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二手时间》:拼贴俄罗斯民族灵魂的史诗巨著


苏联解体已逾三十年

俄罗斯人重新发现了世界,世界也重新认识了俄罗斯

新一代已经成长起来,他们的梦想已不再关乎梦想,不再像90年代他们的父辈,关心信仰。


有一本叫《二手时间》的书,窄条竖腰封上有一句话在我看来却是如闪电袭来:“当自由之门打开时,人们却向反方向跑去!”


这本书通过口述采访的形式,展现身处关键历史时刻的普通人的生活。讲述了苏联解体后,1991年到2012年二十年间的痛苦的社会转型中,俄罗斯普通人的生活,为梦想破碎付出的代价。


在书中,从学者到清洁工,每个人都在重新寻找生活的意义。他们的真实讲述同时从宏观和微观上呈现出一个重大的时代,一个社会的变动,为这一段影响深远的历史赋予了人性的面孔。





(节选片段)

人总是面临选择:要自由还是要生活富足安定?自由总是与痛苦相伴,幸福却往往失去自由。大多数人都是选择走第二条路。



- 01 -


所有的时间我们都在谈论痛苦……这就是我们学习的方式。


在我们看来西方人很天真,因为他们不曾遭受我们一样的苦难,任何小脓疮他们都有治愈的药方。但我们是蹲过劳改营的,我们是在战争中从成堆的尸体中爬出来的,我们是在切尔诺贝利用赤裸的双手拨开核燃料过来的……


现在我们又坐在社会主义的废墟上。好像战争刚刚结束,我们都被磨碎了,我们都已经散架了。我们的语言,只有痛苦的语言。




- 02 -

从最高层再往下看,整个“官僚机构是一部有操纵能力和生存能力的机器。
哪里有原则?官僚们从来没有信仰、没有原则,这是所有官僚机构的灰色形而上学。重要的是坐稳位子、长袖善舞、左右逢源,白纸里包着羊肉,小狗就跑得欢。
官僚主义的衡量标准就是对个人忠诚,不要忘记谁是你的主人、喂你的手是谁的手。

不仅仅是政府,其实我们学生都有这种现象,我们也要反省自己。青年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学生干部摈弃“官气”,脚踏实地为同学们服务,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增长才干,才能涵养朝气、弘扬正气,做一个大气且能干的人。



- 03 -

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受害者,而不是参与者。这个人说“我也坐过牢”,那个人说“我打过仗”,第三个就说“我曾经在一片废墟上建设起一座城市,没日没夜地搬砖运石啊”。

完全出乎意料的是,人人都因自由而陶醉,但谁也没有准备好面对自由。自由,它到底在哪儿啊?人们仍然只习惯于在厨房里继续痛骂政府,痛骂叶利钦和戈尔巴乔夫。
究竟什么是自由呢?


- 04 -

幸福的人们不想死,还有……还有得到了爱的人也不愿意死,他们是有牵挂的。
可是幸福的人们都在哪儿呢?广播中曾经说,战争之后我们都会很幸福。我记得赫鲁晓夫也许愿说,共产主义很快就会到来。戈尔巴乔夫也发誓给人们带来幸福,他说得很漂亮,有条有理。现在又是叶利钦发誓,说人民不幸福他就去卧轨……
我一生的好年华都是在等啊等。小时候就等待,长大了还等待,现在都老了……简单说吧,所有人都在撒谎,结果生活变得更糟了。

苏联解体后,1991年到2012年二十年间的痛苦的社会转型中,俄罗斯普通人的生活,为梦想破碎付出的代价




阿列克谢耶维奇追溯了苏联和苏联解体之后的历史过程,让普通的小人物讲述他们自己的故事,从而展现出身处历史的转折,以及人们如何追寻信仰、梦想,如何诉说秘密和恐惧。

在诺奖颁奖礼上,阿列克谢耶维奇强调说,“充满希望的年代被充满恐惧的年代所取代”。

国家意志与崇高理想,根植于人们的内心深处,蒙蔽了他们的双眼,荡涤着他们的灵魂。无数人在忘我的“追梦”过程中,逐渐丧失自我,将国家和集体视为自己的生命和一切。最终“无法摆脱伟大的历史,无法和那段历史告别”。

