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1中国肠道大会专刊:学术演讲现场记录2 | 热心肠日报

热心肠小伙伴们 热心肠研究院 2022-01-15

今天是第1831期日报。

Jeffrey Gordon:菌群导向性辅食治疗儿童营养不良

2021中国肠道大会

① 关注巴基斯坦营养不良儿童,发现患儿接受标准治疗后从急重性转为中度急性营养不良(MAM)并伴随持续的肠道菌群发育滞后;② 通过生长表型、微生物组、血浆蛋白组等生物采样分析结合机器学习,筛选促进菌群成熟的菌群导向性辅食(MDCF)成分和相关标志物;③ MDCF干预可改善MAM患儿的体重增长、神经发育和炎症水平,并对菌群进行完整修复;④ 同时关注环境肠道功能障碍(EED),发现EED菌群可能通过促进十二指肠炎症应答,导致发育不良。

Microbiota-directed complementary foods for treating childhood undernutrition

【主编评语】5月28日下午肠道菌群与健康大会,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教授、爱迪生家庭基因组科学和系统生物学中心主任Jeffrey Gordon发表了题为《菌群导向性辅食治疗儿童营养不良》的报告。近些年在深度解析人类肠道微生物组的基础上,大佬将目光投向了菌群导向性食物在治疗儿童营养不良中的应用,并关注人类菌群与小肠生理病理的互作。(@solo)

姜长涛:肠道菌群与宿主互作在代谢性疾病中的作用

2021中国肠道大会

① 肠法尼醇X受体(FXR)直接结合鞘磷脂磷酸二酯酶3(SMPD3)基因增强子促进其转录;② 抑制肠FXR-SMPD3神经酰胺轴可减轻动脉粥样硬化;③ 调节肠道菌群、改变胆汁酸代谢及提高IL-22水平,或能用于防治多囊卵巢综合症;④ 二甲双胍减少肠道菌群中的脆弱拟杆菌,使特定胆汁酸升高,抑制肠道FXR信号从而改善高血糖等代谢障碍;⑤ 猪胆酸HCA同时抑制FXR并激活G蛋白偶联胆汁酸受体TGR5信号,促进肠L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样肽-1。

肠道菌群与胆汁酸:代谢性疾病治疗的新靶标

【主编评语】5月28日下午肠道菌群与健康大会,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姜长涛发表了题为《肠道菌群与宿主互作在代谢性疾病中的作用》的报告,介绍了菌群-胆汁酸-肠FXR轴在代谢性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高血中的作用。(@solo)

Philippe Sansonetti:肠道中共生菌的互作-细胞微生物学

2021中国肠道大会

① 建立细胞微生物学阐释健康和疾病状态下宿主与微生物的多种互作;② 采用人肠道组织外植体、豚鼠模型等,结合荧光表达志贺氏菌,揭示其选择性入侵肠道隐窝,及相关微生物影响肠道表皮再生的机理;③ 鉴定了感知细菌相关分子模式(MAMPs),包括革兰氏阴性细菌的NOD1配体以及阳性细菌的NOD2配体等;④ 揭示NOD-胞壁酰二肽(MDP)细胞保护途径在阿霉素处理后的“应激”鼠隐窝干细胞效果更显著;⑤ 且MDP可诱导类器官或隐窝样结构域自噬。

Cellular Microbiology of symbiotic interactions in the gut

【主编评语】5月28日下午肠道菌群与健康大会,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首席科学家、法国科学院院士Philippe Sansonetti教授发表了题为《肠道中共生菌的互作-细胞微生物学》的演讲,介绍了自己早期志贺氏菌病理学的发现,到今天聚焦并倡议整合细菌遗传学、细胞生物学与免疫学成为细胞微生物学,以期更好、更深入地研究病菌、共生菌与宿主的互作。(@solo)

刘瑞欣:肠道菌群调节肥胖与代谢作用及干预研究

2021中国肠道大会

① 对中国青少年肥胖无病发症个体进行队列研究;② 结果显示肥胖患者肠道菌群基因数及多样性低于对照,肥胖与瘤胃球菌丰富度呈正相关,与多形拟杆菌、阿克曼氏菌丰富度负相关;③ 多形拟杆菌降低血清谷氨酸水平减少脂肪堆积;④ 代谢手术对于肥胖或2-型糖尿病的疗效有赖于肠道激素水平的改变及肠道菌群的正常化;⑤ 靶向肠道菌群可有效治疗老龄2型糖尿病;⑥ 研发新一代益生菌,其代谢功能注释对于转化应用十分重要。

肠道菌群调节肥胖与代谢作用及干预研究

【主编评语】5月28日下午肠道菌群与健康大会,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科研究员刘瑞欣发表题为《肠道菌群调节肥胖与代谢作用及干预研究》,聚焦中国青少年肥胖人群的肠道菌群研究,建立了较大规模、高质量的青少年肥胖-正常体重人群队列(GOCY研究)。(@solo)

Tony Lam:肠道微生物组-营养感知、葡萄糖与疾病的联系

2021中国肠道大会

① 高脂饮食快速引发大鼠小肠上端黏膜菌群改变,格氏乳杆菌减少,血液及肠道牛磺鹅去氧胆酸(TCDCA)上升,产生胰岛素耐受;② 高脂饮食通过改变小肠上端菌群增加背侧迷走神经复合体(DVC)的TCDCA水平,影响胰岛素耐受;③ 格氏乳杆菌添加或健康小肠上端菌群移植可激活胆盐水解酶,从而减少TCDCA,降低血糖;④ 这一调节通过小肠上端菌群变化-回肠-肝-血-DVC轴,标靶TCDCA-核受体FXR互作,并最终调控大鼠糖代谢。

The Gut Microbiome: Connections between nutrient sensing, glucose, and disease

【主编评语】5月28日下午肠道菌群与健康大会,加拿大多伦多总医院研究所高级科学家、多伦多大学教授、Banting&Best糖尿病中心副主任Tony Lam发表了题为《肠道微生物组-营养感知、葡萄糖与疾病的联系》的报告,介绍了高脂饮食中小肠菌群-肝-背侧迷走神经复合体间通过胆酸盐代谢产生的连结,并影响大鼠糖代谢和胰岛素耐受。(@solo)

吴浩:个体间肠道菌差异对常见代谢病发病及防治的影响

2021中国肠道大会

① 肠道菌群紊乱与人体许多代谢疾病如肥胖、非酒精性脂肪肝及糖尿病相关;② 通过系统生物学方法、基于队列研究肠道菌群与饮食、药物及宿主代谢产物间的互作;③ 发现部分阶段的前驱糖尿病患者及2型糖尿病患者的肠道菌群组成及功能发生明显变化,而运动可调节肠道菌群稳态,并改善血糖;④ 降糖药如二甲双胍与降脂药确实可通过影响肠道菌群改善糖脂代谢;⑤ 食物可通过影响肠道菌群改善代谢疾病(如脂肪肝)。

个体间肠道菌差异对常见代谢病发病及防治的影响

【主编评语】5月28日下午肠道菌群与健康大会,复旦大学研究员吴浩发表题为《个体间肠道菌差异对常见代谢病发病及防治的影响》的演讲,通过系统生物学方法探索肠道菌群与代谢生理病理间的因果关系。(@solo)

傅静远:肠道菌群的遗传特异性及其长期稳定性

2021中国肠道大会

① 通过纵向队列研究,4年跟踪338个个体,进行多种生物采样解析肠道菌群的稳定性、变异性及与宿主代谢、生长等表型的关系;② 基于菌种水平的特定性及长期稳定性的菌群的基因组成,建立了一种能准确识别宿主个体的菌群“指纹”模型;③ 纵向关联分析稳定性较差的菌种,揭示190个与宿主表型、519个与血浆代谢物显著相关的微生物特征;④ 通路富集分析显示这些关联与心脏代谢特征、维生素B和尿毒症等方面均相关。

肠道菌群的遗传特异性及其长期稳定性

【主编评语】5月28日下午肠道菌群与健康大会,荷兰格罗宁根大学教授傅静远发表了题为《肠道菌群的遗传特异性及其长期稳定性》的报告,并提出研发人的肠道芯片、肝脏芯片或可促进相关领域的发展。(@solo)

王炜:肠道菌群的在体荧光标记与定性定量分析

2021中国肠道大会

① 细菌在复杂的肠道微结构中如何分布?如何生长和分裂?其代谢活性如何受内外源因素的影响?② 通过D型氨基酸荧光探针在体荧光标记,实现对不可培养细菌的可视化并开展肠道细菌的在体生长分裂模式研究;③ 结合组织透明化,开展固有菌群3D原位成像;④ 荧光标记信号结合流式分析对肠道细菌在体代谢活性进行直接定量;⑤ 并对不同品系小鼠、大鼠等宿主细菌亚群选择性的标记探针进行开发、建库。

肠道菌群的在体荧光标记与定性定量分析

【主编评语】5月28日下午肠道菌群与健康大会,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副研究员王炜发表了题为《肠道菌群的在体荧光标记与定性定量分析》的报告,介绍了一类通过荧光分子探针在活体中进行肠道菌群标记、并定性、定量的新方法,使得肠道菌群‘活灵活现’。(@solo)

徐振江:口腔微生物动态及其对口腔和消化道疾病的影响

2021中国肠道大会

① 口腔作为消化系统的入口,是连接人体内外的重要器官;② 口腔微生物在口腔的不同部位存在差异,研究口腔菌群可短时间连续多次重复采样;③ 口腔微生物受日常因素如刷牙、吃饭的影响,并且有昼夜节律性;④ 大部分的口腔微生物可以转移或定植于胃或者肠道;⑤ 口腔致病菌(如Porphyromonas gingivalis)的富集与口腔或者全身性疾病(如胰腺癌和结直肠癌)有关。

口腔微生物动态及其对口腔和消化道疾病的影响

【主编评语】5月28日下午肠道菌群与健康大会,南昌大学教授徐振江发表了题为《口腔微生物动态及其对口腔和消化道疾病的影响》的报告,强调了口腔菌群与肠道菌群的共性和差别。除肠道以外,口腔是人体微生物最丰富和最多样的部位,且与口腔疾病、消化道疾病甚至癌症等密切相关。(@solo)

顾阳:肠道菌新型黄酮还原酶的发现及其生理功能解析

2021中国肠道大会

① 肠道菌可代谢和转化黄酮类化合物,为药物设计、药物靶点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意义;② 体外基于酶的临近贡献原则预测并鉴定了将黄酮和黄酮醇代谢为二氢黄酮的新型黄酮还原酶(FLR);③ 菌体内研究显示FLR失活后,肠道菌无法利用黄酮类化合物,补救后可再次利用;④ 将不同表型的菌株在添加黄酮体系中共同培养,具有酶的菌株有生长优势,推测其可能由于对外源物质具有抵御作用或将其作为营养物质代谢。

