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Sasaki:绽放滨水城市的慑人魅力

Sasaki 城市设计联盟 2022-04-28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纯干货,不啰嗦




  


滨水区有什么吸引之处?水体与世界级城市的塑造又有什么密不可分的关系?


已故哲学家丹尼斯·达顿在2010年的TED演讲“达尔文主义的美的理论”中指出,人类对水体的着迷是普世性的现象,这某程度上源于人类在进化历程的几个关键阶段确认了“水”对生存的重要地位。


达顿认为那些被公认为世上最美的风景——不论观者的文化背景和国籍——皆“与水体有直接联系或者与水体距离不远…几乎有一条小径或道路、河堤或海岸线从远处引领观者走向水体”。


1
芝加哥滨河步道


河滨不仅仅是一条狭长的边缘地带,它们更是历史的载体。


宽度,这些河滨曾经是宽广的冲积平原;


高度,周遭都是受到独特微环境影响的空气;


深度,亦有如经受地质变迁、成千上万层的土壤。


岁月的流逝和变迁在这个三维的空间增加了时间的维度,正因如此,河滨地区有着众多设计潜力


与实际的土地使用和我们现有思维模式比起来,它们有着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芝加哥滨河步道


芝加哥河上那些笨重的吊桥和沿岸高耸的城市天际线是美国的一个标志性景观。但最初造访芝加哥河主河段时,吸引我注意力的却是一个景观小品:


一个用湿地植物构建的小岛,为河里的小生命提供遮阳、食物和蔽护,同时也为这个原本阴冷、灰暗、硬邦邦的河岸带来了生命力。



"芝加哥河之友"打造的"鱼之屋"小岛


Sasaki的策略是打造一个风格统一的、连续的、同时能串联一系列不同主题和用途空间的河滨步道。


设计灵感就来自于"鱼之屋"小岛。



芝加哥滨河步道:二期和三期


有感于码头的形态,这个街区将有一系列大规模的漂浮湿地和水生花园,可为鱼类和其它水生生物提供食物、栖息地和保护。


"码头"空间(Jetty)


滨河步道和鱼类栖息地相互交错,为游人们提供了驻足观赏、垂钓和了解认识河滨生态系统的机会,旨在为生态科研和教育观察提供一个常年的、位于城市河畔的场所。


"码头"空间的景观将成为当地学生学习和认识栖息地生态循环、植被和水质的绝佳平台。



"码头"空间的植栽由Jacobs/Ryan事务所挑选配置,模拟了河岸的自然生态环境


在此刻看到项目的实施是一件非常令人激动的事情:打入新的板桩墙、排水并填充新建的"小岛"以及为新的步道加入螺丝钢来固定结构等等。


但其中最有意思的却不是这些在表面上、肉眼能看到的,而是发生在水下的变化——我们为这里不断壮大的鱼类种群设计了一系列经济有效的水下环境和设施。



"码头"空间水下的鱼群


它们附着于码头和水下生态系统的墙上,让这个本来荒芜的地方能够提供至关重要的庇护所、食物和栖息地来保护鱼群。


根据鱼类种群的习性,在不同深度将会放置一系列设施,包括"呼啦柱(表面有磨损的绳子,可用作遮蔽)" 以及大型鱼箱(沉箱式货架和口袋)等。



鱼群、食物来源以及栖息地种类


我们期待看到这个新的景观项目在今年秋天正式开放及其之后的进一步发展。伴随着水生花园的茁壮成长,河水将会更加清澈并富有生机。


虽然大部分的水下生态系统并不能为游客肉眼所见,但是它将会改善城市范围内的河道系统,为游客们提供一个更丰富有趣的河滨体验。


芝加哥滨河步道;美国

具体内容请点击Sasaki / 芝加哥滨河步道的四维设计


2
苏州河:上海工业运河的复兴


纵观历史,人类有策略地选择在海边、河边开疆辟土,利用水路进行贸易和发展工业。


人类在工业起飞年代过度消耗水资源,不但对滨水环境造成破坏,也遗留下许多污染问题。


经历了一个世纪的急速发展,许多滨水城市现在陆续意识到水路修复工作刻不容缓,水体作为昔日珍贵资源、生活设施和联系网络的地位必须恢复。


苏州河见证了上海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历史变迁,她与城市的发展息息相关。


作为交通运输要道和繁忙的工业河道,苏州河曾为上海的发展作出过巨大贡献。城市标志性的天际线在短时间内在周围拔地而起。


苏州河的历史变迁


但从20世纪中叶起,快速城市化伴随的工业和生活污染对曾经繁荣的苏州河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人们开始对其避而远之。


