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书 丨《姜夔诗词选》(古代诗词典藏本)面世

汉语中心 商务印书馆汉语中心 2024-02-02
点击上方蓝字可以订阅哦!

“古代诗词典藏本”系列丛书由著名古典文学研究专家袁行霈先生担纲主编,古典文学研究领域众多一流学者共同撰写。每一选本皆融入最新专业研究成果,而采用清通晓畅的语言,将经院学术与文学鉴赏完美结合。

近日推出《姜夔诗词选》,该书精选了姜夔的诗词68首,其中诗作24首、词作44首,篇幅适中,比较完整地展现了姜夔诗词所取得的整体成就。 

今刊导言(节选),以飨学林。



导    言

文丨钱志熙  刘青海

姜夔的生涯与所处的时代

姜夔的生卒年难以确定。据夏承焘等先生的考证,他大约出生于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1155),宁宗嘉定十四年(1221)以后去世。他是江西鄱阳人。幼年随宦,在父亲曾任知县的湖北汉阳生活。父亲过世后,又跟随嫁在汉阳当地的姐姐,大概有二十多年。夏承焘说他“二十余年之间,虽间归饶州,历淮楚,客湖南,行踪无定,然二三十岁左右,实以居汉阳为最久;闾里之情,交游之乐,无异故乡,读其《探春慢》词及别沔鄂亲友诗可以想见。所居汉川之山阳村,在云梦、白湖之间,其游赏之地,有沧浪、鹦鹉、郎官、大别诸处,交好有郑仁举、辛泌、杨大昌、姚刚中”。所以,按照我们今天的乡土观念,可以说他既是鄱阳人,也是汉阳人。两处都是他的家乡,而与汉阳的关系实更密切。但他父亲既然是薄宦,他自己又是一介寒儒,所以在汉阳并无基业。

淳熙十三年(1186),姜夔随萧德藻居住湖州,之后就没再返回汉阳。萧德藻很赏识姜夔的才华,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了他。此后,姜夔主要活动在吴越一带,在湖州、苏州、杭州生活。现在有“环太湖地区”和“小江南”这样的说法。姜夔三十来岁以后,就是在这个环太湖地区,或者说小江南一带生活。从文化上说,他早年在赣、鄂、湘一带生活、游历,中年以后则是在吴越一带。他身上的气质,他的诗歌艺术,与上述两个生活背景都有关系。他之所以形成骚雅清空的风格,与湖湘及江南的山水风景与人文特点是有关系的。他早年在湘中创作的一些词,时有点染楚辞意趣的地方,如“南去北来何事,荡湘云楚水,目极伤心”(《一萼红》),“谁解唤起湘灵,烟鬟雾鬓,理哀弦鸿阵”(《湘月》),“冷云迷浦,倩谁唤玉妃起舞”(《清波引》)。他在湘地感物抒情,受楚辞意境影响是很自然的。更重要的是他词中始终有一种幽怨无端的情绪,这与楚辞以怨为主的基调是接近的。至于他中年以后长期生活并且终老的吴地山水与人文,对他诗歌的影响也是很大的。他那种清空的意境,可以说是江南文艺的典型境界之一。他的《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十首》是南宋诗中不可多得的精品,其清空与妩媚,都浸染着吴山越水、吴侬软语的神韵。

