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户撒刀的故乡

人民作家V作者 人民作家 2021-07-16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人民作家


杨盛龙在线


杨盛龙“民族文化”连载

(点击标题即可阅读)

1:草原的臂膀       2:在等待

3:酒乡漂             4:石板寨散步

5:大理三月          6:奔放的求爱

7:布朗山日出      8:歌圩盛会

9:锅庄舞缱绻      10:吊楼滴翠

11:翻过澜沧江     12:太阳西行

13:寄情花竹帽     14:金江佩带

15:竹楼情话       16:夏日牧场

17:甜蜜新疆       18:独龙族古风

19:侗乡丰碑       20:同心怒江

21:走近玛纳斯      22:阿佤木鼓

23:祁连守望       24:花儿情韵

25:适彼乐土         26:“目瑙”寓情

27:鄂温克族的欢乐之火   28:达斡尔风情美

29:清清骆驼泉   30:东方第一渔村

31:京家歌潮漫三岛 32:竹竿舞编织

33:放歌兴安岭    34:田园欢歌

35:日月潭畔杵乐声  36:情爱走坡节

37:五彩互助   38:吉祥水

39:娘家婚与四十份水礼  40:大年节喜庆

41:反气候衣食  42:鹰笛鹰舞

43:羌笛酒歌伴年节  44:老大哥风采

45:峡谷飞渡



在户撒刀的故乡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舞的播讲

  

从西南边城瑞丽乘车北上,经过陇川县城,跨过南畹河,翻越几道山梁,一路上,山间林木葱茏,大青树独木成林,凤尾竹袅娜多姿,平坝稻浪翻滚,满目勃勃生机。一块绿宝石般的山间平坝呈现在面前,这就是阿昌族聚居的户腊撒坝子。这狭长的户腊撒坝子,坝头为户撒,坝尾叫腊撒,人们习惯于将户撒、腊撒连在一起叫。户腊撒阿昌族人善于种植水稻、烟草,擅长金属镌刻,最使人惊叹的是他们的打铁手艺。阿昌族的著名手工冶铁工艺品户撒刀远近闻名,不仅云南本省,而且西藏、青海、新疆、黑龙江等省区的兄弟民族都远道来向阿昌族订制购买。户腊撒坝子每个村寨都有祖传的具有独到工艺的刀产品,一个村寨至少擅长打制一种类型的户撒刀,各村寨的名牌产品都有各自的独特标志,在刀把刀背镌刻上各种龙凤花鸟或诸如“猛虎长啸”、“飞燕迎春”等精美图案。户撒刀锋利精巧且形状美观,形式和用途多种多样,有藏刀、景颇刀、阿昌族和傣族人喜欢的尖头刀、傈僳族人乐于使用的平头刀,有黑长刀、花钢刀、腰刀、背刀、小尖刀,有生产用刀、生活用刀、狩猎用的长刀、宰牲用的匕首,等等。一些工艺精当者能把刀打制得极薄而又很有韧性,可以任意弯曲,甚至可以将一把长刀像腰带一样缠在腰间,到时解下就用,锋利无比,真是刚柔兼备,难怪史书赞美户撒刀“精巧美观,柔可绕指,剁铁如泥,锐不可当”。阿昌族擅长打刀,也非常爱刀。每家至少有一把长刀。英俊勇敢的阿昌族男子最爱他们亲手打制的户撒刀,不论在家或外出,总是身背长刀,显得英姿勃勃。爱刀尚武,是阿昌族人勇敢、豪放性格的集中体现,是他们对美的追求。清明过后,泼水节来临。全村寨的姑娘小伙子们汇集在一起,舞着户撒刀,敲起象脚鼓、硭锣和镲,跳起象脚舞,踏着明快的节拍,到山上去踏青。
他们在林间歌唱、采集鲜花,把花插在姑娘头上,别在小伙子胸前。回村的刀阵和象脚鼓舞阵中,更多了些鲜艳和妩媚。寨子里,男子们舞起五色彩旗,姑娘们轻盈地鱼贯而行,端来清水泼浴花塔、花轿。人们将一束束鲜花供献在佛像前,用清水浴佛、浇花。小伙子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端着水盆,从这个寨子跑到那个寨子,寻找姑娘们泼水。寨子里的姑娘们早已汇集到一个隐蔽的处所,严阵以待。就在小伙子们轻手轻脚张望寻找的时候,十几盆水出其不意地从高处飞泼下来,浇得小伙子们浑身透湿。小伙子们快捷地以桶分水,以盆猛泼,猛烈出击。一时,跑的跑,追的追,叫闹声沸腾,正欲浇别人的却被从后脖颈倾注了一大盆,弯腰舀水的反被水浇了头。小伙子们勇敢,姑娘们顽强,在泼水中冶炼圣洁,承受祝福。场院里、大路上一汪汪积水,将太阳光反射到砖墙上。想赶热闹的外乡人,轻踏着喧闹后的宁静,只听得一支多情的恋歌从山坡上飞出:郎是细雨从天降,/妹是清风就地生。/结交要像长流水,/莫学露珠一早晨。晚上,弯弯的月亮挂在凤尾竹梢。一阵悠扬的葫芦箫声飘进姑娘家的窗口。那个在泼水戏耍中被姑娘看中的小伙子踏着月光来了。姑娘的父母、哥嫂热情地请茶递烟,往火塘里加柴,映得姑娘羞赧的脸盘更加红润。知晓内情的家人们一个个都回避开去,留在火塘边的姑娘小伙子喃喃细语,轻轻哼唱着只有两个人听得见的动情的歌儿。小伙子从怀里掏出一根银簪,那是他亲手雕刻的,上面拴有两朵串有闪闪发亮的彩珠的蚂蚱花。这是阿昌族青年男女恋爱中腊撒活动(意为换手艺)的交友结情信物,表示真心爱上了姑娘。姑娘回赠一段自己亲手纺织的阿昌布,便意味着结成了终身伴侣。腊撒馈赠,用阿昌人的话说,不是换手艺,而是在换心身背长刀、英武勇敢的阿昌人,在交友结情中充满柔情蜜意。成婚大喜之日的早晨,朝阳从树枝间洒下缕缕光带。新郎家的堂屋门外的台阶上,树立着一架用几棵带叶金竹做的“金竹拱门”。身挎户撒刀的新郎英俊威武,满脸喜气地迎候在大门口。新娘由伴娘陪伴,在阵阵鞭炮声中走进场院。当新娘上了几级台阶过“金竹拱门”时,新郎把事先藏在身后的一只小公鸡往场院里一抛,引得人们笑闹,新郎“嗖”的抽出长刀,“砍”在“金竹拱门”上。这颇似惊险的一砍,是象征性的比划,意思是为新娘开辟新路。在户撒刀的故乡,人们不但爱刀惜刀,身不离刀,甚至婚礼上也舞剑弄刀,表现出阿昌人的骁勇刚强,在生活中的不屈不挠和充满信心。


