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你的案情故事
一、为什么要讲故事
好律师就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要件诉讼九步法就是一个关于讲好案情故事的方法。
法官是一个固执的观影者,只喜欢类型化的故事(构成要件)和固定的结局(法律效果),律师就要做一个高明的导演,将复杂的生活故事结合证据叙说成一个简短高效而又有趣的故事,以庭审的方式呈现给法官。这里就要处理好两个矛盾,既要类型化,法定的桥段必不可少,又要情景化,演员和剧情都要特定化。尤其要编排好证据的出场顺序,根据证据和事实之间的证明关系,尤其理清间接证据之间的逻辑串联,据此完美地编排证据。
要件诉讼九步法第一步“发现案件事实”,但是案件事实并不像是一座宝藏,一处矿产,静静地待在那儿等等着你去发现。在课堂上进行案例教学的时候,老师抛出了一些案例,当事人的心理状态、动机都介绍的比较清楚,会让我们以为好像案件事实就像自然界存在的物体一样,发生过就自然存在那里,等着你去发现,而且你总能发现。但当你处理实务以后,你就会发现,你要证明一个事实非常地困难,除了录音录像,除了当事人自己承认,你无法直接证明一个人的动机和善意,当事人的行为及其后果也是如此。很多时候,这个过程更像是考古学家,你是凭着过去发生的客观事实的证据残片,运用我们的逻辑、经验等已知的知识去推断,去构建我们当下所理解案件事实。只要有新的证据和新的认识加入,可能会不得不更改我们对于过去的认识。
比如关于人类的起源,到底是起源于非洲扩展到其他大洲,还是起源于多地。在亚洲或其他地方古人类考古的发现会改变我们关于这一事实的认知。与此不同的是,考古是没有期限限制和成本限制的,只要人类存在,就会一直探索关于其起源的事实。但是,案件事实作为诉讼定分止争的基础,发现事实总是有时间限制的,不可能无休止地争辩;发现事实的成本总是要在当事人之间分担。正如后面将要介绍的,如果案件事实真伪不明,就按照证明责任进行判案,由负有证明责任的一方承担该事实无法证明的后果。
被我们所交流、能够用于法庭裁判的事实是用我们用语言表述的、叙事化的事实,而我们所依赖的证据确是片段的、非叙事的、甚至是非语言的,这就需要我们对证据信息进行加工、建构和叙述,从而形成叙述的事实。
律师为过去代理,对于律师代理案件来讲,接触到的素材首先就是证据资料。从证据到事实“并非像人们想当然的那样,案件证据与事实的认识顺序是单向的、由证据到事实的线性过程。先对证据材料进行观察、思考和分析,发现证据与证据之间的关系,然后从中逐渐得到一个完整的事实样貌。——这种传统的想象是不正确的。现实中的情况是,当人们了解了有关案件的大致信息,并初次浏览了呈现给他们的证据之后,会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关于案件基本面貌的叙事式的故事,接着,以这个叙事的故事作为指导,再去观察和整理证据,也就是说,该如何理解证据所显示的信息,很大程度上是由先前在头脑中的故事来决定的。而故事的具体形态是什么样子,则取决于审理者的个人经历、文化背景等因素。”这就是被美国律师和法官广泛认可和采用的“故事模型”认知模式。
二、形成案件事实的一般步骤
根据该模式,案件事实的形成先从证据开始,按照我们案件事实整理表的步骤,经历了如下的过程:
1、时间轴
运用历史方法,以时间为主轴整理证据信息,形成点状的证据事实,以大事记形式展现出来。证据信息只是点状的、非连续的、没有意义关联的事件排列。要通过主线图来理清事件之间的意义关联,挖掘案件的争议主线。
2、主线图
运用可视化技术,根据案件的争议主线绘制流程图、关系图、路线图、思维导图等,发现事件之间的意义关联。在大部分案件中,时间这条主线之外,还需要挖掘另一条主线。另一条主线的挖掘才是真正体现律师功力的地方。这就需要律师在初步熟悉案情的基础上,根据案件涉及的法律关系,把争议点以图表的形式展现出来。
3、总结表
运用6W2H法凝练和概括案件的关键信息,确定故事模型的关键要素。
4、构建故事模型
以上只是整理了案件事实的关键信息,明确了叙事的基本框架,还要运用文字把上述信息整合进一个有始有终,有开头,有进展,有结果,符合人们因果认知的连续的叙事化故事里。将前述整理的要素以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根据关键环节、证据,把案情组织进一个连续的叙事里。叙述要符合信、达、雅的要求。在故事模型的指导下进一步收集补充证据,修正故事模型。
将前述整理的要素以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根据关键环节、证据,把案情组织进一个连续的叙事里。叙述要符合信、达、雅的要求:
信:忠于事实。事实的叙述要真实准确,按照事件本来的面目客观加以叙述,不要对事件加以评论,要寓评价于叙述之中。
达:言词通顺。语言流畅,文风朴实。同时,根据事情的进展排列证据。
