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Akk死菌有用活菌扑街+肠脑轴小专题7篇 | 热心肠日报

热心肠小伙伴们 热心肠研究院 2020-10-11

今天是第1149期日报。

Nature子刊:补充Akk菌可改善胖人代谢,死菌效果好

Nature Medicine[IF:30.641]

① 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40名超重/肥胖的胰岛素抵抗者分为3组,2个干预组每天口服10^10的Akk菌活菌或死菌,持续3个月;② 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且未影响肠道菌群整体结构;③ 与安慰剂组相比,补充死菌显著降低了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抵抗和血浆总胆固醇,减少了白细胞计数和血液脂多糖,还略微降低了体重、脂肪量和臀围;④ 与干预前相比,补充死菌显著降低了肝脏疾病以及组织和肌肉损伤的血液标志物水平;⑤ 补充活菌的益处不显著。

Supplementation with Akkermansia muciniphila in overweight and obese human volunteers: a proof-of-concept exploratory study
07-01, doi: 10.1038/s41591-019-0495-2

【主编评语】Akk菌(嗜黏蛋白阿克曼菌)的丰度与肥胖、2型糖尿病和高血压负相关,动物研究显示,补充Akk菌有改善代谢和炎症等效果。《Nature Medicine》最新发表了来自比利时鲁汶大学Patrice D Cani团队的Akk菌干预的首次临床试验结果。继该团队之前的动物研究,这项最新的人体研究同样表明,补充灭活的Akk菌可显著改善超重/肥胖的胰岛素抵抗者的多项代谢指标,且安全性良好,而补充Akk菌活菌则没有太明显的益处。这些发现为后续的大规模临床试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死菌优于活菌背后的生物学机制也很值得深挖,或能为益生菌等干预研究带来新启示。(@李丹宜)

Cell子刊:帕金森病可能起源于胃肠道

Neuron[IF:14.403]

① 将致病性α-突触核蛋白注射于小鼠的十二指肠及幽门的肌层,可造成类似帕金森病(PD)的动作症状及非动作症状;② 通过分析α-突触核蛋白的129位丝氨酸磷酸化,可先后在迷走神经背侧运动核、后脑尾部、基底外侧杏仁核、中缝背核及黑质致密部发现致病性α-突触核蛋白,提示致病性α-突触核蛋白通过迷走神经完成从肠道到脑的传递;③ 在PD模型中,多巴胺神经元发生降解;④ 破坏迷走神经或缺失α-突触核蛋白,可抑制α-突触核蛋白的肠-脑传递。

Transneuronal Propagation of Pathologic α-Synuclein from the Gut to the Brain Models Parkinson’s Disease
06-26, doi: 10.1016/j.neuron.2019.05.035

【主编评语】α-突触核蛋白与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来自Neuron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在小鼠胃肠道中注射致病性α-突触核蛋白,α-突触核蛋白可通过迷走神经传递至脑部,并诱导产生类似帕金森病的症状,提示肠-脑轴在帕金森病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沈志勋)

南京大学李建梅+孔令东:高果糖伤肠促神经炎症,短链脂肪酸或可改善

Microbiome[IF:10.465]

① 高果糖喂养导致小鼠海马神经炎症反应和神经元丢失,伴随肠道菌群组成改变、短链脂肪酸(SCFA)减少、肠道屏障损伤、结肠NLRP6炎性体功能障碍,抗生素清除肠道菌群可抑制神经炎症;② SCFA和PPAR-γ(丁酸感受器)激动剂吡格列酮,通过活化NLRP6炎性体,可改善这些小鼠的肠道菌群和肠道屏障,抑制神经炎症和神经元缺失;③ SCFA活化NLRP6炎性体的作用不依赖于PPAR-γ活化,并可增加小鼠海马体齿状回的DCX+新生神经元。

Dietary fructose-induced gut dysbiosis promotes mouse hippocampal neuroinflammation: a benefit of short-chain fatty acids
06-29, doi: 10.1186/s40168-019-0713-7

【主编评语】西式饮食的特征之一是果糖含量高。《Microbiome》发表的南京大学李建梅和孔令东与团队的最新研究发现,高果糖引起的小鼠神经炎症和损伤,与肠道菌群失调和肠道屏障损伤有关,而补充短链脂肪酸和PPAR-γ激动剂,可活化结肠NLRP6炎性体,改善上述问题。这些发现有助于阐释西式饮食促进神经炎症的机制,对于相关神经疾病的干预疗法具有参考意义。(@李丹宜)

王明帮+周文浩+许瑞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肠道菌群及免疫变化

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IF:6.17]

① 纳入84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及84名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②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肠道菌群丰富度显著降低,肠道菌群组成也发生了显著变化,通过宏基因组相关分析鉴定出19个与精神分裂症相关的分类群;③ 根据差异分类群的丰度计算出菌群失调(MD)指数,发现MD指数与肠道菌群相关表位的多样性及肠道IgA水平呈正相关,并与肠道菌群丰富度呈负相关;④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肠道谷氨酸盐合成酶活性更高,并与肠道IgA相关分类群的变化相关。

Altered gut microbiota and mucosal immunity in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06-27, doi: 10.1016/j.bbi.2019.06.039

【主编评语】来自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的王明帮、周文浩及深圳龙岗中心医院的许瑞环在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分析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肠道菌群多样性及组成的变化,以及部分肠道免疫指标的变化。(@沈志勋)

帕金森病肠道菌群随时间有何变化?

