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郝景芳:我是这个世界永远的行路人

郝景芳 童行学院 2019-11-30


写在前面


上个月腾讯视频“星空演讲”邀约我做一场关于个人陈述的演讲,我想来想去该讲一些什么,后来觉得,还是分享一些自己如何应对“失败”的经验。


很多人都会讲如何成功,但有时候大家更需要的是知道其他人是如何应对失败。每个人都有过艰难的日子,在艰难中我们并不孤独。或许,终此一生,我们最需要的就是有勇气挺过那些艰难的日子。


我有好几次喜欢上某个三十岁以后的明星,某个失意后出走的NBA球星,某个重新回到人们视线的演员,某个沉寂多年又遭遇风波的歌手,或许经过艰难时光的洗礼,一个人身上的浮华会被磨掉,才真正有生命的力量显现出来。


今天的文章摘选自我在“星空演讲”的演讲



我今天聊一聊,当你追求一个梦想,总也不成功,该怎么熬过去。


我是一个作家,当然至今也不算是一个成功作家,只是刚刚开始起步,获得过一两个奖项。所以我今天分享的也不是“如何获得成功”,而只是“如何应对失败”的个人经验。

 

对于写作者,尤其是年轻的写作者,刚开始总是不容易的。


你可能也写一部长篇,或者写一两个惊艳的短篇。也许是成为畅销书作者,有许多读者粉丝,转化为影视剧,成为超级IP。也许是更严肃的路线,希望赢得一个文学奖项,让自己的文字被世界各国看到,甚至流传千古,在书架上有永恒的套系。


但是你可能不知道怎么开始,或者好不容易写完了,但是没有地方接收,或者好不容易发表或出版了,但是只印了几千本,没人注意。

 

所有的这一切我都经历过。


我从大学四年级开始写作投稿。研究生到博士那五六年里,我一边上学,一边在单人宿舍里默默写作投稿。那个时候,我也曾经很羡慕有天赋的同龄人,当初有一些很年轻的女孩子,我很羡慕她们灵动的文笔。那段时间的投稿一般都是石沉大海,或被拒,我也像所有人一样沮丧。


第一本小说寻求出版的时候,曾经给很多出版社发过去,但是根本没回音,每天就在网上等消息。新人想出书总是特别难的,后来认识了一些杂志编辑,但也多次被杂志拒稿。


那几年里,我一直在反反复复纠结。最重要的是,我自己会怀疑自己没有写好小说的能力。我拿自己写的,去和我爱的作家对比,觉得自己写得远远不够好,但又不知道如何改进。


我曾经非常怀疑自己,因此想搜寻证明,每一次投稿都想证明:我到底有没有才华走这条路。这种情况下,写出来的东西会更紧张、更形式主义。最后没有好结果,就更沮丧。

 

图片拍摄于童行学院的秋季课程


后来是怎么走出这种沮丧和自我怀疑呢?


是某一天大概是五六年前的某一天,突然想:我这一年不给自己订任何目标了,不求发表,也不求出版,就暂时把所谓梦想扔掉一年吧。


就这样,突然不那么“上进”了,心里一下子就轻松了。反而突然有一种明澈的感觉。卸下心理负担之后,我问自己:如果一辈子都不成功,还想不想写作了。


年轻的时候,特别容易被“梦想”两个字鼓动,特别期望有一天“梦想实现”或者“成功”。


但是问我自己的那个时候我得出结论:哪怕一辈子都失败,我也还是想写下去。哪怕一辈子都只是写给自己的抽屉,没有“梦想实现”那一天,我还是想继续写写写。

 

这样子,我心里一下子明白了:失败不失败,其实不影响我走不走这条路。


我原来担心我没有才华走这条路,而我为什么要担心才华的事呢?其实是因为我心里记挂着成功,有才华能成功,没才华就失败。


那如果不求成功呢?有没有才华,能阻挡自己写作吗?


