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新启航:义务教育课程修订指向怎样的教育未来?
教育部在京召开义务教育课程修订第二次全体会议,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郑富芝表示,这次修订,充分肯定了十年课改的方向和成效,积极回应了广大教师对改革实验中需要改进和完善的期盼,面向未来,适时补充了新的内容和要求。这些都将为深入推进实施素质教育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本文共3781字,仔细阅读需10分钟
8月26日,教育部在京召开义务教育课程修订第二次全体会议。
上一次修订启动是2010年。十年过去,这次修订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背景下进行的,充分肯定了十年课改的方向和成效,积极回应了广大教师对改革实验中需要改进和完善的期盼。课程修订重在解决存在的问题,重在面向未来做好提升,使课标更好,在更好上做文章、下功夫。
新时代背景下的义务教育课程修订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课程标准规定学生学什么、学多少、学到什么程度,直接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性问题,必须体现党和国家意志,落实党和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使教育领域成为意识形态的坚强阵地。本次义务教育课程修订体现了6大方面的变化:
1
政治站位更高
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郑富芝表示,这次修订课程标准,主要是基于以下考虑:
一是体现培养时代新人的要求。党的十九大提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进一步明确提出,人才培养要在坚定理想信念等六个方面下功夫。课程教材作为铸魂工程,必须体现时代新人的培养要求。
二是立足应对当今世界复杂局面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讲,我们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些国家试图在经济、科技上卡我们的脖子。应对世界复杂局面,从长远计议,必须从人才培养做起,首先从课程教材的布局做起。
三是应对疫情防控暴露出的问题。这次疫情防控取得积极成效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郑富芝,体现了我们的制度优势,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反映出国民教育方面还有许多值得改进提升的地方,如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等。补齐短板必须从中小学抓起,从修订课标做起。
四是服务国家义务教育发展的战略。当前我国义务教育已经迈入全面提升质量的新阶段。新阶段必须树立新的质量观,要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提升素养和能力,而不只是知识。新课标必须体现新质量观。
2
目标导向更强
课程修订要将党的教育方针转化为各门课程的核心素养和课程目标。但尽管党和国家对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是明确的,可具体到各学科,育人目标的表述还不够具体,导向性还不够强。这次义务教育课标修订要进一步发挥核心素养的导向作用,积极为学校育人画像,为教师教学架桥,为学生成长导航:
为学校育人画像。每个学科都要进一步强化育人为本的理念,做到眼中有人,明确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大大强化理想信念教育,把爱国与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起来,共同描绘时代新人的具体形象。
为教师教学架桥。要结合学科特点,明确各门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细化相关要求,使各学科课程与立德树人的总体要求有效对接。
为学生成长导航。要为学生勾画人生发展的愿景,为学生的成长引路,促使学生从小立志,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
3
科学定位更准
课程修订要处理好通适性与差异性、经典性与时代性、全面性与个性化、规范性与灵活性等关系。据调查,目前课程教材的适宜性还不够,一些边远贫困地区的学生反映上课听不懂、对教材素材背景生疏,感觉课业负担有点重。这些问题是客观存在的,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把准课标的科学定位,处理好以下关系:
通适性与差异性的关系。要以通适性为主,确保课程内容对全国绝大多数适龄学生都普遍适用,打好共同基础,同时也兼顾地区差异,为各地因地制宜留有余地。
经典性与时代性的关系。要注重经典,进一步精选课程内容,选择有时代价值的经典内容;同时关注经济社会发展最新进展,与时俱进地更新内容。
全面性与个性化的关系。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明确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发展的基本要求。同时,全面发展不等于平均发展,要严格控制必修容量和难度,为学校因材施教和学生个性发展留有空间。
规范性与灵活性的关系。要注重定标准、立规矩,明确学业质量标准,使教学和考试评价有据可依;还要关注教学方式方法的多样化,鼓励教师教学实践创新。
4
