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三十余家传统媒体阵亡,有的连休刊词都不留
“如今,媒体变革迅猛……
你们开始不再需要我了。”
见证了4380个日落日升,四川《内江晚报》终究没能挺过2020年的最后一天。
没能看到2021年第一缕阳光的,还有《遵义晚报》《益阳城市报》《皖北晨报》《广元晚报》《德阳晚报》《都市消费晨报》《铜都晨报》……
不止于此!
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34家传统媒体,倒在了2020年(文末附名单)。
《吉安晚报》《武汉晨报》《本溪晚报》《拉萨晚报》《浙中新报》……均宣布自2020年1月1日起停刊。
3月25日,湖南广播电视台时尚频道停播;7月,创刊于1979年,伴随了中国象棋棋迷长达40年的《棋艺》杂志宣布停刊;浙江广电集团影视娱乐频道(5频道)宣布于7月底停播;8月15日,广东广播电视台珠江电影频道停播;8月19日,《集邮报》停刊了;11月5日,《成都晚报》发布信息,宣布自即日起注销……
与往年备受关注、集体“吊唁”不同,今年的传统媒体走得“静悄悄”,仿佛它们就“该死”,死得轻如鸿毛、不值一提。甚至有些媒体在休刊时除了一纸停刊公告,也再懒得写任何煽情的休刊词了。
遥想2015年
《生活新报》在休刊词中曾豪情万丈
留下金句
即使纸媒死了 也会留下圣徒无数!
《益阳城市报》休刊词
永远的情怀
今天是《益阳城市报》的第2081期,我们带着深深的遗憾和不舍向大家发布一则消息——《益阳城市报》定于2021年1月1日正式停刊。感谢大家28年来的真心相伴!
28年来,我们一直在坚守,一直在努力。传播政令,倾听民声,我们架起党群关系的“连心桥”;跋山涉水,不辞劳苦,我们记录着这座城市的感动和变迁。
感谢一直陪伴我们的读者朋友,你们的信任、包容和鼓励,让我们一路走来,收获了许多的惊喜和感动;感谢所有帮助过我们的单位领导、企业精英,因为你们的理解、支持和帮助,让我们在过去的工作中赢得了一个又一个惊喜,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感谢所有曾经在《益阳城市报》工作过的同仁们,你们坚守信念,追逐梦想,曾经尽心,曾经竭力,这份报纸承载了我们所有城市报人的青春与热血。
一份延续了28年的报纸将在今天按下暂停键,有一点伤感,因为这总归是一个告别。 此时此刻,我想起了诗人艾青的一句话: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报纸虽然没有了,但这不是结束,我们并没有离开。未来,我们将重新扬帆,继续奔跑,无论身处何处,都将不遗余力地讲好新时代的故事,传播益阳的好声音,为益阳人民的幸福鼓与呼。
《吉安晚报》休刊词
无奈的告别
2019年10月9日,井冈山报社长办公会做出决定:吉安晚报2020年1月1日停刊,向CN36-0051告别,向忠实的读者告别,向支持的作者告别,向关心的领导告别,向身旁的同事告别。
从1993年创刊起,26年来,我们晚报人始终怀抱“关心百姓冷暖,服务市民生活”的初心,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栉风沐雨,开拓创新。我们总是在路上,在路上一肩风月,寻寻觅觅;我们总是在案头,在案头心潮起伏,奋笔疾书。我们早已和这张报纸连成了一体,他简直就成了我们身心的一部分。我们也曾创造过辉煌,也曾赢得过赞许。
无奈世事变化太快,让人措手不及。几年间,互联网和移动客户端异军突起,犹如江河改道,把传统媒体的冲击得七零八落,几乎抢光了我们的读者。如果说报纸与读者是鱼水关系,没有读者之“水”,报纸之“鱼”怎么生存?因缺少水的滋养,这些年,全国都市类媒体的广告、发行都是“断崖式”下滑,都被逼得纷纷停刊或转型,都凉在干涸的沙滩上。
