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写作 | 和女儿的谈话(4)
文 | 魏智渊
图 | 来自网络
源 | 原创(知父母:zhifumu)
荐 | 知教师(微信公众号:sxweizhiyuan)
这是第四篇。
我经常被当成一个写作者,因为我确实有写作的习惯。我已经有好几年没有出版过作品了,因为我生命的重心确实不在于此(18年开始要有改观)。已经出版了的作品,我也经常后悔,恨不得一下子抹掉这些不成熟的习作。
但我确实一直在写,开了「知父母」和「知教师」以后更是如此。不过对我来讲,这只是和说话一样,谈不上真正的写作。有些事情,可以当面谈,也可以写下来,经常就索性写下来了,许多文章都有固定的对象或群体。就像给你的生日信,或者谈话,本来是可以当面说的,但是在写作中,可以表达得更清晰,更重要的是可以留存下来。
我经常在休息时,在疲惫时写作,精力充沛的时候,留给更重要的工作。而大部分写作,甚至连灵感都不需要,哗啦啦就写下来了,还不及看一遍,就用公众号发了。所以,经常还会有一些错别字。有一些文章触及到了大家的敏感点,就会有一些传播,而半数的文章,连我自己也不会转发。为什么呢?因为我的感觉经常和别人是相反的,在多数时候,写完文章,我看都不想看一眼,我对自己的文章评价是非常低的,我也知道经常这样写作是一种浪费,但是我生性懒惰,公众号又不能不打理,就这样一直维持过来了。
我为什么厌弃自己的写作?哪怕被广泛转发和认可?
因为真正的写作,是一件必须严肃对待的事。你必须问自己一组问题:
1.我为什么要写?
2.我写给谁?
3.我深刻理解我所写的东西吗?
4.我是否有足够的努力来锤炼它的形式?
1
不成熟的写作者,写作经常是表现自己;成熟的写作者,写作经常是分享洞见。
我介于二者之间,既分享洞见,也经常表现自己。分享洞见时,我们会深入事物的肌理,条分缕析,让原本遮蔽的东西「被看见」。这适合学术文章,也适合评论或小说。在这里,也有不同的水平。最好的作品,带有命名的性质,使深藏在生活表象之下的东西被显现,然后被命名,并成为共同的语言,例如鲁迅的不少作品。好的作品,带有解释的性质,即能够用已有的概念去解释一些案例,或者让命名不断地鲜活地显现。一般的作品,常常是言说常识,人人都知道,但经常被遗忘和忽略的常识,我的许多写作,无非是在讲一些大家都知道但却经常违反的常识,因为是常识,所以基本上用不着多大的创造力,有一些机敏就可以了。再差一些的,就属于一般性的励志了。表现自己时,我们会倾向于写自己的生活,尤其是奋斗史。无论是谦逊还是故作谦逊,骨子里总有一种傲慢或取悦,容易滋生衣锦还乡的炫耀感。或者,以所谓的苦难示众。
这只是一种简化的说法,并不是说就不能写自己。而是说,写自己的时候,如何将自己对象化,去真诚地理解和显现,这仍然是分享洞见,而不是为了另外的原因随意地解释或过度虚构。哪怕励志,也可以写出一流的作品来,题材并不是关键,关键仍然是「为什么要写」。
自媒体时代的写作,为粉丝而写是主流。然而粉丝仍然只是写作对象,并不是写作的原因。流量、打赏、名声,这些往往成了「为什么而写」的真正动机。这并没有什么不对的,问题只是,你要真诚地给自己一个回答。而你的每一个回答,都会将你的写作引向一个方向。周小平那样写可能是对的,因为他只能写到那种水平,扮演某种意见领袖,迎合某种民族主义情绪,并且与意识形态相互调情,最符合他的利益。但是也有一些写作者,原本可以写得更好,却被流量绑架了,自以为成功,实际上浪费了才华与思想。当然,这只是我的想法,人家未必觉得如此。
那么,当你写作时,或者有强烈写作冲动时,你是为什么而写?
你可能会说,我也希望有流量,有打赏,有大量的粉丝呀,不要那么高尚好不好?
这不是一个高尚与否的问题,而是从根本上「此路不通」,你无法达到你渴望的东西,哪怕在某个层面看上去是低俗的东西。而更好的方式,实际上可能是「广积粮、高筑墙」,即专注于自己的成长,包括写作水平的提升,而不要过早地关注别人是否关注你。
而随着你写作水平的精进,你的想法可能也会发生变化。
2
我要写给谁?谁是我的潜在读者?
当我做「知父母」的时候,我追求的是「家教领域中的专业主义」。我已经非常清楚我的读者是谁了。我的读者并不是「千千万万的父母」,而是他们中的一小部分。不是财富上的「中产阶级」,毕竟中国多的是暴发户,而是观念上的「中产阶级」,即一批对教育有较要期待,并不满足于应试教育,且一直在学习中的父母。所以我的写作,带有明显的倾向性。例如,专业主义的取向,不会动不动批判这个批判那个来迎合别人,而会更注重思考:我们还能做些什么样的调整,让一切变得更好?所以更多的父母,并不是我的写作对象。我的这种取向,跟南明教育的价值追求以及课程品质是相一致的。
那么,当你准备写作的时候,你的读者是谁?