姜夔未参加科举考试,这里面的原因我们不太清楚。可能与南宋中晚期江湖游士的风气有关系。这种江湖游士风气,或说一定数量的江湖游士群的形成,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的一个原因,应该是南宋文化的发达,文化人的群体扩大,而科举与仕宦所吸纳的人数总是有限的。因此造成科举与仕宦上士大夫人数的“羡余”。这些羡余的人群,从经济与生活的形式来看,仍然依靠着士大夫这个阶层,或者说处于这个阶层的边缘。上述情况,似乎是这个群体形成的消极的原因。但其实还有一个积极的原因,即南宋短暂偏安的局面造成了文艺的发达,这似乎是历史上南朝社会的特点,它似乎特别有利于文化的发展。并且历史上各个“南朝型”文化之间,有一种继承的关系。南宋就在相当多的方面,继承了东晋南朝的一些文化的特点。但南宋的士大夫群体的规模远大于东晋南朝。在这样一个庞大的士大夫群中,形成了一种士大夫的文化与文艺的群体。江湖游士群即寄托于这个士大夫文化、文艺的群中。由于没有了对科举与政治之事的牵念,他们更加肆力于诗词、书画、琴棋之类的艺术活动,并且尽量掌握多种艺能。所以其中出色的人物,成为这个群中的重要角色。在这个群中,他们在政治上虽然是边缘化的,经济上甚至有可能是完全的依附甚至是“寄生”,但在文艺上或者学术上,他们却往往是主角。姜夔的生涯及其艺术,就可以从上述的情况中得到解释。

但这个江湖游士群,并非与南宋政治与时事的主题绝缘。对于政治与时事,他们与在仕的士大夫群一样地关怀着。这从南宋江湖游士群比如“永嘉四灵”、后期江湖诗派的创作中可以得到证明。姜夔也是这样。他与辛弃疾、范成大等人不仅在诗词艺术的旨趣上桴鼓相应,而且在政治的倾向上也是一致的。在陆游、辛弃疾诗词中表现的抗金、恢复的主题,姜词中也有表现。当然,由于人物角色毕竟不同,反映在艺术上的气质,也有所变化。比如《翠楼吟》这首词:

月冷龙沙,尘清虎落,今年汉酺初赐。新翻胡部曲,听毡幕元戎歌吹。层楼高峙。看槛曲萦红,檐牙飞翠。人姝丽,粉香吹下,夜寒风细。

此地。宜有词仙,拥素云黄鹤,与君游戏。玉梯凝望久,叹芳草、萋萋千里。天涯情味,仗酒祓清愁,花销英气。西山外,晚来还卷,一帘秋霁。

武昌是抗金前哨,这首词明显是傍贴当时流行的抗金主题的,但最后却变成一种游仙及“酒祓清愁,花销英气”的情调。这里反映了姜夔作为一个体制外的江湖游士的一种无奈,同时也反映此期宋金对峙、恢复大计消沉的时代气息。姜夔在政治上也曾有过追求。他长于音律,曾经长期研究古代雅乐的体制,著有《大乐议》。宁宗庆元三年(1197)上书乞正雅乐。圣旨诏掌管雅乐的奉常机构与他议论。后来由于各种原因没有结果。现在《宋史·音乐志》中保存了他的《大乐议》,可见此议还是发生了影响的。

姜夔的一生都是在闲居与游放中度过的,以毕生的精力从事于艺术的学习与创作活动。诗词音乐之外,书法上的成就也十分突出。传记称其“工翰墨,尤精鉴法书古器”,书法方面的著述有“《续书谱》一卷,《兰亭考》一卷,《绛帖评》二十卷行于世”。其跋定武本《兰亭》自称“二十余年习《兰亭》,皆无入处”。他这话让人想起“永嘉四灵”之一的徐玑对于书法的看法。叶适《徐文渊墓志铭》记载徐玑学书情形:“得魏人单炜教书法,心悟所以然,无一食去纸笔。暮年书稍近《兰亭》,余谓君:‘当自成体,何必《兰亭》也?’君曰:‘不然,天下之书,篆、籀、隶、楷,皆一法;法备而力到,皆一体。其不能为《兰亭》者,未到尔,非自成体也。’此论余尤骇之。”姜夔说自己二十余年学《兰亭》,看来也是类似的学习方法。与北宋书法尚意趣、自成一体不同,南宋的书法重视学习古人,必以神似为工。这从姜夔现在所留的书法作品中也可以看出来。现存明拓元《乐善堂帖》收有姜夔的一些作品:白石道人《契丹歌》,宁宗嘉泰三年(1203)所书,楷书,近二王体;又《疏影词》,楷书,体亦在二王与初唐楷书之间;《齐天乐》词和嘉泰三年浴佛日观帖题跋,俱为行书,体出二王;《赠苗员外诗》,楷书,体近钟繇。大体来看,他的真行书主要是学习从魏晋到初唐的书法的。这可能是南宋书法的取法途径之一。赵孟早期的书法,就是师法姜夔的。