肠道菌新型黄酮还原酶的发现及其生理功能解析

【主编评语】5月28日下午肠道菌群与健康大会,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顾阳发表题为《肠道菌新型黄酮还原酶的发现及其生理功能解析》的报告,从肠道菌Flavonifractor plautii ATCC 49531中鉴定了一种新型黄酮还原酶(FLR),拓展了我们对肠道微生物代谢异源化合物的认识。(@solo)

尹佳:肠道微生物与脂肪代谢研究进展

2021中国肠道大会

① 脂肪代谢紊乱影响肠道微生物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比值,降低微生物组多样性;② 在猪和小鼠的研究中,采用无菌小鼠通过粪菌移植(FMT)实验,揭示肠道微生物直接参与脂肪的吸收;③ 结合高通量测序结果和代谢组结果,揭示肥胖改变肠道菌群进而改变其相关代谢产物如短链脂肪酸(SCFAs);④ 补充褪黑素、天冬氨酸、桑叶黄酮、牡丹皮等均可以增加仔猪粪便SCFAs含量,从而缓解肥胖导致的脂肪代谢紊乱。

肠道微生物与脂肪代谢研究进展

【主编评语】5月29日上午中国动物肠道大会(动物营养),湖南师范大学尹佳副教授报告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畜牧健康养殖中心主任印遇龙课题组的工作,介绍了脂肪代谢-肠道菌群-细菌代谢产物在肥胖中的连结和调节,并列举了多种日粮干预策略。(@solo)

赵勇:肠道有益菌群通过肠-睾丸轴提高雄性生殖力

2021中国肠道大会

① 褐藻寡糖(AOS)可提高精液品质,改善小肠黏膜功能及肠道微生物组;② 将AOS-小鼠的肠道微生物移植(FMT)给少精模型小鼠,可促进其精子发生;③ AOS-小鼠FMT可改善少精模型小鼠的肠道菌群定植及组成,促进小肠发育和改善血液、睾丸代谢组,④ AOS-小鼠FMT可提高少精模型小鼠的受精率和产仔数;⑤ 肠道菌群与血液代谢组、睾丸代谢组高度相关,后者又与精液品质相关。

肠道有益菌群通过肠-睾丸轴提高雄性生殖力

【主编评语】5月29日上午中国动物肠道大会(动物营养),中国农业科学院张宏福课题组研究员赵勇发表了题为《肠道有益菌群通过肠-睾丸轴提高雄性生殖力》的报告,揭示褐藻寡糖相关的肠道有益菌群移植可以通过肠-睾丸轴来改善少精模型小鼠的精子发生,从而提高雄性生殖力。(@solo)

朱伟云:芳香族氨基酸代谢在微生物-肠脑轴中的作用

2021中国肠道大会

① 猪的肠道微生物组呈现大、小肠功能区域化;② 使用盲肠瘘管猪模型,无论是使用抗生素处理抑制肠道微生物或淀粉添加促进肠道微生物,均可分段靶向肠道菌群;③ 回肠抗生素灌注促进芳香族氨基酸(AAA)代谢,降低血液和大脑中AAA含量;④ 盲肠灌注淀粉对小肠无影响,改善大肠微生物,并增加大肠、血液和下丘脑AAA含量和脑部神经因子表达;⑤ 色氨酸和酪氨酸而非苯丙氨酸,通过提高cAMP-PKA-CREB信号通路,促进神经因子表达。

芳香族氨基酸代谢在微生物-肠脑轴中的作用

【主编评语】5月29日上午中国动物肠道大会(动物营养),南京农业大学教授朱伟云发表了题为《芳香族氨基酸代谢在微生物-肠脑轴中的作用》的演讲,通过盲肠瘘管猪模型、肠道抗生素、淀粉分段灌注,揭示芳香族氨基酸代谢的改变对肠-脑轴的调节。并提示靶向干预肠道微生物或需分肠段分区域,为临床医学中神经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solo)

王军军:猪肠道微生物空间异质性及其靶向干预

2021中国肠道大会

① 研究揭示宫内生长受限(IUGR)仔猪新生期肠道发育持续性损伤;② IUGR影响肠道微生物组,造成屏障功能受损,引发炎症及脂质代谢紊乱,削弱生长猪肠道发育;③ IUGR猪后肠富集革兰氏阴性菌产生群体感应分子,从而破坏肠道屏障;④ 同时关注猪不同肠段及粪菌干预无菌鼠,相应肠段微生物定植具有空间异质性,小鼠全肠菌群定植和组织发育优于粪菌移植;⑤ 通过全肠菌群移植或合理搭配饲粮纤维组分调控菌群组成,可改善动物生长性能和肠道发育。

猪肠道微生物空间异质性及其靶向干预

【主编评语】5月29日上午中国动物肠道大会(动物营养),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王军军发表了题为《猪肠道微生物空间异质性及其靶向干预》的演讲,聚焦宫内生长受限(IUGR)对仔猪生长、肠道发育特别是微生物组、代谢机能及信号通路的持续影响、损伤。同时建立猪全肠菌群移植小鼠模型,揭示菌群靶向调节对动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性。(@solo)

汪海峰:野猪与家猪粪菌移植比较及日粮纤维的干预作用

2021中国肠道大会

① 采用家猪和野猪粪菌对抗生素预处理小鼠进行粪菌移植,不同受体小鼠肠道菌群存在β多样性差异;② 家猪粪菌受体小鼠菌群以普雷沃氏菌为主vs.野猪粪菌受体小鼠肠道菌群协调性好;③ 对受体小鼠分别进行日粮干预,高纤维日粮组血清总胆固醇及胰岛素水平显著低于低纤维组;④ 高纤维日粮可增强肠道黏液层厚度,增加紧密连接蛋白表达;⑤ 低纤维日粮促使不同组受体小鼠菌群代谢模式趋同,高纤维日粮改变脂肪酸等代谢通路及肠道功能。

野猪与家猪粪菌移植比较及日粮纤维的干预作用

【主编评语】5月29日上午中国动物肠道大会(动物营养),浙江大学教授汪海峰发表了题为《野猪与家猪粪菌移植比较及日粮纤维的干预作用》的演讲,采用野猪和家猪粪菌移植小鼠模型,以高低纤维日粮干预为例,揭示菌群-代谢物-表型间的相关关系。(@solo)

王修启:猪肠道干细胞分离分选、3D培养平台的建立和应用

2021中国肠道大会

① 通过隐窝分离、细胞分选、培养体系筛选建立猪肠道干细胞(ISC)培养体系;② 发现Wnt3a条件性培养基促进猪隐窝、隐窝细胞和ISC扩增为类肠团;③ 呕吐毒素、耐热肠毒素和热暴露降低猪类肠团生成效率和出芽指数,抑制ISC的增殖和分化,而谷氨酸增强类肠团生长优势;④ 同时呕吐毒素、耐热肠毒素和热暴露抑制猪类肠团的Wnt/β-catenin和mTORC1活性,而谷氨酸激活Wnt/β-catenin和mTORC1信号通路。

猪肠道干细胞分离分选、3D培养平台的建立和应用

【主编评语】5月29日上午中国动物肠道大会(动物营养),华南农业大学研究员王修启发表了题为《猪肠道干细胞分离分选、3D培养平台的建立和应用》的演讲,介绍了猪肠道干细胞(ISC)三维培养模型的构建,并基于此模型探究毒素、温热环境和谷氨酸的作用途径。(@solo)

毛胜勇:反刍家畜胃肠道微生物组及其与宿主互作

2021中国肠道大会

① 以7种反刍动物为代表,构建反刍动物胃部、大肠、小肠基因集;② 区段对于胃肠道微生物组成、基因数及功能影响大于不同物种;③ 宿主因素和营养因素影响反刍动物胃肠道细菌空间异质性;④ 新发现菌株GAG110在小肠和大肠中分别具有不同的乙醇胺降解能力;⑤ 提升微生物的进化分支分类分辨率,新发现的微生物资源可为反刍动物胃肠道微生物分离培养提供数据支持。

反刍家畜胃肠道微生物组及其与宿主互作

【主编评语】5月29日上午中国动物肠道大会(动物营养),南京农业大学教授毛胜勇发表了题为《反刍家畜胃肠道微生物组及其与宿主互作》的报告,介绍了团队在反刍动物胃肠道微生物基因集构建、微生物组成功能分析、胃肠道新基因组鉴定及日粮-微生物-宿主互作等方面的研究成果。(@solo)

毕研亮:多组学分析证实哺乳动物胎儿肠道中存在活性微生物组

2021中国肠道大会

① 羔羊无菌剖腹产后立即无菌采样并结合宏基因组、宏转录组、代谢组分析;② 在羔羊胎儿肠道中检测到了低多样性和低生物量的微生物组,主要由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和厚壁菌门组成;③ 大肠杆菌是羔羊胎儿肠道中数量最多的细菌;④ 胎儿肠道中存在多种微生物代谢产物,如短链脂肪酸、脱氧野尻霉素、丝裂霉素和妥布霉素等;⑤ 并检测到噬菌体phiX174、羊口疮病毒和抗生素耐药基因等;⑥ 提示羔羊胎儿肠道中存在代谢活性微生物组,或通过妊娠期母胎传播。

多组学分析证实哺乳动物胎儿肠道中存在活性微生物组

【主编评语】5月29日上午中国动物肠道大会(动物营养),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副研究员毕研亮发表了题为《多组学分析证实哺乳动物胎儿肠道中存在活性微生物组》的报告,提供了直接证据,证明羔羊胎儿肠道存在活性微生物组,为胎儿肠道微生物定植始于子宫提供了依据。(@solo)

皮宇:肠道微生物胆汁酸代谢调控低出生重仔猪肠道健康的机制研究

2021中国肠道大会

① 低出生体重(LBW)仔猪粪便中熊去氧胆酸(UDCA)含量显著降低,且微生物胆汁酸代谢菌的7α-HSDH基因丰度降低;② 粪菌移植在小鼠中复现了这些现象,且肠道炎症严重、结肠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升高;③ 利用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模型、巨噬细胞清除小鼠模型以及巨噬细胞体外模型,发现UDCA能经FXR受体调节肠道巨噬细胞分型,从而缓解肠道炎症;④ 灌喂UDCA可改善LBW新生仔猪的生长性能和结肠屏障功能。

肠道微生物胆汁酸代谢调控低出生重仔猪肠道健康的机制研究

【主编评语】5月29日上午中国动物肠道大会(动物营养)上,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朱伟云组博士后皮宇,报告了关于肠道微生物胆汁酸代谢与肠道健康互作机制的研究,揭示了关键胆汁酸分子熊去氧胆酸缓解肠道炎症的作用和机制。(@mildbreeze)

