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治疗便秘新手段:吞个胶囊振一振? | 热心肠日报

热心肠小伙伴们 热心肠研究院 2023-08-21

今天是第2491期日报。

振动胶囊或是治疗慢性便秘的新手段

Gastroenterology[IF:33.883]

① 纳入312例慢性便秘患者(平均46.5岁,86.2%为女性),1:1随机分组,干预组口服振动胶囊(每天1次,每周5天,持续8周),对照组接受安慰剂;② 与安慰剂相比,干预组患者每周比基线增加1次及以上完全自发排便(CSBM)或2次及以上CSBM的比例显著更高(39.3% vs. 22.1%,22.7% vs. 11.4%);③ 与安慰剂相比,振动胶囊组在排便用力、粪便硬度和生活质量等次要终点方面有显著改善;④ 不良事件轻微,多为胃肠道症状,两组间总体发生率相似。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Phase 3 Trial of Vibrating Capsule for Chronic Constipation
02-21, doi: 10.1053/j.gastro.2023.02.013

【主编评语】慢性便秘影响全球11.7%-14%的人口,显著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尽管治疗手段有所进步,但近半数患者对目前的治疗效果并不满意。近年来,非药物治疗方法逐渐兴起。振动胶囊是一种口服的可编程胶囊,可对结肠产生直接的机械刺激从而增强结肠的收缩活动,但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尚未在3期临床实验中得到验证。美国奥古斯塔大学研究团队近日在Gastroenterology报导了一项多中心3期临床试验的结果,表明振动胶囊能够显著改善慢性便秘患者的便秘症状和生活质量,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为慢性便秘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和安全的非药物治疗选择。(@芥末)

广安门医院:电针灸可缓解阿片类药物诱导的癌症患者便秘

JAMA Network Open[IF:13.353]

① 100名癌症患者(平均64岁)随机分为两组,电针灸(EA)组接受8周共24次治疗,另一组接受假电针灸(SA)治疗;② 主要终点为总缓解率(每周至少3次自发排便),第8周,EA组的总缓解率为40.1%,显著高于SA组的9.0%;③ 与SA相比,EA可更有效地缓解大多数阿片类药物诱导的便秘,提升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④ EA对癌症疼痛和阿片类药物治疗剂量无显著影响;⑤ EA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且均为轻微及短暂的不良事件。

Effects of Electroacupuncture for Opioid-Induced Constipation in Patients With Cancer in China -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02-22, doi: 10.1001/jamanetworkopen.2023.0310

【主编评语】广安门医院的刘志顺团队在JAMA Network Open上发表的一项随机对照试验结果,在100名癌症患者中,电针灸可显著改善阿片类药物诱导的便秘,且安全性良好。(@aluba)

Lancet子刊:考来维仑治疗胆汁酸腹泻安全且有效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IF:45.042]

① 纳入168例疑似胆汁酸腹泻(BAD)患者,1:1随机分组,治疗组接受起始剂量每天两次两粒625mg考来维仑,对照组接受安慰剂,治疗12天;② 根据补体C4浓度>46ng/mL定义的41例BAD患者中,治疗组的缓解率显著高于安慰剂组(64% vs. 16%);③ 根据75Se牛磺酸潴留试验保留率低于10%定义的75例BAD患者中,治疗组的缓解率显著高于安慰剂组(59% vs. 13%);④ 治疗组和安慰剂组常见不良事件发生率类似,多为腹痛、腹胀,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

Efficacy and safety of colesevelam for the treatment of bile acid diarrhoea: a double-blind, randomised, placebo-controlled, phase 4 clinical trial
02-06, doi: 10.1016/S2468-1253(22)00401-0

【主编评语】胆汁酸由肝脏产生,进入小肠参与消化之后经由回肠重吸收再回到肝脏。正常情况下,到达大肠的胆汁酸较少,但当回肠胆汁酸重吸收发生障碍时,过量胆汁酸会进入结肠,诱导肠道分泌和运动性变化,导致胆汁酸腹泻,是慢性腹泻的常见原因,据估计在人群中发病率超过1%。胆汁酸螯合剂考来烯胺是胆汁酸腹泻的常用药,而新一代胆汁酸螯合剂考来维仑具有更强的胆汁酸结合能力。丹麦研究人员近日在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发表了SINBAD试验的4期临床结果,证实短期治疗中,考来维仑在缓解胆汁酸腹泻症状方面显著优于安慰剂,并且是安全的。(@芥末)

Lancet子刊:进食障碍和胃肠道疾病的双向关联(综述)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IF:45.042]

① 胃肠道疾病和进食障碍存在复杂的双向关系,进食障碍可能引起胃肠道症状和结构改变,而胃肠道疾病可能是进食障碍发展的一个危险因素;② 对食物和身体形象的认知偏差和行为紊乱可能会因持续的胃肠道症状而长期存在;③ 通过筛查患者饮食障碍的认知和行为,教育患者认识到胃肠道症状与进食障碍的相互作用,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家庭疗法或正念疗法等方法积极治疗进食障碍患者的胃肠道症状,消化科医师可在这一患者群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The intersection between eating disorders and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a narrative review and practical guide
02-28, doi: 10.1016/S2468-1253(22)00351-X

