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晓明:我的十年长城保护之路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纯干货,不啰嗦
柴晓明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
长城是我们中国人心目当中最重要的一个东西,很可能你当时没有体会到,没有很自觉地去这么想,但是你想想,从小就读着毛主席的诗词不到长城非好汉,唱着《义勇军进行曲》,如果从文物古迹、从景点的角度去看,长城,我认为应该在我们中国人心目当中是排在第一位的。但是长城你越去了解,你倒觉得在他面前越没有自信了。长城太博大了,你发现你不知道的东西越来越多,而不是越来越少。
从最基本的问题说起,比如说长城到底有多长?有多大?长城长得的到底是什么样?到底有哪些东西?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去看、去理解长城?
长城都是砖石的吗?
一说长城全是八达岭、金山岭、慕田峪、山海关,实际上不是。这些砖是代表了中国长城的形象,东部崇山峻岭当中,非常的壮美,屹立在那像巨龙一样。它可以是代表,但是它不是主体。
长城是个什么样子?如果从不同的材质来讲,有土的、石头的、砖的。这里边什么材质的最多呢?是土的。
我们的先人他因地制宜,比如说在西北地区,黄土高原,在草原上,那就土这种材料很多,他它就是以土为主材去建造长城。一种是夯土,这个是占量最多,一种是土坯,还有一种比较少的,是用在沼泽地干涸以后挖的土块,垒砌的。
宁夏夯土长城
甘肃土坯长城
甘肃土块长城
这个占多少呢?不到60%。就是说整个长城有一半多是土的长城,各种各样的,你看它很蜿蜒,一眼让你看不到头,那也是一种苍凉悲壮的那种美。古人在这个地方能够建这么大规模的东西,你不得不非常地佩服。
其次就是石头的,石头的占到百分之二十几。在山区,石头就地取材方便,那就用石头。其实建石质长城,并不像我们在八达岭在山海关见到下边那种条石基础,实际上有的就是很自然的石头,有的稍加处理,有的不处理。当地老百姓管它叫干插。这两样合起来80%左右。
山西南北朝长城
河北明长城
内蒙古秦汉长城
其实我们看到的八达岭、山海关、嘉峪关这样的包砖的,这类看着现在保存好的,比较完整的高大的长城,实际上不超过4%。
还有百分之十几哪去了?这个就是有山险。修到这了,利用自然的山体当城墙用,他的骑兵人过不来了,那就够了。还有河险。
真正砖,大伙看的很壮观很雄伟的砖(长城),比例非常地小。所以说,我们对长城认识还不了解,就是这些表面的。一说修长城,维修全得修成八达岭那个样子,那就坏了,那就是我们对长城的理解出现偏差。
边墙?长城?
还有一个就是认知的一些误解,比如说我有一年调查到那,其实我就知道这有长城,在西北,我就想着找一近道过去,走得实在累了,脚底板都不敢走硬的路面,它硌得慌。
我就想抄一近道过去,说大哥长城怎么走?他就莫名其妙,他说我们这哪有长城?我说有。他说长城在北京,你走错了,离这好几千里。我说就那儿那个。他说那不是长城,那是大边,是边墙。我说明白了。
宁夏明长城
因为我搞长城调查研究,知识还是有一些,明代,比如说对长城就叫边墙,一直延续到现在。因为当地人他不认为这是长城,跟北京两码事,我这是大边二边。所以说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在2003年的时候,因为我们有一些长城在那保护当中出了问题,比如说把战国长城修成了明长城,甚至有的地方还安上了窗户,塑钢窗,这个是很严重的,所以说当时上级给我一个任务,让我牵头起草一个工作方案。
经过国务院同意以后,*从2005年开始执行的长城保护的十年的工作计划,其中第一项任务就是对长城的资源开展调查,各个省包括考古的、文物的、测绘的,大约是两千人。
*为什么我国2005年才开始正式的检测工作?详见后文问答环节
我们在调查的时候,有些地方我去过,有些地方我没去过,我听有的队员们讲。为了取一个GPS点,比如说有一个烽火台一个敌楼,必须搁到它的顶上去。
你是上不去的,在野外跑又不可能搬着梯子,就各种办法去上去,其实也很危险,该下河的时候就得下河,走到哪吃到哪住到哪。
其实野外条件非常的不好,有些地方没有道,可能长城修完以后废弃以后,最起码几百年没人去了。