历史是由无数真实的、编造的、发生的、幻想的、自己的、别人的故事和人生组成。
阿列克谢耶维奇让不同的人们讲述自己和他人的故事。每个人口中的历史都只有一个版本,听他们讲述同一个消失的时代,听那些闲言碎语,是一种奇特的阅读体验。


太阳底下无新事,如果你翻开这本书,你会发现很多现在发生的事情,就像是二手的时间,在那个浩浩荡荡的大时代里早已有过先声。人性在历史之中反复轮回翻转,而我们在此刻回望,如处荒原遥看远方群星,也应感到无限悲壮。
苏联的解体,代表着人类历史上一个时代的呼啸而过,在每一个经  历者 的身上留下了    深深的印记。
每一段轰轰烈烈的历史,都是由每一个独立的个体的“时间”和“二手时间”汇聚而  成。所以,才能从个体的记忆与伤痛里去寻找和挖掘那些不曾被世人所知,或是被认为掩藏的故事和真相。
历史终将向前,愿我们可以从那些沮丧、灰暗的故事里看见希望与力量。

本书译者、凤凰卫视资讯台执行总编辑吕宁思对《二手时间》的评价,或许更切中肯綮:冷战结束和苏联解体近四分之一世纪了,俄罗斯仍然在迷茫中寻找自己的身份认同。在西方世界对戈尔巴乔夫时代一片盛赞之时,多数俄罗斯人却似乎宁愿选择遗忘……


《二手时间》的厚重有力还表现在它处处所在的警示性,比如有历经劫难的苏联人,提出了一个令无数人心有戚戚焉的告诫:“只要恢复集中营,就不愁找不到看守”。


在这本书中,阿列克谢耶维奇写道:他们执行了暴力,然后会说自己是在执行命令,什么都不知道,完全是无辜的。


作者把这本书称为"苏东历史巨变的百科全书"。他以一双人道主义的眼睛聚焦于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个体身上。历史会为每一代人烙上了深刻的印迹。每一段时代都以自己的使命来塑造属于它的人类。


前苏联用“真理”与“伟大”培养出了一种特殊的人类——“苏维埃人”。这类人可以一无所有,但很幸福。这类人可以为了理想——大义灭亲;这类人可以为了国家——与死神为友……这类人好像只是活过,但没有真正的生活过——他们没有自己……他们生活在腾空的“伟大”里,他们向往革命,崇拜英雄,直至迷信。那个时代没有小人物的立足之地。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唯一,他们看不到另一种可能。这种唯一是国家这个大怪兽的目的。如今的我们将其看作“奴性”,而他们视为“信仰”——毕生的信仰。没有“信仰”,他们没办法生活。当“信仰”被践踏时,崩塌时,他们痛不欲生,他们选择与他们的那个时代一起消亡。他们的生活里没有另一种可能。


为此先知书店诚荐:阿列克谢耶维奇《二手时间》,本书是人类对一段历史的救赎与回望。没有评判,只是讲述。在复调的写作中让各种不同的声音同时出现,这些复调声音也照见了人性的复调。也是对苏联解体后,1991年到2011年二十年间的痛苦的社会转型中,身处关键历史时刻的普通人的生活,以及他们为梦想破碎付出的代价的讲述。聚焦苏联解体后,再现转型时代普通人带血的历史。豆瓣2016年度高分图书榜榜首。识别下图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注:可在规格中选购作者《切尔诺贝利的祭祷》一书)



▍延伸阅读

斯大林:“这本书,两三百年都休想出版”

一部苏联“大国梦”破灭的醒脑之作

朱学勤:历史就是英美模式与法俄模式的较劲

亨廷顿:无所适从的国家——俄罗斯

俄罗斯帝国争霸世界500余年,最终究竟得到了什么?

张宏杰:从俄乌战事看为什么人们喜欢听假消息?

勇气与怯懦:一场试图拯救苏联的未遂政变

结束与开始:一个步入穷途末路的超级大国

在华盛顿与莫斯科之间:亲历苏联解体

秦晖、金雁:从《古L格群岛》到《红轮》——索尔仁尼琴笔下的历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