单承杰:一株戊糖片球菌抵抗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分子机制

2021中国肠道大会

① 戊糖片球菌YC是从罗非鱼肠道中筛选的一株益生菌;② 在斑马鱼中,YC施用4周显著提高了鱼肠道丁酸含量,并激活肠道NLRP3炎性小体,增强宿主抵抗嗜水气单胞菌感染;③ 通过生化实验、丁酸盐饲料回补、siRNA活体干扰和流式细胞术揭示了YC保护斑马鱼抵抗嗜水气单胞菌感染机制:通过增加SCFA产生菌来上调肠道丁酸含量,丁酸促进肠道NLRP3炎性小体激活,增加促炎因子IL-1β表达,进而增加了 中性粒细胞招募能力。

一株戊糖片球菌抵抗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分子机制

【主编评语】5月29日上午中国动物肠道大会(动物营养)上,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美玲课题组研究生单承杰,报告了鱼益生菌戊糖片球菌保护鱼体抵抗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分子机制。(@mildbreeze)

王婧:谷氨酸, 谷氨酰胺,天门冬氨酸在仔猪不同能量状态下维持肠道能量稳态

2021中国肠道大会

① 断奶仔猪随机分3组:对照组、T1组(基础日粮+Gln/Glu/Asp)、T2组(低热量日粮+Gln/Glu/Asp);② T1组提高了仔猪生长性能;③ T1和T2组改善了小肠形态(增加绒毛高度、杯状细胞数量和降低隐窝深度);④ 仔猪断奶日龄影响了T2处理对肠道能量代谢的效力;⑤ Gln、Glu和Asp通过补充Krebs循环和下调AMPK通路来恢复小肠能量稳态,但不足以维持低能量饲粮组断奶第5天仔猪的肠道能量平衡。

谷氨酸, 谷氨酰胺,天门冬氨酸在仔猪不同能量状态下维持肠道能量稳态

【主编评语】5月29日上午中国动物肠道大会(动物营养)上,湖南农业大学副教授王婧报告了旨在探讨谷氨酸(Glu)、谷氨酰胺(Gln)和天门冬氨酸(Asp)是否可通过调节断奶仔猪肠道能量代谢从而改善小肠黏膜形态结构的研究,为断奶仔猪能量摄入不足的营养干预提供了新的信息。(@mildbreeze)

韩笑瑛:日粮瘤胃可降解淀粉RDS调控奶山羊肠道微生物的宏基因组学研究

2021中国肠道大会

① 18只奶山羊随机分为3组,饲喂瘤胃可降解淀粉(RDS)不同水平的日粮, 研究日粮RDS水平对奶山羊肠道微生物及碳水化合物消化的影响;② 高RDS组显著提高盲肠纤维素含量和乙酸比例,降低丁酸比例和总短链脂肪酸含量;③ 高RDS日粮改变了盲肠产乙酸菌的含量,提高了GH95家族(负责纤维素降解)和特定纤维素酶的基因丰度;④ 并且降低了多种益生菌的基因丰度,造成黏液层损伤和炎症(提高肠黏膜IL-1β的表达、降低Muc2表达)。

日粮瘤胃可降解淀粉RDS调控奶山羊肠道微生物的宏基因组学研究

【主编评语】5月29日上午中国动物肠道大会(动物营养)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姚军虎课题组博士研究生韩笑瑛,报告了关于日粮RDS水平对奶山羊肠道微生物及碳水化合物消化的影响的研究。(@mildbreeze)

黄秀娟:COVID-19大流行期间微生物群干预的应用前景

2021中国肠道大会

① 新冠肺炎患者肠道菌群组成显著不同于健康人群;② 新冠肺炎患者肠道菌群组成与疾病严重程度及炎症标志物浓度呈正相关;已知具有免疫调节潜力的肠道细菌在新冠肺炎患者中耗竭;③ 改善肠道微生态有望成为新冠肺炎的辅助治疗,加速康复、提高免疫力、提升新冠疫苗疗效。④ 临床管理不仅要以清除病毒为目标,还要恢复异常的肠道菌群。增强缺乏COVID-19的有益肠道菌种可以作为缓解严重疾病的新途径。

The promise of Microbiota Modulation during COVID-19 Pandemic

【主编评语】5月29日上午的中国菌群移植大会上,香港中文大学医学与治疗学系教授黄秀娟发表演讲,指出优化肠道微生态有望成为新冠肺炎的辅助治疗,加速康复、提高免疫力、提升新冠疫苗疗效。(@戴敏)

肖芳:抗生素与IBD:是敌是友?

2021中国肠道大会

① 在生命早期,尽量避免抗生素尤其是广谱抗生素的使用或可降低发生IBD的风险。抗生素在IBD治疗中的作用需客观对待。抗生素可通过影响肠道菌群进而参与肠道炎症的调控;② 尽管有几种抗生素在IBD患者的治疗中起着部分作用,单独使用抗生素治疗IBD仍是不被推荐的。③ 肠道炎症发生发展过程中菌群相关的炎症可能需要抗生素的短期干预,用精确清除靶微生物来代替抗生素治疗可能会改善抗生素在炎症进展中的效果。

抗生素与IBD:是敌是友?

【主编评语】5月29日上午的中国菌群移植大会上,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副教授肖芳发表演讲,指出用精确清除靶微生物来代替抗生素治疗可能会改善抗生素在炎症进展中的效果。(@戴敏)

崔伯塔:洗涤菌群移植治疗IBD的途径优势及疗效预测

2021中国肠道大会

① 洗涤菌群移植治疗IBD的途径优势及经内镜肠道植管术(TET)术经中消化道胃镜或经结肠镜在肠道快速留置管道,可用于短期内炎症性肠病患者的重复WMT治疗;② 结肠TET可有效降低WMT相关的不良反应,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在儿童患者中得到验证。且患者满意度高,其保留时间与固定钛夹的数量正相关;③ 对IBD患者治疗前肠道菌群和代谢产物的分析,可有效建立随机森林模型预测WMT疗效,进而提高WMT治疗的精准性,节约医疗资源,改善患者预后。

洗涤菌群移植治疗IBD的途径优势及疗效预测

【主编评语】5月29日上午的中国菌群移植大会上,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医学中心崔伯塔教授发表演讲,指出经结肠TET途径菌群移植有效降低WMT相关的不良反应,且患者满意度高,其保留时间与固定和钛夹的数量正相关,对IBD患者治疗前肠道菌群和代谢产物的分析,可有效建立随机森林模型预测WMT疗效,进而提高WMT治疗的精准性,节约医疗资源,改善患者预后。(@戴敏)

孙杨:云南多民族为粪菌移植供体治疗IBD的研究进展

2021中国肠道大会

① UC患者肠道菌群多样性降低,尤以四种为代表的益生菌丰度显著降低;② 针对942例候选供体样本开展真菌、病毒、细菌、血液学检测、生活习惯调查;③ 相较于城市,云南农村傣族人民多膳食纤维及水果的优秀膳食结构导致其粪便中细菌、病毒及真菌多样性显著升高,且富含UC缺乏的益生菌;④ 相较于城市汉族人群,选择云南农村傣族为FMT供体治疗UC,疗效显著提升;⑤ 供体选择是提高FMT治疗UC患者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

云南少数民族为粪菌移植供体治疗IBD的研究进展

【主编评语】5月29日上午的中国菌群移植大会上,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治医师孙杨发表演讲,指出相较于城市,云南农村傣族人民多膳食纤维及水果的优秀膳食结构导致其粪便中细菌、病毒及真菌多样性显著升高,且富含UC缺乏的益生菌;相较于城市汉族人群,选择云南农村傣族为FMT供体治疗UC,疗效显著提升。(@戴敏)

丁大法:宿主肠道菌群决定粪菌移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反应

2021中国肠道大会

① 微生物导向性干预治疗糖尿病可分为非靶向治疗和靶向治疗,非靶向干预包括运动、个性化营养、粪菌移植等,是作用于菌群组成和功能的整体改善;靶向干预包括工程微生物和靶向特定微生物代谢的药物,是作用于代谢相关菌群的特异性改变;② 预处理粪便样品中的微生物丰度与FMT对2型糖尿病疗效的反应有关,尤其将理研菌科和厌氧棍状菌属进行ROC曲线分析之后,可以得到AUC值为0.83333;③ FMT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机制研究有待进一步的探索。

宿主肠道菌群决定粪菌移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反应

【主编评语】5月29日上午的中国菌群移植大会上,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教授丁大法发表演讲,指出特定宿主菌群对FMT治疗2型糖尿病的反应性有重要作用。为FMT精准治疗2型糖尿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策略。(@戴敏)

王莹:老龄小鼠粪菌移植后菌群建立及其抗性的研究

2021中国肠道大会

① 目前用于老年患者的粪菌移植供体通常年龄不匹配;FMT供体与老年受体年龄的不匹配可能会影响FMT的“药代动力学”;② 研究者设计分别使用年龄匹配和不匹配的供体来治疗抗生素处理小鼠;年龄匹配或不匹配的供体提供的FMT均可促进抗生素治疗后肠道菌群的恢复,年龄不匹配的供体提供的FMT对老龄小鼠结肠炎具有较低的抵抗力;③ 来自年龄不匹配供体的FMT可能会影响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功能情况。

老龄小鼠粪菌移植后菌群建立及其抗性的研究

【主编评语】5月29日上午的中国菌群移植大会上,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王莹发表演讲,指出FMT供体和受体之间缺乏年龄匹配可能会降低移植的肠道菌群对结肠炎的抗性。(@戴敏)

何兴祥:洗涤菌群移植对脂代谢及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影响

2021中国肠道大会

① 将对象人群分为高血脂组、低血脂组及正常血脂组,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式开展研究;② WMT对血脂异常患者具有治疗作用,高血脂患者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胆固醇等都得到了中短期的改善,而对血脂正常患者没有影响;③ WMT对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患者的肝脏脂肪沉积具有改善作用,尤其是对于通过中消化道进行WMT的患者;④ WMT治疗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不良反应小,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洗涤菌群移植对脂代谢的影响

【主编评语】5月29日上午的中国菌群移植大会上,广州药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何兴祥发表演讲,指出WMT治疗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不良反应小,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戴敏)

蔺蓉:胶囊内镜与肠道信息采集

2021中国肠道大会

① 胶囊内镜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则具有舒适安全、易于接受及可探及小肠等一系列优点;② 胶囊内镜允许操作员直接可视化观察胃肠道粘膜,可确定最佳采样部位,通过磁控到达目标位置,并通过外部采样命令灵活采样,十分可控和稳定;③ 胶囊内镜可主动抽吸收集特定区域的肠道菌群,通过对比胶囊内镜组与手术组在不同疾病模型中所获得的肠道微生物群,代谢图谱和KEGG通路均表明两种采样方式能获得相似的样品。

胶囊内镜与肠道信息采集

【主编评语】5月29日上午的中国菌群移植大会上,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教授蔺蓉发表演讲,指出胶囊内镜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则具有舒适安全、易于接受及可探及小肠等一系列优点,新型的磁控采样胶囊内镜,能以可视化的方式,无创、准确地获取胃肠道的生物信息,采集肠道内容物用于菌群和代谢组分析等。(@戴敏)

