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DGA】2021年中国民间组织走出去十大热点
前言
崭新的2022年已如约而至,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发展与全球农业研究团队对国际发展、南南合作、一带一路农业合作、中非合作等领域的年度梳理也进入第四年。这些梳理旨在厘清过去一年在本领域政策与实践进展,为后续研究和学习提供参考。梳理中有挂一漏万之处,大家共同完善。
值此契机,感谢朋友们对CIDGA的关注和支持。祝大家新年快乐,岁月如新!
作者丨董强,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发展与全球农业学院/人文与发展学院副教授
1
第六届中非民间论坛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向论坛致贺信
11月15日,由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举办的第六届中非民间论坛开幕会在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举行。论坛以“团结合作,共促发展,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为主题。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宋涛首先宣读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的贺信。习近平强调,当今世界既是大发展的时代,也是大变革的时代。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中非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坚守和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加强团结合作,共促繁荣发展,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希望中非双方共同努力,把中非民间论坛办成加强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纽带、促进中非人民心灵相通的桥梁、践行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典范,共同开创中非民间友好合作新局面。非洲30多个国家的政党政要、驻华使节以及中非民间组织负责人共约200人以线上或线下方式参加开幕会。我国社会组织、研究机构等与非洲合作伙伴共同举办了近二十场平行分论坛。
2
“丝路一家亲”行动取得突破性进展
5月7日,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和中国和平发展基金会联合在京举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老挝中老友好农冰村小学全体师生回信重要精神暨开展“丝路一家亲”行动两周年总结会。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宋涛出席并做主旨讲话。老挝、黎巴嫩、蒙古国、纳米比亚、尼泊尔等国驻华使节及40多家国内社会组织的80多名代表参加活动。9月17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明确指出,未来3年,中方将“在‘丝路一家亲’行动框架内开展卫生健康、扶贫救助、文化教育等领域30个合作项目,帮助有需要的国家加强能力建设、改善民生福祉”。11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新时代的中非合作》白皮书。“丝路一家亲”中非民间友好伙伴计划写入该白皮书。“丝路一家亲”行动由中促会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民心相通分论坛上发起实施,截至目前,已推动“一带一路”沿线中外民间组织建立近600对合作伙伴关系,在沿线发展中国家开展300余个民生合作项目,产生了广泛国际影响。
3
首个由国际组织与中国民间组织联合申请的中国政府官方援助项目正式启动
6月7日至12日,为期6天的土库曼斯坦助残减贫项目-促进残疾人就业平等权利(DET)线上培训课程在中国北京和土库曼斯坦首都阿什哈巴德连线举行。土库曼斯坦助残减贫项目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和中国扶贫基金会联合申请的中国政府南南合作援助基金项目,此次跨国线上培训标志着项目的正式启动。该项目是首个由国际组织与中国民间组织共同执行的中国政府官方援助项目。
4
中国儿童领域民间组织海外工作研讨会在昆明召开
6月28日,由世界宣明会云南代表处资助、云南省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和小云助贫中心共同承办的中国儿童领域民间组织海外工作研讨会在昆明召开。本次会议是儿童领域民间组织首次就国际化议题召开的全国性研讨会。中国儿童领域民间组织海外工作研讨会正是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云南省重要定位以及社会组织要在“一带一路”沿线广泛开展民生合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行动,期望此次会议能对中国儿童领域民间组织走向海外、促进民心相通发挥积极作用。会议承办方展示了国内儿童领域民间组织国际化需求的基线调研成果。当前儿童领域民间组织在国际环境变化、信息掌握不足、资金筹款困难、国际化人才缺失等方面存在的挑战,相关组织试图通过海外工作实现微观层面的机构发展、中观层面的模式推广和宏观层次的生态构建等愿景。12家儿童领域的民间组织就各自机构的国际化设想、困惑以及未来的行动进行了交流与讨论。
5
中非民间商会、中国在非企业社会责任联盟分别发布非洲主题研究报告
8月26日,由中非民间商会(China-Africa Business Council)编撰的《中国企业投资非洲——市场力量与民营角色》英文版和法文版在京发布。报告发布会由中非民间商会主办,CGTN智库协办,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和中非供应链研究院支持。作为中国首个以“民间商会”方式系统总结中非经贸投资合作的专题报告,该报告以NGO的视角,在8个月里,组织超过50位专家和研究人员,调研了超过770家中国企业和企业家,通过63个企业/项目案例,展示了中国企业与非洲国家开展经贸投资合作的历程、成效和趋势。发布会上,外交部非洲司司长吴鹏、北京大学林毅夫教授、塞内加尔驻华大使马马杜·恩迪亚耶、埃塞俄比亚驻华大使特肖梅·托加、非洲自贸区秘书长梅内、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执行秘书薇拉·松维、中非民间商会会长汪力成等作致辞。
9月26日,在湖南长沙举办的第二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开幕式上,中国在非企业社会责任联盟正式成立。在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提出“支持成立中国在非企业社会责任联盟”。国内多家行业组织、对非投资合作企业、金融机构,以及在非洲49个国家的中资企业商协会等118家单位,自愿联合发起成立“中国在非企业社会责任联盟”,联盟秘书处设在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11月29日,《中国在非企业社会责任推荐案例集》正式在线上向公众发布,这是联盟首次发布责任案例集。联盟推荐40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涉及埃及、喀麦隆、赞比亚、阿尔及利亚、赞比亚、乌干达、塞拉利昂等20多个非洲国家,反映中国企业在非洲助力抗疫、创造就业、环境保护、公益慈善和参与社区发展方面的履责情况。
