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正洪:我所知道的高华
┃Personal History
亲人 | 故人 |
我所知道的高华
© 于正洪/文
2012年1月5日晚我才得知高华教授去世,他已于2011年12月26日这天永远地离开。前一个月我们还曾通过电话,他告诉我他的情况不好,问我有什么好办法,但声音听起来仍然很清亮。
写这篇文章是因为我曾经短时间内做过高华教授的经治医生,而且非常荣幸的是,后来高华教授介绍我的时候都说我是他的朋友。他第一次来的时候我不知天高地厚地劝他可以学学易中天,他笑而不答。后来一个南大的教授告诉我,易中天在他面前最多算小学生,很多表面风光的人却无法和他比肩。
他留给我的印象是非常正直和真实、坦荡的一个人。他虽然患了肝癌,但一直很阳光、勇敢地面对,整个人看起来还是很有精气神,声音洪亮,表达清晰,苏叔阳抗癌的故事就是他告诉我的;他也愿意“把癌症当朋友”,虽然经济上不富有却从没有任何畏缩的感觉:他不迂腐,甚至看起来精明强干。他不是个很介意外界纷扰的人,外界也无法左右他,非常有自己的原则;他的自信是骨子里的:他的学者风度是自然流露的;他的目光具有穿透力。认识时间长了,我们也会在一起谈文学、谈人生……高老师也非常关心我的成长和进步。有一段时间,我也有一些烦恼,他和他夫人都很惦念我,经常笑着说:“于主任,你已经很幸福啦,人嘛,就是这个样子的,不要太往心里去啊。”
他是个非常细致的人,每一次检查结果都认真地保管好,如有疑问的地方,他一定要问个水落石出的。但他一直不让我把他的病情对外多讲,因为他怕关心他的朋友牵挂、担心。生活中他也非常好相处,和他住同一个病房的是个来自安徽的退休职工,叫吴孝孙,他们经常在一起有说有笑。有一次,吴孝孙感慨“生又何乐?死又何惧?”的时候,他就在邻床上笑眯眯地听。出院后他们还经常联系,吴孝孙老伴后来找我就诊每次都要问“高老师怎么样?”
他每一次来找我都是坐公共汽车和地铁来的,患病期间有许多知名学者关心他、资助他,我也一直尽我所能地去帮助他,包括去年检查发现有癌栓,我一直不建议他做γ刀,后来他在很多人的建议下还是做了,最后他因为肝功能损害和严重的黄疸才走的。从2007年发病开始,他经常奔波于上海、南京两地,期间经历了介入化疗、手术和放疗等治疗,都是损伤性的。想要在“治山”还是“毁山”之间平衡确实是很难的,他没有少受苦、少受罪,但他的精神一直没有垮,他真的非常坚强,一直坚持到生命最后一刻。
高华老师也是个孝子。在他患病期间,他母亲也病重,他为此操了太多的心,也向我打听过给他母亲用什么药物比较好;在他母亲去世后,他自己的病情也有进展,我也曾提醒他自己也是个重症患者,不可以那么累的,但他说母亲他不可能不管不顾。他留给我另外一个深刻印象是他和夫人刘韶洪之间的真情。高华老师有点大男子主义,发病后多少也会有点脾气,夫人总是无条件地包容;他们是同学,夫人爱护他、尊重他甚至崇拜他,她懂他,懂得她丈夫的价值,她说高华老师如果不患病真帅气,她甘愿陪他过清贫而又寂寞的生活。他们让我知道了什么叫相濡以沫,这一点他们的儿子高欣在追悼会上也提到了。他和儿子关系也很好。有一次我发现他和一个小伙子聊得热火朝天,问是谁,他告诉我“那是我儿子,我们是朋友”。他活得很纯粹,所以也没有那些满肚子都弯弯绕的人那么累,整个人看起来清清爽爽的,可以说一尘不染。我很遗憾的就是知道他病重的时候,我在外地上学,人在外地最怕接到的是患者家属电话说“有一个消息还是告诉你……”,这让我认识到作为医生和现代医学的局限和无奈。本来准备年初回来再去看望他的,得知这一噩耗,我只能劝他夫人保重,我也说她对他是真爱,她现在谈到他仍然是崇拜……他追悼会的视频我是后来补看的,当他夫人说“高华,永别了!”的时候,我忍不住流泪。
生命是顽强的,也是脆弱的,见过太多的生老病死,我也常思考“人该怎样活着?”我只是个医生,无法对他的学术做出评判,但我知道他真的热爱生命,他一直在和命运抗争。
人生只是个过程,结果都是一样的,历史是生活的一面镜子,我们也正“行走在历史的河流中”“不可能像研究古董那样回望过去……”。高华老师逝后,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周锡瑞教授说:“高华是一位有担当的知识分子……”,感叹“从未有幸认识高华教授,是一生的遗憾”,而我何其有幸,能结识这样一位被加州大学毕克伟教授评价为“卓然高洁”的人。很多人敬佩他对学术的坚守和对人生的那份从容淡定,赞美他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独立的学者”,而我再次感受到的是生命的有限,有的生命真的产生了影响,带来了不同。
每个人眼中都有自己认识的历史,我所记述的也只是我所知道的高华。
本文选自《快乐是最好的药》,于正洪,陆放/著,东南大学出版社,2018年1月。
延伸阅读 点击打开
〇 高华:冷战年代一位读书人的困窘和坚守
〇 熊景明:千山我独行|忆高华
〇 张中允:炼狱篇.下篇
〇 张中允:炼狱篇.上篇
〇 廖美泉:班房奇遇
〇 刘继安:往事如烟
〇 刘润和:1976年的流水
〇 张轶中:被扭曲了的时代
〇 贺耀瑾:难忘狱中生活
〇 章文岳:闯关东.下篇
守护民间记忆
Keep the Memories Alive
收稿邮箱
chings@aliyun.com
识码关注本号
⇓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最新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