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题十三】疫情期间担心游戏成瘾?除了游戏,我们宅家还可以做什么?

小理子 ZJU以理观心 2022-05-14

编者按

连日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

思想家管子曾说:心安则国安,心治则国治。

科学防控疫情,既需要医学的手段,也需要心理学的方法。

浙江大学心理系以理观心公众号拟刊发《保持积极心态,守护身心健康》系列短文,以飨读者。

同心协力,众志成城。

抗击疫情,我们与你在一起。


_

疫情肆虐,让我们只能宅在家里。这个时候,可能我们会拿起手机,或者抱起电脑,没日没夜地玩起游戏停不下来。当然,长时间玩游戏肯定对身心健康不利,此外,我们自己或者我们的家人可能也在担心这样会不会游戏成瘾。



游戏成瘾其实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网络游戏成瘾(Internet Gaming Disorder,IGD)在2013年首次被纳入《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作为需进一步临床诊断研究的对象。游戏成瘾是继赌博成瘾之后,第二个被列入行为成瘾的范畴。在2019年5月25日世界卫生组织通过的第十一版《国际疾病分类》(ICD-11)中,正式将游戏障碍列入物质及行为成瘾障碍,认定了游戏障碍是一种精神疾病。该标准将于2022年1月1日生效。在ICD-11中,对游戏障碍的描述如下:(1)无法控制的游戏行为(频率、强度、持续时间等);(2)游戏作为生活中的优先考虑;(3)即使产生了负面影响,仍然继续游戏,后果足以导致个人、家庭、社会、教育、职场等其他领域的重大损害(WHO, 2018)。玩游戏的行为模式可以是连续的、偶发的、经常性的。游戏行为和其他特征通常明显持续至少12个月。

在对游戏成瘾规范化之后,我们不难发现,网络游戏障碍的诊断标准是很高的,也就是说正常情况下,我们很难患上网络游戏障碍。光从“症状持续12个月”这一标准来说,我们在这一个月内患上网络游戏障碍是不太可能的(或者说不足以被诊断鉴定)。



在不用担心被鉴定为游戏成瘾后,我们就可以一直玩游戏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圣地亚哥州立大学教授、心理学家让·特温吉(Jean M.Twenge)的研究表明,在电子设备上花费大量时间(使用更多的社交媒体、收发信息、视频聊天、玩电脑游戏)的青少年比那些把时间花在非屏幕活动(如体育运动、阅读报纸杂志和面对面的社交互动)的同伴更缺乏幸福感。最有幸福感的青少年每天使用电子设备的平均时间少于一小时在每天一小时的电子设备使用时间之上,随着使用时间进一步增多,不快乐的情绪就会随之加剧。同时,与每天使用电子设备一小时的美国青少年相比,每天使用电子设备超过三小时和超过五小时的,有更高的自杀风险因素,可能性分别高出35%和71%。

但这是不是说,我们就要杜绝玩游戏呢?当然也不是。电子游戏其实是一种提供多种不同游戏体验的新型玩具。从这个角度来说,适当的游戏其实对我们也是有益的。有研究表明,每天进行一个小时以内的电子游戏对青少年是有积极效应的,它可以提升我们的生活满意度和亲社会行为,而每天游戏超过3个小时则会起到相反的效果。


_

那么你可能会问:每天只有1个小时的游戏时间,其他时间都做什么呢?

_


推荐给大家几个方法:

1. 在不影响自我身心健康的情况下关注疫情

严重的疫情让全国不少地区的人民正遭受痛苦,每天在网络上看到无数让人痛心的信息,我们可能会感到恐惧,感到无助。但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消极情绪而选择屏蔽这些信息。其实,我们的无助感和焦虑感都不会严重到对我们的精神和身体造成损害,这些消极感觉的出现就是要让我们记住发生的一切。因为只有记住那些让我们产生焦虑感和无助感的源泉,我们才能更好地思考怎么做才能避免这些情况的再次出现。

相反,如果因为害怕这些消极情绪而拒绝接受这些信息,就等于我们放弃了自己的权利,也放弃了本该有的那份社会责任。我们可能会觉得自己和网络上的求助者一样无助,什么也不能做,丧到不能自已,但我们应该知道,这些求助者除了求助,还希望一个见证,而这是我们都可以做到的。当然,如果你每隔几分钟就要刷一下信息,说明你可能有些焦虑,这是要避免的。居家隔离的特殊日子里,照顾好自己的身心健康是对自己和他人的首要责任。

 

2. 制定计划,通过学习来充实自己

有的人抱怨呆在家里无聊,或者昏天暗地玩游戏、看剧。仔细想想,其实一个人很少有机会能有这么多可以自我支配的时间。看看自己长长长的书单,新年雄心壮志立下的计划,一直想做但又抱怨没有时间做的兴趣爱好……现在是提升自己的好机会。虽然我们的身体被困在客厅、卧室,但我们的精神可以蔓延到时空的任何一个角落。实现这场时空旅行的方法,就是阅读。

我们也可以去接触艺术。画画、书法、手工……艺术也是一场旅行,一场探索自己精神世界的旅行。我们不需要做出什么精美的作品,简单的涂涂画画就能让我们放松心情。

我们还可以学习做菜。厨艺,也是一门艺术。在学做一道新菜的过程中享受学习新知识的乐趣,在切菜、翻炒的过程中感受肢体运动带来的乐趣,用心品尝自己做的每一道菜,观察它的色泽和质感,感受它的气味、口感和味道,这也是正念的态度。

 

3. 每天锻炼身体

在家坐了那么久,捏捏自己的小肚子,有没有长肉?在家里,我们可以规律地做一些简单的无器械运动。保持运动才能提高抵抗力,降低患病的风险。

 

4. 尝试只是闲着

为什么不能啥也不做,就闲着呢?当然可以。闲着,是给我们提供思考的机会,利用闲散的时光回顾自己的经历,对未来做些规划,其实闲散也是提高效率的一种方式。


参考文献:

 Przybylski, A. K. (2014). Electronic gaming and psychosocial adjustment. Pediatrics134(3), e716-e722.

  Twenge, J. M., Martin, G. N., & Campbell, W. K. (2018). Decreases in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among American adolescents after 2012 and links to screen time during the rise of smartphone technology. Emotion18(6), 765.



/张嘉文 滕彬钰 龚良煜 胡玉正

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


【往期回顾】

【专题十二】两个正念小练习,特别献给战“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

【专题十一】关注一线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 | 医护人员的“职业倦怠”与应对

【专题十】抗疫攻坚时期的乐观之道

【专题九】特殊时期,如何帮助孩子认识疾病?

【专题八】保持理性,提高谣言“免疫力”

【专题七】非理性抢购,你要警惕“稀缺陷阱”

【专题六】非常时期,如何宅家陪娃?

【专题五】十秒测焦虑,不信你试试

【专题四】睡不着?浙大心理专家推荐的自创音频,你试试~

【专题三】3000万网络包工头不睡觉看武汉造医院!——浙大心理专家建议“深呼吸”放下负面情绪

【专题】保持积极心态  守护身心健康——浙江大学心理专家谈疫情危机的心理应对(二)

【专题】保持积极心态  守护身心健康 ——浙江大学心理专家谈疫情危机的心理应对(一)

点击查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