6
国内外民间组织正式被纳入到中国对外援助体系
8月27日,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外交部、商务部出台《对外援助管理办法》。在该办法的第三章对外援助方式中规定,南南合作援助基金项目,即使用南南合作援助基金,支持国际组织、社会组织、智库等实施的项目。在第四章对外援助项目立项中规定中方同其他国家、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等合作实施的对外援助项目。9月30日,民政部印发《“十四五”社会组织发展规划》的通知中提出稳妥实施社会组织“走出去”,有序开展境外合作,增强我国社会组织参与全球治理能力,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和中国“软实力”。12月16日,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正式启用对外援助统计数据直报平台,首次实现了对民间援助数据的定期收集和梳理汇总。我国社会组织等单位可通过网络填报对外援助数据,实现国际发展合作署与调查对象间的直连直报。
7
社会组织参与对外援助研讨会成功举办
恰逢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外交部、商务部共同发布《对外援助管理办法》,社会组织首次被纳入到对外援助体系之际,9月10日,由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发展与全球农业学院、中国(深圳)社会组织“走出去”能力建设与交流合作平台共同举办社会组织参与对外援助研讨会。此次会议也将成为社会组织回应对外援助政策的行动新起点,在全球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两个主题下积极作为,展现中国社会组织的应有价值与贡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商务部、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深圳国际公益学院、中国扶贫基金会、爱德基金会、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全球环境研究所、北京平澜公益基金会、乡村发展基金会、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中国发展简报等20家学术机构、实践机构和行业支持机构代表就援外体系如何能够更好地对接到社会组织进行了实践经验与困惑的分享,特别期待后续能够在实施细则方面有更为系统地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的制度安排。同时,从行业支持视角讨论了如何促进社会组织更好地参与中国对外援助。
8
COP15非政府组织论坛在昆明召开
9月27日-28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BD COP15)非政府组织平行论坛在云南昆明召开,来自五大洲30余个国家的非政府组织及利益相关方代表400余人与会。非政府组织平行论坛由《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生态环境部、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联合主办,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中华环保联合会、克莱恩斯欧洲环保协会6家机构联合承办。本次论坛是《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的八个平行活动之一,是从沙姆沙伊赫到昆明行动议程的重要活动,为非国家主体,尤其是非政府组织提供了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对话及经验分享交流平台。非国家主体自主贡献倡议签约活动共收到全球213个自主承诺,涉及11个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类别。其中中国非政府组织提供了50个行动承诺,包括25.5亿的资金承诺。这些承诺将非国家主体的行动延伸到2020后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的整个过程,将有力支持2020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实施,向全球展示了非国家主体利益相关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决心。
9
中国民间组织代表出席2021年二十国集团民间社会会议
2021年二十国集团民间社会会议由意大利非政府组织“全球消除贫困联盟”主办,于10月5至7日以视频方式举行。C20会议是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的重要配套活动,是民间社会围绕二十国集团峰会主题向各国政府及社会各界提出建议的平台。本届会议主题是“为所有人建设可持续的未来”。会议讨论通过了《2020年二十国集团民间社会会议公报》,并提交二十国集团轮值主席国领导人。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中国国际交流协会、中国人民争取和平与裁军协会、中国和平发展基金会、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计划生育协会、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中国慈善联合会、北京市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重庆市可再生能源学会、创绿研究院、爱德基金会等社会组织代表及有关高校专家学者通过线上注册参加会议并开展交流互动,积极宣介中国社会组织在减贫、抗疫和疫苗合作、气候变化和绿色发展等方面的做法与经验,讲好中国民间故事。部分社会组织代表及专家学者加入C20会议组委会工作组,对政策建议文件提出专业性意见。
10
中国民间组织在COP26蓝区首次设立独立场馆并组织多场边会
10月31日起,由于新冠疫情而延期的第二十六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COP26)在英国格拉斯哥举办。来自全球各国近2万名与会者,包括各国首脑将评估《巴黎协定》的实施成效,就下一阶段气候变化应对方案和行动展开讨论。11月2日世界领导人峰会结束之际,万科公益基金会和C Team在COP26蓝区设立的“中国企业馆”(China Corporate Pavilion)正式隆重开幕。COP26中国企业馆在两周的时间举办了超过30场边会活动。中国企业气候行动(CBCA)代表100万家中国企业在此发布了“中国企业气候行动2021倡议”。联合国第26届气候大会(COP26峰会)11月13日晚上落幕,近200个国家达成一份名为《格拉斯哥气候公约》的联合公报。
国际发展与全球农业学院(CIDGA)/
中国南南农业合作学院(CISSCA)
Established in 2017, CIDGA/CISSCA is a comprehensive platform of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hat brings together multidisciplinary fields around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global agriculture based on decades of the university's explorations on both bring-in and going-out development researches and talents foste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