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读出《狂人日记》的“忧愤深广” 丨《温儒敏讲现代文学名篇》试读

温儒敏 商务印书馆汉语中心 2023-05-17
点击上方蓝字可以订阅哦!




本书是温儒敏教授近四十年中国现代文学课讲稿的整理、节选和重写,侧重对现代文学史上名家名作的艺术分析,示范多种解读作品的方法,引导对经典的阅读鉴赏。

本书被评为商务印书馆2022年10月月度“十大好书”。2022年11月16日,“为中国未来而读——2022阅读行动研讨会暨《温儒敏讲现代文学名篇》出版座谈会”在商务印书馆举行

今日试读书中《不止“狂”中有“醒”,还弥漫寂寞与悲哀》一节,小探这精彩一隅。

【往期可戳☞文学赏析的入门书,语文研习的参考书 丨《温儒敏讲现代文学名篇》面世

“为中国未来而读——2022阅读行动研讨会暨 《温儒敏讲现代文学名篇》出版座谈会”在京举行


不止“狂”中有“醒”,还弥漫寂寞与悲哀

文丨温儒敏

鲁迅的《狂人日记》写于1918年,是第一篇用白话文写成的现代体式小说,也是作者首次用“鲁迅”这个笔名发表的作品,被视为现代文学发轫的界碑。

狂人形象的契机,可能得之于对晚清维新派学者“章疯子”(章太炎)违世抗俗、追求革命的器识。鲁迅在日本留学期间,曾经听过章太炎讲学。鲁迅去世前10天,还曾经写过两篇文章为“章疯子”辩护,追慕他“七被追捕,三入牢狱,而革命之志,终不屈挠”的精神。而据周作人回忆,鲁迅一个表兄弟得了迫害狂的病,总怀疑有人要追杀他,逃到北京来找鲁迅,鲁迅留他住在会馆里。清早起来就敲窗户,说今天就要被杀了,声音非常凄惨,眼神充满恐怖。鲁迅找人把他护送回乡,后来就好了。周作人认为这也可能是鲁迅写《狂人日记》的一个缘由。当然,促成这篇小说创作的动机很复杂,确定写一个“疯子”来表达自己的忧思,还可能有其他因素,包括受到外国文学的影响。

①  鲁迅去世前10天,写《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鲁迅全集》第6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65—567页)。去世前2天,写《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鲁迅全集》第6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76—579页),未写完,这是鲁迅的最后一篇文章。

②  参见周作人《鲁迅小说里的人物》,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3年版。

《狂人日记》借鉴了俄国果戈理同名小说的写法,不过那个主人公是个“花痴”,原来是个打杂的小秘书,单相思恋慕上司的女儿,得了精神病,小说就写这位狂人的日记。果戈理自己也得过严重的忧郁症。鲁迅晚年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翻译果戈理的《死魂灵》,他明确说自己写《狂人日记》是受到果戈理的启发。鲁迅又非常赞赏德国哲学家和作家尼采,他也是一个死于精神病的“怪才”,鲁迅翻译过他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那是愤世嫉俗而又带有很强哲理性的散文诗。鲁迅《狂人日记》里边很多句式,都有“尼采味”。鲁迅的《狂人日记》像寓言,又像诗,就是不怎么像中国读者熟悉的小说。难怪发表后很多人看不懂,说影响大,是后来的事。

③ 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中曾谈到《狂人日记》写作受到果戈理和尼采的影响。有关研究,可参见温儒敏《外国文学对鲁迅〈狂人日记〉的影响》,北京大学《国外文学》1982年第4期。

这篇小说的内容是“日记”,没有什么故事情节,无非是一个疯子有些颠三倒四的“意识流”似的说话,乍读起来,简直不知所云。当然,小说所写的“狂人”症状给人印象颇深。比如他的幻觉,包括幻听、幻视与妄想。

