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肉会不会发展为大肠癌?新方法助力早期预测 | 热心肠日报
今天是第2490期日报。
蛋白质组可预测异时性进展期大肠肿瘤的发展
Gastroenterology[IF:33.883]
① 基于质谱的蛋白质组学结合机器学习对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高级别(HG)腺瘤进行分析;② 根据受试者随后的病史分组:非异时性进展期肿瘤组(G0:息肉切除术10年内没有新的HG腺瘤或CRC)以及异时性高级肿瘤组(G1:诊断后5年内出现新的HG腺瘤或CRC);③ 98个HG腺瘤样本(20个技术重复)生成蛋白质组数据集,其中G0和G1样本各45、53个;④ UMAP图显示两组具有明显差异,即约5000个蛋白质的丰度信息足以预测HG腺瘤的未来发生或CRC的发展。
Proteomic profiling of colorectal adenomas identifies a predictive risk signature for development of metachronous advanced colorectal neoplasia
03-23, doi: 10.1053/j.gastro.2023.03.208
【主编评语】结肠腺瘤性息肉或腺瘤是常见的癌前病变,也是大多数结肠腺癌的起源。但流行病学显示,只有一小部分腺瘤(3-5%)发展为癌症,目前缺乏相关的分子标志物来进行监测。Gastroenterology近期发表的文章,使用各种新算法和统计包对98个切除腺瘤样本的定量蛋白质组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它们的蛋白质组可以提前几年预测异时性进展期病变的发展和进展。(@章台柳)
国内团队Cell子刊:用多组学方法区分早发性大肠癌的分子特征和分类
Cell Reports Medicine[IF:16.988]
① 纳入79名结直肠癌患者进行多组学分析,含30名早发型结直肠癌(EOCRC)和49名晚发型结直肠癌(LOCRC);② 相较LOCRC,EOCRC肿瘤突变负荷较高,DNA甲基化和拷贝数变异对基因表达顺势调控作用也较显著;③ 基于肿瘤突变负荷和免疫微环境评分重构了四种免疫分子分型,发现低年龄瘤体具有更高水平的“Hot”肿瘤特性;④ 相比欧美结直肠癌人群,LMTK3基因呈现中国人群的早发特异性突变特性,可作为潜在功能性调节器及特异性免疫表型的生物标志。
Integrated multi-omics approach to distinct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early-onset colorectal cancer
03-14, doi: 10.1016/j.xcrm.2023.100974
【主编评语】结直肠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多种因素均影响早发和晚发(50岁以上)结直肠癌的发生。因此,提前明确早发结直肠癌特定环境风险因素、探明发病年龄异质相关的分子事件及生物标志,可为结直肠癌的精准诊疗和人群预防提供科学证据。近日,南京医科大学王美林及团队在Cell Reports Medicine发表最新研究,通过多组学分析和人群异质性比较,解析了中国人群早发结直肠癌的组学特征及肿瘤免疫表型与人群风险评估的生物标志。为未来深入探讨早发结直肠癌的致病机理、精准药物开发和诊疗提供了重要指导,值得关注。(@九卿臣)
Cell子刊:S100A9+巨噬细胞或是大肠癌免疫治疗新靶点
Cell Reports Medicine[IF:16.988]
① 利用多组学分析在结直肠癌(CRC)队列中建立免疫代谢分型系统(IMS),在三个亚型中C3复发生率最高、生存率最低;② 内部MSS-CRC和MSI-CRC队列中IMS亚型的潜在调节模式和免疫细胞状态表明,巨噬细胞在C3中显著富集;③ 对PD-1耐药MSI-H患者的单细胞RNA测序分析显示S100A9+巨噬细胞有助于免疫抑制C3亚型;④ 接受S100A9+巨噬细胞和PD-1的双重抑制治疗的小鼠肿瘤生长显著延迟,双重抑制治疗可将M2重塑为M1,从而激活T细胞介导的抗肿瘤免疫反应。
An immunometabolism subtyping system identifies S100A9+ macrophage as an immune therapeutic target in colorectal cancer based on multiomics analysis
03-28, doi: 10.1016/j.xcrm.2023.100987
【主编评语】浙江大学的包暄文、方维佳和Cheng Wenbin合作在Cell Reports Medicine发表文章,对结直肠癌进行免疫代谢分型(IMS),根据不同的代谢和免疫特征分成3种IMS亚型。其中S100A9+巨噬细胞有助于C3亚型中免疫抑制性肿瘤微环境的形成,PD-1阻断+S100A9抑制显著提高免疫治疗的响应。(@章台柳)
JAMA子刊:对老年人结肠镜检查的随访建议应考虑预期寿命
JAMA Internal Medicine[IF:44.409]
① 纳入9831名接受结肠镜检查的老年人(平均73.2岁),预期寿命<5年、5到10年、≥10年的数量分别为739、3443和5649;② 分别有7.8%及0.2%的老年人检查出进展期息肉或结直肠癌;③ 86.9%的老年人被建议接受进一步结肠镜检查,寿命预期更长或有进展期息肉/结直肠癌的患者更有可能被建议接受进一步检查;④ 在无息肉或仅有小增生性息肉者中,预期寿命<5年、5到10年、≥10年的老年人被建议接受进一步结肠镜检查的比例分别为58.1%,74.8%和95.2%。
