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湾区大视野㉗】澳人投身湾区教育,告诫年轻人勿沉醉眼前舒适

澳門日報 澳門日報 2021-08-03


澳门多年来产业结构较为单一,尤其是科研市场更显狭窄;如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出炉,澳门人的生活、就业都有更多选择,有志投身科研的澳门青少年未来又可以怎样伸展拳脚呢?本期湾区大视野就找到在珠海暨南大学执教的澳门人—郭江凌副教授分享建议!



澳门虽细小,但不乏在高精尖科技领域从事前沿技术研究的高端人才,暨南大学珠海校区副教授郭江凌,就是从美国获得电机工程博士学位后,率先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专职科研和教学的佼佼者。

对于本澳将来科技发展,他告诫年轻人不要过于沉醉眼前的舒适,要有大视野,认识并参与内地的高速发展,才能跟上大湾区时代步伐。

郭江凌的家族属于土生土长澳门人,他现年44岁,是暨南大学珠海校区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平时为物联网工程和电子信息科技专业的本科生授课,同时还培养着多批硕士研究生。此外,他还担任暨大物联网与物流工程研究院“物联网信息与通信安全研究所”所长,带领约80名师生从事物联网和电信应用方面的研究。


负笈美国回流报国


郭江凌


郭江凌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图像编码、数字图像处理、模式识别、数字信号处理等,是本澳较罕有在大湾区从事最新数字技术和物联网研究的科学家,其广博才识深受暨大师生及同领域专家赞誉。

郭江凌本科和硕士研究生均毕业于暨南大学,后负笈美国,2005年获得得克萨斯州理工大学电机工程博士学位,学成后果断选择归国。

郭江凌说,读博时导师要求他毕业留美从事教学或研究,但自己认为所学专业在中国发展非常快,虽说学术无国界,但总想所学专业最好能够造福祖国,加上他对内地整套教学体制及运作模式较为熟悉,暨大珠海校区有很多优势,搞科研、教学可以自由发挥,距离澳门又近,可兼顾家里,事实也证明这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内地保障较澳放心


郭江凌现带领一个由80名师生组成的科研团队


郭江凌平日早出晚归往返于珠澳两地,对交通、通关甚至内地的社保、居住证、人事管理等各种机制都已非常适应并感到满意。他表示,上班每程约需40分钟至一句钟,2014年底拱北延长通关后更为便利。内地社保及人事方面,反而感觉比澳门更令人放心,例如在退休后内地仍可继续享有相关保障。

澳门社会相对较单一,观念传统,经济结构、科技发展都相对薄弱,高科技研究、新技术应用上也较周边慢半拍,尤其近十多年来内地突飞猛进,更显内地科技发展要比澳门快很多。


短期人才交流适澳


暨大珠海校区位于风景秀丽的日月湖畔


郭江凌指出,现时粤港澳大湾区规划为澳门科技发展提供非常难得的机遇,希望澳门能抓住是次重要机遇,搭上大湾区顺风车,不容有失,否则将来澳门科技发展可能更加看不到前途。

郭江凌认为,澳门应该透过人才交流机制加强与大湾区科技互动,依靠输入技术外劳、技术移民等方式,目前对内地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已不强,反而设置半年、一年或两年的短期人才交流,到对方机构参与科研、教学等活动,既可避免全家移民带来的一系列麻烦,又可让人才在互相交流中取长补短,快速提升自己科研能力,相信此种形式对澳门较切合形势,不妨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人才交流方式。


忧澳现底特律现象


郭江凌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图像编码、数字图像处理等


不少本澳年轻人普遍有一种心态,认为“澳门几好啊,升学、就业或薪水都无压力,易揾工,无必要到外面闯”。也有部分澳人对内地的认识还停留在十几年前的印象,看不到内地的迅猛发展。

郭江凌强调,眼前的舒适、无压力,限制了年轻人的视野,但情形不是可持续的,如美国的底特律,过去相当辉煌,然而随着其汽车工业的没落,已一落千丈。澳门同样太过依赖单一产业,不得不令人担忧未来会否出现类似底特律现象。

郭江凌重申,未来不是靠地域、出身的优势,而是要靠自身实力,如今澳门周围的香港、内地都在拼命发展,内地学生知道将来要与人拼,要有实力,普遍非常勤奋好学,但反观澳门现时藉着特殊原因,不少人无视压力、无视未来,期望澳门年轻人多出去睇,以大视野看待内地急速发展,要有意识为自己将来规划,为未来着想。




往期回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