聂勇战:脑肠轴中的胃肠激素与肠道菌群

2021中国肠道大会

① 胃肠激素既往被认为主要控制食物消化、胃肠动力;② 肠道菌群介导的营养代谢产物和细菌成分可以调节内分泌细胞产生不同的胃肠激素;③ 拟杆菌属、双歧杆菌属等有益菌属可通过短链脂肪酸、吲哚代谢途径等产生GLP-1、GLP-2、PYY、Ghrelin等物质对神经系统疾病、糖尿病及肥胖产生影响;④ 前期研究表明AKK菌与Ghrelin发挥功能密切相关,需要更深入的探索来阐明;⑤ 5-羟色胺作为一种在外周及中枢起广泛作用的激素,其发挥作用与肠道菌群密切相关。

肠道菌群与胃肠激素

【主编评语】5月29日上午的中国菌群移植大会上,空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教授聂勇战发表演讲,指出胃肠激素在菌群-肠脑轴的相互作用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对胃肠道相关的精神疾病(如肥胖、焦虑和抑郁)的诊疗研究非常重要。本报告回顾了本领域的最新进展,并分享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戴敏)

刘晔:菌群移植的法律问题

2021中国肠道大会

① 粪菌是特殊的物,兼具财产与人身属性(与个体基因型相关);② 粪菌移植是对粪菌实施有条件的转让,普通菌种的移植是像普通物一样的转让,特定基因型菌种的移植是像人体器官一样的转让;③ 中国从事菌群移植特别是粪菌移植的相关商业和医疗人士必须足够清楚所需面临的法律问题;④ 相关人员应完善法律知识储备,严格以行业要求规范自己方能做好懂法、守法、用法。

菌群移植的法律问题

【主编评语】5月29日上午的中国菌群移植大会上,上海海上律师事务所律师刘晔发表演讲,指出中国从事菌群移植特别是粪菌移植的相关商业和医疗人士必须足够清楚所需面临的法律问题。(@戴敏)

Jörg Vogel:单细胞RNA测序揭示单个细菌的全转录组

2021中国肠道大会

① 为解决原核细胞无法适用于真核单细胞转录组测序策略的问题,开发了一种不依赖于转录片段poly(A)区域结合的细菌单细胞RNA测序方法;② 该方法可以准确检测到单个沙门氏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在不同生长条件下的所有RNA类型和数百个基因的表达情况;③ 该方法在解决单个细菌之间的基因表达异质性方面具有巨大潜力;④ 该方法有望用于研究复杂的微生态体系,阐释宿主-共生微生物或宿主-病原互作机制。

Single-cell RNA-sequencing reveals global transcriptomes of individual bacteria

【主编评语】5月29日上午的新技术大会上,德国亥姆霍兹联合会 RNA与感染研究所主任Jörg Vogel发表演讲,讲解了单菌单细菌转录组测序方法,为从细菌单细胞层面研究微生物组的宏转录组成为可能。(@刘永鑫-中科院-宏基因组)

方臻成:基于人工智能的噬菌体结构蛋白识别-从频率模型到词向量

2021中国肠道大会

① 测序数据的全方位注释是后基因组时代的关键任务;② 人工智能技术给基因组的注释带来了很好的机遇,选择合适的数学模型对生物序列进行分类,是基因组分析算法设计的关键步骤;③ 围绕噬菌体结构蛋白的识别,主要有三种常用的数学模型:频率模型、独热模型以及词向量;④ 词向量模型为提取生物序列抽象特征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持;⑤ 在基准测试集的性能评估中,词向量模型对结构蛋白的识别性能,比目前已有的工具高出约8%-24%。

基于人工智能的噬菌体结构蛋白识别:从频率模型到词向量

【主编评语】5月29日上午的新技术大会上,南方医科大学周宏伟组博士后方臻成报告了团队开发的多款病毒组研究工具,其基于词向量模型的新算法进一步改善了噬菌体中结构蛋白的识别,为深入和全面的研究病毒组提供了一款更优的工具。(@刘永鑫-中科院-宏基因组)

江晓芳:比较基因组学在人体肠道微生物组研究中的应用

2021中国肠道大会

① 比较基因组能够将基于细菌和基因的了解推广至生物进程中,从而可挖掘用于临床的信息;② 人肠道中有许多耐药基因(ARGs),相变ARGs通常来源于ARGs插入到相位可变的荚膜多糖位点,一般在拟杆菌物种中发现;③ 相变ARGs常被整合性接合元件调动,且分布广;④ 对2451个炎性肠病(IBD)和506个大肠癌样本进行宏基因组检测,发现组胺分泌细菌丰度在IBD中增加;⑤ 组胺分泌细菌零星分布于6个细菌门,在一些厚壁菌和变形菌门中具有菌株特异性。

比较基因组学在人体肠道微生物组研究中的应用

【主编评语】5月29日上午的新技术大会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国立医学图书馆首席科学家江晓芳发表演讲。她和团队之前在Science发表了可逆启动子介导肠道中的细菌相变、抗生素耐药和对宿主的适应,详见 https://www.mr-gut.cn/papers/read/1074116306。本次报告介绍了其最新对组胺分泌细菌的分析,对哮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刘永鑫-中科院-宏基因组)

苏晓泉:菌群16S扩增子测序的功能校正算法Meta-Apo

2021中国肠道大会

① 同一微生物样本基于16S扩增子与WGS产生的结果会因PCR扩增偏好性及基因组关联信息的差异而存在偏差;② Meta-Apo可极大地减少甚至消除这种偏差;③ 对来自4个身体部位超过5000例人体微生物组的16S 扩增子样本测试发现,Meta-Apo仅使用15个WGS: 16S扩增子配对样本进行训练,就可显著降低两种测序之间功能解析的差异;④ Meta-Apo还可在WGS和16S扩增子样品之间进行跨平台功能比较,极大地改善基于16S扩增子的菌群诊断。

Meta-Apo:微生物组16S扩增子测序的功能校正算法

【主编评语】5月29日上午的新技术大会上,青岛大学苏晓泉教授报告了菌群16S扩增子功能校正算法Meta-Apo。利用Meta-Apo可以让低成本的16S扩增子测序产生与WGS相近的、可靠的、高分辨率的菌群功能图谱。Meta-Apo能够综合16S扩增子测序的较低成本和WGS的较高精确度两方面的优势,使大规模的菌群研究受益匪浅。对于之前和新兴菌群项目,借助Meta-Apo等新工具,16S扩增子的测序和分析策略将继续为菌群的功能研究做出贡献。作者在GitHub上提供了Meta-Apo优化的C ++实现(https://github.com/qibebt-bioinfo/ meta-apo)。(@刘永鑫-中科院-宏基因组)

徐健:菌群单细胞拉曼分析-分选-测序-培养:从原理到仪器到应用

2021中国肠道大会

① 拉曼组代表着一种免培养、免标记、非侵入性、无损、全景式、低成本、单细胞精度的代谢表型组;② 以人体消化道、海洋、土壤菌群等为研究模式,开发了一系列免培养、非侵入性、快速的单细胞代谢表型组测量方法;③ 通过研制与产业化“单细胞分析仪器系列”,实现菌群代谢功能快检、人体细胞药敏快检、人体细胞与菌群互作机制研究;④ 这种新仪器与新数据,将作为共性平台,支撑基于共生菌群的人体精准健康、精准护理与精准营养。

菌群单细胞拉曼分析-分选-测序-培养:从原理到仪器到应用

【主编评语】5月29日上午的新技术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单细胞中心主任徐健发表报告,介绍了其团队研发的菌群单细胞拉曼分析-分选-测序-培养体系及其配套设备,为同行开展低成本、单细胞精度的菌群研究提供了全套的解决方案。(@刘永鑫-中科院-宏基因组)

朱怀球:肠道病毒组学的若干生物信息学问题

2021中国肠道大会

① 长久以来,人们对于病毒的认识被限制于病毒感染人体进而引起疾病;② 人类基因组与微生物组研究表明病毒与人体之间存在更广泛的相互作用,研究发现多种疾病的发生与肠道病毒的改变相关;③ 对5种不同疾病及其健康对照中肠道病毒的类型、含量等进行研究,重点分析了病毒与细菌的互作特点,来推测病毒在肠道菌群中的作用;④ 通过网络和差异分析,找出对健康很重要的病毒,构建了病毒功能的数据库。

肠道病毒组学的若干生物信息学问题

【主编评语】病毒组学研究一直受到参考数据库不完整、相关研究软件不足的困扰。5月29日上午的新技术大会上,北京大学朱怀球教授发表演讲,介绍了团队在病毒组领域开发的一系列软件,为病毒组的鉴定和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可用的参考工具和新的见解。(@刘永鑫-中科院-宏基因组)

朱杰:人类口腔宏基因组组装的基因组集

2021中国肠道大会

① 目前宏基因组数据大多集中在粪便样本上,而口腔宏基因组数据尚不足;② 使用3346个口腔宏基因组样本及已经发表的808个样本,组装成56214个宏基因组组装基因组(MAG),3589 个种水平基因组中有 64% 尚未被公开发表;③ 由此产生的基因组集代表了世界各地的样本,其中包含许多来自不可单一培养的候选门级辐射类群 (CPR) 的基因组,能够以此发现新的分类群;④ 这些数据为未来研究人类口腔微生物组提供了可参考的基因组数据库。

Human oral metagenome assembly

【主编评语】目前口腔微生物库eHOMD中约750个分类单元,其中只有57%被正式命名。5月29日上午的新技术大会上,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朱杰发表演讲,在人类口腔开展了宏基因组分析,基于4000余个自有和公共样本,组装成5万余个宏基因组基因组,按95%去冗余获得3589个种水平基因组,绝对多数为本领域新发现的种类。(@刘永鑫-中科院-宏基因组)

左文龙:基于序贯荧光原位杂交的空间菌群学技术

2021中国肠道大会

①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微生物的可视化,但现有的方法受到荧光基团光谱重叠的限制,能同时表征的物种丰富度极其有限;② 序贯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利用多位编码不仅可以实现同时标记的多个目标物种,还可以通过高容错的编码方案提高物种识别的准确率;③ 该技术实现了对菌群中多个物种空间结构的成像;④ 此技术可广泛应用于表征菌群中物种异质性,对理解菌群的组装、微生物间和微生物-宿主相互作用及功能有重要意义。

基于序贯荧光原位杂交的空间微生物组学技术

【主编评语】5月29日上午的新技术大会上,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戴磊组博士后左文龙发表演讲,介绍了开发的序贯荧光原位杂交的空间菌群学技术,采用少量种类的荧光即可对多种菌进行荧光标记,可有效可视化微生物组成的空间样式。(@刘永鑫-中科院-宏基因组)

黄曦:新兴技术在检测和改变微生物群的应用

2021中国肠道大会

① 肠道微生态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② 肠道菌群与宿主肠道细胞紧密互作,通过参与宿主免疫调节、食物代谢或产生基因毒素等方式,影响结直肠癌(CRC)发生、发展和治疗反应;③ 菌群、基因、血液的标记物可用于CRC的诊断与治疗,诊断和治疗将成为微生物组研究中的热点;④ 粪菌移植、抗生素、免疫治疗反应、个体化益生菌治疗、细菌工程、化学工程等新技术可成为未来CRC治疗的手段。

新兴技术在检测和改变微生物群的应用

【主编评语】5月29日上午的新技术大会上,香港中文大学消化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内科及药科治疗学系黄曦副教授系统综述了微生物组中研究中近年来新兴的研究方法,并对目前和将来研究中如何应用这些新技术,以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和展望,为同行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刘永鑫-中科院-宏基因组)

房静远:肠菌是大肠癌防治的靶点吗?