如果你是写论文,你的读者是教授及同行,你写成了散文,再俏皮,也无法赢得他们的尊重,包括无法及格。获得少数人的肯定,总比获得多数人的肯定要难。而恰恰是这少数人,定义了你的写作品格。
如果你是写小说呢?
你写的是商业小说还是严肃文学?或者兼而有之?如果你写商业小说,你得考虑受众,然后运用相应的技巧去打动他们。如果你写严肃文学,那么,你则必须考虑,你在这个时代洞察到了什么?然后去尝试用故事去传递,打动那些对时代变迁始终保持敏感的灵魂。
再重申一遍,你选择的对象,最终会定义你。
愤青们定义了周小平,读我的文章会喜欢的人也定义了我,这跟点击量无关。你不可能讨所有人喜欢,你只能选择讨哪些人喜欢。
然而,你毕竟还在练习阶段,成长才是主题。因此,何必早早地想着有人喜欢你?而要想着,怎么修炼你的写作,让你的笔获得一种深邃的自由。之后,你可以写商业小说,写剧本,也可以写只有少数人会欣赏的严肃文学。或者,你甚至可以不用写作,它只是你的工具,而不是你生命的主流。
3
最难的部分来了,就是你对你所写的东西理解有多深?
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少年时代,我写的东西是伤感的、纤弱的,以诗歌为主。它也能打动别人,尤其是女生,但是,靠的是青春自身的某种不自觉的力量,一种原初的感染力。
再后来,逐渐长大,写作渐渐地厚重,那主要因为在写作中加入了未经反思的道德力量,也可以说隐含了一种暴力美学。同时,因为博览群书,随手拈来,又造成了博学和深刻的印象。写作主题转入教育领域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更类似一个公共知识分子,一个满腔热忱的批判者,文章中又加入了热切的情怀。那时候还有些得意,再加上颇被认可,屡被杂志取用,并没有真正地意识到自己文章的问题。
停写了一段时间(主要是深入了教室和课堂)后,写作开始变冷静了,朝专业化的方向发展。这一次,时间格外漫长。你生命中没有的东西,你的写作中便不可能呈现出来。而海量的学术阅读,多领域的跨越钻研,一下子为后来的写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就是说,正因为我对教育的理解越来越深入,在工作上越来越得心应手,我的写作才趋于自由,即很容易用浅显的语言,将一件事或一个道理解释得明明白白。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开始有意地追求一种深入浅出的风格。
但是,专业的自由,以及并不以写作为生,也导致了写作的草率。即每年我写的文章都不少,但是极少有文章是精心的。
什么叫精心?
就是无论你的文章触及到哪个主题,你都重新对这个主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考查它的方方面面,然后以最合宜的方式表达出来。我已经不太缺乏这种能力了,但是,我缺乏时间,我的工作任务繁重,根本不容许我这么奢侈。
更重要的原因可能是,我太懒了。这几年,我都不肯在写作上下更深的功夫,因此,也没有真正地去写作一本书,虽然堆积了大量的素材。因为公众号的写作方式是省力气的,但真正的写作,是很耗费人的。有人说,一次写作便是一次死亡,我相信这个。
4
我说这些是什么意思呢?
我的意思是说,一旦你严肃地对待写作,就会发现下笔是一件很难的事。一个思想要孕育很久,中间会有太多想不明白的部分,推动你继续去学习它完成它。一个故事会在你头脑中盘旋很久,你要把它真正地想明白,也根本不像你想象中那么容易。
就是说,你的写作,在很大程度上还是激情写作,这是必要的。但是,你要开始练习控制思想、故事和语言。
什么叫控制一个故事?
如果你有了一个非常好的故事,无论是真实的还是头脑中灵光一闪冒出来的,你都要花足够的时间让这个故事在你大脑中生长。这个过程是非常折磨人的,因为你不想写一个平庸的故事,对不对?如果这个故事有的部分本身就是不平庸的,你也不想故事只有一些亮点而其他部分很平庸,对不对?你肯定希望在你的故事中,植入更深刻的意义或洞见,对不对?
