氏菌属为主的鼻腔菌群,与哮喘恶化风险增加及嗜酸性粒细胞活化相关;③ 葡萄球菌属为主或棒状杆菌属为主的鼻腔菌群,与呼吸道病变及恶化事件减少相关;④ 链球菌属为主的鼻腔菌群与鼻病毒感染风险增加相关;⑤ 分离出的卡他莫拉菌在体外可引起严重的上皮细胞损伤及炎症因子表达。

Distinct Nasal Airway Bacterial Microbiota Differentially Relate to Exacerbation in Pediatric Asthma
06-12, doi: 10.1016/j.jaci.2019.05.035

【主编评语】《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哮喘儿童的鼻腔菌群有着不同的组成模式,且鼻腔菌群的组成与哮喘恶化、鼻病毒感染的风险相关。(@沈志勋)

丁涛:流感病毒感染及疫苗接种状态影响鼻咽菌群组成

mBio[IF:6.747]

① 收集215名感染了甲型流感病毒(H3N2)或乙型流感病毒的受试者的鼻咽样本,分析鼻咽菌群组成;② 感染流感病毒的类型与鼻咽菌群的组成显著相关;③ 是否接种过流感病毒疫苗也与鼻咽菌群组成相关,并受到感染流感病毒类型的影响;④ 在未接种过疫苗的老年感染者中,鼻咽菌群中7个分类群的丰度显著升高,其中狡诈菌属及葡萄球菌属与肺炎相关;⑤ 在健康人及感染者中共鉴定出4中不同的鼻咽菌群群落类型,健康人的群落类型集中分布于其中一种。

Microbial Composition of the Human Nasopharynx Varies According to Influenza Virus Type and Vaccination Status
07-02, doi: 10.1128/mBio.01296-19

【主编评语】mBio上发表的一项来自纽约大学的研究,现任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教授的丁涛博士为第一作者。该研究分析了流感病毒感染者的鼻咽菌群,发现流感病毒类型及疫苗接种状态显著影响了鼻咽菌群的组成。(@沈志勋)

过敏患者卧室中的空气菌群及过敏原

Microbiome[IF:10.465]

① 在芝加哥地区收集65个过敏患者家庭卧室中的空气样本,检测其中的菌群及过敏原;② 包含31个OTU核心菌群存在于在超过3/4的样本中,丰度最高分类群的为葡萄球菌属;③ 在有窗口的卧室、开花植物附近的卧室及养狗家庭的卧室中,细菌α多样性显著升高;④ 卟啉单胞菌属等在养狗的家庭中富集,养猫对菌群多样性及组成无显著影响;⑤ 链格孢属过敏原与细菌α多样性正相关,并与窗口相关,而曲霉属过敏原则与细菌α多样性呈负相关;

Concurrent measurement of microbiome and allergens in the air of bedrooms of allergy disease patients in the Chicago area
06-03, doi: 10.1186/s40168-019-0695-5

【主编评语】来自Microbiome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检测了芝加哥地区的过敏患者卧室中的空气菌群与过敏原,并鉴定出了一些过敏原与菌群多样性的相关性。(@沈志勋)

菌群-药物互作影响药物效果(综述)

Trends in Pharmacological Sciences[IF:11.523]

① 口服药物与菌群的互作主要发生在大肠,不可溶的药物成分可直接进入大肠,大部分药物则由胃和小肠吸收,经门静脉入肝后通过胆汁分泌进入肠道;② 菌群对药物的修饰作用有还原、脱烷基、去甲基、脱羧、乙酰化、去氨基、解偶联、水解等,可使药物活化/再活化、失活、毒化,产生的代谢产物可影响药物的药代动力学;③ 药物也可反过来影响菌群组成;④ 已有一些预测菌群-药物互作的生物信息学工具,菌群对药物代谢的影响为药物设计提供新思路。

Predicting and Understanding the Human Microbiome's Impact on Pharmacology
06-03, doi: 10.1016/j.tips.2019.04.014

【主编评语】药物与菌群的互作是菌群研究的热点问题,《Trends in Pharmacological Sciences》近期发表综述,着重讨论了口服药物与肠道菌群的互作,特别是菌群对药物的修饰和代谢及其对药代动力学的影响,值得专业人士关注。(@李丹宜)

基于菌群的后生元疗法(观点)

mSystems[IF:6.519]

① 菌群分泌、修饰或降解的小分子可调控宿主健康,基于这些代谢物的疗法称为后生元疗法;② 后生元疗法不以菌群为靶标,而是靶向菌群下游通路,通过外源给药或抑制代谢产物,恢复菌群代谢物的平衡,抵消/纠正微生态失调的影响;③ 具有低毒性、剂量和给药途径符合药物代谢动力学原则、可多途径给药、稳定的体循环等潜在优点,但半衰期短,需重复给药;④ 代谢物具有多重功能,且大多数代谢物功能尚不清楚,需要更多研究阐明这一复杂性。

New Approaches to Microbiome-Based Therapies
06-04, doi: 10.1128/mSystems.00122-19

【主编评语】基于菌群的干预疗法,除了益生菌、益生元、粪菌移植、噬菌体疗法等,还有后生元(postbiotics)。《mSystems》近期发表的一篇观点文章,主要探讨了后生元疗法的概念、优缺点和未来发展方向,值得专业人士关注。(@李丹宜)

台湾经验:经内镜肠道植管途径粪菌移植

Kaohsiung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IF:1.291]

① 回顾分析4例溃疡性结肠炎(UC),5例复发性艰难梭菌感染(rCDI)的粪菌移植(FMT)的过程;② 在接受FMT后4例UC及4例rCDI患者症状均得到临床缓解;③ 1例rCDI患者经FMT治疗后粪便毒素A+B仍呈阳性,经非达霉素抢救治疗后病情缓解;④ 结肠途径经内镜肠道植管术(TET)可使FMT更简便,多次输注FMT可能具有更优的临床效果;⑤ 这是台湾地区的临床FMT和结肠TET经验。

Initial experience of 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in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 A case series
06-14, doi: 10.1002/kjm2.12094

【主编评语】高雄医学大学附设医院消化科对该团队用粪菌移植治疗4例溃疡性结肠炎和5例复发性艰难梭菌感染的回顾性分析,虽然病例不多,但是结果喜人,经验值得分享。医生先后尝试了使用医生手工准备的器械和商业化生产的器械作为经内镜肠道植管(TET)途径作为移植途径,希望更多研究者和患者能从中受益。(@李丹宜)

感谢本期日报的创作者:李丹宜,沈志勋,米见对

点击阅读过去10天的日报:

0704 | BMJ连发:聚焦2型糖尿病饮食

0703 | 大肠癌中,菌群生物膜扮演什么角色?

0702 | Akk死菌有用活菌扑街+肠脑轴小专题7篇

0701 | 6月,最值得看的30篇肠道健康文献!

0630 | 关注宏观尺度下菌群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0629 | 医学顶刊齐聚焦:2型糖尿病近期有哪些重要临床进展?

0628 | IBD+怀孕,肠道菌群和宿主免疫变化何去何从?

0627 | 调节免疫,肠道真菌起啥作用?

0626 | 预防心血管疾病,补充维生素D有效吗?

0625 | 《自然·医学》双发:靶向肠道菌群或可改善食物过敏和运动能力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热心肠日报的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