不然,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

今天全没月光,我知道不妙。早上小心出门,赵贵翁的眼色便怪: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还有七八个人,交头接耳的议论我,又怕我看见。一路上的人,都是如此。

陈老五送进饭来,一碗菜,一碗蒸鱼;这鱼的眼睛,白而且硬,张着嘴,同那一伙想吃人的人一样。吃了几筷,滑溜溜的不知是鱼是人,便把他兜肠连肚的吐出。






鲁迅曾经学医,他以医学的知识融入创作,笔下“狂人”的病态是写得很真实的。从“日记”可以看出,“狂人”患的是“迫害狂”,属于妄想型精神分裂症,时刻都在怀疑周围的人在暗算自己,要把自己“吃掉”。这种妄想反复出现,贯穿整部日记,构成小说的基本内容。但鲁迅写这篇小说并不是要展示精神分裂症,而是另有深意。读下去,“吃人”这个词频频出现在眼前,读者就越来越发现鲁迅是要借“狂人”之口,毫无遮拦地、痛快地揭示历来被掩盖的历史“真相”,发出“铁屋子里的呐喊”!“狂人”的“日记”中还不时跃出一些类似诗歌而又令人惊悚的句段,类似哲学家、诗人尼采的“警句”,就更加让人意识到这是一篇不同寻常的小说,不宜用通常欣赏情节和人物的办法去读,而是一边读,一边猜度“话中有话”,特别是那些发人深思的句子。比如:

④ 鲁迅在《呐喊·自序》中有个著名的对话和比喻:“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细加玩味,感觉到这既是“疯话”,又是“实话”,是对传统礼教的犀利攻击。而鲁迅借“狂人”的所思所感,凝聚到“吃人”这个词,就把整个历史“打发”了,虽然偏激,却也入木三分。我们的确从《狂人日记》中感受到鲁迅对于传统,特别是封建礼教压抑人性的“发现”,并为此而震惊。小说中写的最多的是“狂人”对于“吃人”的恐惧心理,这本是感知障碍,是“起病”的刺激点,但关于“吃人”的恐惧频频出现,如同诗歌的复叠重章,形成一种特别的旋律,贯穿全篇,甚至缠绕着读者,迫使他们一边阅读,一边去猜想和思考。阅读《狂人日记》的这种类似体验,很多人都会有,即使“五四”过去一百多年了,新一代读者也能获得这种阅读的“第一印象”。要理解这部经典作品,这就是“入口”,非常重要。

有了这些“印象”,知道《狂人日记》“话中有话”的特点之后,我们很自然会调动和联系到自己所了解的关于“五四”和新文化运动的一些知识,这些知识对于深入领会《狂人日记》的思想意义,是必要的支持。如果能把鲁迅《呐喊·自序》,以及他为《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所写的导言找来读一读,对《狂人日记》写作的“缘由”,就会有进一步的了解。原来鲁迅写这篇小说,“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狂人”的“日记”混乱而荒诞,仔细琢磨却是“狂”中有“醒”,“狂”中有“暴躁凌厉”的情绪宣泄。至此,我们就逐步理解了《狂人日记》这篇小说所代表的“五四”反传统的精神,理解为什么这篇小说成为现代文学辉煌的开篇。

⑤ 鲁迅:《〈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影印本),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

⑥ 周扬:《郭沫若和他的〈女神〉》,《解放日报》1941年11月16日。

有些人以前也读过《狂人日记》,也大抵是从反传统、反礼教等角度理解了其主题和思想意义的。但这部经典的思想艺术含量非常丰厚,归纳理解它的主题,只是一半功夫,只有再深入体味隐含其中的情绪与氛围,理解鲁迅的心情,才能更完整欣赏其艺术精髓。