姜夔的生平行为,甚至性格,显示了一种单纯与丰富的统一。他是一个江湖寒士,但身上无寒俭气,甚至有一种华贵的气象。这种华贵的气象,也许来自其文化修养。他的艺术,也显示了一种清逸与风骨的统一。宋人陈郁《藏一话腴》中有一段对他的介绍,触及了表现在他身上的这种单纯与丰富的统一性:

白石道人姜尧章气貌若不胜衣,而笔力足以扛百斛之鼎;家无立锥,而一饭未尝无食客。图书翰墨之藏,充栋汗牛。襟期洒落,如晋宋间人。意到语工,不期于高远而自高远。

可以说,他在生活行为及艺术上的这种单纯与丰富,带有一种艺术家的特点。这是他的生活经历与艺术活动赋予他的,这其中可能还能辨认出某种时代性。


姜夔的诗艺

白石诗词兼擅,诗对于他在当时赢得名声、蜚声士林、结交名流的重要性,一点都不亚于词。他是中兴诗坛四大名家尤、杨、范、陆的后辈,与同辈诗坛名手韩淲、潘柽等人都有交流唱和。杨万里看了他的诗之后,写了一首《进退格寄张功甫姜尧章》:

尤杨范陆四诗翁,此后谁当第一功。新拜南湖为上将,更遣白石作先锋。可怜公等皆痴绝,不见词人到老穷。谢遣管城侬已晚,酒泉端欲乞移封。

诚斋还有一首《送姜尧章谒石湖先生》的歌行,对白石的评赞更加具体:

钓璜英气横白蜺,咳唾珠玉皆新诗。江山愁诉莺为泣,鬼神露索天泄机。彭蠡波心弄明月,诗星入肠肺肝裂。吐作春风百种花,吹散濒湖数峰雪。青鞋布袜软红尘,千诗只博一字贫。吾友彝陵萧太守,逢人说项不离口。袖诗东来谒老夫,惭无高价索璠玙。翻然欲买松江艇,径去苏州参石湖。

诚斋称白石咳唾珠玉,新诗无句不好。白石诗歌写江山花鸟,能得天机,可夺化工之妙。他遨戏江湖之上,如诗星入肠,天然明丽如百花,清寒彻骨如太湖上的峰雪。诚斋还同情这位天才的贫穷遭遇,转述姜夔的第一知音萧德藻的赞赏,并说了姜夔在造访他后将要去苏州参谒范成大。姜夔曾作《昔游诗》五古十五首,忆写早年湖南、江西一带的壮游,状写奇观,抒发壮怀,风格清壮顿挫,纵浪恣肆。同时作者潘柽、韩淲作《书昔游诗后》的诗作,都说没有到过潇湘一带,但读了姜诗,如入其境,使人生出想要亲自游览的心情。潘云:“我行半天下,未能到潇湘。君诗如图画,历历记所尝。起我远游兴,其如鬓毛霜。”韩诗亦云:“平生未踏洞庭野,亦不曾登南岳峰。因君谈旧游,恍如常相从。”这些话虽然可以理解为文人之间的相互推许,但也不全是常套。如果不是姜氏这组五古图形写气之成功,他们也不会轻易作这样的评论。总之,姜夔虽然一生都是江湖贫士的身份,但也有他幸运的地方,他遇到了南宋中期这样一个艺术风气浓厚的时代。