这些年,惯看秋月春风,惯看媒体停刊转型,虽觉惋惜,但不觉心痛。只是轮到自己的时候,这种无奈的离绪,才会郁结,才会被撕裂。
从今以后,《吉安晚报》什么也没了,报纸停刊,单位撤销,同事星散,微信微博关停。这一别,如此决绝。
作为“末代总编”,对这个结局,其实是能料到的,只是心有不甘。我们也曾想转型互联网,做强客户端;我们也曾想借道游戏,拉回人气;我们还曾想打破体制,放活机制,让创造力迸发;我们还曾想创新方式,另辟蹊径,让新闻更具活力……,但我们虎虎生风的一招一式,都恰似打在棉花上。“七伤拳”没伤到对手,反伤自身,让自己伤痕累累。
几年下来,得出的教训是:别与趋势为敌。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心虽不甘,却也无奈。
日落时伫立吉安榕树下,看对岸炊烟,忽然想到,这里曾是一个兴盛的码头,叫“榕树码头”。当时人们要去对岸,必须从这里乘船过河。八十年代,我刚到吉安参加工作时,还坐船来回过。在榕树码头的茶馆里,还叫过一壶吉安水酒。那时的榕树码头,应该是吉安最繁华、最活跃的地方。后来,在它的边上架了桥,还通了车。人们往返河东河西,更加方便快捷。渐渐地,人们就告别了码头,告别了船工,告别了航标灯,告别了一切属于榕树码头的标记。
我想,当时船工也是很无奈的。桥的出现,挤丢了他的生计。他被迫弃船上岸,重谋出路。两岸的茶楼酒馆,也是很无奈的。他们也得另寻宝地,重新开张。
现在,当我们伫立榕树下,看吉安大桥熙来攘往时,已没有人再会为榕树码头的告退而伤感。
因此,并不是所有的告别,我们都得黯然神伤。
有些告别,其实是可以浪漫的,有如李白跟汪伦的“踏歌作別”;也有些告别,其实是可以潇洒的,有如徐志摩再别康桥,只是轻轻地挥了挥手。
只是我们天生不具这份潇洒与浪漫。
《拉萨晚报》休刊词
良辰有时,说的是时间。万物皆有期限。三十四年,就是晚报的期限。三十四年的记忆来来回回穿梭,回到《拉萨晚报》诞生的1985年,那一年,她应运而生。
良辰有时,讲述的是热爱。三十四年间,晚报反反复复做的也是这件事儿。从反映群众心声,到关注百姓生活,三十四年来,源于热爱,她用自己的方式,记录着这座城市发展的故事。
良辰有时,代表的是告别。今天,《拉萨晚报》要与大家说再见了。这份创刊三十四年的报纸,头版左上角的标注会永远定格在“第9843期”。时光的深处,会留住铅字的力量。记载,仍然存在。
再次感谢亲爱的读者。
《浙中新报》休刊词
我们不说再见
依依不舍地,我们画上了休止符:从明天起,《浙中新报》正式休刊!
从《信息参考报》到《浙中新报》,从金华市区到义乌,26年风雨兼程,因为您的一路相伴,我们收获了许多美好和温暖。
感谢!感恩!
近年来,媒体生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移动优先的融媒体迅速崛起。飘着油墨香的《浙中新报》今天顺势转身,这是金华日报社(金华日报报业传媒集团)推动报业改革媒体深度融合的重要举措,是报业转型、打造高品质新型主流媒体的现实决择,也是一种与时俱进和水到渠成……
今天,我们不说再见,因为我们没有离开,依然坚守在阵地上。从今天起,我们以金华日报社(金华日报报业传媒集团)义乌分社的全新面貌出现在您的面前。我们遵循“大家办报、润泽八婺”报训,融入了更大的创新平台,拥有了更多的传播手段、更强大的传播力和服务能量。“好看、耐读、有价值”,我们将继续坚持这一目标,积极主动拥抱互联网,为您服务,为您奉献精彩!
莫道秋江离别难,舟船明日是长安。怀着一份僮憬,让我们在《金华日报》、《金华日报》义浦周刊、《金华晚报》、金华新闻客户端、金华发布以及今日头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上相见。
相信我们,一定会做到更好!