Association of Life Expectancy With Surveillance Colonoscopy Findings and Follow-up Recommendations in Older Adults
03-13, doi: 10.1001/jamainternmed.2023.0078
【主编评语】JAMA Internal Medicine上发表的一项队列研究结果,在近万名接受结肠镜检查的老年人中,8%被发现进展期息肉或结直肠癌。大多数老年人被建议在未来接受进一步的结肠镜检查,即时部分老年人的预期寿命已不到5年。(@aluba)
国内团队Lancet子刊:筛查食管癌的新工具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IF:45.042]
① 纳入中国39家三级或二级医院接受上消化道内镜筛查40-75岁的17498名参与者进行模型训练和验证;② 预测特征包括105种细胞学和15种流行病学特征,模型性能通过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 (AUROC) 和平均精度来衡量;③ 测试集中,最终模型的AUROC为0.960 ,平均精度为0.482;④ 该模型在AI协助下可实现与细胞学家共识相似的性能;⑤ 将模型定义的中危和高危人群进行内镜检查,敏感性为94.5%,特异性为91.9%,预测阳性值为18.4%,可避免90.3%的内镜检查。
Machine learning-based automated sponge cytology for screening of o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d adenocarcinoma of the oesophagogastric junction: a nationwide, multicohort, prospective study
03-14, doi: 10.1016/S2468-1253(23)00004-3
【主编评语】食管鳞状细胞癌和食管胃交界处腺癌预后不佳,早期发现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然而,早期检测依赖于上消化道内镜检查,但在人群水平上无法实施。因此,急需开发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全自动预测工具,用于在内镜检查前筛查食管鳞状细胞癌和食管胃交界处腺癌。近日,海军军医大学王洛伟、李兆申团队联合东南大学施瑞华团队在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上发表文章,开发了一种具有良好性能的预测工具,用于筛查食管鳞状细胞癌和食管胃交界处的腺癌。这种方法可以避免对许多低风险个体进行内窥镜检查的需要,并通过优先考虑高风险个体来确保资源优化。(@圆圈儿)
抗生素暴露或可增加食管癌风险
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IF:13.576]
① 纳入8226例食管腺癌(EAC)病例和140670例匹配对照,进行了嵌套病例对照研究;② 与未接触抗生素相比,接触任何抗生素与EAC的调整比例比(aOR)为1.74;③ 与不接触抗生素相比,1-15天累积接触任何抗生素的EAC的aOR为1.63,累积接触16-47天的aOR为1.77,累积接触48天aOR为1.87;④ 接触任何抗生素都与EAC风险增加有关,而且这种风险随着接触累积天数的增加而增加。
Antibiotic exposure is associated with a risk of 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
03-24, doi: 10.1016/j.cgh.2023.03.012
【主编评语】接触抗生素会导致肠道菌群的变化。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发表的研究,目的是评估抗生素暴露与食管腺癌(EAC)风险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抗生素暴露与EAC风险增加有关, 并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过去几十年美国EAC发病率的显著上升,同时为并探索新的EAC治疗提供新的靶点。(@NL)
国内团队Nature子刊:不同类型胃腺癌的多层蛋白组学研究
Nature Communications[IF:17.694]
① 对196例弥散型胃腺癌(DGC)和肠型胃腺癌(IGC)进行了蛋白组、磷酸组和转录因子组多层蛋白组学分析,建立中国胃腺癌蛋白组学图谱;② 基于细胞周期、胞外基质和免疫组分可将DGC和IGC分别分为三个亚型;③ ARID1A突变与DGC预后不良相关,但对IGC预后有较好作用;④ 蛋白组分析T/NAT比率表明DGC和IGC具有异质性,CDK4/6和ATM/ATR分别是其潜在靶点;⑤ 转录因子中,SWI/SNF和NFKB复合物分别调节DGC和IGC进展,而Th1/Th2比率可指示免疫治疗效果。
Multilevel proteomic analyses reveal molecular diversity between diffuse-type and intestinal-type gastric cancer
02-14, doi: 10.1038/s41467-023-35797-6