EBioMedicine[IF:6.68]

① 纳入帕金森病患者和对照个体各64名,分析两次粪便样本(平均间隔2.25年)的菌群组成及与疾病进展的关联;② 校正混淆因子后,患者与对照人群在菌群组成上有显著差异(比如患者中双歧杆菌属增加、罗斯拜瑞氏菌属和普氏菌属减少),基线时的差异在两年后依然存在;③ 与病情稳定的患者和对照相比,疾病进展快的患者中,厚壁菌门主导的肠型更常见,而普氏菌属的丰度更低。

Gut microbiota in Parkinson's disease: Temporal stability and relations to disease progression
06-17, doi: 10.1016/j.ebiom.2019.05.064

【主编评语】不少研究报道了帕金森病患者的肠道菌群与健康人的差异,但其菌群变化的时间稳定性及与疾病进展的关联还有待进一步分析。《EBioMedicine》近期发表的一项研究,确认了与帕金森病相关的肠道菌群变化,首次表明患者的菌群特征在总体上保持稳定,并初步鉴定出与疾病进展相关的细菌类群。相关发现仍需在更长的时间尺度上进行确认,对阐释帕金森病背后的潜在肠道菌群和肠脑轴机制有参考意义。(@李丹宜)

儿童心理压力参数与肠道菌群的关联

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IF:6.17]

① 纳入93名8-16岁健康儿童,研究6种压力参数与肠道菌群的关系;② 低pnn50(反映副交感神经活性)和负性事件相关的高压力,与较低的菌群α多样性相关;③ 幸福感和pnn50,与高压力和低压力儿童间的菌群组成差异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分别与24和31个OTU相关;④ 总体上,高压力与厚壁菌门和考拉杆菌属减少,拟杆菌、副拟杆菌、红球菌、甲烷短杆菌和罗斯拜瑞氏菌等菌属增加,存在关联;⑤ 压力参数与菌群的关系在青春期前儿童和青少年间存在差异。

Gut microbiome patterns depending on children's psychosocial stress: reports versus biomarkers
05-18, doi: 10.1016/j.bbi.2019.05.024

【主编评语】慢性压力可促进炎症,肠道菌群或许是介导因素之一。《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发表的一项来自比利时的研究,在90多名儿童和青少年中,分析了6种压力参数与粪便菌群多样性和组成的关联,积极情绪(幸福感)和副交感神经活性似乎与菌群组成的关联最为密切,或可用于未来的心理/精神病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李丹宜)

高血压的肠-脑轴回路失调(综述)

Circulation Research[IF:15.862]

① 提出高血压的肠脑轴功能障碍假说;② 由脑至肠的交感神经系统活动增加,可促进肠上皮功能障碍,促肠道菌群失调;③ 由此引起的短链脂肪酸(SCFA)等菌群代谢物的失衡,可刺激肠嗜铬细胞生成5-羟色胺(5-HT)增多;④ 5-HT可局部作用于肠道迷走神经的5-HT3受体,抑制由肠至脑的迷走神经传入活性;⑤ 释放到血液的5-HT可导致血管收缩,5-HT和SCFA经血液循环,通过高血压引起的血脑屏障损伤,作用于大脑孤束核等心血管调节区域,影响血压。

Impaired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Microbiome Circuit in Hypertension: A Premise for Hypertension Therapy
06-21, doi: 10.1161/CIRCRESAHA.119.313965

【主编评语】《Circulation Research》近期发表的一篇观点性的综述,基于目前的一些证据,总结了关于高血压的肠脑轴回路功能障碍假说。该假说认为在高血压中,由脑至肠的交感神经系统活动增加,而由肠至脑的副交感神经系统活动减弱,二者的失衡可能促进了高血压的发生,并探讨了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在这一肠脑轴回路中的潜在作用。(@李丹宜)

菌群-肠-脑轴中的迷走神经(观点)

Neuron[IF:14.403]

① 缺乏共生菌群使无菌动物的髓鞘形成、小胶质细胞、血脑屏障、神经发生、α-突触核蛋白等多种大脑生理功能和行为发生改变;② 肠道菌群及其产物影响大脑的肠-脑轴途径包括:内分泌(激活肠内分泌细胞释放肠道激素)、免疫(诱导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等)和神经(迷走神经);③ 消化道连接多种迷走神经传入纤维,可将不同的菌群信号(取决于菌群所在位置和产物)传递至脑干的孤束核,再进一步传递至不同的大脑区域,从而影响大脑和行为。

Gut Microbe to Brain Signaling: What Happens in Vagus…
03-20, doi: 10.1016/j.neuron.2019.02.008

【主编评语】《Neuron》近期发表的一篇观点文章,探讨了肠道菌群对大脑生理和行为的影响,以及菌群-肠-脑轴中迷走神经的作用和机制。(@李丹宜)

感谢本期日报的创作者:李丹宜,沈志勋,Echo,吴芹,Echo-gdm

点击阅读过去10天的日报:

0701 | 6月,最值得看的30篇肠道健康文献!

0630 | 关注宏观尺度下菌群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0629 | 医学顶刊齐聚焦:2型糖尿病近期有哪些重要临床进展?

0628 | IBD+怀孕,肠道菌群和宿主免疫变化何去何从?

0627 | 调节免疫,肠道真菌起啥作用?

0626 | 预防心血管疾病,补充维生素D有效吗?

0625 | 《自然·医学》双发:靶向肠道菌群或可改善食物过敏和运动能力

0624 | 揪出大肠癌早期转移的“种子”

0623 | Nature出品:人体菌群研究的里程碑(下)

0622 | Nature出品:人体菌群研究的里程碑(上)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热心肠日报的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