《城市快报》休刊词
从明天起,《城市快报》休刊。
5553期,5553天,15年零10个月,感恩一路陪伴,感谢一路有你。
感恩一路陪伴,从城市化的纸上时光,到地铁上的速读时代,到指尖上的移动阅读,你们一路陪伴。
感谢一路有你,从城市变迁的生活场景,到生活变迁的突发现场,到一抬头天就黑了的工作状态,我们一路奔跑。
我们休刊,但我们仍在,融入了海河传媒中心各类媒体,在各类媒体中奔跑,在《每日新报》奔跑。
奔跑不是一种姿势,奔跑是一种永恒态度。
新的10年如期而至,我们期盼——
我们期盼这座城市蓬勃、兴盛、繁华!
我们期盼大家生活安好、静好、美好!
我们期盼在纸上、在指间与你再相约、相遇、相知!
《集邮报》休刊词
三十载 难舍一纸邮情——停刊致读者
亲爱的读者朋友:
8月19日,今天是《集邮报》出版的第2283期。伴随着升起的朝阳,陪伴了你我30年的《集邮报》就要说再见了。在这个时刻,我们的心情无比沉重,根据上级邮政主管部门的要求,停办《集邮报》。
耳边仿佛又响起20多年前,当时省邮协名誉会长,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张维庆激情豪迈的声音:“我们要把《集邮报》办成全国一流的大报,让《集邮报》成为全国集邮文化宣传的主阵地。”
30多年来,《集邮报》全体工作人员牢记使命、努力奋进,从创办时的蹒跚学步到如今逐步成长壮大,一路艰辛,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被无数的集邮者寄予厚望。如今,在而立之年,她却停刊了!
1990年4月5日,中国集邮界第一张《集邮报》在山西运城创办(试刊),1992年7月1日在太原创刊,从那一天开始,一份份带着油墨清香的报纸会准时放在报箱中。
30年来,《集邮报》数次变革,历经坎坷,感谢一直陪伴着我们的读者。你们的信任、支持和鼓励,鞭策着我们一路走到了今天,广大读者是《集邮报》30年发展历程的参与者和见证者。
感谢所有的读者,30年来,我们以邮为媒,相互促进,增进邮识,秉持快乐集邮的理念,共同见证了彼此的集邮成长之路。
感谢长期为我们提供稿件的集邮家、还有向我们供稿的特约记者和通讯员们,感谢你们几十年如一日,对《集邮报》的关心和呵护,我们曾经携手战斗,共同奋战在集邮新闻宣传这个战场上。
感谢所有曾经在集邮报社工作过的领导和同仁。这份报纸承载了我们的青春与热血,见证了我们走过的辉煌岁月,我们努力过,奉献过,回首岁月,我们无怨无悔,我们感到自豪和骄傲!30年,弹指一挥间,《集邮报》创办的过程就是中国集邮发展的历史和缩影。
30年来,我们感谢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让我们的每一次发声,都有回响;感谢全体工作人员的付出与努力,让我们的每一期版面,都有精彩;感谢广大读者的包容与信任,让我们的每一分成长,都有肯定。30载春华秋实,作为集邮报社编辑记者,我们也深感欣慰,无悔于献给集邮新闻宣传工作的青春。
30年,感谢有你!今天,我们告别了一张报纸,但我们并没有离开集邮。近年来,网络新媒体的迅速崛起,对传统纸媒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但是多年来,我们的一大批可爱的老读者不离不弃,阅读《集邮报》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并且作为集邮文献精心呵护和收藏。特殊时代,纸媒的没落,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转型时期的媒体,往往扮演着两个角色,一个追问未来,一个纠结记忆。我们想得更多的是,要以一种什么样的新方式和你继续约会,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将努力通过更多的形式来传递这份邮情、邮缘。未来,无论身处何处,我们将一如既往,不遗余力为集邮文化事业鼓与呼。
挥一挥手,却难说再见,未曾开口,早已泪眼朦胧。再见了《集邮报》,感谢你陪伴我们走过了30个春秋岁月!在停刊之际,我们推出停刊号,展现和回顾30年来《集邮报》波澜壮阔的发展,回顾读者与《集邮报》的情感,以此作为永恒的留念。停刊不是结束,友谊地久天长!
再见了《集邮报》!
长按二维码
加入广电人专属交流群
添加时请注明“广电群”+姓名+单位
往期精彩推荐:
长按二维码
关注广电业内 聚焦广电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