【主编评语】进食障碍(eating disorders)主要指以反常的摄食行为和心理紊乱为特征,伴发显著体重改变和/或生理功能紊乱的一组综合征,其主要的临床类型包括:神经性厌食、神经性贪食和不典型进食障碍。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进食障碍和胃肠道疾病之间的双向关系。近期发表于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的一项综述旨在描述迄今为止关于胃肠道疾病和饮食障碍之间关系的研究,突出现有研究不足之处,并为胃肠病医务工作者在鉴别、预防和治疗进食障碍中的胃肠道症状方面提供简短、实用的指导。(@注册营养师陈彬林)

国内团队:2型糖尿病及血糖特征与胃肠道疾病间有何关联?

Diabetes Care[IF:17.152]

① 开展了一项孟德尔随机化研究,以评估2型糖尿病(n=231)及3种血糖指标(n=184)与23种常见的胃肠道疾病(GDS)间的相关性;② 2型糖尿病的遗传易感性与12种GDS风险显著相关,其对数转换优势比(OR)每增加1个单位,胃食管反流病、憩室病、肠易激综合征、胆结石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等疾病的OR增加范围为1.04-1.29;③ 基因预测发现较高的空腹胰岛素和血糖水平分别与6个和1个GDS相关;④ 2型糖尿病和胃肠道疾病间的关联似乎与肥胖无关。

Gastrointestinal Consequences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nd Impaired Glycemic Homeostasis: A Mendelian Randomization Study
02-17, doi: 10.2337/dc22-1385

【主编评语】2型糖尿病(T2D)是最常见的糖尿病类型,由于多发于成年,又称成人发病型糖尿病。该病由多种病因导致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人体不能有效利用胰岛素,从而出现血糖水平持续升高现象。多项研究也发现T2D和多种胃肠道疾病间有关联。近日,浙大医学院李雪、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王晓艳及团队在Diabetes Care发表最新研究,开展了一项孟德尔随机化研究,以评估T2D及3种血糖指标与23种常见的胃肠道疾病间的相关性,发现T2D的遗传易感性与广泛的胃肠道疾病风险增加间存在关联。总之,该研究强调了在T2D患者中预防胃肠道疾病的重要性,值得关注。(@九卿臣)

国内团队:吸烟及饮酒对常见胃肠道疾病有何影响?

eLife[IF:8.713]

① 纳入英国芬兰等公共数据库数据,通过孟德尔随机化分析全面评估吸烟和饮酒对常见胃肠道疾病的影响和作用;② 吸烟的遗传易感性与24种胃肠道疾病中的20种风险增加相关(7种上消化道疾病、4种下消化道疾病、8种肝胆胰疾病及急性阑尾炎),有15种疾病在调整基因预测的酒精消费后仍然存在;③ 遗传预测的高酒精摄入与十二指肠癌、酒精性肝病、肝硬化和慢性胰腺炎的风险增加相关,但在调整吸烟的遗传易感性后,与十二指肠溃疡的关联性消失。

Smoking, Alcohol consumption, and 24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s: Mendelian Randomization Analysis
02-02, doi: 10.7554/eLife.84051

【主编评语】目前关于吸烟和饮酒是否与胃肠道疾病呈正相关仍不确定。近日,浙大医学院李雪、湘雅第三医院王晓艳及团队在eLife发表最新研究,基于英国芬兰等公共数据库数据,采用孟德尔随机化分析全面评估吸烟和饮酒对常见胃肠道疾病的影响和作用,发现吸烟是一种与饮酒无关的容易引发胃肠道疾病的危险因素。而饮酒是少数几种胃肠道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酒精性肝病、肝硬化和慢性胰腺炎,但也不排除与其他疾病的微弱关联。总之,该研究提供了遗传学证据,提倡减少吸烟和可能的过度饮酒对于预防胃肠道疾病有积极作用。(@九卿臣)

Nature Reviews:系统性硬化中的胃肠运动障碍(综述)

Nature Reviews Rheumatology[IF:32.286]

① SSc患者的胃肠道并发症包括胃食管反流病、胃轻瘫、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假性肠梗阻、吸收不良、需要肠外营养等;② SSc患者的控制胃肠道运动的神经肌肉通路失调,并可作为部分患者的自身免疫应答的靶点;③ 在胃肠道的不同部分(口咽、食管、胃、小肠、结肠、肛门直肠),表现出的生理异常及潜在机制均有所差异;④ 菌群可能是系统性硬化的胃肠道症状的重要贡献因素,但其参与程度及其在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尚未明确。

Systemic sclerosis gastrointestinal dysmotility: risk factors, pathophysiology,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02-06, doi: 10.1038/s41584-022-00900-6

【主编评语】几乎所有的系统性硬化(SSc)患者都受到了胃肠道功能失调的影响,且胃肠道疾病的严重程度与系统性硬化患者的死亡率相关。Nature Reviews Rheumatology上发表的一篇综述,详细介绍了SSc中的胃肠道并发症的临床表现、生理异常、发病机制,并概述了现有及潜在的治疗方法。(@aluba)

