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炎症性肠病患者更易患糖尿病?600万人数据找答案 | 热心肠日报

热心肠小伙伴们 热心肠研究院 2022-01-16

今天是第1241期日报。

超过600万人数据揭示,IBD或增加2型糖尿病风险

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IF:7.958]

① 对65180名丹麦IBD患者进行736072人-年的跟踪随访,对比IBD患者与非IBD患者的2型糖尿病发病率;② 随访期间,共有3436名IBD患者被诊断出2型糖尿病,发病率(4.67每1000人-年)显著高于预期(3.02每1000人-年,基于总人群计算得出);③ IBD患者的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在IBD诊断后的一年内最高,且在20年内仍显著高于预期;④ 相比于在1977-1988年间、1989-2002年间确诊的IBD患者,在2003-2014年间确诊的IBD患者的2型糖尿病风险最高。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ncreases Risk of Type 2 Diabetes in a Nationwide Cohort Study
08-05, doi: 10.1016/j.cgh.2019.07.052

【主编评语】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上发表的一项队列研究,对丹麦1977-2014年间的超过600万人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对6.5万名IBD患者进行超过10年的随访后发现,IBD患者的2型糖尿病发病率显著升高。(@沈志勋)

NEJM:头对头PK治疗中重度UC,维多珠单抗战胜“药王”修美乐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IF:70.67]

① 招募769名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383名接受维多珠单抗治疗,386名接受阿达木单抗治疗;② 在第52周,维多珠单抗组的临床缓解率和内镜缓解率分别为31.3%和39.7%,均高于阿达木单抗组(22.5%和27.7%);③ 维多珠单抗组和阿达木单抗组中分别有12.6%和21.8%的患者出现无皮质类固醇临床缓解,差异不显著;④ 维多珠单抗组和阿达木单抗组暴露的校正感染率分别为23.4和34.6次/100人年,严重感染率分别为1.6和2.2次/100人年。

Vedolizumab versus Adalimumab for Moderate-to-Severe Ulcerative Colitis
09-26, doi: 10.1056/NEJMoa1905725

【主编评语】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发表的一项3期临床试验结果,近800名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别接受维多珠单抗(靶向α4β7整合素)及阿达木单抗(靶向TNF-α)的治疗,为期1年的干预后,维多珠单抗在达到临床缓解及内镜缓解上的效果均显著优于阿达木单抗。(@沈志勋)

Lancet子刊:TNF-α抑制剂治疗儿童IBD会增加严重感染风险吗?

The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IF:N/A]

① 使用TNF-α抑制剂与成人炎症性肠病(IBD)患者发生严重感染的风险增加相关,这一关联是否存在于儿童IBD中尚不清楚;② 一项丹麦队列研究纳入2817名至少有2例IBD诊断记录的患儿,分析618例使用和2925例未使用TNFα抑制剂治疗的随访记录,中位随访时间1.4年;③ 在使用和未使用TNFα抑制剂治疗的随访期间,严重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每1000人-年54.6次和61.9次;④ 使用TNFα抑制剂与IBD患儿发生严重感染的风险之间无显著关联。

Use of tumour necrosis factor-α inhibitors and the risk of serious infection in paediatric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n Denmark: a nationwide cohort study
09-04, doi: 10.1016/S2468-1253(19)30266-3

【主编评语】抗TNF-α疗法治疗儿童炎症性肠病(IBD)的安全性仍需更多数据支持,The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近期发表一项丹麦的队列研究,分析了近3000名IBD患儿的随访数据,表明不同于成人IBD患者,使用TNF-α抑制剂与儿童IBD患者发生严重感染的风险没有显著关联。(@李丹宜)

复旦大学:STAT6或是治疗IBD及结直肠癌的新靶点

Mucosal Immunology[IF:7.352]

① 非造血细胞中的STAT6可触发DSS诱导的结肠炎和肿瘤发生;② 机制上,肠道2型天然淋巴细胞(ILC2)通过菌群依赖性方式产生IL-13,以激活上皮细胞中的STAT6,并上调长肌球蛋白短链激酶(MLCK1)的转录;③ 从而破坏上皮紧密连接功能,增加肠道通透性并促进菌群易位;④ IL-13中和性抗体可改善肠道通透性并缓解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⑤ STAT6抑制剂可抑制结肠肿瘤的形成和发展,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内p-STAT6水平与临床阶段和预后不良呈正相关。

Non-hematopoietic STAT6 induces epithelial tight junction dysfunction and promotes intestinal inflammation and tumorigenesis
09-18, doi: 10.1038/s41385-019-0204-y

【主编评语】来自复旦大学何睿团队在Mucosal Immun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报道了非造血细胞中的STAT6通过增加肠道通透性及菌群易位以促进肠道炎症及肿瘤发生的机制,提示STAT6或可作为未来治疗IBD及结肠炎相关肿瘤的新靶点。(@沈志勋)

肠道细菌降解黏蛋白并产生丁酸盐以维持肠道免疫稳态

EBioMedicine[IF:6.68]

① 纳入40名健康人、49名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及44名克罗恩病(CD)患者,分析粪便中的短链脂肪酸及黏蛋白;② CD与UC患者的粪便n-丁酸盐水平显著低于健康人,7个菌种与n-丁酸盐的水平呈正相关;③ CD患者的主要产丁酸菌减少;④ UC患者中,黏蛋白型O-聚糖水平与n-丁酸盐等短链脂肪酸的水平呈负相关,提示黏蛋白可作为产丁酸菌的发酵底物;⑤ 小鼠及大鼠喂食黏蛋白后,n-丁酸盐水平升高,结肠固有层中的调节性T细胞及IgA产生细胞增加;