在上海人的记忆中,苏州河近几十年一直是“黑臭”和边缘化的代名词,不管是其南岸国际化的静安区还是北岸相对落后的闸北区,其区域中心皆远离河流而建。


上世纪90年代,政府在亚洲开发银行资助下,开始实行大规模的综合环境整治工程,以期赋予苏州河新生,恢复往昔的辉煌。


另外,随着近年两岸行政区的合并,位于新行政区中心的苏州河将有望成为崭新的城市枢纽。


随着苏州河水质得到明显的改善,上海政府于2016年举办国际设计竞赛,为长达12.5公里的一线滨水区寻找大胆可行的发展方案。


Sasaki将更大区域纳入统一考量,旨在提升苏州河的地理和社会地位,与上海的城市发展并肩而行。


新的开发项目后退并与河流保持一定距离,鼓励公众进行亲水活动


设计团队为项目提出了富有远见的规划方案,未来的苏州河将发展为一个人文聚集地,而不再是从地理上和认知上隔断城市肌理和社会阶层的分水岭。


考虑到苏州河完全有潜力发展为区域名片,设计提议将现有滨水区域扩大并延伸至相邻街区。


但是,河滨已被工厂、码头、混凝土防洪墙占据,公众无法步行前往;未经规划管制的开发同时也阻挡了视线通廊。


为充分挖掘区域的潜能,城市设计采用了“后推、引入、对接、延伸”的策略,重新缝合两岸破碎的城市肌理


规划将沿河线性景观“后推”入相邻社区,不仅提供了更多的公共开放空间,同时也作为纽带将人们导向滨水区域。


通过强化建筑间的视线通廊,将现有和新建的商业和文化功能“引入”到滨水区域,让更多功能接近水岸,增强主街向岸线的导向性。


通过桥梁“对接”两岸,提供各种新的连接点,帮助行人克服现有的空间屏障,促进两岸公共空间的互动。


最后,将苏州河沿岸的公共领域“延伸”至相邻街区,使滨水区的活力带入城市腹地,使区域成为一个真正的整体。


苏河沿岸和邻近街区内新设置的绿地公园间距不超过500米,既满足了城市长久以来对更具活力、社区导向性开放空间的需求,同时又兼顾了滨水区与周边社区的动态联系。


充满活力的公共空间聚集两岸人气,公众可在此感受滨水空间和城市空间的不同特色


规划还强化了区域和邻近目的地之间的联系。苏河沿线将形成一个城市走廊,成为连接周边区域和上海火车站以及五条地铁线路的核心步道。新建的综合开发项目将为长久以来被隔离的区域带来活力。并联通M50创意园区等邻近目的地。


苏州河沿岸诸多社区中独具本土建筑和延展通达的步行网络得以保留,将被改造为保留原有特色的综合性目的地。河流沿岸的旧仓库,如福新面粉厂、四行仓库等,则将被改造为文化项目,进一步强化该地区已经蓬勃发展的艺术氛围。

与纽约高线公园和芝加哥滨河步道类似,项目在保留工业遗址历史的基础上,将苏州河改造为促进社区交流、享受自然美景、活化城市肌理的全新目的地。


苏州河两岸城市设计;中国上海

请点击苏州河:上海工业运河的复兴


3
智利比尼亚德尔马总体规划


因为生态环境的恶化,作为昔日花园城市的比尼亚德尔马日渐被人们所遗忘。Sasaki的整体规划将通过社区整合、环境更新与经济投资策略而逐步实践可持续发展,为智利的城市开发模式创立新典范。



总体框架


通过建立邻近区域与滨海区域的连接,恢复生态多样性,为城市创造充满活力的公共空间。



设计团队对智利滨海景观进行了深入研究,因而制定了可帮助基地恢复生态功能的策略。



公园、广场和绿化空间按特定朝向并以精密有序的方式布置,既能提高发展地块的价值,同时能与毗邻的环境和附近的市区形成必要的联系。



方案对基地上独特的山地和沟谷生态提出保护和优化策略,并通过利用区内的生态系统创造独特、生态的城市发展模式。


峡谷景观的重生


峭壁和滨海之间绿树成荫的生态廊道



通过街道、花园和绿色屋顶创造丰富和多样的城市生态环境


设计框架将曾经与滨海隔绝的山地居民区域重新联系起来。社区中心设于山顶,当地居民可乘坐电梯由滨海区域直接抵达,将成为新的活动枢纽,发挥凝聚社区、鼓励交流的作用。



中央公园坐拥太平洋景色,文化、商业、餐饮功能沿公园展开。通过周边商业聚集人气,中央公园将成为社区人文活动的中心。



平行于海岸的线型公园横穿整个开发,为居民和游客提供抵达公共空间的便捷通道。




在移动通行策略方面,方案强调缔造适宜行人、自行车和公共交通的环境,私家车的需求则属次要。方案同时也重视行人的街道体验,因此每个地块的建筑用途都经过仔细斟酌,以尽量提高规划方案在商业上的可行性,带来优质的城市生活。