创新意识更浓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无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需求,还是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解决“卡脖子”的问题,都迫切需要加强原始创新能力。现在我们对创新意识的培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感觉更加紧迫。课程修订要注重培养学生创新人格,引导教师变革教学方式,用评价引导创新。
而创新人才培养,不能等到大学阶段,必须前移,一定要从中小学抓起,从课程标准开始突破:
注重培养创新人格。育人目标上,要从小注重培养学生的开放、灵活、自信、专注、合作等良好品质和独立思考能力。
引导变革教学方式。倡导启发式、探究式、开放式教学,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想象力。
用评价引导创新。课标要加强对考试评价的指导,摒弃简单、一刀切的做法,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
5
实践要求更实
这次课程修订要明确实践育人具体要求,在实践育人上多下功夫,让实践要求更实,确保劳动教育要求落地。
明确实践育人具体要求。各学科要进一步明确实践的主题、内容、时间、评价等方面要求,形成刚性约束。比如科学类课程要明确必做实验项目和评价方式,道德与法治课标要明确社会实践内容及时间安排等。
加强对实践教学指导。要指导教师将学与做结合起来,克服只学不做的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项目实践、动手操作、经历体验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特别是要在劳动实践中增进与劳动人民的感情。
6
衔接贯通更顺
郑富芝副部长表示,基础教育十五年,是一个系统,学校育人必须贯通起来,系统设计,整体规划。当前,一些方面反映,幼小衔接不畅的问题比较突出,初高中之间也有部分脱节,各学科之间还有交叉重复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深入研究,在课标修订时着手解决这些问题,要注重幼小、小初、初高中衔接,合理设计,实现学段纵向有序衔接,学科间横向有机配合。
幼小衔接。要科学评估学前教育结束后学生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领域的发展水平,合理设计小学低年级课程,内容坡度要减缓,学习方式要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
小初衔接。根据小学到初中学生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合理安排各学科内容,科学设计深度和难度,体现连续性和进阶性。
初高中衔接。结合高中学习和学生生涯发展需要,在初中高年级适当安排延展和衔接内容,为学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做好准备。四是学科间横向配合。注重学科之间知识内容的相互呼应,有效配合,防止简单交叉重复,形成各学科协同育人格局。
义务教育课程修订背景下的思维型教学
思维型教学与义务教育课程修订的方向不谋而合,在多个方面都呈现了契合之势。例如,思维型教学目标指向核心素养,强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素质,指出没有思维就没有素养;而本次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修订强调发挥核心素养的导向作用,积极做到为学校育人画像,为教师教学架桥,为学生成长导航。
再如,基于思维型教学理论的“学思维”活动课程以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实践参与,旨在让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学习思维的基本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这正体现了本次课标修订的实践要求——明确实践育人具体要求;加强对实践教学指导。
同时,“学思维”活动课程涉及的学年范围涵盖了幼儿园至初中二年级,课程内容涉及语文、数学、科学等学科,实现了学段间的纵向有序衔接以及学科间的横向有机配合。
不难看出,思维型教学走在新时代新课标所指向的教育之路上。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郑富芝副部长曾表示,此次修订课标的初衷是“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希望凝聚共识,打造精品。”教育事业的发展不仅需要国家层面给出的指引和导向,也需要在正确导向下形成共识,共造精品。
本次义务教育课程修订将指出教育事业即将迈上的新的台阶,我们只有在凝聚共识后才能更好地奔赴前方。
正如明确方向是行进的前提,在即将举办的第三届全国思维型教学大会中,我们特邀义务教育课标修订组专家深度阐述各学科课程标准修订,解读教育发展的新方向,为更好地落实新课程教学改革建言。
来源 | 教育部、人民教育
编辑 | 思维智汇
第三届全国思维型教学大会暨思维型教学优质课展示正式报名通道现已开启,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或长按识别进行在线报名:
原中央教科所副所长滕纯——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需要提升思维能力
湖南湘潭九华和平小学丁素平:“学思维”课程正在改变着我们的课堂教学
“学思维”开学第一课来了!看看这些“玩”high了的课堂都是什么?
在教育教学和日常生活中,有任何感悟和案例都可以向我们投稿,
若经录用,我们会给予适当的报酬与奖励。
我们期待思维的碰撞。
投稿邮箱:siweizhihui@yeah.net
联系我们:13521950921
喜欢,就点个「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