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罗马美学的文化土壤 ——《西方美学史讲演录》节选
//
著名哲学家、美学家邓晓芒先生所著的《西方美学史讲演录》在商务印书馆出版。该书是邓老师讲授西方美学史的课堂实录,也是《西方美学史纲》的姐妹篇。
今日选取书中第一章第一节《古希腊罗马美学的文化土壤》部分内容,献予读者。
古希腊罗马美学的文化土壤
文丨邓晓芒
在所有这些艺术门类上面都体现出了希腊艺术的整体特点,用温克尔曼的话来说就是“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这是讲它的人文精神,是对希腊艺术的一个概括,就是它显出个体的高贵,个人的高贵,一个人、一个独立形象的高贵。“单纯”,它没有别的束缚,单一性。“静穆的伟大”,“静穆”就是静观的科学性,合乎科学。“静穆”,它摆在那儿让你去看,去研究,让你去分析,去观摩,去崇拜。“静穆的伟大”体现出古希腊的基本风格。罗马艺术基本上是模仿希腊艺术,当然也有些变化。但罗马艺术跟希腊艺术相比比较平庸。通常对罗马艺术的评价是比希腊艺术要低了一个等级。但是它也有一个特点,就是比较世俗。希腊艺术多半都是描绘英雄和神的,罗马艺术开始描绘普通人,而且很注重描绘普通人的神气,描绘普通人的气质、表情。希腊艺术里面很少注重表情,因为它描绘神,神不宜有过多的表情。到希腊艺术的晚期开始描绘表情了,像《拉奥孔》,拉奥孔有一副痛苦的表情。一般评论家认为这意味着希腊艺术开始衰落,开始降低,开始世俗化了。到了古罗马艺术就是大量地描绘表情,神态,像奥古斯都雕像,那种神态是非常咄咄逼人的,你一看就感到有股帝王之气,它那个眼睛里雕出了眼神。希腊雕刻没有雕出眼神的。希腊雕刻的眼睛里只有眼白,就是白白的——最初可能用色彩给它涂上了眼珠,掉了以后就成了一个白眼睛了,那个是不太传神的,即使是画上了眼珠子也不传神。但是古罗马艺术传神,它有它的好处,开始世俗化,从天上降到了地下。总的来说罗马艺术同希腊艺术有共同点,就是比较追求艺术的真实性,追求理想性,注重个别形象的典型性,这种典型就是个别和一般的统一。按照黑格尔的说法,所谓典型就是在一个个别形象上面表达了普遍的甚至无限的东西。那么这样一来艺术就有利于对各个个体在他们的社会性上加以统一,使他们更具有社会性。一个能够欣赏艺术的人是能够跟整个社会合作的人,在情感上是不排斥他人的。艺术的典型性或典型化就起到了这样一种作用。所以古希腊艺术就是使那些独立起来的人格仍然能够结成群体,他们在社会关系上所造成的裂缝能够通过艺术填补起来。每个人格独立了,你怎么样能够使他们结成社会?其中一种方式是通过艺术、通过美。所以古希腊人就个人来看是自私的,是放纵的,是狡猾的,是唯利是图的,但是在艺术方面、在美的方面,他们有敏锐的感受力,有深切的同情心。作为个人来说他们自私,但是遇到美的东西,他们有一种共同的心理。比如说特洛伊战争,就是因为希腊美女海伦被特洛伊王子诱骗,拐走了,于是全希腊的城邦联合起来攻打特洛伊。打了十年,人都打老了,死了那么多英雄,最后把特洛伊毁灭了,把海伦抢回来了。有人就问,值不值得为了一个美女打十年仗、死那么多青年?最优秀的青年都死了!然后在法庭上来审判,海伦要接受审判。可是海伦一出场,所有的人都倾倒了,认为这十年是值得的,打十年仗把这么一个美女抢回来是值得的。所有人都说是值得的,所以就不判她刑,判她无罪。这就说明希腊人对于这个美,有一种宗教式的崇拜,对美的崇拜达到类似于宗教的程度。所以为什么黑格尔把古希腊的宗教称为“美的宗教”呢?就是因为古希腊把美当作一种宗教,这样一种宗教使希腊人能够联合起来,共同行动。希腊人那么样自私,但是他们能够联合起来,为了美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就是他们的凝聚力。希腊人的凝聚力除了有社会法律以外,在情感方面他们是靠美。
所以古希腊人的人格是非常——我们今天说是幼稚的,好像孩子一样。埃及人就把希腊人当成孩子,说希腊人你们都是些孩子!而且非常幼稚,非常天真。马克思谈到希腊艺术时也是这样说的,他说:
希腊艺术至今仍然能给我们带来享受,并且就某方面来说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
马克思对希腊艺术的评价如此之高——“高不可及的范本”。为什么是这样?他认为古希腊人处在人类的儿童阶段,而且是“正常的儿童”。另外还有早熟的儿童,有野蛮的儿童,但古希腊人是正常的儿童。野蛮的儿童就是还没有从野蛮的时代脱离出来的,还没有进入文明社会。早熟的儿童是指东方社会。中国人是早熟的,中国的儿童从小就老成,我们最欣赏的是少年老成;但是老了以后还像一个儿童,因为他基本上就没有成长过。所以中国人是早熟的,希腊人是正常的。
