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改变我们的下一代,从思维教育开始

孙习涵 思维智汇 2021-12-23

过去,我们无法从微观层面获取人类变聪明的秘密,但现在我们有了脑科学。从脑科学的视角看,我们变聪明,能力增强的本质是大脑的神经细胞之间有了更多的突触联结。


而脑科学研究发现,经常接受思维、智力训练的人,大脑中的神经突触数量会比未接受训练的人多得多。另有研究表明,终身用脑不断进行认知挑战的人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脑细胞会受损,但不会患老年痴呆。















我们的教育,该投入在哪里?

我们为孩子在教育上有多舍得花钱?

2016年,中国教育学会发布的《中国辅导教育行业及辅导机构教师现状调查报告》显示:我国中小学生课外辅导行业市场规模超过8000亿元,参加学生规模超过1.37亿人次。一半以上中小学生每年参加课外辅导花费2000-10000元,更有13.7%的家庭每年花费达2万以上。

此外,2014年,国家一年对教育的经费投入是22000多亿,但据调查显示,这一年国内用于从高中到大学出国留学的孩子包括学费辅导费在内的各项经费总和就达到了5500多亿,是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的四分之一

现阶段看来,课外辅导送孩子出国是中国家长最舍得投钱的两大领域。

但这样投入的产出比又是多少呢?

一位焦虑的母亲因为孩子的英语成绩刚过及格线高价将孩子送到补习班,补了一个暑假回来之后孩子的英语分数反倒比原来低了几十分;从国外镀金回国的留学生在应聘中比不过国内普通高校的毕业生……这样的故事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

我们处在一个全民教育焦虑的时代,绝大多数人都只能选择随波逐流,但我们在教育中投入的钱却未必能得到应有的回报

对于教育,我们最应该投入在哪里?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弄明白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这个问题并不好回答,但我们可以接近答案。

思维是教育的“第一性”

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创造了很多常人不可想象的发明:特斯拉电动车、猎鹰火箭、超级高铁……他特别推崇“第一性原则”。


这个名词最早来源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一个哲学术语,大意为“每个系统中存在一个最基本的命题,它不能被违背或删除。

通俗一点说,就是每一样事物中必然存在一个点是稳固的,不会受任何外在因素影响或改变,或消失。

那么在教育中,是否也存在“第一性”?我想是有的,这个第一性就是“思维”

在心理学定义中,思维涉及所有人类的认知或智力活动,它能够探索与发现事物的内部本质联系和规律性,是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

我们知道,教育的一大功能就是帮助每个个体完成自我建构,建构对自我、对他人、对世界的认识

而我们学习、工作、生活,构建对这个世界的图式,无论哪一项认知活动都得借助思维来完成。在教育中,无论是教孩子提出问题还是解决问题最根本依靠的是个体的思维

然而,我们缺的也是思维能力,尤其是高阶思维能力。在信息轰炸的时代,并不缺乏存储和记忆,互联网、智能芯片可以将海量信息进行存储,供人类随时调取,但我们缺的是分析和辨别的能力

我们该如何从信息的洪流中辨别真伪,区分精华和糟粕?

更进一步的是,如何创造独一无二的价值?

记得自己在小学的时候,有三个男孩过来告诉我说有另一个男孩欺负他们,让我去帮他们出头,我就去帮他们把那个男孩打了一顿......

这件事情最后的真相是,这个男孩首先被三个男孩欺负,而他仅仅是做了一些反抗,那个我教训的男生才是受害者

遇到这种事,教师传统的教育方式是一刀切的“结果论”-只要你打人就是错的,就该受到惩罚。从这种结果出发的教育固然有用,但无法挖掘出教育的深层价值。

在这件事上,教师更应该做的是教会孩子如何批判性地思考,不能轻信他人的描述而失去自己的判断力:首先一个人欺负三个人的可能性较小,其次他为什么要欺负三个人。

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法将认知领域分为六个层级:从低至高分别是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这六个层次也几乎概括了我们学习的全过程,而每个层次都需要思维的参与。

哪怕最低级的记忆也需要思维的优化,真正的记忆大师都懂得将信息整合搭建成系统的结构,有序存储、方便提取,这就需要用到分类、归纳、联系的思维方法

通常意义上说,记忆、理解、应用属于低阶思维分析、评价、创造属于高阶思维。分析、评价对应批判性思维,创造对应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同属于高阶思维。

批判性思维让我们具备从复杂世界中过滤整合有价值性信息的能力。


创造性思维让我们不必复制他人和过去,而创造独一无二的价值。


可以说,当下世界,能够驾驭这两种思维的人足以称得上优秀。

过去,人类无法从微观层面获取人类变聪明的秘密,但现在有了脑科学。从脑科学的视角看,人类变聪明、能力增强的本质是大脑的神经细胞之间有了更多的突触联结

而脑科学研究发现,经常接受思维、智力训练的人,大脑中的神经突触数量会比未接受训练的人多得多。另有研究表明,终身用脑不断进行认知挑战的人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脑细胞会受损,但不会患老年痴呆。

无论家长还是教师,如果仅仅浮于教育的表层,而不深入内核与根本,焦虑就不会停止。

而如果当我们意识到了思维是教育的“第一性”,面对教育时的种种焦虑和盲目或许都可以释然。

我们不得不意识到,如果一个孩子的思维能力足够优秀,他各方面的外显能力都不会太弱,而缺乏思维能力,一切能力都只是脆弱的表象。

所以,如果我们要想在教育上获得可观的投入产出比,那就尽可能地去提升孩子的思维能力。


为了创新,我们亟需思维

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创新能力理应越来越受到重视。

因为伴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越来越多可复制的工作将逐渐被机器所取代,未来,唯有能够不断创新的人才能始终具有不可替代性