2021中国肠道大会

① 大肠癌发病率高,其发生发展和肠菌密切相关,肠菌可作为大肠癌预警发生、预测预后的标志物和防治的潜在靶点;② 临床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证实具核梭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等菌的富集提示大肠癌或进展型腺癌的发生、复发或耐药;③ 甲硝锉可通过降低具核梭杆菌预防化疗耐药和改善预后;④ 改善饮食和生活习惯、应用益生菌和小檗碱等药物可以通过纠正肠菌异常而防治大肠癌,但不能完全确定肠菌为大肠癌防治靶点的地位,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肠菌是大肠癌防治的靶点吗?

【主编评语】5月29日上午的肿瘤前沿大会上,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副院长房静远教授 发表演讲,介绍了肠道菌群在大肠癌和进展型腺癌发生发展及治疗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指出肠道菌群极有可能成为大肠癌防治的靶点。(@Vera)

卜鹏程:肠癌转移的代谢调控

2021中国肠道大会

① 肌酸促进大肠癌(CRC)转移,缩短寿命;② 体外补充或者体内合成肌酸能够通过上调snail 和slug,激活Smad2/3通路,激活不依赖于TGF beta磷酸化通路,促进肠癌转移;③ 肝转移是结直肠癌致死的主要原因,肠癌转移后,肝脏微环境调控肠癌细胞中果糖代谢;④ 肠癌转移至肝后,肝癌组织中果糖限速酶(ALDOSNB)高表达,敲低ALDOSB抑制CRC转移,同时发现,高果糖饮食促进CRC转移,低果糖抑制CRC转移;

肠癌转移的代谢调控

【主编评语】5月29日上午的肿瘤前沿大会上,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卜鹏程研究员发表演讲,指出肌酸能够通过激活Smad2/3促进结直肠癌转移,且转移至肝脏后通过调控肠癌细胞中果糖代谢,近一步促进肠癌在肝脏中生长和发展。(@Vera)

佘军军:阑尾切除、肠道微生态与结直肠癌

2021中国肠道大会

① 阑尾为肠道菌群提供理想生态位和合成免疫球蛋白,维持和调节菌群动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② 阑尾切除与术后结直肠癌风险增加显著相关,年龄及性别会影响其风险;③ 阑尾切除术后,肠道菌群显著生态失调,包括多样性显著降低、结直肠癌“坏菌”增加、肠道保护作用“好菌”减少、菌-菌生态关系及代谢潜力显著改变;④ 肠道菌群可能是阑尾切除和结直肠癌风险的关键枢纽,但阑尾切除术的直接作用和潜在的微生物机制在很大程度上仍不清楚。

阑尾切除、肠道微生态与结直肠癌

【主编评语】5月29日上午的肿瘤前沿大会上,陕西省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佘军军教授发表演讲,揭示了肠道菌群在阑尾切除与术后结直肠癌风险之间的关键枢纽。(@Vera)

张展:探寻明星细菌AKK抑制肠道炎症及其相关肿瘤的机制

2021中国肠道大会

① 肠道菌群与炎性肠病及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息息相关,阿克曼菌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② 在炎性肠病、结直肠癌模型小鼠及患者粪便中,阿克曼菌丰度显著下降;③ 灭活的阿克曼菌或其外膜蛋白能通过调节结肠、脾脏和肠系膜淋巴结中的巨噬细胞、CD8+细胞毒性T细胞(CTLs)等缓解小鼠结肠炎症状;④ 膜蛋白增加结肠和肠系膜淋巴结中CTLS的数量,诱导TNFα、下调PD1激活CTLs,抑制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⑤ 膜蛋白能激活小鼠原代脾脏细胞CTLs。

探寻明星细菌Akk抑制肠道炎症及其相关肿瘤的机制

【主编评语】5月29日上午的肿瘤前沿大会上,南京医科大学张展副教授发表演讲,指出灭活阿克曼菌或其外膜蛋白Amuc_1100可通过调节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等机制,来缓解小鼠结肠炎、改善结肠炎相关结直肠癌,这些发现为预防和治疗结肠炎和结直肠癌提供了新思路。(@Vera)

孙俊:微生态,感染和肠癌

2021中国肠道大会

① 大多数研究论文和书籍都集中研究报道病毒感染在癌症中的作用;② 癌症中细菌感染的有限研究主要是关于幽门螺杆菌和胃癌,沙门氏菌蛋白AvrA可以操纵宿主与细菌在炎症和感染中的相互作用,沙门氏菌调节肠道干细胞并导致癌症;③ 介绍了结肠癌发病机理和治疗结果中的微生物群落的作用;④ 在癌症治疗中,抑制感染及慢性炎症以及逆转营养不良是恢复宿主与微生物之间平衡的合理策略。

微生态,感染和肠癌

【主编评语】5月29日上午的肿瘤前沿大会上,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教授孙俊发表题演讲,介绍了细菌感染在癌症中的作用调控机制,同时强调了感染,炎症的进展以及微生态在结肠癌病理生理学中的新兴作用。(@Vera)

Christian Jobin:肠道菌群在结肠癌中的可塑性

2021中国肠道大会

① 源自各种菌株(如大肠杆菌和空肠弯曲杆菌)的特定微生物基因毒性活动促进了结直肠癌(CRC)的发展;② 粘附侵袭性大肠杆菌的大肠杆菌素或来自空肠弯曲杆菌的细胞致死性膨胀毒素,对于CRC的发展至关重要;③ 微生物具有可塑性,可以通过靶向炎症恢复到非致癌性状态;④ 鉴定对抗肿瘤坏死因子(TNF-α)治疗敏感的细菌可能有助于产生抗炎症性肠和结直肠癌等疾病的保护性微生物菌群。

Intestinal microbiota plasticity in Colorectal Cancer

【主编评语】5月29日上午的肿瘤前沿大会上,美国弗罗里达大学医学院的Christian Jobin教授发表了题为 Intestinal microbiota plasticity in colorectal cancer 的演讲,揭示了肠道菌群与CRC的发生发展存在着双向的相互作用,而通过抑制免疫炎症来修正菌群的组成和功能状态,可以减缓甚至预防CRC。(@Vera)

张明明:Th17细胞在肠道疾病中的调控机制

2021中国肠道大会

① STAT3激活的分子机制未完全明确,以STAT3为靶点的疗效欠佳;② 棕榈酰化修饰是棕榈酸通过硫酯键共价修饰到蛋白质半胱氨酸(Cys)残基上,是一种动态、可逆的修饰;③ 调控STAT3活化的翻译后修饰为棕榈酰化修饰;④ DHHC7和APT2分别参与组成了STAT3棕榈酰化-去棕榈酰化循环,驱动了STAT3的细胞核-膜穿梭,进而促进了其磷酸化激活⑤ 分别以DHHC7和APT2为靶点,均可以抑制结直肠癌细胞增殖,通过干预该循环,可达到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目的。

Th17细胞在肠道疾病中的调控机制

【主编评语】5月29日上午的肿瘤前沿大会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科张明明副研究员发表题演讲,揭示了STAT3活化后的翻译后修饰,促进STAT3的细胞核-膜穿梭,进而促进了其磷酸化激活,干预循环上的靶点,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Vera)

吴俊颖:肠道菌群与肝脏疾病

2021中国肠道大会

① 肝脏拥有众多重要的生理功能,其透过门脉及淋巴系统与肠道菌群密切相关;② 非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脂肪肝、肝硬化、肝癌等肝脏疾病均与肠道菌群的紊乱有关;③ 病毒感染、炎症、不良饮食、酒精、肥胖与代谢异常等肝脏疾病致病因素均可导致肠菌紊乱;④ 可通过改变生活和饮食习惯,使用益生菌及相关药物,粪菌移植等方式调控肠道菌群达到治疗肝脏疾病的目的;⑤ 菌群研究为肝脏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巨大的前景。

肠道菌群与肝脏疾病

【主编评语】5月29日上午的肿瘤前沿大会上,台湾阳明交通大学医学院执行副院长吴俊颖教授发表演讲,介绍了肠道菌群和肝脏疾病之间的密切联系。(@Vera)

赵日升:肠道微生态与肠癌的化学预防

2021中国肠道大会

① 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影响消化道的微生态结构,肠道菌群通过降解阿司匹林,降低其生物利用度;② 阿司匹林的生物利用度影响其肠癌化学预防作用;③ 球形赖氨酸芽孢杆菌可以降解阿司匹林,降低其生物利用度,削弱肠癌化学预防作用;④ 阿司匹林可以富集肠道益生菌,潜在可增强其肠癌化学预防疗效。⑤ 阿司匹林改造后的肠道菌群整体对肠癌形成无明显影响,改造的厌氧培养物抑制肠癌发生。

肠道微生态与肠癌的化学预防

【主编评语】5月29日上午的肿瘤前沿大会上,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师赵日升发表演讲,揭示了肠道菌群与阿司匹林存在相互作用,从而影响阿司匹林对肠癌的化学预防作用。(@Vera)

庞艳莉:肠道微生态与多囊卵巢综合征

2021中国肠道大会

① 1.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IL-22水平降低,肠道菌群中普通拟杆菌(BV)增多,BV变化与甘氨脱氧胆酸(GDCA)和牛磺熊去氧胆酸(TUDCA)水平降低相关;② 2.移植PCOS患者粪菌或定植BV,促进受体小鼠卵巢功能障碍、胰岛素抵抗、胆汁酸代谢改变、IL-22分泌减少和不孕;③ 3.GDCA和TUDCA通过增加GATA3表达诱导肠道3型天然淋巴细胞分泌IL-22;④ 4.IL-22可能通过促进脂肪褐化、抑制卵巢颗粒细胞炎症从而改善PCOS胰岛素抵抗和卵巢功能障碍。

肠道微生态与多囊卵巢综合征

【主编评语】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副研究员庞艳莉在5月29日上午的“肥胖与菌群”专题论坛做报告,介绍了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相关的肠道免疫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发病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兵兵)

