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9篇17分重磅综述:聚焦菌群产学研!| 热心肠日报

热心肠小伙伴们 热心肠研究院 2022-01-15

【直播预告】“Protein& Cell人类微生物组专刊线上论坛” 12月21日晚7点开播,敬请期待!(点击查看详情)

今天是第1678期日报。

著名学术期刊Gastroenterology近期连发9篇综述,多角度探讨了目前菌群与健康研究的前沿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热心肠小伙伴们特别编译了这期专题短科普导读,希望能帮你涨知识。

“健康”微生物组的多态多元性(综述)

Gastroenterology[IF:17.373]

① 微生物组即在机体中共生菌群基因信息的集合,含细菌、病毒和真菌。其“健康”的定义受环境、饮食及生活方式等因素影响;② 定义“健康”微生物组就要正确分类、找出核心菌群并采用离群值细化范畴;③ 如以社会工业化程度、非传播性慢性疾病风险作为指标界定工业化、非工业化菌群;④ 微生物组具功能冗余性,采用保守的功能性定义如代谢更能区分常态、非常态;⑤ 还需关注菌种特异性、生物节律、微生物组在人生进程中的进化等重要参数。

The Healthy Microbiome (What is the definition of a healthy gut microbiome?)
11-26, doi: 10.1053/j.gastro.2020.09.057

【主编评语】从2008年人类微生物组工程(HMP)开启至今,我们对微生物的认知越来越广泛也越来越深化。在继续推进微生物诊断、微生物疗法向临床转化前,应该更准确的给出什么才是健康肠道微生物组的定义。Gastroenterology发表的综述对此进行了探讨。显然“健康”微生物组是一个受多因素影响、多态多元的概念。不同群体都需建立相应的标准参。在这十多年的研究中,我们获得了很多已知,但还有更多已知的未知,和未知的未知需要探索。其中一个大方向在最近几篇综述中均有提及,即肠道研究从菌群组成转向菌群功能性分类。(@solo)

一文读懂IBD与菌群的密切关联(综述)

Gastroenterology[IF:17.373]

① 无菌条件下IBD不易感,反之IBD患者肠道菌群多样性下降、厚壁菌门减少、变形杆菌增多,表明其菌群基础;② 菌群失调也包括真菌、噬菌体及古细菌,除了区分类群更应注重菌群的功能性变化;③ 菌群失调诱发因素:遗传、免疫、膳食、代谢产物如胆酸盐、肠道屏障完整性及婴幼儿时期的环境扰动;④ IBD由共生致病菌引起或关键共生菌减少,特别是其重要功能无法维系;⑤ 治疗包括手术、药物、益生素、益生菌、粪菌移植等,以及新兴的后生元。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 (IBD)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 and the Microbiome: Searching the Crime Scene for Clues)
11-26, doi: 10.1053/j.gastro.2020.09.056

【主编评语】Gastroenterology发表的综述,详细讨论了IBD背后的肠道菌群基础,总结看来答案并不或从不唯一。文章内容十分全面,意在为相关流行病学、发病机理、及致病因素的分析提供一个概念框架。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文章反复提出对于IBD菌群失调和开发相应治疗手段,更应关注功能类群而非个别菌种。(@solo)

肠道菌群调控体重、脂质代谢及胰岛素敏感性的机制

Gastroenterology[IF:17.373]

① 肠道菌群通过调节能量的提取、处理及贮存、白色脂肪组织褐变、代谢产生吲哚调节microRNA等方式调控体重;② 肠道菌群可通过胆汁酸、短链脂肪酸等代谢产物以影响脂质的吸收与清除,从而调控脂质代谢;③ 肠道菌群衍生的代谢产物,包括丙酸咪唑、色氨酸衍生代谢产物、吲哚、犬尿氨酸、5-羟色胺、支链氨基酸、短链脂肪酸可影响胰岛素抵抗;④ 靶向调控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限制热量摄入、间歇性禁食等手段可改善代谢。

Metabolism and Metabolic Disorders and the Microbiome: The intestinal microbiota associated with obesity, lipid metabolism and metabolic health: pathophysiology and therapeutic strategies
11-26, doi: 10.1053/j.gastro.2020.10.057

【主编评语】肠道菌群的变化与肥胖及2型糖尿病相关。来自Gastroenterology上发表的一篇综述文章,详细介绍了肠道菌群调控体重、脂质代谢及胰岛素抵抗的机制,并讨论了通过靶向调控菌群、饮食干预等方式改善代谢疾病的可能。(@szx)