栏目主编:李建丽


文/杨盛龙

1953年生于湘西龙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理事。供职于国家民委,曾任文化司副司长、研究室副主任、巡视员等。发表文学作品千多篇,出版散文集《西湘记忆》《二酉散简》《心心相依——中华56个民族散记》《走进都市唱民谣》等。名列中国哲士网“古今中外人物索引”。文学创作成就被《中国当代文学史》等十多种文学史著专节专题评介。民族问题研究方面主撰《民族交往与发展》等著作。


诵/舞

来自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机关干部,《人民作家》平台特邀主播。


每周一期 周二发布

(点击眉头上“人民作家”可任意阅读)

本期目录

封面文章

回归到烟火生活中(江苏/张伟栋)

姜琍敏在线

叫儿子太沉重——长篇情感悬疑小说《心劫》连载(28)(江苏/姜琍敏)

韦江荷在线

奇异之遇(江苏/韦江荷)

张五四在线

我爱老鼠(内蒙古/张五四)

杨盛龙在线

在户撒刀的故乡(北京/杨盛龙)

田德邦在线

想起了金圣叹(湖北/田德邦)

上期回顾

(点击文章标题即可阅读)

封面文章

爱,会让那一天到来的(山东/李建丽)

姜琍敏在线

我就疯一回给你看——长篇情感悬疑小说《心劫》连载(27)(江苏/姜琍敏)

韦江荷在线

写给疫情中的孩子们(江苏/韦江荷)

顾星欣在线

“隔离”的爱(《新华日报》记者|顾星欣)

杨盛龙在线

峡谷飞渡(北京/杨盛龙)

金宏柱在线

难忘的朋友们——《中医走天下》连载二十二(江苏/金宏柱)

田德邦在线

文人眼中的知己(湖北/田德邦)

范观澜在线

无形中的高山(江苏/范观澜)


名家在线稿约

不管您是不是文坛名家,只要您有一定数量、质量说得过去的文学作品可以供每周一篇发表,您在我们这里就是名家。一般文学作品也可,尤其欢迎中篇、长篇小说。好作品有人读才有价值,点击量低于200或连续3篇点击量低于500的将停止刊发;读者反响较好、留言评论较多的可以参加“《人民作家》文学奖”的角逐。本刊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芍药居文学馆路45号中国现代文学馆B座213室 联系方式:18861952100(微信)栏目编辑:zhenxi13142199(微信)投稿信箱:renminzuojia@163.com

如果认为文章还可以,转发分享的同时在文章后点“在看”和留言,以示鼓励!

欲了解《人民作家》详细资讯,请加关注后进入公号,从下方菜单中查询。

往期更多精彩文章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你点的每个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