白石自己对诗歌也有充分的自信,曾撰论诗著作《诗说》。他论诗重视精思与法度,又追求意格高妙。强调不仅要知诗法还要观诗病:“不知诗病,何由能诗。不观诗法,何由知病。”又说:“乍叙事而间以理言,得活法也。”我们知道,从杜甫开始讲“诗法”“句法”,后被黄庭坚所发展。黄庭坚不仅讲诗法,还讲诗病。到了江西后学,还讲活法。从上面的情况可知,白石在诗学方面的确是接受江西诗派的。他论诗有时讲得很具体,其中有些说法,如“小诗精深,短章蕴藉,大篇有开合,乃妙”,是讲结构与安排;又如“体物不欲寒乞,意中有景,景中有意”,是讲意与景的关系,都对我们写诗很有启发。

(注:鉴于公号推文篇幅有限,故导语有删减)


图书信息

《姜夔诗词选》(古代诗词典藏本)

钱志熙  刘青海  撰

识别二维码,即可购买

姜夔是南宋时期的重要词人,文人词清雅一派的代表。其词作以清空骚雅为旨,富音律之美,显示极高的艺术品位。在词史上,姜词不仅直接影响南宋后期的词史,而且对清代浙西词派等也有很大的影响。姜氏在诗体方面的创作也有较高的成就,尤其是他的七绝体,清新蕴藉,词灵旨秀。

该书书前附有“导读”一篇,分“姜夔的生涯与所处的时代”“词集名《白石道人歌曲》解义”“重乐守律与姜词风格的关系”“姜夔的诗艺”四部分,对姜夔的生平经历与诗词创作成就进行了论述,有助于帮助读者全面地了解姜夔其人其作。在对具体作品的评赏上,则遵照丛书体例,分为注释和赏析两部分。注释部分交待作品的创作背景,解释疑难字词,揭示语典出处及所涉相关典故,当繁则繁,宜简则简。评赏部分则是对作品意脉、结构、艺术手法等比较深入、细致的分析,颇多中的之论。尤其是作者关于白石词音律上的论述,多言人所未言,极具启发性。


目    录

<上下滑动查看目录>

<上下滑动查看目录>


作者简介

钱志熙

浙江乐清人,文学博士,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古代文体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现任中国李白研究会会长,刘禹锡研究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兼学术部主任,《国学研究》编委等。著有《唐诗近体源流》《魏晋诗歌艺术原论》《黄庭坚诗学体系研究》等,发表论文二百余篇。

刘青海

湖南华容人,现为北京语言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学术兼职有中国李白研究会理事、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刘禹锡研究会常务理事。已出版学术专著《李商隐诗学体系研究》《晚唐文学变局中的“温李新声”研究》,译著《比较诗学结构》,发表论文四十余篇。




点击图片,了解更多

选家

在所选评方面皆具有专精研究与学术影响

保证选本的专业性与权威性

选目、注释

与评赏广泛吸收前人成果

自觉借鉴前沿理论,自由表述其思想才情

充分张扬其学术个性,力避匠气与学舌

体现选本的学术性与文学性

选本

不拘一格

不强求整套丛书风格整齐划一

允许一选本有一选本之个性特色

突出选本的平易性与创新性

识别二维码,即可购买


已出书目

诗经选

建安诗选

陶渊明诗选

南北朝诗选

王维诗选

李白诗选

杜甫诗选

白居易诗选

晚唐五代词选

柳永词选

周邦彦词选

李清照诗词选

辛弃疾词选

姜夔诗词选

元好问诗词选

高启诗选

纳兰性德词选

黄仲则诗选

延伸阅读


2023年“汉语言文字学高级研讨班”开始报名!

新书 丨《国际中文教育十三讲》面世(下)

《文字的历史:从表意文字到多媒体》—— 书写使讲话可见

新书 丨《国际中文教育十三讲》面世(上)

《印加结绳符号》(文字与文明译丛)丨 帮助读者解读神秘的结绳符号

道在字中,理在字中 丨《古汉语大字典》面世

商务印书馆汉语中心视频号开通啦!

欢迎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了解更多精彩视频!

点击“阅读原文”可购买此书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新书 丨《姜夔诗词选》(古代诗词典藏本)面世

汉语中心 商务印书馆汉语中心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