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副词研究的新成果:《完结义副词共时变异与历时演变多维研究》
近日,由张秀松教授所著的《完结义副词共时变异与历时演变多维研究》在商务印书馆出版。本书对 “到底”“究竟”“毕竟”“终于”等表示完结义的副词做了全方位、多视角的历时研究,是汉语词汇、语法、语义学及相关学科的研究者和学习者值得一读的一本书。
以下为专家评审意见。
专家评审意见
专家一:
汉语完结义表达有副词、短语等多种形式。成果重点描写“到底”“毕竟”“究竟”和“终于”的共时用法和历时演变,兼及“终归”“终究”“始终”“到了”“到头”等十余个相关词语的共时用法和历时演变。该书的创新之处主要有三:一是研究方法上,该书对语言事实的描写不囿于某一种理论和方法,把意义功能分析与结构形式的描写结合起来,研究者秉承“立足认知,面向功能,结合形式分析,追求形式验证”的理念,对汉语完结义表达形式中的“到底”“毕竟”“究竟”“终于”等一系列副词及其相关其他词语进行了系统、深入、多角度的研究。二是不仅考察“到底”“毕竟”“究竟”和“终于”的共时表现,也深入考察其历时形成和演变。不仅考察了共同语中的上述完结义副词,还考察了吴方言、闽方言、粤方言、徽语、晋语、西南官话、中原官话等方言中的完结义副词的语义、用法,追溯其来源。最后,在汉语考察的基础上,对相关完结语义词语在英语、德语、法语、意大利语以及日语中的对应形式进行了跨语言考察与比较,比较了不同语言对应词语在概念空间上的异同,绘制出英、法、日、汉四种语言完结表达多功能模型形成的语义地图。三是运用语法化研究中的参数理论和原则理论考察部分汉语完结表达的语法化的形式表现。作者对国外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及其方法比较熟悉,能恰当运用到其研究中,并把Fillmore等人提出的框架语义学中的“框架—槽位”分析法运用到功能词的研究中,如对“到底”的研究结合其出现的四种语义结构进行考察,揭示其中功能词与其所在结构甚至功能词与其所在语篇之间存在着的促动及映射关系等。总之,该项研究多方面推进了对汉语完结义副词的研究,结论可信,在方法上和理论上有所进展,可资借鉴。专家二:
该成果的主要建树和学术价值:一、从行、知、言三域分析和研究表达完结义的“到底”“毕竟”“究竟”等词语的用法。二、运用概念隐喻、转喻等认知理论、语法化理论来分析完结义词语的共时变异情况和历时演变规律。三、通过跨语言和跨方言比较考察,指出完结义表达的共时多功能性和历时演变具有一定的跨语言共性。四、分析细致深入,结论可信。专家三:
该研究从历时与共时以及跨方言和跨语言比较的角度,对汉语中表示完结义的一组词给予了详细的描写和较为充分的解释,尤其对其历时演变的表现、机制、动因和共时变异给予了较为合理的解释说明,资料翔实,分析细致,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推进了相关问题的研究。专家四:
一、成果创新程度、突出特色和主要建树。该成果尝试从认知—功能视角,基于对较大规模的相关语料的分析,探讨“到底”“究竟”“毕竟”和“终于”等“完结义表达”的共时变异和历时演变。尝试用意象图式中的“力量—动态模型”来分析这些词的词义变异和演变的机理。立意新颖、具有较强的创新追求。基于语料库的实例调查为其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撑——通过语料分析把相关完结义表达的变异及演变的脉络清楚地呈现出来。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语料比较充足、来源可靠,分析比较详尽,为认知或识解“完结表达”的语义结构和句法结构开辟了新的视角。二、该成果的学术价值、理论价值或应用价值。该成果从理论上突破传统语法和方法论的羁绊,试图应用认知语言学、功能语言学的理论和语料库的方法,从“行域”“知域”和“言域”等方面来分析完结义语词的演化,提出上述语词的语义演变机制是“意象图式基于概念隐喻的跨域投射,由招引推理启动的基于概念隐喻的重新分析,以及语境吸收”。加上加大规模的语料分析数据,这些研究对丰富汉语语法研究理论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对于构建“完结义表达”的系统理论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以上专家意见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评选时的匿名专家评审意见)
图书信息
《完结义副词共时变异与历时演变多维研究》
张秀松 著
识别二维码,即可购买
本书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如跨词比较法、跨方言比较法、跨语言比较法、内部拟测法、共时状态与历时演变互证法),描写现代汉语(方言)中“完结”义副词的共时多功能性和使用限制、内部各成员彼此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汉语史上“完结”义副词的形成和演变(特别是相关演变的条件、历程、方向、路径、表现、动因、机制等),并综合运用多种语言学理论(如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和转喻理论、力量—动态模型理论,形式语言学的生成词库理论,功能语言学的信息结构理论、历史语言学的词汇化和语法化理论以及主观性理论)对相关语言规律作出多维度解释。特别是借助“完结”义副词的词汇化和语法化来解释其共时多功能性和使用限制,借助多种比较法的运用来展示相关演变的跨词共性和差异、跨语言共性和所体现的汉语的个性。
目 录
<上下滑动查看目录>
<上下滑动查看目录>
作者简介
张秀松,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硕士生导师,韩国全北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专家、成果鉴定专家。主要从事认知语言学和历史语言学研究,主持国家级、省部级、市厅级课题共4项,出版著作2部,发表论文50余篇。
延伸阅读
✦ +
+
往期回顾
❖
❖
万业馨:谈对外汉字教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三)丨《汉语国际教育研究论集·词汇文字卷》面世
❖
❖
高建新:“以人生为节日”与“诗意地栖居” 丨《书中与路上的风景》面世
❖
一套反映湘方言史的珍贵丛书 丨《近代漢語湘方言文獻集成》面世
❖
点击“阅读原文”可购买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