菌群对肿瘤发展、抗肿瘤免疫及肿瘤免疫治疗的影响(综述)

Gastroenterology[IF:17.373]

① 幽门螺杆菌释放CagA、VacA等毒力因子引起胃上皮细胞的内质网应激、自噬及氧化应激,以促进胃癌发展;② 具核梭杆菌通过毒力因子FadA上调原癌基因表达等机制促进结直肠癌;③ 次级胆汁酸、LPS等肠道菌群代谢产物进入肝脏,促进肝癌发展及免疫逃逸;④ 肠道菌群通过多种方式影响抗肿瘤免疫应答及肿瘤治疗:瘤内细菌对药物的修饰、细菌代谢产物及MAMP对抗原呈递细胞的激活/脱敏、诱导T细胞对肿瘤抗原的交叉应答、诱导免疫细胞的抑制性表型等。

Cancer and the Microbiome: Influence of the commensal microbiota on cancer, immune responses, and immunotherapy
11-27, doi: 10.1053/j.gastro.2020.11.041

【主编评语】来自Gastroenterology上发表的一篇综述文章,详细介绍了在结直肠癌、肝癌、胃癌及胰腺癌等癌症中,肠道菌群对肿瘤发生发展、局部及全身的抗肿瘤免疫应答、PD-1单抗及CTLA-4单抗等肿瘤免疫治疗的调控机制。(@szx)

肠道菌群与慢性肝病综合管理(综述)

Gastroenterology[IF:17.373]

① 肠道菌群失调是所有慢性肝病(CLD)共有特征,菌群随病程(前期-进展-恶化)变化并起重要作用;② 无菌动物和粪菌移植揭示菌群是CLD同谋,其中致病共生菌决定肝脏损伤程度;③ 菌群是卓越的生物感受器,在CLD的肝-脑-肠轴中至关重要;④ 菌群和宿主在饮食、生活方式改变下继续共同进化;⑤ 饮食(如富含纤维)、益生菌治疗等或可通过调节菌群改善CLD;⑥ 微生物疗法应聚焦相关检测、肝脏移植前或危重病护理、口肠轴、个性化饮食和噬菌体疗法等。

Chronic Liver Diseases and the Microbiome: Translating Our Knowledge of Gut Microbiota to Management of Chronic Liver Disease
11-27, doi: 10.1053/j.gastro.2020.10.056

【主编评语】随着肥胖、非酒精性脂肪肝和酗酒的日益增多,慢性肝病(CLD)已成为流行病,发病率及死亡率均不可小觑。Gastroenterology发表综述,讨论微生物组与CLD的相关性。CLD病因复杂,与遗传背景、并发症、社会经济因素及饮食相关,需要分而视之。举例说明,酒精性肝病和非酒精性脂肪肝在北美、欧洲常见,而非洲、亚洲则更多见乙肝病毒感染。尽管如此,肠道菌群失调却越来越被认同作为各种CLD共同点之一。这一认识有助于我们对CLD的了解,以期达到尽早诊断,综合治疗的目的。文章图文并茂,并提出了很多需要关注的问题和未来研究领域。(@solo)

基于菌群的功能性胃肠病治疗,如何迈向临床转化?(综述)

Gastroenterology[IF:17.373]

① 不少研究报道了IBS患者肠道菌群的组成和代谢物(SCFA、GABA、胆汁酸等)变化及其潜在的致病机制(肠屏障、免疫活化、神经反应等),但尚无定论;② 目前菌群导向的IBS干预方法有益生菌/元、饮食、抗生素、粪菌移植等,仍需深入研究;③ 功能性胃肠病中,相互增强的宿主和菌群的变化或是重要因素;④ 基于症状、生理和多组学的方法可对患者精细分类,研发针对特定疾病机制的菌群干预(多菌、单菌、微生物代谢物、微生物过程)。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and the Microbiome: What is the best strategy for moving microbiome-based therapies for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into the clinic?
11-27, doi: 10.1053/j.gastro.2020.10.058

【主编评语】Gastroenterology近期发表来自美国梅奥医学中心的综述,回顾了目前在肠道菌群与功能性胃肠病(特别是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研究所取得的进展,重点探讨了未来开发菌群疗法的研究策略,推荐专业人士参考。(@mildbreeze)

菌群如何影响儿童发育的方方面面?(综述)

Gastroenterology[IF:17.373]