钟超:PD-1信号介导的肠道稳态调节

2021中国肠道大会

① PD-1敲除小鼠肠道中一些致病微生物增加,且PD-1敲除加剧了DSS诱导的结肠炎,先天免疫PD-1的缺失导致了严重的DSS诱导性结肠炎;② 淋巴组织诱导(LTi)细胞是DSS诱导结肠炎中IL-22的主要来源,PD-1在LTi细胞有较高表达,而PD-1表达水平与LTi细胞活化相关,PD-1的缺失降低了IL-22生成;③ 此外,PD-1显著影响活化的LTi细胞的脂代谢,干扰脂肪酸氧化(FAO),过量的FAO抑制了LTi活化,而抑制FAO可恢复LTi细胞活化。

PD-1信号介导的肠道稳态调节

【主编评语】北京大学医学部研究员钟超在5月29日上午的“肥胖与菌群”专题论坛做报告,介绍了PD-1在调节先天免疫和菌群中的重要作用,这对防治结肠炎等疾病有一定意义。(@兵兵)

刘铁民:中枢神经对于肥胖的调节

2021中国肠道大会

① 目前肥胖症已是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肥胖与多种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相关,而肥胖者减重可改善多种病症,如抑郁;② 目前减肥的主要手段是生活方式的改变或者减肥手术,而不同作用机制的各类减肥药的使用需要考虑安全性,有些药物有明显不良反应;③ 以血清素受体为减肥靶标的减肥药,如氟苯丙胺,能提高神经递质血清素水平,调节情绪食欲而发挥减重作用,但其安全性及对能量平衡影响的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中枢神经调控代谢的机制研究

【主编评语】复旦大学生理学和生物物理学系主任刘铁民在5月29日上午的“肥胖与菌群”专题论坛做报告,介绍了减肥药的发展史及一些主要减肥药的作用机制及不良作用,此外介绍了中枢调控能量代谢研究及相关药物研发的进展。(@兵兵)

刘双江:肠道菌群资源库的开发利用

2021中国肠道大会

① 对小鼠盲肠细菌进行大规模分离、培养和测序,得到126个菌种(244个代表性菌株)及其基因组草图,构成小鼠肠道微生物资源库(mGMB),并对其中77个新菌种进行了分类学分析和命名;② mGMB大量扩充了已有的可培养的小鼠肠道细菌资源,大幅提高了对小鼠肠道菌群16S测序数据的物种注释比例;③ 利用微生物资源库可帮助挖掘和验证新型减肥功能菌株,比如近期发现具有减脂降糖效果的潜在功能株。

肠道微生物资源库及其开发利用

【主编评语】中科院微生物所刘双江教授在5月29日上午的“肥胖与菌群”专题论坛做报告,介绍了课题组构建的小鼠肠道微生物资源库(mGMB)以及相关研究进展。(@兵兵)

房中则:妊娠期糖尿病的代谢流行病学

2021中国肠道大会

① 妊娠期糖尿病(GDM)在国内外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久坐、被动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与GDM风险相关;② GDM对于母子近期和远期有一定不良影响,如增加孕妇先兆子痫以及产后2型糖尿病的风险,同时还可以增加子代先天性心脏病和新生儿呼吸窘迫以及远期肥胖等的发生率;③ 近期的代谢流行病学揭示了肠道菌群代谢物(如胆汁酸、TMAOs)与GDM风险的关联,基于代谢流行病学的研究成果或可提升GDM预测能力。

代谢流行病学在妊娠糖尿病研究中的应用

【主编评语】天津医科大学教授房中则在5月29日上午的“肥胖与菌群”专题论坛发表题为《代谢流行病学在妊娠糖尿病研究中的应用》的报告,介绍了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机制深入研究的必要性,以及探讨了基于代谢流行病学提升GDM的预测能力。(@兵兵)

段丽萍:肠道菌群与卵巢激素相互作用与代谢综合征关系的研究

2021中国肠道大会

① 利用小檗碱干预4周可显著改善无特定病原体(SPF)级去卵巢大鼠的焦虑样行为,提高了拟杆菌、双歧杆菌、乳杆菌和阿克曼氏菌等有益菌属丰度,增加了菌群代谢产物雌马酚(有潜在的类雌激素作用)的生成;② 小檗碱对无菌去卵巢大鼠没有显著的抗焦虑作用,而它们在接受了SPF大鼠的粪菌移植后,在焦虑样症状和异黄酮水平方面接近供体大鼠;③ 肠道菌群在小檗碱治疗卵巢激素缺乏所致焦虑中有重要作用。

肠道菌群与卵巢激素相互作用与代谢综合征关系的研究

【主编评语】北京大学医学部副主任段丽萍在5月29日上午的“肥胖与菌群”专题论坛做报告,介绍了肠道菌群对卵巢激素肝肠循环和植物雌激素代谢转化的影响,重点介绍了自己团队近期关于小檗碱的研究成果。(@兵兵)

金梅林:肠“免疫稳态”-肠道微生物助力抗病毒

2021中国肠道大会

① 通过粪菌移植实验,提示感染流感病毒后存活下来的小鼠粪便微生物群含有某些特定的抗流感肠道微生物;② 肠道菌群结构与流感病毒感染的严重程度存在关联,进一步的动物实验证明了肠道中增加的动物双歧杆菌及其相关的特定代谢物具有抗流感作用;③ 双歧杆菌丰度具有作为预测流感患者严重程度和死亡率的新生物标志物的潜力;④ 鉴定了新的抗流感作用的益生菌与功能小分子,并发现其可发挥抗SARS-CoV-2的作用。

肠“免疫稳态”-肠道微生物助力抗病毒

【主编评语】华中农业大学金梅林教授在5月29日下午的中国动物肠道大会(动物模型)做报告,指出肠道菌群或许在抗流感病毒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其有效成分或还具有抗新冠病毒的潜在价值。(@Epi汪)

付云贺:肠道菌群与乳腺炎关联性及机制研究

2021中国肠道大会

① 在奶牛乳腺炎发病过程中,瘤胃菌群和肠道菌群发生改变,菌群多样性显著降低,提示乳腺炎与肠道菌群存在关系;② 肠道菌群紊乱可以引起乳腺炎发生,并加剧金葡菌性乳腺炎的严重性;③ 瘤胃菌群紊乱可以导致瘤胃和乳腺内寡养单胞菌增多,这可能是瘤胃菌群紊乱造成乳腺炎发生的原因之一;④ 其中机制之一可能是瘤胃菌群紊乱导致肠道菌群代谢物LPS等进入乳腺;⑤ 维护肠道(瘤胃)菌群的平衡,是防治乳腺炎及其他器官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

肠道菌群与乳腺炎关联性及机制研究

【主编评语】吉林大学的付云贺教授在5月29日下午的中国动物肠道大会(动物模型)做报告,指出奶牛乳腺炎或与瘤胃菌群存在关联,这为奶牛乳腺炎防治提供了新思路。(@Epi汪)

郑鹏:从肠-脑轴探索抑郁症的分子机制

2021中国肠道大会

① 在临床样本中发现,与抑郁症相关的肠道菌群集中在放线菌、拟杆菌和厚壁菌上;② 进一步研究提示,肠道菌群主要通过影响宿主碳水化合物及氨基酸代谢从而介导抑郁的发生;③ 肠微生物源的γ-氨基丁酸、苯基丙氨酸、色氨酸等代谢通路与抑郁症发病密切相关;④ 共鉴定出9种抑郁相关的拟杆菌株,为精准诊疗提供新思路;⑤ 创新性开展抑郁猴模型的构建,开展代谢功能模块分析,进一步解析肠-脑代谢途径。

从肠~脑轴探索抑郁症的分子机制

【主编评语】重庆医科大学郑鹏研究员在5月29日下午的中国动物肠道大会(动物模型)做报告,指出肠道菌群与抑郁症相关的研究发现和因果关联的推断证据。(@Epi汪)

郑浩:蜜蜂作为新型肠道研究模式平台的开发与应用

2021中国肠道大会

① 蜜蜂肠道菌群结构简单,长期稳定,具有高度特异性,在肠道内特定分布,具有5种稳定的核心菌;② 无菌蜜蜂繁殖迅速、成本低廉,在研究生理、发育、行为等表型方面具有重要作用;③ 已有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对蜜蜂的营养、生长、激素信号、免疫等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④ 蜜蜂的肠道分布特征、植物多糖代谢能力、宿主特异性及社会性传播等特点与人肠道菌群类似;⑤ 蜜蜂肠道菌群特别适合用于研究特异性肠道菌群的建立过程及菌群对于宿主的影响模式。

蜜蜂作为新型肠道研究模式平台的开发与应用

【主编评语】中国农业大学郑浩教授在5月29日下午的中国动物肠道大会(动物模型)做报告,详细介绍了蜜蜂生物建模在肠道菌群研究中的潜在作用,为肠道菌群研究提供了新的路径和平台。(@Epi汪)

刘智:肠道微生物功能发掘:体外筛选和体内选择

2021中国肠道大会

① 所构建的高通量培养组学技术平台,现已分离出代表性肠道微生物200多种、益生菌200多种;② 肠道微生物功效挖掘的策略包括体外高通量筛选和体内定向选择;③ 以减肥肠道微生物高通量筛选为例,可以快速鉴定微生物脂肪酶、胆盐水解酶、β-葡萄糖苷酶等活性;④ 通过体内定向实验,可快速鉴定包括“益生元-益生菌-宿主免疫因子网络”在内的各项功能分析;⑤ 目前团队已经鉴定的益生元众多,包括黄酮类、多酚类、多肽类在内的数十种益生元。

肠道微生物功能发掘:体外筛选和体内选择

【主编评语】华中科技大学刘智教授在5月29日下午的中国动物肠道大会(动物模型)做报告,介绍了其开发的高通量培养组学技术平台,为肠道菌群研究中菌群分离和功能鉴定提供了新的思路。(@Epi汪)

李建民:拟人化仓鼠模型在疾病研究中的研发与应用

2021中国肠道大会

① 仓鼠模型在生殖、心血管、脂代谢、新冠病毒等研究方面的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② 仓鼠心血管代谢(AM)模型与人类疾病的病理过程非常相似,是研究其发病机制的理想动物模型;③ 仓鼠与人的PIRNA表达相似,经系列研究发现,PIRNA-PIWI缺失,可导致早期胚胎发育异常;④ 小鼠的基因功能结果,需要在其他哺乳动物上进行验证,急需发展非大小鼠的哺乳动物遗传工程模型,而仓鼠或许是一种选择。

拟人化仓鼠模型在疾病研究中的研发与应用

【主编评语】南京医科大学李建民教授在5月29日下午的中国动物肠道大会(动物模型)做报告,介绍了仓鼠模型在医学研究中的巨大价值,以及其有望在未来肠道菌群研究中发挥独特作用。(@Epi汪)