因为认定了《狂人日记》是反传统、反礼教的,是批判性的,我们容易想到鲁迅“战斗”的姿态。其实鲁迅最初动笔写《狂人日记》,心情是寂寞和悲哀的。鲁迅年轻时也曾做过许多改革社会的梦,后来经历许多艰难世事,加上生活的挫折,鲁迅成熟了,不再相信“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理想,心情是非常落寞的。写小说对鲁迅而言,也无非“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鲁迅参与了《新青年》反对旧礼教提倡新文化的阵线,但不是那么热烈。事实上,写《狂人日记》时的鲁迅,不见得如后来许多论者所想象和描述的那样斗志昂扬,充当“反封建”的旗手。鲁迅并不像《新青年》前驱者们那样对未来抱有确信的希望,他要更深刻沉稳一些。这心情其实也反映在《狂人日记》之中。

⑦ 鲁迅:《呐喊·自序》,《鲁迅全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39—441页。

我们除了读出《狂人日记》的愤怒与痛快,还要读出寂寞、无奈与悲哀。例如,“狂人”对于不能和外界沟通,是寂寞与无奈的;他想象自己无意中也“吃过人”,是无奈与忏悔的;“狂人”渴求“救救孩子”,是悲哀的!诸如此类的描写很多,当然是“狂人”的心理言行,但整个作品所酝酿的那种寂寞与悲哀,又有谁说不是鲁迅心态的折射呢?

《狂人日记》所表达的情绪很复杂,既有抗争与批判,又有寂寞与悲哀,这一切融和一起,造成特有的氛围与底色,可以用“忧愤深广”这四个字来表述。只有读出《狂人日记》的“忧愤深广”,才真“懂”这篇博大深奥的杰作。

⑧ 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中谈《狂人日记》写作受果戈理影响时,提到“却比果戈理的忧愤深广”。







图书信息

《温儒敏讲现代文学名篇》

温儒敏  著

温儒敏现代文学课讲稿精华节录

阅读文学作品

分析文学现象

培养艺术感悟力和思想力

识别二维码,即可购买

全书讲析26位作家的代表作,保留课堂现场感,新见迭出,有趣有料。可作为大学生选修现代文学课程的学习用书。选篇基本覆盖了语文教材中现代诗文选目,亦可供中小学语文教学参考。 






目    录

<上下滑动查看目录>

<上下滑动查看目录>






作者简介


温儒敏,籍贯广东紫金。文学史家,教育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山东大学人文社科一级教授,教育部统编本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总主编。曾任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曾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奖、王瑶学术奖等多种奖项。主要著作有《新文学现实主义的流变》、《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合著)、《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为精神界之战士者安在》、《鲁迅作品精选及讲析》、《温儒敏论语文教育》(一至四集)等。







作者其他图书信息

《温儒敏谈读书》(精装本)

温儒敏  著

让更多的语文老师成为“读书种子”

从根本上提升语文教学的水准

识别二维码,即可购买


《温儒敏谈读书》(平装本)

温儒敏  著

识别二维码,即可购买

全书汇集作者谈读书和语文学习文章40余篇,分四部分:一、语文教育与读书,谈语文教学与激发读书兴趣、学好语文与养成读书习惯、课堂教学与读书方法、语文课改与阅读素养、如何阅读经典等等。二、通识教育与读书,谈通识教育中的读书、阅读书目和阅读素养。三、网络时代与经典阅读,围绕网络时代的阅读现象分析经典阅读的价值。四、名家名作导读,《乡土中国》等十余种名著名篇导读,提示阅读方法,揭示解读关键。

全书所选文章大都短小、有趣、有料、实在,其中十多篇曾广为流传。

延伸阅读






沈家煊先生在“纪念赵元任先生诞辰130周年学术研讨会”开幕式的致辞

沉痛悼念符淮青先生!

周为丨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 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了解国际语言动态,拓展国际视野 丨《国际语言政策研究前沿》(第一辑)面世

田立新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商务印书馆2022年度好书(汉语中心篇)| 编辑荐书

商务印书馆汉语中心视频号开通啦!

欢迎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了解更多精彩视频!

点击“阅读原文”可购买此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