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麦积山石窟,匠心营造的“东方雕塑馆”

敦煌书坊 敦煌书坊 2023-04-28

麦积山石窟第98窟 大佛


麦积山石窟是中国著名的石窟寺之一,与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洛阳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在中国石窟寺发展史以及佛教艺术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现编号窟龛221个,保存北朝至明清时期的雕塑作品7800多身,壁画1000多平方米。其中尤以北朝雕塑著称于世,被誉为“东方雕塑陈列馆”。


麦积山石窟的造像绝大部分为泥塑造像。初期窟龛的主要造像全部为较大型的塑像,塑像全部为立体的高浮雕形式,贴壁而塑。


塑像的工序

从残损的塑像和背光中观察,大型塑像的基本程序有以下几道:


麦积山石窟第135窟 释迦


第一道工序:塑像的主体躯干和双手用方木为骨架,在基本平整的壁面上凿出与头、身及手臂相对应的桩孔,将木骨架固定,再在木骨支架上捆扎谷草或细枝条,做出塑像的基本形态。

 

第二道工序:在木骨草胎上施一层由黏土加麦草混合而成的粗泥,根据事先设计好的造像形态塑出造像的形体,使造像的结构基本完成。

 

第三道工序:造像大体形态基本完成后,在粗泥之上施一层由细土、麻筋或棉绒等混合而成的细泥,再以浮雕的手法塑造出造像的衣饰等,抹光雕塑的细微之处如五官、衣纹等。

 

第四道工序:也是最后一道工序,即施彩。待泥塑好的造像完全晾干后,按照造像的各个部位及服饰的需要施以不同的色彩。这样即完成了一身塑像的制作全过程,制作好的塑像为泥塑与彩绘相结合的彩塑。

 

我们可以从第74等窟的塑像上观察到以上塑像的制作全过程。


第74窟左壁佛像及背光


第74窟左壁佛像头已不存,身体左下半部分残破,露出内部的结构。像身内部主骨架为一直立的方形木柱,木柱上段与头齐的部位凿长方形榫,套入与壁面垂直的木卯,用于固定头部。而身体的中部与壁面的连接也是垂直一条木桩插入壁面凿成的孔内,另一端则插入直立的主木骨榫眼内。内部的主骨架周围捆束有竹篾,做成木骨草人的基本形状。然后在其上裹粗泥,粗泥上再抹一层细泥,然后雕刻细部衣纹等。


第78窟正壁主尊残断左臂


第78窟的佛像与第74窟的制作基本一致,从正壁主尊左臂残断的断面即可清楚地观察到其制作的过程。

 

塑像的骨架材料

骨架材料方面,除了躯干和手臂、腿等部位用木材和竹篾等为主要材料外,在手指、耳朵以及飘带等部位还使用了木片、麻绳、截面方形的铁条等,这是麦积山泥塑造像普遍使用的方法。


第100窟右壁胁侍菩萨左耳耳铛残破处的内部麻绳


第100窟右壁胁侍菩萨左耳耳铛残破处用拧成两股的麻绳做骨架。其制作方法是在耳垂上钻一小孔,将麻绳一端插入小孔内,麻绳拧成的股与耳铛大小相当,然后在麻绳上裹泥做成弯曲的大耳铛。


铁条用作骨架在最早的第74、78等一期洞窟造像中还未发现使用。目前所能观察到最早使用铁条的是第三期洞窟的第115和155窟。第115窟正壁佛像右手手指均残断,其大拇指内部竖起一根铁条。第155窟正壁主尊左手食指与小拇指残断,都露出里面插的铁条骨架。


第155窟正壁主尊左手手指铁条骨架


铁条的使用一般多用于手指等纤细部位。这种方法在麦积山的各时期泥塑造像中普遍使用, 一直沿用到清代。铁条在使用时弯曲成一定的形状,如手指就弯曲成手指走向的形状,插入先做好的手掌泥中,然后在外面裹泥塑成手指,这样做是考虑到中间铁条与其他部位可以更好地连接,比纯粹用泥做出来的要结实,不易变形和掉落,并且容易掌握手指或飘带等的方向。