祁斌:肠道菌代谢产物调控动物发育的分子机制

2021中国肠道大会

① 建立的线虫-细菌互作筛选体系具有高通量、快速、成本低等诸多优点;② 肠道微生物代谢产物——维生素B12,可促进线虫在无菌状态下发育,进一步实验发现其可增强肠道蛋白酶的活性,从而促进动物对食物的利用;③ 共发现36个大肠杆菌基因突变影响线虫发育,而9个大肠杆菌代谢分子促进线虫发育;④ 肠道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肠杆菌素,被发现可以促进宿主对铁的吸收和利用,并鉴定了细菌肠杆菌素在线虫体内的靶点。

肠道菌代谢产物调控动物发育的分子机制

【主编评语】云南大学祁斌研究员在5月29日下午的中国动物肠道大会(动物模型)做报告,指出线虫作为良好的模式生物在肠道菌群研究中的巨大作用,并结合例子详细阐述了其研究的具体发现。(@Epi汪)

林兆宇:细菌blc的SNP干扰肠溶血磷脂稳态并通过上皮屏障破坏引起炎症

2021中国肠道大会

① 在秀丽隐杆线虫对3983个大肠杆菌突变体进行高通量筛选,发现9个细菌基因被敲除后可激活宿主先天免疫力;② 具有SNP的细菌Blc(G84)转化为了Blc(E84),且携带该SNP的细菌在炎症性肠病(IBD)患者的粪便中高度富集;③ 线虫和小鼠感染编码Blc(E84)的细菌后,会导致肠道LPE水平显著降低,其上皮屏障破坏及免疫激活;④ 补充LPE激活LPA1 / PLCβ2/ PKC信号传导,可以逆转由Blc(E84)编码细菌诱导的缺陷。

细菌blc的SNP干扰肠溶血磷脂稳态并通过上皮屏障破坏引起炎症

【主编评语】南京大学林兆宇教授在5月29日下午的中国动物肠道大会(动物模型)做报告,介绍了利用秀丽隐杆线虫模型在肠道菌群研究中的具体应用实例,发现了细菌blc的SNP,会干扰肠溶血磷脂稳态并通过上皮屏障破坏引起炎症。(@Epi汪)

周扬:肠-睾轴的维生素A代谢紊乱导致精子发生异常

2021中国肠道大会

① 建立了高能量饮食诱导的代谢紊乱绵羊模型,发现精子发生异常的表型;② 同时,代谢紊乱模型中多种胆汁酸水平显著降低,影响了维生素A的吸收,且其肠道菌群结构改变,菌群多样性降低;③ 其中瘤胃球菌特定菌属被发现与胆汁酸减少有关,是维生素A吸收障碍的潜在因素;④ 代谢紊乱模型的睾丸中维生素A水平降低,结合蛋白RBP4、RDH10表达水平降低;⑤ 进一步粪菌移植实验基本证实代谢紊乱可通过“肠-睾”轴诱发的雄性哺乳动物生殖力下降。

肠-睾轴的维生素A代谢紊乱导致精子发生异常

【主编评语】内蒙古大学周扬研究员在5月29日下午的中国动物肠道大会(动物模型)做报告,提出并在绵羊模型中验证了“肠-睾”轴的存在。(@Epi汪)

令狐恩强:超级微创手术与微创手术

2021中国肠道大会

① 超级微创手术理念的诞生胸腔镜,腹腔镜等技术的出现使得手术治疗进入“微创理念”发展阶段,但是同传统手术一样,微创手术以切除器官为代价的手术模式没有发生改变,人类发展到今天,科学仍不能详尽解释每个内脏器官的功能;② 超级微创手术以良、恶性病变治愈为目的,能保持人体器官、结构、功能完整。术中边切边缝,黏膜层及粘膜下层分别缝合,防止肿物掉入腔内;③ 超级微创手术是最新的内镜技术,未来可望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消化内镜技术推动消化系统疾病诊治进展

【主编评语】解放军总医院消化内科医学部主任令狐恩强在5月29日下午的内镜技术大会发表演讲,指出超级微创手术是最新的内镜技术,未来可望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戴敏)

姜泊:染色内镜在中国

2021中国肠道大会

① 染色内镜指的是利用正常组织与肿瘤组织细胞对染色剂不同的吸收能力,显示出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的显著不同;② 国产靛胭脂试剂的研发成功填补了中国的空白,使中国染色内镜无试剂可用成为历史;③ 对于早期癌极易漏诊的癌变,使用内镜结合靛胭脂染色剂,可使病变表面结构更清晰,染色内镜是发现平坦病变有效方法;④ 染色内镜是早癌诊治关键技术,应大力推广。

染色内镜在中国

【主编评语】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姜泊教授在5月29日下午的内镜技术大会发表演讲,指出染色内镜是早癌诊治关键技术,应大力推广。(@戴敏)

廖专:胶囊内镜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2021

2021中国肠道大会

① 既往的胶囊内镜一镜到底,现在的胶囊内镜更加精准及敏感,其中结肠胶囊内镜临床应用最广泛,主要用于疾病诊断;② 主动控制式胶囊以磁控内镜胶囊为首,通过体外磁场控制可实现无接触主动控制、准确定位、稳定成像,新型的遥控振动胶囊可通过促进肠蠕动治疗便秘,突破被动式内镜胶囊的局限;③ 胶囊内镜20年的发展,从小肠扩展到全消化道,从诊断延伸到治疗,从被动到主动,从人工变智能……总之,胶囊内镜前景无限。

胶囊内镜的研发与临床应用

【主编评语】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副院长廖专在5月29日下午的内镜技术大会发表演讲,详细回顾了胶囊内镜20年的发展,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戴敏)

李闻:NOTES的临床应用机遇和挑战

2021中国肠道大会

① NOTES即为经自然孔道内镜手术,是经身体的自然孔道置入软性内镜,通过其切口经内镜钳道置入操作器材进行消化道壁外的手术。② 过去:NOTES适应症不断扩大;现在:NOTES副产品正在迅猛发展;未来:内镜外科学必将是发展方向。③ NOTES因无创避免术后的瘢痕和疼痛目前应用广泛,主要应用在腹腔手术及妇科手术等领域,对微创治疗领域的发展产生了革命性影响。

NOTES 的临床应用机遇和挑战

【主编评语】解放军总医院主任医师李闻在5月29日下午的内镜技术大会发表演讲,指出过去——NOTES适应症不断扩大,现在——NOTES副产品正在迅猛发展,未来——内镜外科学必将是发展方向。(@戴敏)

盛剑秋:结直肠凹陷性病变的诊断进展

2021中国肠道大会

① 结直肠凹陷性病变最早于1977由kariya报道,II型比I型凹陷更严重,非息肉样病变更容易出现II型凹陷。IIc型凹陷性病变范围小,容易漏诊,对内镜操作及诊断有高要求。② NBI可提高平坦型腺癌及IIc病变的检出率。靛胭脂染色内镜对于真假凹陷性病变的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光学诊断技术有助于凹陷性病变的粘膜下浸润风险的判断。③ 采取有效的筛查方式,高质量的肠道准备,训练有素的结肠镜检查,理论联系实践,才能不断提高凹陷性病变的认识。

结直肠凹陷性病变的诊断进展

【主编评语】解放军总医院 消化内科主任盛剑秋在5月29日下午的内镜技术大会发表演讲,指出采取有效的筛查方式,高质量的肠道准备,训练有素的结肠镜检查,理论联系实践,才能不断提高凹陷性病变的认识。(@戴敏)

丁士刚:肠镜检查质量控制:2020最新进展

2021中国肠道大会

① 分层管理进行肠道准备可以显著提高肠道准备的整体质量;获得更优的肠道准备质量对于提高病变检出率具有重要意义,OSS中国注册临床研究证实其BBPS评分优于PEG。② 改善肠镜检查准备质量,可减少肠镜检查后结直肠癌的发生;手机拍照可辅助结肠镜检查肠道清洁质量,值得推广应用。③ 消化内镜医师的内镜操作数量对结肠镜检查质量控制的影响,引起人们的关注。④ 人工智能辅助的结肠镜检查可提高平均腺瘤检出数和息肉检出率。

肠镜检查质量控制:2020最新进展

【主编评语】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科主任丁士刚在5月29日下午的内镜技术大会发表演讲,指出分层管理进行肠道准备、改善肠镜检查准备质量、消化内镜医师的内镜操作数量、人工智能辅助在肠镜检查中的重要意义。(@戴敏)

龚伟:大肠早癌ESD:规范,难点及对策

2021中国肠道大会

① 对于术前理论准备要充分,比如应掌握早期大肠病变的基本知识及适应症,熟练的控镜基本功及并发症处理的理论原则也不可少。② ESD术中关键是剥离,1:层次清楚,避免穿孔;2:保留足够厚的粘膜下层,有利于病理评估;3:看清血管,预处理,尽量做到无血ESD。③ ESD术中难点是暴露粘膜下层,用重力牵引是暴露粘膜下层的基本方法。④ 内镜基本功是ESD的基础,单人操作法优于双人操作。

大肠早癌ESD:规范,难点及对策

【主编评语】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消化科主任龚伟在5月29日下午的内镜技术大会发表演讲,介绍了大肠早癌ESD的规范、难点及对策。(@戴敏)

许鸿志:医学人工智能与重大消化疾病防治

2021中国肠道大会

① 通过AI实时辅助UC内镜下评分并重建全肠道情况,减少诊断结果异质性,使病变范围、程度更加直观。建立AI评分系统进行疾病分层及预测预后。② 内镜将变得越来越智能化。未来可拓宽AI在胶囊内镜下可识别的疾病谱系,基于胶囊内镜尝试消化道3D重建工作。③ 人工智能在消化内镜和病理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结合临床需求、整合资源、多中心联合研究是必然趋势。

医学人工智能与重大消化疾病防治

【主编评语】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许鸿志在5月29日下午的内镜技术大会发表演讲,指出人工智能在消化内镜和病理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结合临床需求、整合资源、多中心联合研究是必然趋势。(@戴敏)

胡建卫:中国消化内镜微创技术的临床应用走向世界

2021中国肠道大会

① 内镜微创是消化病学重要组成部分,内镜较传统手术有创伤小、恢复快、痛苦小、并发率低等优点。② 2020年首次报道内镜治疗新领域-内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推动内镜治疗从腔内(消化道)走向腔外(胸腹腔)。③ 理想的内镜切除技术是:有效,门诊/日间病房,整块切除,技术可行、可推广,并发症发生率低,复发率低。④ 对于内镜微创理念新认识:快速、安全、简便,微创不仅仅在患方,注重医方适应症扩大无止境。内镜不但能“保”还要能“切”。

中国消化内镜微创技术的临床应用走向世界

【主编评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胡建卫在5月29日下午的内镜技术大会发表演讲,介绍了消化内镜微创技术的临床应用进展,提出了对于内镜微创理念的新认识。(@戴敏)