但我们国家的创新能力如何呢?如今,中国的GDP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但是在技术革新和基础研究的创新能力这一项上,只能排在20名开外

虽然我国拥有华为这样的创新型企业,但它对于国家的整体创新状况而言依旧是杯水车薪。

数据显示,从小学到初中,中国学生多项创造力指标持续下降,尤其是技术和产品设计能力持续下降。2017年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在创新素质的多项指标中,八年级的孩子反而不如四年级的孩子。

显而易见,我们的创造力是让人堪忧的。创造力包括:创造性的态度、创造性的行为和创造性的产品,而这其中,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

创造性思维作为一种高阶思维绝不是凭空而来的,它建立在一定的认知能力之上,这就需要我们的孩子接受一定程度的多样化的思维训练

例如问题提出的能力,这对于创新至关重要。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丰富的想象力。


互联网的诞生就是源于美国的一位计算机学家在当时想到的一个问题“能否将大型计算机连接在一起?几乎每一项影响世界的发明都起源于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问题。


在我们的“学思维”活动课程中系统设计了想象、联想、类比、发散思维、重组思维、突破定式、提出问题等一系列与创新思维密切相关的活动,就是在为孩子的创造力奠定坚实基础。

如果我们不想让创造力的培养仅仅停留在一句口号上,我们对孩子从小就应给予各种思维的刺激。

思维影响一个人认知世界的方式

或许会有人说,说了那么多,思维训练仅仅是在提升我们的智能,但作为一个人还有情感、态度、是非善恶,这并不在思维的范畴,这样的理解无疑是狭隘的。

很多时候,我们社会都呈现了让人悲哀的一面:少女跳楼、少年杀死同班同学、北大高材生弑母、校园欺凌……我们的孩子暴戾、残忍、无助、脆弱。很多人把这些归为教育的原因,因为教育没有关注如何培养一个完整的人。

实际上,思维和心理健康休戚相关。心理治疗界有一种常见的治疗策略—“认知重评”,也就是引导患者重新评估自己的过往经历,同样一件事情,如果能够从好的一面去看待它,患者就能够转化痛苦。

所以,很多因为受到侵害而抑郁乃至选择轻生的人,如果能够具备辩证性的思维,换一种想问题的方式,他会意识到自杀未必是唯一的出路。我们社会中发生类似悲剧的机率也会降低。

同样作为很多施暴者,他们往往也受过创伤,如果他能够换一种认识自我、他人和世界的方式,或许他也不会成为一名施暴者。

很多时候,思维方式决定了我们认知事物的方式,导致了相应的行为方式,如果一个人固化自己的思维,内心就会走入死穴,乃至发展成为心理问题,相反,如果他的思维是开放、灵活的,他更可能成为一个健康、完整的人。

所以,思维并非一个多么空乏虚渺的名词,它直接指向于人,指向教育的根本,我们希望可以通过训练、发展、评估孩子的思维并让孩子了解自己的思维,从而更能成为一个从容应对未来的完整的人

我们的课程最终要求思维尽量做到可视化,如在“学思维”活动课程中孩子利用了一种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之后,教师都要让学生评价反思自己用的是哪一种思维方式,这其实就是一种批判性思维,是对自我思维的觉知。因为,我们唯有知道自己如何思考,才能更好地改进自己的思维


正是因为这些种种原因,我们选择了做思维教育,期望通过训练、强化、改变孩子、教师、父母的思维,最终让一个个体变得更好,达到教育的原本目的。

▲《“学思维”活动课程》思维能力年段贯通目标层级表(点击查看大图)


我们打造了系统、螺旋式上升的课程,将思维方法细分为20种,融合语文、数学、科学、艺术、生活等个多领域,按照年龄层次有梯度地对孩子进行思维训练

我们构建了针对学校的“思维型教学整体解决方案”,通过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使学生在课堂上有效增强思维能力

我们还搜集、整合与思维教育相关的优质资讯,传播给用户。

总之,我们希望通过不断的努力让教师了解如何围绕学生的思维发展进行教学让家长明白如何通过交互行为来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

最终,我们希望教育能够变得更好,我们的孩子变得更好。因为做思维教育,我们的初“心”永远不变。

文 | 孙习涵

思维智汇新媒体主编

第二届全国思维型教学大会暨思维型教学优质课展示预报名入口,请扫下方二维码:




独家 | 林崇德:思维品质的训练对学生有多重要?

独家 | 胡卫平——要培养孩子的各项核心素养,先决条件是培养孩子的思维

独家 | 原中央教科所副所长滕纯——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需要提升思维能力

独家|著名心理学家张梅玲——将哲学思维渗透到数学教育中

【寻道】以思维为“核心动力”,这所学校抓住了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

独家 | 湖南湘潭九华和平小学丁素平:“学思维”课程正在改变着我们的课堂教学

国际数学大赛集体失利,只是因为我们缺了这样一种教育

“学思维”开学第一课来了!看看这些“玩”high了的课堂都是什么?


在教育教学和日常生活中,有任何感悟和案例都可以向我们投稿,

若经录用,我们会给予适当的报酬与奖励。

我们期待思维的碰撞。

投稿邮箱:siweizhihui@yeah.net

联系我们:13521950921

喜欢,就点个「在看」吧~~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