【主编评语】胃癌是世界上癌症致死率排名第三的癌症,而其中95%为腺癌。根据Luaren分类标准,胃腺癌可以分为弥散型(DGC)、肠型(IGC)和混合型。DGC和IGC在细胞状态和组织结构方面均存在差异,提示二者的形成机理可能不同。但对这两种不同癌症的研究目前仅具有基于基因组和转录组的分析,其结果相对粗糙。近期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丁琛等课题组合作在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其最新研究成果。作者通过应用蛋白组学方法,开展了196例DGC和IGC患者的蛋白组学、磷酸组学和转录因子组学,从多层面对DGC和IGC的分子标记进行了分析,揭示了二者不同的分子特征以及病理机制。这一研究成果丰富了人们对胃癌发病机理的认识,同时为寻找潜在治疗靶点提供了重要的线索。(@Zhonghua)
胃肠道神经内分泌瘤的管理(综述)
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IF:12.045]
① 近几十年NET发病率攀升,常在内窥镜或断层成像检查中被发现,最常见的为直肠及小肠NET;② 嗜铬粒蛋白A是NET诊断的最常用标志物,超声内镜、内镜活检等方式可用于NET诊断;③ 在NET的早期管理中,应使用CT、MRI、PET等手段进行准确分期,68Ga PET诊断NET的敏感度及特异性可达91%及94%;④ 对于所有NET,手术或内镜切除是唯一的根治性治疗手段,切除方法取决于肿瘤大小;⑤ 对于胃NET、小肠NET及直肠NET,诊断方法、治疗策略及预后均有所差异。
What Every Gastroenterologist Should Know About Gastrointestinal NETs
01-06, doi: 10.14309/ajg.0000000000002107
【主编评语】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上发表的一篇综述,详细介绍了不同类型的胃肠道神经内分泌瘤(NET)的诊断及治疗策略。(@aluba)
Science子刊:维生素A或降低ALL治疗中的胰腺炎风险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IF:19.319]
① 通过系统方法确定影响天冬酰胺酶相关胰腺炎(AAP)的因素;② 类维生素A能够逆转天冬酰胺酶诱导的白血病细胞基因表达特征逆转;③ 急性ALL患者在暴露于单剂量天冬酰胺酶后血浆类胡萝卜素水平降低,且AAP患者比对照更低,此结果在更大队列中被验证;④ 单独给予小鼠天冬酰胺酶能够降低循环和肝脏视黄醇;⑤ 循环的类维生素A能够预防AAP,而天冬酰胺酶能够减少循环的类维生素A;⑥ 接受天冬酰胺酶同时伴随维生素A的患者AAP风险降低。
A systems approach points to a therapeutic role for retinoids in asparaginase-associated pancreatitis
03-15, doi: 10.1126/scitranslmed.abn2110
【主编评语】在药物引起的不良事件中,胰腺炎会危及生命,并导致严重的发病率。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天冬酰胺酶引起的胰腺炎,天冬酰胺酶是一种用于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关键药物。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近期发表的文脏,对影响天冬酰胺酶相关胰腺炎(AAP)的因素进行探究。结果显示,循环类视黄醇可以预防胰腺炎症,而天冬酰胺酶可以减少循环类视黄醇。此外,随着饮食中维生素A摄入量的减少,AAP更有可能发展。(@章台柳)
Nature子刊:棕榈酸促进肿瘤转移的新机制
Nature Cancer[IF:23.177]
① 转移前生态位形成只增加肺部棕榈酸酯可用性,高脂饮食则增加肺和肝的脂质利用率,靶向棕榈酸酯可抑制乳腺癌衍生的肺转移灶形成;② 机制上,乳腺癌细胞利用棕榈酸酯以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a依赖的方式合成乙酰辅酶A,通过促进赖氨酸乙酰转移酶2a表达,将乙酰辅酶A与核因子-κB亚单位p65的乙酰化相联合;③ 赖氨酸乙酰转移酶2a或肉碱棕榈酰基转移酶1a的缺失减少低脂和高脂饮食小鼠转移形成,而乳腺癌患者肺和肝转移显示这两种蛋白的共表达。
A palmitate-rich metastatic niche enables metastasis growth via p65 acetylation resulting in pro-metastatic NF-κB signaling
02-02, doi: 10.1038/s43018-023-00513-2
【主编评语】代谢重组通常被认为是一种适应性压力限制转移形成,然而,远端器官可用的一些营养物质可能会固有地促进转移性生长。近日,比利时研究人员在Nature Cancer发表最新研究,发现棕榈酸酯在促进远端器官转移形成方面具有独立于表观遗传学的作用,高脂饮食通过增加间质液中脂肪酸的利用率来改变肺和肝脏环境,这表明饮食结构可能潜在影响组织器官对营养的摄取、利用以及肿瘤转移,值得关注。(@九卿臣)
感谢本期日报的创作者:章台柳,圆滑的铁勺,岳晨博,DM,白蓝木,NL,Zzz,Sunflower
0402 | 饮食如何帮助治病?Lancet子刊聚焦临床营养新知
0331 | 肠道菌群对免疫系统成熟有多重要?Cell子刊再发新证
0330 | 张晨虹/赵立平等新发现:特定肠菌可伤胰腺促糖尿病
0329 | 如何解析肠道菌群的时空特征?国内团队24页综述详解
0328 | 压力大心情差,肠道免疫细胞干了啥?Nature子刊揭示新机制
0325 | 房静远/洪洁/陈豪燕Cell子刊:靶向菌群和尿素循环,或能改善大肠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