雅:法言法语。专业的人说专业的话,律师的雅言雅语就是法言法语。“善意取得”四个字涵盖了多少背景信息,法言法语建立起了律师和法官之间高效沟通的桥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熟读法典三百条,不请律师也能赢。
在叙事的策略上,可以采用情节发挥、事件挑选、人物建构等多种策略。(参见刘燕:《法庭上的修辞—案件事实叙事研究》一书,)
5、故事模型的类型化
通过将故事模型与九大类请求权基础的类型化故事比对,寻找到最相类似的请求权基础,明确拟适用的请求权基础规范,并根据该请求权基础规范整理要件事实。
6、故事模型的证明和论证
根据初步假设,指导收集相关证据。新发现的事实可能会引起故事模型的调整,而模型的调整会使得原先未关注的事实变得重要起来。
7、形成合理的故事版本
具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律师通过解释、推理组合成一个得到更多证据支持的更具有合理性的法律故事版本。在这个故事版本中,说明了差距为什么产生,以及差距的现状是什么,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也就随之清晰了。
这个故事版本要能够融贯而自洽地解释现有的证据,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总体上要合理可信,首先是律师根据自己的社会经验和一般常识觉得可信。如果有违一般的常识,但是根据当事人提供的背景可以做出合理的解释。法官和陪审员在认定事实的时候也是借助于逻辑和经验法则。
三、案件事实的四个原则
讲好案情故事,最终成为裁判事实,律师需要在规范、证据和事实之间不断循环考察,同时关注自己和对方,不仅要关注自己一方的证据,还要关注对方的证据,不仅要关注有利的事实,还要关注不利的事实,要把这些整合进一个融贯的、合乎情理的故事里。具体来讲,就是达到“四个确定性原则”:
1、覆盖性:建构出来的故事必须覆盖所有的可靠证据,根据证据的共通性原理,不仅包括己方提交的,还要包括对方提交的。
2、一致性:故事不应存在自相矛盾或不能自圆其说的地方,整体上看起来合情合理。尤其是根据诉讼进展加入对方证据和事实的情况下,你的案情故事依然合乎情理,毫无违和感。
3、高度盖然性:衡量证据、经验和逻辑,在各种可能的故事文本中,你主张的故事是高度可能性的版本。
4、符合性:与相应的法律规则应该达致最佳的匹配效应,也就是要件事实符合构成要件。
四、与九步法的衔接
其实,要件诉讼九步法就是基于这样的逻辑来构建故事模型。
1、第一步,发现案件事实是根据已有的证据信息去整合构建你的故事模型。
2、第二步,寻找法律依据,第三步划分证明责任,第四步,整理要件事实,是将你的故事模型注入规范的要素,根据规范修正故事模型。
3、第五步,证明要件事实,第六步,论证要件事实,是对你的故事模型注入证明的要素,进一步补充完善证据,修正完善故事模型,满足符合性、高度盖然性要求。
4、第七步,分析诉讼争点,重点考虑对方的证据和观点,满足覆盖性和一致性的要求。
起诉状和答辩状基本上围绕这个故事模型展开。起诉状的构成要件故事就是一个对证据的叙事解释框架,通过这个叙事框架,赋予事实以血肉,赋予证据以生命,让法官透过证据“看到”过去发生了什么。答辩状就是对这个故事的质疑和修正。法官就是一个带着怀疑眼光看故事的人,看的故事多了,有时候会麻木,有时候会精分,但无论如何,还是得根据自己相信的故事版本作出判决。
附:要件诉讼九步法概要
第一步,发现案件事实
按照侦探家的角色,通过当事人陈述和证据收集分析,形成合理可信的生活事实。运用历史方法,将生活事实翻译为法律事实。
第二步,寻找法律依据
按照请求权基础体系,逐一检讨可能的请求权基础,查找最密切联系法条。
第三步,划分证明责任
通过实体法的解释,划分证明责任,明确原告主张权利的构成要件,被告主张权利妨碍、消灭、阻止的构成要件。
第四步,整理要件事实
根据构成要件逐一检索比对本案的事实,通过归入的尝试,明确下一步证明的重点,论证的难点,从而通过后面的证明和论证满足归入的要求。
第五步,证明要件事实
根据整理的要件事实有的放矢地补充完善证据,构建证明体系。
第六步,论证要件事实
根据证明的要件事实,有针对性地说理论证,弥补事实和规范之间的落差,证成构成要件的符合性。
第七步,分析诉讼争点
自我审视前述证明、论证步骤中的优势和劣势,预测被告主张权利妨碍、消灭、阻止的可能造成的机会和威胁,对该请求方案进行SWOT分析。
第八步,科学制定方案
结合诉讼程序和诉讼策略,对前述请求方案进行综合评比,选择最优方案。
第九步,精准实施方案
围绕诉讼方案,策略性地组织诉讼文书,推进诉讼进展,实现我方主张。
欢
迎
欢迎大家留言讨论,也可以加微信tonshi,加入民法群和近千名民法人一起学习交流(加群请注明姓名职业)。
关
注
2、民法规范的推理
3、身份上的请求权
5、类合同请求权
7、次合同请求权
8、合同请求权
10、要件诉讼九步法操作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