不能。写作不写作,主要因素是喜欢不喜欢。


如果喜欢做一件事,没有人能阻挡,有没有才华也不重要。

 

所以这就回到更本质的问题了:当你要选择做不做一件事,需要问问自己,你是喜欢这件事本身,还是这件事带给自己“成功的期望”呢?


你的梦想,到底是一辈子做这件事,还是事业成功那一天,舞台上闪闪发光的自己呢?


图片拍摄于童行学院的秋季课程


如果是后者,聚焦其实是“自己”,就会有得失心,这样就容易来回动摇,非常容易怀疑自己,失败了就觉得走不下去,为了成功什么都可以做。


如果是前者,聚焦其实是“这件事”,那么最大的目标就是做这件事,也就就像寿司之神把全部的精力放在如何做好一碗米饭,心态是平静的。有没有才华又有什么关系呢。

 

于是我就问我自己:你是真的爱文学吗?我心里的答案是:是的。那时候,心里的感觉就像是水落石出,黄沙散尽,就留下清清楚楚干干净净的原始感觉。


是的,我非常清楚我爱文学,爱写作。文学对我来说是什么呢?不是孤独时的自言自语,也不是对爱情的抒情。而是打开的一片天地。


从上学的时候,我就时常觉得,自己并不是生活在一个几平米狭窄小房间里的普通姑娘,而是生活在一个巨大的世界里,这个世界可能是一个未知的大陆,可能是一个不存在的星球。


我自己对自己的想象就是一个永恒的行路者,背包踏上远方的路。


文学就是我对人生的想象,是对人生边界的拓展。文学里有陌生国度的人生,有宇宙深处的奥秘,有历史中无法解决的永恒问题。这些都是思想上的远行。


因此,对我来说,写作是通向远方的路,也是通向内心深处的路。只有在文学营造的世界里,在我自我写作的过程中,我才能看到那么广阔的天地,也看清楚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

 

图片拍摄于童行学院的秋季课程


那段时间,我慢慢发现了什么是我心里最在意的事,就是长路漫漫的人生,不断远行。


我想起所有最感动我的文字,它们都是打开我的视线,在我心里构造了庞大的世界与人生。


我喜欢《风沙星辰》,一个人孤独飞行穿过沙漠,为了人类生存的尊严,思考情感的秘密。


我喜欢《约翰.克里斯多夫》,跌宕起伏有过荣耀与困顿,最终一切都过去,在晚年的平静中找到更深层理解的音乐人生。


我喜欢《索拉里斯星》,在一个奇异的星球上,有奇异的大海,人与自己内心最深处的痛苦相连,在宇宙尽头看见自己的内心深处。


文学里最重要的力量,就是让一个人看见宽广的世界,与自己的内心联结。

 

我回想文学给自己带来的全部感动,都是打开自己的生命,让生命更广阔。


如果太在意一篇文章是不是能发表,是不是能出版,获得了多少点赞,其实是让自己的生命变得狭窄,聚焦在很窄的范畴。而文学带给自己的感动就消失殆尽了。


我于是安静下来了,也不在意自己是不是才华比别人差很多,或者文笔没有其他人好,即使这些都是真的我也不在意了。我知道我是那么那么喜欢文学,这就够了。

 

自从想清楚写作对自己的意义,也就不在意失败了。我开始更多的只是聚焦于我看见什么,感觉到什么,想写什么,我和内心深处的自己重新建立了联结。


图片拍摄于童行学院的秋季课程


而在这个时候,戏剧性的是,我获得了国际性奖项和蜂拥而至的追捧。从前拒绝我的杂志说自己“看走眼了”,拒绝我的出版社也都来找我约书。


如果是在我渴望成功的那段时间,获得这个奖项,也许我会很在意,很兴奋,但现在,真的无所谓了。当你不在意失败,你也就不在意成功了。


获奖之后,没有趁热打铁,出很多书、搞签售、经营个人品牌。这些我真的没有太大兴趣。因为这些事,和我真正喜爱的写作与行走不符合。


这个世界上,成功经常比失败更容易摧毁一个人。我还是希望寂静的空间,读书,描述心中遥远的世界。


再过一两年,我的奖项会被人遗忘,我可能还是会回到无人问津的过气作者行列。但是那也没关系,那样的状态可能更有利于我的写作。

 