比如说到西北去,到新疆,就要调查那些烽火台、烽燧,其实你开着车去一天走不了两个,太远了,跑半天才能找一个地方,而且开着车,有的地方车过不去了,你再走过去。就像这种的情况非常地多。
新疆汉唐烽燧
这次调查长城大约用了小十年的时间,对咱们中国的长城总体上算是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过去都是说长城几千年以来修了那么多,到底有多长?不知道,地球上就没有人知道过。这次通过现代的卫星遥感这些技术,精确到厘米级的,最后公布的总的长城应该是21,196.18千米。
有这么两个理由。第一个理由,我们这次测的是我们发现的,我们认识到的它他是(长城)。很可能历史上有,湮没在地下了,我们还没有发现,这是一部分。
还有一部分在测的过程当中,那段长城这段长城,中间有十几公里甚至更远,断掉了。这中间很可能有拐弯,我们不好妄加判断,也没有时间去做考古发掘,看地下有没有。怎么办?两点之间选直线,大家知道直线是最短,所以说我们得到这个数据,最短就这么多。
所以说有时候我说,说长城有多少,我说个五万华里吧,这是有可能有的。
我是做保护,做技术工作,做研究工作做得比较多,人家问我,你们做这个工作的和我们一般的观众有什么不同?我们面对着长城如何去看?它是一个旅游点,是一个可以欣赏的地方,看着它很美,很漂亮,到底美在哪?
从我的角度来讲,它的外观美是一方面,比如刚才我讲了壮观什么各种,我觉得还有一种,就是精神方面,它的历史价值,它的文化价值。
长城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一个文物,恐怕在世界上也找不到第二个,因为它修了几千年。
比如说现在我们能够见到的实物的长城,主要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齐长城、燕国的长城、赵长城。然后秦始皇统一以后,这个故事大家都知道,把燕赵秦北部的长城给它连接起来,就成了咱们中国历史上第一道长度超过一万里的长城,然后汉代一直修到明代修了两千年。
我甚至有时候想我们的先人,他们为什么要在那么艰难困苦的条件下要修长城,要做起来?实际上他是一种对和平的渴望,我们从来不去欺负谁,不会侵略谁,但是谁来我们也不怕,这也是我们中国人自古以来的这么一种追求。
从这个角度来讲,在战争的时候,长城它是一个军事防御体系,但是客观来讲,在和平时期它主要的功能是一种交流和纽带。
比如关口它有建筑有关堡,它就可以变成这种贸易的场所,可以就像现在海关一样去管理这些贸易,给来往的客商提供住宿各种服务,其实在历史上这种功能也是很强的,它也是双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一个纽带。
辽宁虎山长城关口
长城两千多年走过来,祖先的魂魄,他的灵魂在长城上看着我们,看着我们怎么去努力地去工作,努力地去生活,努力地去干什么,去寻找古人自古以来的这一种梦想。
所以说我们作为中国人还要去研究去保护它。在这儿我也呼吁各位有知识有文化,而且这里边还有好多长城的爱好者,长城的志愿者,我们一起去宣传长城,去做好长城的保护。
我们看到了两千年以前的长城,我希望两千年以后,我们的子孙后代还能看得到。
现在年轻人好像没有上一辈人对长城有那么深厚的感情了?
我觉得很可能是太忙了。还有一种,长城就在这两千年了,我晚去几年也没关系。我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我是到三十几岁才第一次上长城,我就是想反正在跟前。我先去哪,有机会去桂林,有机会去布达拉宫,然后跟前儿的最后再去。所以说年轻人在北京打拼,打拼好了晚几年再去,我觉得没关系。
孟姜女哭长城是真的吗?
孟姜女哭长城其实这是中国几大爱情故事之一,歌颂爱情的,孟姜女寻找她的丈夫。
前些年也有一种说法,说是老百姓对修长城对劳民伤财的这种劳役苦役,对统治阶级的一种控诉。
当然现在有多种说法,比如说孟姜女哭长城,说的就是在山海关,那儿不有姜女庙纪念她,说那块哭倒了八百里。还有权威机构的山东省的研究人员讲,孟姜女的故事它的起源是山东齐长城那块,有这种说法。大家有兴趣可以去查一查。
孟姜女庙
但是我的理解,还是为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文化建设做贡献。孟姜女是我这儿的,就有一个旅游点出来。我觉得是有这种争论,但是说孟姜女哭长城据我所知正史上是没有的。
如何看待游人爬野长城?