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及相关生理病理学定义与管理 (综述)

Gastroenterology[IF:33.883]

① 消化不良和吸收不良患者的小肠容易被潜在有害菌殖民,这是小肠细胞过度生长(SIBO)疾病概念的雏形;② 这导致临床标志、症状和异常的实验室数据,可形成连贯一致的病理生理学框架解释;③ 诊断测试随医学进步,从小肠细胞培养到呼吸测试,这也导致SIBO确诊率戏剧性增长,扩大肠胃和非肠胃相关的临床情景范围,同时引起对SIBO的质疑;④ 需要利用不断增加的现代分子微生物技术,研究健康和患病的人类小肠菌群,为SIBO的诊断提供客观基础。

Small Intestinal Bacterial Overgrowth, Pathophysiology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Definition and Management
2022-04-07, doi: 10.1053/j.gastro.2022.04.002

【主编评语】消化吸收不良患者容易造成小肠有害菌增殖,进而导致小肠细胞过度生长(SIBO),进而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本文综述了针对SIBO不断增加的认识、诊断和相关管理措施。(@Bingbing)

固定化脂肪酶囊或可治疗短肠综合征肠衰竭

Annals of Surgery[IF:13.787]

① 纳入11只接受75%的空回肠切除术的仔猪,并随机分为对照组 (n=6) 和治疗组 (n=5);② 研究短肠综合征肠衰竭(SBS-IF)猪模型中使用固定化脂肪酶囊(ILC)水解肠内营养(EN)中的脂肪是否减少肠外营养(PN)依赖;③ 14天的试验中,治疗组的PN卡路里减少了19%,EN平均推进更高;④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肠道长度增加,隐窝细胞增殖增加1.9倍;⑤ 第15天,ILC治疗导致血浆GLP-2、EPA、DHA、维生素A、LDL和HDL浓度升高,肝酶和总胆红素无差异。

A Digestive Cartridge Reduces Parenteral Nutrition Dependence and Increases Bowel Growth in a Piglet Short Bowel Model
03-16, doi: 10.1097/SLA.0000000000005839

【主编评语】因肠道缺失引发的短肠综合征肠衰竭(SBS-IF)会导致吸收不良及肠外营养(PN)依赖,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近日,发表在Annals of Surgery上的这篇文章,发现猪SBS-IF模型中,固定化脂肪酶囊(ILC)与肠内营养联合使用减少了PN依赖,改善营养吸收,并增加肠道生长,本研究支持ILC在临床SBS-IF中的潜在作用。(@圆圈儿)

Nature Reviews:贲门失弛缓症(综述)

Nature Reviews Disease Primers[IF:65.038]

① 贲门失弛缓症特征是食管下括约肌(LES)松弛受损和神经性食管体收缩缺如或痉挛,可出现吞咽困难、反胃、胸痛等症状;② 患病率和发病率为7-32和1-5例/10万人年,诊断时平均年龄>50岁;③ 诊断常用检查有胃镜、高分辨率测压和钡剂造影,分为食管蠕动减弱、压力过高、远端痉挛三型;④ 治疗在于缓解食道交界处梗阻,恢复排空缓解症状,降低终末期疾病风险,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向LES注射肉毒素、气囊扩张术、内镜下肌切开术、病变食管切除等。

Achalasia
2022-05-05, doi: 10.1038/s41572-022-00356-8

【主编评语】贲门失弛缓症(EA)是一种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其病理生理特征是食管下括约肌(LES)松弛障碍及食管蠕动异常。EA的病因尚不明确,大多认为与遗传、病毒感染、免疫、炎症和环境等因素有关。近期发表于Nature Reviews Disease Primers的一篇文章介绍了贲门失弛缓症的相关流行病学、诊断、病理生理学、分型、治疗和展望等知识。(@注册营养师陈彬林)

感谢本期日报的创作者:Jenny,DM,orchid,DMG-Quasimodo,九卿臣,Rustypotatis,aluba,阿当,Zzz,Akkk

点击阅读过去10天的日报:

0403 | 息肉会不会发展为大肠癌?新方法助力早期预测

0402 | 饮食如何帮助治病?Lancet子刊聚焦临床营养新知

0401 | 3月,最值得看的35篇肠道健康文献!

0331 | 肠道菌群对免疫系统成熟有多重要?Cell子刊再发新证

0330 | 张晨虹/赵立平等新发现:特定肠菌可伤胰腺促糖尿病

0329 | 如何解析肠道菌群的时空特征?国内团队24页综述详解

0328 | 压力大心情差,肠道免疫细胞干了啥?Nature子刊揭示新机制

0327 | 2篇高分综述,讲透“癌王”的特点和防治新策略

0326 | 糖有好坏,脂有多少——膳食如何影响糖脂代谢?

0325 | 房静远/洪洁/陈豪燕Cell子刊:靶向菌群和尿素循环,或能改善大肠癌

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热心肠日报的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