Fredrik Bäckhed:肠道菌群与2型糖尿病

2021中国肠道大会

① 丙酸咪唑(ImP,肠道菌群代谢组氨酸产生的衍生物)在2型糖尿病(T2D)患者血液中的含量增加;② 在体外模拟发酵实验表明, T2D患者粪菌发酵产生的ImP浓度更高;③ 鉴定出能生成ImP的多个菌株,其丰度在T2D患者中较高;④ 注射ImP可降低小鼠胰岛素受体(IRS)水平及其磷酸化水平,导致糖耐受损伤;⑤ ImP通过激活p38γ促进p62磷酸化,使mTORC1活化,影响IRS,导致胰岛素信号受损,T2D患者肝脏中p62和mTORC1活化水平上升。

Gut microbiota and type 2 diabetes

【主编评语】瑞典哥德堡大学分子与临床医学系教授Fredrik Bäckhed在2021年5月29日下午的代谢疾病大会上发表学术报告,具体介绍了肠道菌群及代谢物影响2型糖尿病的可能途径。(@兵兵)

郑乐民:脂代谢,肠道菌群代谢,与心脑血管疾病

2021中国肠道大会

① 内源性代谢物三甲基五氨基戊酸(TMAVA)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中升高;② TMAVA处理小鼠可加剧高脂饮食诱导的肝脏脂质沉积,增加肝脏中游离脂肪酸和神经酰胺;③ TMAVA与丁基甜菜碱竞争性结合丁基甜菜碱羟化酶(BBOX),抑制内源性肉碱的合成,导致肉碱水平下降,线粒体肿胀,脂肪酸氧化受损;④ BBOX敲除小鼠血浆肉碱水平和线粒体脂肪酸氧化水平降低,肝脏脂质沉积增多;⑤ TMAVA处理小鼠补充肉碱可逆转TMAVA诱导的肝脏脂肪堆积。

脂代谢,肠道菌群代谢,与心脑血管疾病

【主编评语】北京大学心血管研究所教授郑乐民在2021年5月29日下午的代谢疾病大会上发表学术报告,主要介绍了内源性代谢物三甲基五氨基戊酸(TMAVA)对于脂代谢的影响。(@兵兵)

张群业:小细菌-大作用-肠道菌群与心血管和代谢疾病

2021中国肠道大会

① 肠道菌群与高血压、高血脂、子痫前期和腹主动脉瘤有关;② 高盐饮食可诱导大鼠高血压,伴随肠道菌群改变、皮质酮水平升高和花生四烯酸水平降低,使用花生四烯酸可抑制高盐饮食诱导的肠源性皮质酮的产生;③ 子痫前期(PE)病人肠道菌群紊乱,产短链脂肪酸(SCFAs)的AKK菌减少, PE病人粪菌移植(FMT)给大鼠可导致血压升高,而补充AKK菌可以缓解;④ 肠道菌群紊乱还与腹主动脉瘤有关,主要为有益菌丰度降低。

小细菌-大作用-肠道菌群与心血管和代谢疾病

【主编评语】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教授张群业在2021年5月29日下午的代谢疾病大会上发表学术报告,以高血压、子痫以及主动脉瘤等为例,介绍了肠道菌群对于机体代谢的“大”作用。(@兵兵)

王则能:氧化三甲胺多机体代谢途径与心血管代谢疾病

2021中国肠道大会

① 氧化三甲胺(TMAO)是肠道微生物与宿主共同合成的代谢产物;② 肠道细菌三甲胺(TMA)裂解酶可在C-N键处切割短碱、肉碱、丁酸甜菜碱等三甲胺前体以产生TMA;③ TMA可快速扩散吸收进入肝脏门静脉,并在肝脏黄素单加氧酶(FMO)的催化下氧化为TMAO;④ TMAO可激活下游效应物,包括未折叠的蛋白应答(UPR),NF-kB和NLRP3炎性小体,从而导致心血管代谢疾病;⑤ 通过开发TMA裂解酶抑制剂靶向抑制该代谢途径或可缓解心血管代谢综合征。

氧化三甲胺多机体代谢途径与心血管代谢疾病

【主编评语】克利夫兰临床医学中心心血管与代谢组学科学系、 肠道微生物中心研究员王则能在2021年5月29日下午的代谢疾病大会上发表学术报告,主要介绍了TMAO在机体内的代谢及对心血管代谢相关疾病的影响。(@兵兵)

李俊桦:肠道菌群与代谢性疾病

2021中国肠道大会

① 肠道菌群参考基因集和可培养肠道菌株集的建立,为疾病与肠道菌群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基础;② 基于肠道微生物组的关联研究揭示了肥胖、2型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与肠道菌群的密切关系;③ 结合脂质组、代谢组、宏蛋白组等多组学手段,有助于进一步剖析肠道菌群对代谢性疾病的影响机制;④ 高效稳健的研究手段的研发是大规模代谢病队列研究的基础;⑤ 同质化区域队列和严谨的多混杂因素控制模型是更敏感、更准确解析人类微生物组-宿主互作规律的关键。

肠道菌群与代谢性疾病

【主编评语】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李俊桦在2021年5月29日下午的代谢疾病大会上发表学术报告,主要介绍了肠道菌群与代谢性疾病的关联,并指出多组学手段以及大人群研究是未来的方向。(@兵兵)

郑钜圣:人类营养、肠道微生态与2型糖尿病

2021中国肠道大会

① 德尔随机化分析有助于揭示肠道菌群与复杂疾病之间的因果关系;② 微生物预测的疾病簇之间的关联,揭示不同疾病之间可能有类似的菌群特征;③ 基于机器学习的新型分析方法揭示导致糖尿病的核心肠道菌群特征;④ 饮食Omega-6,特别是亚油酸摄入太多可能对肠道菌群的多样性有减弱作用;⑤ 利用多组学手段(包括营养组学、遗传学、代谢组学、蛋白质组学等)可以揭示营养、菌群与复杂疾病的关联。

人类营养、肠道微生态与2型糖尿病

【主编评语】西湖大学特聘研究员郑钜圣在2021年5月29日下午的代谢疾病大会上发表学术报告,主要介绍了肠道菌群与复杂疾病的人群研究,以及营养在其中的干预作用。(@兵兵)

何彦:肠道菌群影响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研究

2021中国肠道大会

① 由于肠道菌群存在地域差异,某些地区的本底菌群呈现更加紊乱的状态,即区域性紊乱;② 菌群紊乱与高血压流行现状及未来风险均显著相关,因此区域性紊乱可能是疾病流行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支持了菌群病因学说;③ 由于慢病风险因素众多,具体某个疾病在某个人群中最关键的流行驱动因素是什么需要更广泛的研究;④ 区域性紊乱或可成为公共卫生的干预靶标,通过开发靶向人群的干预措施,纠正区域本底的紊乱菌群,降低该区域某些慢病的流行。

肠道菌群与高血压的流行现状与未来风险均显著相关

【主编评语】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教授何彦在2021年5月29日下午的代谢疾病大会上发表学术报告,主要介绍了不同地域条件下,高血压的发生与肠道菌群的关系。(@兵兵)

张常华:质子泵抑制剂或增加2型糖尿病风险

2021中国肠道大会

① 经常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类(PPIs)药物与2型糖尿病(T2D)的发生风险有显著关联,且累积使用时间越长风险越高,停止使用PPIs时间越长则风险与正在使用者相比越低;② 动物实验显示PPIs长期摄入导致糖耐量降低,这可能是由于双歧杆菌的降低引起的;③ 考虑到本研究结果以及长期使用PPIs与其他疾病的风险(如骨折、胃癌、老年痴呆等),临床上要慎重使用PPIs,充分评估用药利弊,尤其是在需要长期用药的情况下。

长期摄入质子泵抑制剂导致肠道菌群紊乱从而增加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的研究

【主编评语】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消化医学中心主任张常华在2021年5月29日下午的代谢疾病大会上发表学术报告,主要介绍了质子泵抑制剂类(PPIs)药物与2型糖尿病(T2D)的发生风险之间的相关性。(@兵兵)

郑晓皎:胆汁酸在代谢性疾病中的调控作用

2021中国肠道大会

① 胆汁酸替代途径产生非12-OH胆汁酸与代谢性疾病密切相关;② 猪胆酸类(HCAs)是与糖尿病最相关的一类非12-OH胆汁酸;③ HCAs与血糖、胰岛素指标呈显著负相关,具有评价和预测代谢手术疗效、预测长期代谢稳态的潜在价值;④ 猪具有较强的抗糖尿病的能力,HCAs是猪中最主要的胆汁酸成分;⑤ HCAs在猪和小鼠模型中都具有调控血糖的功能;⑥ HCAs在肠道通过同时激动TGR5和抑制FXR受体,促进GLP-1的生成和分泌。

胆汁酸在代谢性疾病中的调控作用

【主编评语】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转化医学中心助理研究员郑晓皎在2019年5月29日下午的代谢疾病大会上发表学术报告,主要介绍了胆汁酸在机体内的代谢以及猪胆酸类对于二型糖尿病的可能调控作用。(@兵兵)

赵立平:解析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因果关系的四根方法学支柱

2021中国肠道大会

① 将肠道菌群研究推进到临床应用需要遵循“四个方法学支柱”;② 临床医学支柱,鉴定肠道菌群中与疾病发生发展之间有因果关系的具体关键功能成员;③ 微生物学支柱,要在亚种乃至菌株水平验明关键功能细菌的有害或有益作用;④ 生态学支柱,要将分类地位不同的菌株划分到同一个生态功能群来阐明其与疾病的关系;⑤ 系统生物学支柱,要舍弃对现有数据库的依赖,从数据本身的结构出发,鉴定参与疾病发生发展的生态功能群和关键功能菌株。

解析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因果关系的四根方法学支柱

【主编评语】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微生物学特聘教授赵立平在2021年5月29日下午的代谢疾病大会上发表学术报告,主要介绍了研究肠道菌群的四个方法学支柱。(@兵兵)

感谢参与2021中国肠道大会学术演讲现场短科普写作的热心肠小伙伴们:刘好雨、郭兵兵、洪翔、白璐、刘永鑫、李倩倩、赵才军、向春婕、高德岷、方青、曲仙、陆高辰、汪韦宏、徐硕、陈彬林、纪星卉、刘玉洁、祁玉丽。

点击阅读过去10天的日报:

0529 | 2021中国肠道大会专刊:学术演讲现场记录1

0526 | 聚焦肠道噬菌体:9文一览近期必读进展

0525 | 肠道菌群会影响打疫苗的效果吗?40分综述长文详解

0524 | 危险的口腔致病菌:中山大学揭示其促肠癌机制

0523 | 宿主-菌群如何协同代谢脂肪?21分文系统总结

0522 | 40分综述详解:上皮屏障损伤是过敏/自免/慢病之源?

0521 | 两张Cell一图读懂:菌群强大影响&肠脑轴

0520 | Gut发人参多糖突破:调菌群,或增抗癌免疫疗效

0519 | 聚焦大肠癌:检测风险和预后的3大重要突破

0518 | NC重要综述:伤免疫/扰肠菌/损代谢,一胖毁所有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热心肠日报的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