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心理学家张梅玲:如何在生活中对孩子进行思维启蒙?
张梅玲,1960年毕业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从事了46年儿童数学认知发展。国内外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张梅玲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关心下一代事业联盟专家,现担任全国婴幼儿早期教育考评管理中心专家委员会总顾问。
编者按:家长作为孩子成长路上最重要的陪伴者,在孩子思维发展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中科院心理所著名儿童心理学专家张梅玲认为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利用各种方式和契机对孩子进行思维启蒙。
01
借语言启蒙思维
语言跟思维是密不可分的,我们曾经做过一个跨国文化研究,研究美国、德国、日本、中国的孩子哪个年龄阶段词汇量增加得特别快,这四个国家的语言体系都不一样,但是得出来结果却是相同的——3岁到4岁。这个阶段孩子的语言发展为思维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
孩子12岁之前以机械记忆为主,尤其5、6岁的孩子,他们不需要理解语义,只需要将文字内容存储在脑子里,将来总能够派上用场。语言是思维的基础,所以在孩子机械记忆良好的时期让孩子多背诵一些儿歌和经典,对孩子未来的发展大有裨益。
6岁之前,家长会给孩子看绘本,2-3岁的孩子总会让父母给他讲绘本,而且反复讲同一个故事他们也不会厌烦。但作为家长,一定要有意识的将孩子从听故事逐渐过渡到自己讲故事,让孩子试着将故事说给父母听。
再进一步可以让他们编故事。在拿到绘本之后,我们可以让孩子根据封面的图画想象作者可能会编什么样的故事,这就是在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有可能孩子编的故事比作者写的还要精彩和生动。
总之,唯有让孩子说出来才能更好地促进他语言能力的发展。
当然,在孩子自己用语言进行表达的时候,我们不要带入自己的主观意识,去左右孩子的想法。有一位妈妈在给孩子读绘本中的一个故事:大象用鼻子给小花浇水,小花说“大象大象你真好”;大象把水浇到小马身上,小马说“大象大象你真坏”。
妈妈问孩子,如果大象把水浇到你身上,你会怎么说?孩子回答“大象大象你真好”。她就很粗暴地打断孩子:“有什么好?把你衣服都弄湿了!”
家长在与孩子进行绘本互动的时候往往不能耐心地倾听孩子的想法。但我们一定要注意的是,无论孩子说什么,你只需要提问:你为什么会这样想?这样便是在发展孩子的思维。
02
在生活中启蒙孩子的自主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该有意识地发挥孩子的自主性,让孩子自主思考,并给予一些思维的启蒙,比如数学思维在生活中就无处不在。
在我孙女大概2岁半的时候,我买了一斤鸡蛋回家,她想帮我将鸡蛋放进冰箱。我就抱着她放鸡蛋,我就趁这个机会培养她对数学的感性认识,她放一个鸡蛋我就说1,她放两个鸡蛋我就说2……一个鸡蛋放在一个蛋架上,就是数学里的一一对应。八个鸡蛋都放完了,8就是数学中的总数。
当放到第8个鸡蛋的时候,她不小心将鸡蛋掉在地上打碎了。她感觉到很紧张,我说没关系,继续引导她,本来有8个鸡蛋,现在掉了一个,那就是8-1=7个。
我意识到这是个很好的启蒙教育的契机,即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解决问题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寻找到合适的工具。我就让她尝试着将地上的鸡蛋清理干净。当然,那时候她并不知道什么才是合适的工具,用一张报纸,结果越擦越脏。于是我就告诉她鸡蛋的性质,用抹布才能擦干净。
对孩子的教育不是给孩子讲多少知识和道理,而是让她在生活中自己思考和感悟。这个孩子后来的独立性一直很强,从学习到择校都遵循自己的想法,目前她就读于哈佛大学。
在孩子自主尝试进行一些行为的时候,家长的态度和引导很重要。比如孩子刚开始尝试穿衣服的时候扣子总是扣不齐,此时就要让孩子多尝试几次,同时这也是个学习数学的机会,让孩子学会数量上的一一对应。
03
让孩子在不平衡状态中思考
数学的核心是思维,思维的发展一定是在思考中学会思考,家长如何让孩子在活动中去思考呢?
简单来说,就是要打破孩子的平衡,学习就是从平衡到不平衡,又从不平衡到平衡的过程,也就是螺旋上升的过程。比如说孩子已经知道3+3等于6了,给他3+4呢?这个它的难度不大,3+4等于7,因为都是十以内的,但是如果给他3+9呢,这就是打破平衡了,因为超过10了。
再比如搭三角形,问孩子要拿几根小棒,孩子肯定知道拿3根小棒,因为三角形有三个边,他这时候是个平衡状态,那么我们的教育呢,要产生不平衡,这时候家长可以提个什么问题呢?
“那我要搭两个三角形,要用几根小棒?”“我知道的,两个三角形要拿6根小棒。”
这种情况还在平衡状态,怎么让他思考呢?家长就要提出挑战,所谓的挑战要有点难度,打破它的平衡。家长可以让孩子尝试用5根小棒也可以搭成两个三角形。孩子一开始不知道如何解决,但他在尝试中突然会发现这个三角形再拿两根到在下面,就变成两个三角形了。这其中就涉及到共用边的问题,大一点的孩子还可以让他去推理,如果搭3个三角形最少用几根小棒?
再举个例子,家长可以用收集起来的塑料瓶盖摆成两排,第一排比第二排多两个,比如第一排摆3个,第二排摆5个。这时,家长要求孩子将两行的瓶盖数量达到相等,一般的孩子会将少的一行补上两个瓶盖或者多的一行拿走两个瓶盖,这对于他们是容易的。这是,你要提问,这样摆总数就发生了变化,能否让在总数不变的前提下让两行相等?
这时候,孩子经过思考之后会将多的一行挪一个瓶盖到少的一行,这样两行就相等了,这就是数学中以多补少的思想。
总之,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年龄提要求,在平衡基础上提一个不平衡的、稍微难一点的问题,但是这个点一定要是孩子努力一下能够做到的,不能苛求他去解决超年龄的问题,因为孩子如果努力了还做不到,就容易产生自卑感;努力了能达到,他就会充满兴趣,更加积极。
相关推荐
干货 | 儿童心理学家:真正的儿童画,是闪耀孩子思想的光辉!
心理学家17年积累1000个案例:什么因素对孩子的学习影响最大?
精选原创
独家 | 胡卫平——要培养孩子的各项核心素养,先决条件是培养孩子的思维
独家 | 原中央教科所副所长滕纯——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需要提升思维能力
【寻道】以思维为“核心动力”,这所学校抓住了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
独家 | 湖南湘潭九华和平小学丁素平:“学思维”课程正在改变着我们的课堂教学
“学思维”开学第一课来了!看看这些“玩”high了的课堂都是什么?
在教育教学和日常生活中,有任何感悟和案例都可以向我们投稿,
若经录用,我们会给予适当的报酬与奖励。
我们期待思维的碰撞。
投稿邮箱:siweizhihui@yeah.net
联系我们:1510102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