① 肠道微生物组通过调节能量代谢、生长激素信号、病菌定植以及炎症反应等影响儿童早期发育,或可决定生长表型好坏;② 菌群与神经系统并行发育,失调可导致神经发育不良、多动症等神经精神疾病;③ 先天免疫保护婴儿肠道不受病菌侵扰,反之菌群影响肠道相关淋巴组织发育及胸腺形成;④ “断奶反应”是菌群与免疫互作的放大反应,也是调节肠道菌群的“关键窗”;⑤ 早期菌群失调可导致过敏、哮喘,而调节性T细胞生成则可产生长期肠-肺轴免疫保护。

Childhood Development and the Microbiome: The Intestinal Microbiota in Maintenance of Health and Development of Disease During Childhood Development
12-07, doi: 10.1053/j.gastro.2020.08.065

【主编评语】儿童早期发育包括了生理、心理以及情绪的变化。可分为婴儿期、学龄前、儿童中期以及青春期四个阶段。Gastroenterology发表综述,讨论从生命之初到青春期结束的时间里,肠道微生物组作为一个多功能器官系统如何影响人类发育的方方面面。包括菌群与大脑、免疫系统以及肺功能的发育之间的关系。(@solo)

菌群失调或可加速衰老?(综述)

Gastroenterology[IF:17.373]

① 衰老、衰弱人群常呈现肠道菌群紊乱、免疫力下降及代谢功能失调;② 菌群失调特别是产丁酸菌减少和促炎菌增多,或可导致老年性衰弱;③ 也可能加重炎性衰老及免疫衰老,诱发阿尔兹海默症、帕金森等老年疾病;④ 使用抗生素或其它药物可引起菌群失调及多药耐药菌的产生,特别是在养老院护理系统中;⑤ 长寿人群菌群多样性高且富含产短链脂肪酸的有益菌;⑥ 关注功能性核心菌群,采用益生菌、益生元和健康饮食等手段或可调节菌群从而延缓衰老。

Aging, Frailty, and the Microbiome: How Dysbiosis Influences Human Aging and Disease
12-07, doi: 10.1053/j.gastro.2020.09.060

【主编评语】社会老龄化已经是一个全球现象。Gastroenterology发表的综述探讨了肠道微生物组与衰老及老年性疾病的关系。深度解析了肠道菌群失调如何影响衰老、衰弱等人类生理状态,也相应讨论了年轻化菌群是否能延缓衰老以及如何使菌群年轻化。怎样才能健康地老去?与肠道菌群又何相干?也许在阅读此篇综述的同时,也可再翻看由现代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开创元老Élie Metchnikoff撰写的《寿命延长:乐观的研究》这本书。(@solo)

如何破除益生菌市场乱象,让大众更好的了解益生菌产品?(综述)

Gastroenterology[IF:17.373]

① 菌群研究的进展促进了益生菌产业的发展,但由于监管等问题,对益生菌产品健康益处的声明目前仍存在乱象,这不仅对医生和消费者造成困扰,也为开展相关研究带来阻碍;② 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联合学术界、专业组织和产业界,建立没有利益冲突的专业机构,采用GRADE分析评估益生菌产品临床益处的证据等级,严格评价产品质量,并公开相关信息供大众参考;③ 这将有助于益生菌企业和产品获得大众信任,构建更好的市场秩序。

Probiotics and the Microbiome: How can we help patients make sense of probiotics?
12-08, doi: 10.1053/j.gastro.2020.11.047

【主编评语】Gastroenterology近期发表的综述,回顾了益生菌的发展历史,介绍了益生菌产品的监管分类,针对如何改善目前益生菌产品健康益处声明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案,希望能够促进开展高质量的益生菌研究,增加公众信任,改善市场秩序。(@mildbreeze)

感谢本期日报的创作者:solo,楸楸,szx,this little piggy,mildbreeze

点击阅读过去10天的日报:

1218 | 中国团队Cell子刊突破:猪为何不得糖尿病(附贾伟教授专访) 

1217 | 年度回顾:肠道与行为互作的3大发现

1216 | NEJM+BMJ不约而同:说透“胃食管反流”

1215 | 魔高一尺:3文聚焦肠道致病菌如何攻破宿主免疫防线 

1214 | 从益生菌到3D打印,7文一览中国消化道肿瘤新研究

1213 | 分析8500+中国中年人:多吃水果,菌群多样,血糖更好

1212 | 子刊火力全开:9文聚焦微生物组数据挖掘

1211 | 今日Science:粪菌移植+PD-1疗法,临床抗癌传好消息 

1210 | 3篇高分论文:利用宏观生态学原理研究菌群渐入佳境

1209 | Lancet权威综述,读懂缺铁和补铁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热心肠日报的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