比尼亚德尔马总体规划;智利

请点击Sasaki | 比尼亚德尔马总体规划


4
洛杉矶威尔明顿滨水公园



威尔明顿社区曾是太平洋海岸线的一部分,由于紧靠洛杉矶港这个迅速发展的多样性混合工业化航海设施,社区被迫与滨水区分开。Sasaki的威尔明顿滨水区总体规划确定了三个开放空间,威尔明顿滨水公园是其中第一个完全实施的项目。


新的城市公园建造在12公顷的工业废弃基地上,社区得以重焕活力,并在视觉上重新与滨水区相连。



通过广泛的社区推广及对话过程,公园整合了各种活动和休憩用途,包括非正式演出、公共集会、社区活动、野炊、座椅、散步和观赏等功能。




开放空间作为公共娱乐设施,将面积扩展为现有空间的两倍大小,并同时将南部繁忙的港口分隔开来,成社区的缓冲地带



为了保护社区公园免受港口的影响,Sasaki创造了具有强烈雕塑感地形,将社区的地平面升高到5米。地形将一系列多功能的游乐场地和植物遮荫与缓坡草地进行了整合。




在该地形顶部,El Paseo漫步道是公园步行道的主要组成部分,其间分布着座椅、花园以及一条与加州海岸步道(California Coastal Trail)相连的人行和自行车共用道


林荫散步道扩展了公园的步行散步系统和曲径网络,并提供了各类座椅供休憩、冥想、集会表演、野餐以及观赏互动水景和儿童探险游乐场等公园活动。




中心步行轴线Datum步道穿过公园连接了园内的两个建筑物。建筑物界定的范围内提供各种休憩座椅、遮荫、公共卫生间和三个可灵活布置的正式演出场地。


Sasaki在整个项目中融合了可持续性设计策略和创新性的工程技术。


雨洪管理将水引入主要的景观区,强化渗透并且阻止大量雨水进入污水管道;


拆除的铺面进行粉碎后再回收利用,用于铺设底基层;



所有的种植材料的选择都考虑了生态适应性,采用本土且耐盐性强的、可用回收水灌溉的植被。


建筑和基地照明突出了公园的关键元素,利用高效光能降低能源消耗和灯光污染。在港口的工业区边缘,台地挡墙的彩色平面被涂上二氧化钛(TiO2),运用创新性的光催化技术将有害的空气污染物转变成惰性的有机化合物。


威尔明顿滨水公园;美国洛杉矶

请点击洛杉矶威尔明顿滨水公园


在进行滨水空间活化项目时,业主格外看重文化和历史的传承——要令市民享受健康生活,令城市蓬勃发展,他们就得打造一个活力澎湃的滨水区。


因此,城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平衡的开发策略,以确保公众与海岸或河岸能有紧密的联系。


这一切都意味着滨水区的成功发展取决于有系统的场地清理,平衡房地产开发与公众利益的方案,缔造生气勃勃的公共空间,以及与城市肌理建立稳健连接。


本文来自SasakiAssociates


视频
【视频】节目首秀,一座地标建筑的诞生

院士
王建国院士讲城市设计孟建民院士:面向未来的新型城市
吴志强院士讲未来城市设计崔愷院士:城市设计的维度和视角
何镜堂院士:城市IP的关键是文化段进院士:新时期城市设计发展趋势几点思考十位院士眼中的智慧城市
企业

AECOM|刘泓志:城市设计的三大策略

KPF|城市设计与人工智能

霍普股份|龚俊:重要的不是手法,而是解决问题的逻辑

中规院|石家庄总体城市设计战略

THAD|万载古城

奥雅设计|李宝章:我的一万步公园——深圳蛇口 · 东角头地铁站公园


院校清华大学|庄惟敏院士:探寻体现延安精神内涵及地域文化的大学之道北建工|张杰院长:城市风貌特色的塑造策略

哈工大|金广君院长:城市设计在中国能走多远?

东南大学|段进院士:新时期城市设计发展趋势几点思考

同济大学|吴志强院士讲未来城市设计

西建大|中国大学生对巴西贫民窟的更新之策——最高奖


竞赛

HPP:上海桃浦科技智慧城深化城市设计竞赛中标方案

四分钟,看HASSELL如何用重庆话讲完一个滨江设计竞赛项目


科普

CNN评出世界最美街道,名列榜首的就在大中国!

新加坡如何在设计中脱颖而出?

总规、控规、修规、概念性规划及相互关系



添加城市设计联盟助理微信,加入社群

城市设计联盟

内容定位:传播城市设计理念,分享经典项目案例和专家观点

面向人群 :政府主管部门、城市设计相关从业人员和设计爱好者

视频访谈节目:定期邀请采访城市规划,建筑,市政,园林领域专家

打造跨专业交流、咨询、媒体平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