图片拍摄于童行学院的秋季课程


我现在在做什么呢?我做了一个童行学院,给孩子做课程,给孩子讲讲文学。


曾经有人建议我讲写作,开作文班,我坚决反对,因为我觉得自己不够资格讲写作。我没有什么自己的写作经验和技巧教给他人,我能做的只是展示广阔的文学世界。


文学曾经带给我的感动,我也想带给孩子们。我自己的写作很微小,但文学世界很壮阔。


我会给学龄前的孩子讲故事,讲文学赏析,给小学的孩子讲经典作品和文学史,我想让他们透过文学,看到更大的世界和人心深处。

 

从几万年前开始,原始人类就用语言和文字发展智慧,如果只有图像,没有语言文字,那么一切文明智慧都是无法建立的。


语言文字最不寻常的地方,就是能够描述思想与想象。思想让一个人理解自己与万事万物,想象让一个人拓展精神的世界。这就是文学的内核。


通达内心深处,扩大生命视野,这就是文学曾给我的感动,也是我坚持的理由。我想把这种感动也带给孩子。

 

如果你读过这个世界伟大的思想,你会谦卑;如果你自己踏上行走的路,你会骄傲。


我想让孩子知道什么呢?所谓知识,不过是理解自己和理解世界的方式


文学并不是一种象牙塔里的学问,而是一个人思考这个世界、描述这个世界、想象这个世界的基本通路。只有扩大自己的精神世界,一个人才不容易被生活里的成败得失所击败。


每个人都只是背着包走过这个世界的行者,荣耀都是过眼云烟。

 

文学课—收听方式


我给孩子讲的文学课,都包含在《年度大课》中,已在童行学院小程序上线,通过阅读五十本书籍,了解五十个文学知识。


在课程中,我会化身孩子的“樱桃舰长”,带孩子乘坐故事飞船,在故事里讲解科学与文学。


除了我自己讲解的故事课,还有大小朋友喜欢的科学家奶爸王立铭,化身“柠檬博士”讲解的科学课。保证最丰富立体的通识主题探索,给孩子讲述万事万物背后的原理。


扫描下方二维码👇或者点击阅读原文,和数万孩子一起成为思维宽广,思考深入的通识宝宝。

丰富有趣的通识课堂


长按扫码订阅收听

讲座预告


下周五12月21日晚7点,我将会做一场主题为“如何在家进行思维引导和快乐启蒙”的讲座,欢迎你扫描下图中的二维码👇参加收听。也欢迎转发下面的海报,邀请更多的朋友一起参与。


另外,如果你是有自己教育坚持的热心家长,或者是母婴教育类百人群群主,抑或有影响力的教育公号博主,可向我们申请社群转播权童行免费提供转播服务。更多详情,请见今日三条。




12

郝景芳

第 74 届世界科幻大会「雨果奖」得主

作家、经济学家、两个孩子的妈妈

儿童通识教育品牌童行学院创始人

2018年世界青年领袖

2017年财富杂志40位40岁以下的商界领袖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系统性通识教育

长按关注一起童行


拓展阅读


童行学院是谁?

一起童行,从星标开始


童行理念

中国教育还缺什么?

面对应试教育焦虑,我做出这样的选择

为什么通识教育是帮助孩子直面未来的教育?


学习枯燥,是因为这一点没做对

我想带孩子们,走入文学的世界

重新回想育儿之路,什么是有用的

启蒙是安静,听见思维生长的声音

让内在生长的兴趣,成为照亮学习的光


那些爱学习的孩子,是我们“推”出来的吗?

我们还在用19世纪的方法,教育21世纪的孩子

知道很多知识就够了吗?怎样帮助孩子获得对世界更好的理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