很多时候你可能就放弃了,因为你发现别人写过同样类型的故事,而且写得更好。但这不是浪费,大量地写平庸的作品,才是浪费,就像我一样。
思想或故事的成熟,都是一个很迷人的过程,因为在草率的情况下,会有许多多余的部分,掺杂在里面,从而影响思想或故事的品质。甚至,让它变得僵化呆板。这里的妙处,很难一两句话说清楚。
无论如何,这个过程是艰苦的,我怕你急于求成,逃避这种艰苦。
5
你的语言感觉十分好,有些地方比我还要好。
没有这种语言感觉,写作基本上就是一条死路。然而有了这种语言感觉,如何锤炼它,就成了一件十分迫切的事。
网络时代,绝大多数写作者已经不重视这个了,耸人听闻的标准,诉诸下半身的写法,实在是太多了!但这正是你的机会。我们在粗制滥造的汉语中呼吸得太久了!你要经常思考,那种真正好的语言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我最早注意到语言的问题,是订阅《文史知识》以后,看了许多大家小文,例如吴小如先生的文字(现在的《文史知识》已经不能看了)。看惯了半通不通的欧化的句子,突然读到由大量短句子构成的文章,平白如话,又恰到好处。有一分说一分,不滥用形容词,也不无缘无故地扭曲句式,当时就十分赞叹。这影响了我的写作风格,我后来就注意了要把话说清楚。
因此,我经常批评你文章中抒情太多,议论太多,描写和叙事又比例不当,经常不是让故事说话,而是自己跳出来说话表达感慨,这都是需要加以克服的。即如何在心平气和中蕴含着惊人的力量。这跟文章风格无关,你也可以是绚烂的,但绚烂也是有节制的。
这也经常意味着对每一个用词,每一个标点符号的思考。在这个过程中,逐渐体会每一个词语带来的感觉。我不喜欢自己写作的一个原因,就是未经雕琢。如果有足够的时间,我一定努力训练不说一句多余的话。
语言上的取巧很容易,靠的是小聪明,小灵机,但是更难的和真正要修炼的,是结构与风格。你的写作,结构上的问题是相当大的,这会让你写短篇可以蒙混过关,但是稍长一点的小说或文章,就会出现整体性的问题。
在这里,理论上的一些学习也是很重要的。当然,你不必像我这样去研读写作方面的书籍,我是开发课程的需要。你最好的学习方式,乃是从分析经典入手。或者阅读别人分析经典的作品。到现在为止,我在网上读到好的文字,仍然会长时间地沉溺其中。可惜你现在在英国,不然,我们一起分析一些作品,也是极好的。在这个过程中,你会明白一些基本的范式。有人觉得写作要靠灵感,不要相信这个,写作就是训练出来的。
6
在某种意义上,写作是一种修行。你也可以说,写作本质上就是存在本身。写作就是你自身,你也通过写作不断地重新成为自己。
你的梦想、激情、品格、快乐与痛苦、隐秘的无意识的一切,都可能投射在你的作品中。一旦你的想法变成了文字,你就可以跳出来审视自己。这时候,当你修正文字的时候,实际上也是在反思自己,修正自己。
这个过程,有时候非经历过不能道也。
例如,你有了一段经历,旅游或遭遇,你觉得有必要写下来,因为你意识到了其中包含的意义。那么,你就应该有一个发掘的过程。发掘的过程也是创造(建构)的过程,你通过写作,创造出了意义,也创造出了一个更好的自己。
但无论如何,不要轻率地写作。
就像出门打猎,不要天天都打一只兔子回来,而要尝试着竭尽所能地围捕那些大型动物,甚至是狮子或狼。有时候,为了准备这种围猎,你需要做大量的练习和准备。但是,一旦你成功了,你可能就不屑于再捕猎兔子了。
毕竟,你学业太忙,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聆听、欣赏,应该远远多于表达,除非我们已经老了。不要因为一些小感受轻易地动笔,但是,在一些关键事件发生后,或者值得写下来的灵感上门来后,就花足够的时间来捕获它。
更何况,最终,你的全部生命都是在为写作做准备。你的生命觉醒到什么程度,你的写作才有可能达到什么程度。而大学,正是一个疯狂汲取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更严格和审慎的练习是有必要的。要相信,活着,本身就是一种写作行为,我们的每一个白天和黑夜,都在大地上书写自己的故事。一切写作上的技巧,对于生活是同样适用的,一切生活的技巧,对于写作也是适用的。
这篇文章,也是在疲惫的状态下写的,并没有真正地表达我想要说的,但是,我希望你通过这些破碎的表达,能够领会到背后的诚挚的建议。
你会成为写作高手,但不要轻易浪费它。
(全文完)
相关阅读
这是广告
(点击可见招聘广告)
《玩游戏,学数学》系列
著名数学特级教师王志江团队作品
基于儿童认知发展水平的专业设计
尤其适合幼儿园及小学家长、教师
看看别人家的老师是怎么帮孩子建构数学观念的
一不小心,好妈妈就真的胜过了好老师
知父母关键词(点击可进入)
亲子关系 | 人际关系 | 期末成绩 | 攀比 | 早恋 | 虐童案 | 看脸时代 | 难过 | 姐弟关系 | 陪孩子作业 | 飞越疯人院 | 十本书 | 户外 | 沟通 | 挫折 | 成功与幸福 | 教师节 | 背书包 | 起床 | 暑假作业 | 住校 | 开学 | 教师妈妈清单 | 家校关系清单 | 好妈妈与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