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DGA】新书系列二:中国是否要加入全球有效发展合作伙伴关系?
引言
由我院名誉院长李小云参与主编、多位团队成员参与写作的《竞合:帕尔格雷夫发展合作手册》(The Palgrave Handbook of Development Cooperation for Achieving the 2030 Agenda: Contested Collaboration)一书近期出版,该书旨在通过阐述各方学者就如何管理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施,来推动发展合作领域从业者和研究人员之间的讨论交流,孕育新发展知识。我院教授参与编撰该书的四章,分别为第一章:富含争议的全球治理背景下的发展合作、第十章:中国与经合组织援助国发展合作的吸力石、第十八章:中国是否应该加入全球有效发展合作伙伴关系、第三十三章:推进2030年议程的发展合作经验。本公号陆续推出摘要以飨读者。
(Should China Join the GPEDC? Prospects for China and the Global Partnership for Effective Development Cooperation)
2011年,第四届援助有效性高级别论坛在韩国釜山举行,全球有效发展合作伙伴关系(GPEDC)第一届高级别会议也顺势启动,这一活动成为国际发展合作的转折点,实现了从援助有效性向发展有效性的转变。第二届高级别会议于2016年在内罗毕举行,总结回顾实施援助有效性议程和发展有效性议程十年来获得的经验教训。两届会议均吸引了包括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国际发展组织、非政府组织等多种类型发展主体的参与。然而,许多发展中国家认为,该合作伙伴关系仍然是由发达国家主导,对其存在的合理性提出质疑,并拒绝参与其中。
本文重点分析了新兴国家对该伙伴关系持质疑态度的原因。其次,文章还深入探讨了GPEDC是否是全球发展的有益平台,以及多种利益主体是否可以在这一新框架下开展合作。最后,文章还进一步说明了如何以及在什么样的条件和环境下开展合作。文章发现,新兴国家普遍认为GPEDC是DAC进行扩张的另一种形式,更倾向于制定有利于OECD-DAC成员国的决定,致力于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其援助原则和范式,以分担DAC数十年来积累的沉重负担,对GPEDC存在的合理性提出质疑。
事实上,GPEDC是基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确立的全球平等伦理发展起来的机制,尽管有政治意图,由发达国家主导,且存在对其有效性的争论,但其重点关注全球发展,覆盖范围和领域广泛,在发展援助方面已积累丰富经验,在全球发展架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相比之下,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国家主要通过南南合作方式来影响全球发展议程,强调贸易和投资发展,不仅改变了全球政治和经济格局,还重塑了全球发展治理架构。然而,由于其经济实力较弱,在知识生产、管理和人力资本等方面发展有限,对现有的发展合作架构仅能起补充作用。
在此背景下,本文建议中国等新兴国家应积极参与GPEDC,共同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贡献。与此同时,为使新兴国家积极参与GPEDC,并使GPEDC更具包容性和更加有效,本文建议,首先,GPEDC应积极与新兴国家开展对话;其次,GPEDC应提出与“一带一路”倡议相关的新兴国家感兴趣的议题;建立工作组,与新兴国家开展对话;明确阐明GPEDC与UNDCF、G20发展工作组的联系等。
*本章节英文版下载链接(点击阅读原文下载):
https://link.springer.com/chapter/10.1007/978-3-030-57938-8_18
国际发展和全球农业学院(CIDGA)
中国农业大学基于其过去几十年从“引进来”到“走出去”国际发展合作研究与人才培养探索之上,于2020年组建的校级跨学科、跨学院、围绕国际发展和全球农业相关学科进行科研和人才培养的校级新农科建设平台。面向国际前沿,秉持全球视野。
编 辑:严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