不收票,人少。其实我觉得这很可能是一部分人来的原因,甚至不是主要原因。主要的还是,这地方它原汁原味,我能看到一个真的长城,所谓的野长城一定是真长城。我想,吸引人的是因为这个。
河北瑜木岭长城
所以说现在交通方便了,生活好了,有钱有闲了,其实有精神追求了,我觉得大家去看长城,这本身不错,没有问题。
但是说哪儿我们能走能看,那种一看还很坚固,你人走一走,损伤不大的地方,那就现在让大家去看,这个地方一碰就坏了,比较脆弱,暂时别去,把它修好加固好,原汁原味地修好,再慢慢地扩大,让大家这种爱好者去。
英国哈德良长城设置步道的做法对中国长城保护有参考作用吗?
哈德良长城这两年,我们院和他们合作很多,其中我们有活动叫“双墙对话”,对这个还是有一定了解。
英国哈德良长城步道
其实在我们中国长城,有一部分地方是可以借鉴这种经验的,但是说确实中国的长城跨越的太长了,而且有的地方你想做步道,可能性不大。如何做确实需要开脑洞去琢磨。但是这个是一个很好的思路。
为什么我国2005年才开始正式的检测工作?
实际上我们对长城的研究、长城的保护是很早,其实最早新中国成立以后,50年代就开始做了。当时的国家文物主管部门召开了几次全国性的会议,在第一次第二次文物普查当中,都把长城的调查纳入日程,但都是各省各地分门别类地去做的,就是没有把它汇总,资料很零散。
到本世纪,为什么这时候能够这么大规模地做?
一个就是说我们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国力增强了,我们可以拿出钱来做这件事儿,这是很花钱的,饿着肚子你是干不成这件事的。
第二,经过几十年的锻炼,我们到这个时候有一支尽管人少,但是说水平还不错的考古文物队伍,这支队伍也很关键。
而且通过改革开放,我们国家的科学技术发展也很快,就这次我讲测绘系统,国家测绘局组织的,对我们的技术的支持,用卫星遥感技术来帮助我们做。
我相信只有到这个时候才具备条件这么大规模地做。我刚大学毕业的时候肯定不具备这个条件,那时候电脑还没有,GPS就更没有。当然要到现在我们可以用我们自己的北斗系统,精准度更高。
AI技术对保护长城有多大帮助?
*外业:实地的考察和测量,收集数据
其实他们的专业很厉害,帮助我们,做比如说我们长城在几年以前就可以做到每一块砖的尺寸,在它图上就可以测量出来。
这个楼子多高多宽,这城墙多厚,刚才这么长的都没问题,都能够做得到,技术已经是非常先进了,很方便。
其实现在科技比如AI在文物保护上是有过许多的探索,不知道大家去过敦煌没有?敦煌专门有一个数字体验的。为什么要做这个?就是因为有的洞窟不宜人进去,所以说它用现代技术拍下来,给你放到一个体验馆里边。你去看,应该说看那个真是比在洞窟里边要清楚得多,细节你想怎么看都行。
当然,人嘛,我总是要看看真的,去摸摸真的。这个好像这种虚拟技术解决不了。实际上我认为像这种数字技术,我们做保护的,看你这个东西,我就可以拿方案出方案,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从这个角度来讲,你就可以多做一些工作,多保护一些。
去年说有一个长城叫什么月亮门,倒了。而且现在咱们在这说的时候,可能某一段长城就在消失。就有这么几万里的长城,到底咋办?这是个问题,可能还不仅仅是这些。所以说现在我们和测绘搞这种现代技术的人,我们合作的非常多,国家测绘局对我们的技术的支持,用卫星遥感技术来帮助我们做就会好很多。
本文内容来自《开讲啦》,由城市设计联盟整理,原题目为《打破认知才能真正领悟长城之美》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
竞赛
四分钟,看HASSELL如何用重庆话讲完一个滨江设计竞赛项目
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