Mucin O-glycans facilitate symbiosynthesis to maintain gut immune homeostasis
09-11, doi: 10.1016/j.ebiom.2019.09.008

【主编评语】EBioMedicine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IBD患者的粪便丁酸盐水平显著降低。其中,克罗恩病患者的产丁酸菌减少,而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菌群对黏蛋白型O-聚糖的利用减少。黏蛋白型O-聚糖可能作为产丁酸菌的发酵底物,促进丁酸盐的生成。(@沈志勋)

Cell子刊:肾细胞清除肽聚糖以维持免疫稳态

Immunity[IF:21.522]

① 缺失转录因子Klf15的果蝇缺少肾细胞(nephrocyte),后者与哺乳动物中的肾小球足细胞有着类似的结构与功能;② 与野生型果蝇相比,缺失Klf15的果蝇对感染有更高的抗性,但寿命较短;③ 缺失Klf15的果蝇的循环中肽聚糖水平升高,过多的肽聚糖可持续性激活Toll信号通路,Toll信号通路的激活依赖于菌群的存在;④ 在野生型果蝇中,肾细胞可通过内吞作用及溶酶体降解而将循环中的肽聚糖清除,以避免针对菌群的过度免疫活化。

Nephrocytes Remove Microbiota-Derived Peptidoglycan from Systemic Circulation to Maintain Immune Homeostasis
09-26, doi: 10.1016/j.immuni.2019.08.020

【主编评语】来自Immunit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在果蝇中发现,肾细胞(对应哺乳动物的肾小球足细胞)可通过清除循环中的肽聚糖,避免针对菌群的过度免疫活化,从而维持免疫稳态。(@沈志勋)

产甲烷古菌在过敏中的作用(综述)

Clinical Reviews in Allergy and Immunology[IF:7.328]

① 产甲烷古菌存在于人体的口腔及肠道菌群中,可利用氢气进行代谢与生长;② 产甲烷古菌与肥胖、厌食症、营养不良、IBD、牙周病、动脉粥样硬化及IV型超敏反应相关;③ 产甲烷古菌可触发先天性及适应性免疫应答,在小鼠模型中,吸入产甲烷古菌可引发肺部的超敏反应;④ 机制上,产甲烷古菌可通过TLR8依赖性方式激活NLRP3炎症小体,调节抗菌肽的释放,并驱动促炎症(Th1、Th2及Th17)细胞因子的产生。

Methanogenic Archaea: Emerging Partners in the Field of Allergic Diseases
09-14, doi: 10.1007/s12016-019-08766-5

【主编评语】古菌作为人体肠道菌群中的一员,对健康与疾病的影响常被忽视。Clinical Reviews in Allergy and Immunology上发表的一篇综述文章,详细介绍了产甲烷古菌与多种疾病的关联,并重点讨论了产甲烷古菌与宿主免疫系统的互作机制,以及产甲烷古菌的失调如何触发超敏反应及过敏性疾病。(@沈志勋)

通过餐后血液转录组分析高脂饮食引起的先天性免疫应答

Journal of Nutritional Biochemistry[IF:4.49]

① 纳入5名受试者进行一项交叉干预试验,进食高脂饮食,并补充安慰剂、蓝莓粉或DHA,分析受试者在空腹及餐后3h、6h的全血RNA;② 引起全血转录组反应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受试者本身,其次是特定日期及餐后反应;③ 摄入DHA或富含抗炎多酚的蓝莓不会抑制高脂饮食引起的餐后炎症;④ 普遍的转录组餐后应答与脂质利用、脂肪酸β氧化及昼夜节律相关;⑤ 受试者特异性的转录组餐后反应多与先天性免疫应答相关,特别是模式识别受体及其下游信号。

Temporal changes in postprandial blood transcriptomes reveal subject-specific pattern of expression of innate immunity genes after a high-fat meal
06-21, doi: 10.1016/j.jnutbio.2019.06.007

【主编评语】Journal of Nutritional Biochemistr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在受试者摄入高脂饮食期间,分析进食前后的血液转录组变化。血液中基因表达的动态时间变化表明,在多个时间点监测特定先天性免疫应答基因,可评估个体对高脂饮食诱发餐后炎症的反应。(@沈志勋)

感谢本期日报的创作者:沈志勋,王文东,李丹宜,吴芹

点击阅读过去10天的日报:

1001 | 9月,最值得看的30篇菌群与肠道健康文献!

0930 | 一图读懂:于君、黄曦《自然综述》纵论大肠癌中的菌群

0929 | 将营养学纳入医学教育,迫在眉睫

0928 | 从工程菌到工程微生物组

0927 | 《科学》揭秘菌群与肠道代谢生物钟的亲密关系

0926 | 肠道气体知多少?

0925 | 再添新证:靶向肠道菌群,改善骨髓移植预后

0924 | 吃十字花科蔬菜的又一项潜在好处:抑制TMAO,改善代谢

0923 | 北肿团队发BMJ:防胃癌,除了干掉幽门螺杆菌还有啥方法?

0922 | 益生菌小专题:关注机制和有效性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热心肠日报的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