什么叫正常儿童?就是一切后来发展的可能性在他们那里都处在萌芽状态,已经表现出了某种痕迹,并且这种儿童不会阻碍自己的天性、潜能的发展,而是为自己往后的发展展现了无限的可能性,这就是正常的儿童。
儿童就应该是这样的,他将来要发展的;但早熟的儿童过早地压抑了某些儿童的天性,使他只能在某个模式上定型。这就是早熟的儿童。野蛮的儿童就是不受任何约束,没有教养。而古希腊人不是这样,古希腊人属于一种正常的发展。但是也有的人认为古希腊人才是不正常的,中国人是最正常的,人类学家张光直先生就持这种观点。其他民族都是正常的,中国文化也是正常的,只有西方文明是不正常的,古希腊文化是人类文化的特例,甚至于说是畸形。要回到正常就是要回到东方,回到中国传统文化。当然他有他的道理,有他的视角。但是我们也可以这样说,人类就是靠这些不正常才得以发展的。比如说人是猴子变的,人就是最不正常的猴子,正因为最不正常才变成了人。我们可以想到有很多类人猿都消失了,今天还剩下了大猩猩、黑猩猩,它们没有变成人,都是正常的猴子;但其中有一支变成了人,它在类人猿中是最不正常的。但是这并不说明它就是畸形,它把它的潜能发挥出来了,不正常才是人的正常。黑猩猩没有把它的潜能发挥出来,今天也不可能再发挥出来了,时机已经过去了,所以我们今天可以研究它,但是不是由它来研究我们。古希腊人也是这样,他是不正常的,但是人就是不正常的,正常就没有人了,正常就是在自然界了,就是动物了。人就是要突发奇想!鲁迅讲当年的猴子,都在树上爬,有一个猴子直立行走,于是别的猴子就容不了它,你怎么敢直立行走,就把它咬死了,所以猴子直到今天还是猴子。这是一个观点的大转换,我们可以站在张光直的观点来解释这一切,但是我们换一种角度,可能还会有另外一种解释。这是在中西文化比较上我们可以做出的这样的一些判断。
(注:本文节选自《西方美学史讲演录》第一章第一节《古希腊罗马美学的文化土壤》。)
图书信息
《西方美学史讲演录》
邓晓芒 著
识别二维码,即可购买
本书是作者的讲课实录,有着口语化的语言风格,读来十分亲切生动。邓老师认为,这种课堂实录的方式可以“与那些没有机会在课堂上听课的学子们分享他们所心仪的老师的面授”。
《西方美学史纲》是一本给本科生使用的教材,对美学感兴趣的初学者也可以用来快速入门。《西方美学史讲演录》是《西方美学史纲》的姐妹篇,篇幅有《西方美学史纲》的三倍之多,它的目录内容和《西方美学史纲》保持一致,都分为四章,分别是:古希腊罗马的客观美学、中世纪的神学美学、近代人文美学和现代美学的深化。每一个美学阶段,作者首先介绍它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土壤,以便于读者对这段美学的产生和发展有更深刻、清醒的认识。然后再介绍这个阶段的美学代表人物,借此将该阶段的美学发展情况概括出来。
目 录
<上下滑动查看目录>
<上下滑动查看目录>
图书信息
邓
晓
芒
1948年生,初中毕业即下乡插队当知青,10年后回城当搬运工,1979年考上武汉大学西方哲学史研究生,1982年毕业,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89年评为教授。2009年起转任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教授,德国哲学研究中心主任。2018年4月受聘为湖北大学资深教授。中华外国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德国哲学》杂志主编,专攻德国哲学,同时研究美学、文化心理学、中西文化比较等。出版专著40余部,译著8部,发表论文、文学评论300余篇。
相关图书信息
《西方美学史纲》
邓晓芒 著
识别二维码,即可购买
本书用极短的篇幅和清晰的逻辑线索,把西方美学史两千多年的思想发展历程纲要式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对历史上各种美学流派的展示,不限于就事论事地重复美学家们的观点,而是作了大量清理、疏通、比较和提炼的工作,并给每个阶段的美学家的思想都建立了一个精确的模式或概念图式,以呈现出这些美学家每一代在思想史上都作了哪些创新和推进,以及它们向下一代美学家思想演进的逻辑必然性。它教给学生的不仅是美学史的知识,而且是美学的知识。
目 录
<上下滑动查看目录>
<上下滑动查看目录>
往期回顾
❖
❖
❖
首次对考狄《西人论中国书目》中关于中国语言部分的整理和翻译丨《西方早期汉语研究文献目录》面世(下)
❖
❖
❖
点击“阅读原文”可购买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