 

塑像背光的制作

第一期的第74、78、165窟的主要造像是先在洞窟壁面沿着需要塑造背光的轮廓线上,凿出适当等距离的小孔,然后在孔内插入橛子,再用手指粗的修长竹竿,围拴在橛上,围成竹筐式的背光形,继而在内填入加工后的细泥,直至掩住所围的竹筐,再在上面加工,画上各种色彩的纹样,最后形成一指多厚的凸起于壁面的浮塑背光,粘接在窟壁上。

 

我们从第74、78等窟残破的佛像及壁面和背光泥皮上可以清楚地观察到其制作的步骤和方法。第74窟和78窟三壁主像或完整或残破损毁,背光也多残损,背光多有残蚀的空洞,从其断面即可看出其制作的全过程。


第74窟正壁佛背光桩孔示意图


第74窟正壁


第74窟正壁主佛背光宽阔高大,泥皮厚重,为了使之能与壁面紧密结合,在背光边缘及内部有规律地凿出数排小孔,小孔与壁面不垂直, 内部插入木橛,略为向上倾斜,这样即可起到拉住泥皮使其不易掉落的作用。


我们从残存的第二、三期的塑像背光上可以观察到多数背光泥皮是直接抹在粗糙的壁面上。随着时间的变化,较大型洞窟的泥皮比小型洞窟的泥皮更容易脱落,现存的第二期第128、100、148、80等窟较第三期的洞窟要大,窟内壁面泥皮(包括顶部)和造像背光大多已不存或所剩无几。而第三期的第76、115、86、89等窟相对较小,洞窟内泥皮保存得相对完整一些。

 

佛座的制作

大型佛像多有佛座,而菩萨等胁侍像则为素面的覆莲台。半跏思惟菩萨和交脚菩萨则坐于束帛座上。

 

观察佛座的形制,基本有两种,第一种是上下基本等宽的方形佛座,如第68、73等,第二种是束腰形方形佛座,上下边沿较宽,下边沿要宽出上边沿,中间部分弧形收分,正面看呈“工”字形。其制作大概有以下几种方法:

 

第一,石胎加土坯垒砌。


第143窟佛座


第143窟的佛座下部雕成石胎,在石胎上平砌土坯一层,土坯尺寸为0.36×0.16×0.09米,土坯之上加一层泥,泥层上平铺木板,最后外面通体抹泥完成。

 

第二,石胎泥塑。


第148窟正壁佛佛座示意图


第148窟正壁和右壁佛座、第170窟正壁佛座等先凿留出一定高度和宽度的石胎,然后再裹泥制作成方形或束腰台座。台座的上面边缘纵横以榫卯套接木板,形成一个木框,竖向木板一端插入事先在壁面凿好的两个方孔中加以固定,木板上抹泥制作平整。


第三,泥塑。


第114窟佛座示意图


大部分佛像的佛座为泥塑制作。第114窟右壁龛内佛座是粗泥之间加沙砾层,泥层之间共加两层沙砾层,沙砾胶结在一起十分牢固。该窟正壁佛座在佛座的前部两个拐角处立数根木条裹于泥内以固定泥层。

 

敦煌彩塑的制作工艺与麦积山石窟的基本相同。甘肃其他石窟的泥塑造像如肃南金塔寺、武威天梯山、永靖炳灵寺、武山水帘洞等石窟也基本采用的是与麦积山石窟相同的工序。可见这种塑像的制作工艺能够适用于广泛的地区,也可说明这些地域间的交流与互动。


文章摘编自《麦积山石窟初期洞窟调查与研究》


今日推荐图书

麦积山石窟初期洞窟调查与研究

魏文斌 著
扫码购书
出版发行:甘肃教育出版社
书号:ISBN 978-7-5423-4025-2
定价:148.00

《中国石窟走廊》

《中国石窟走廊》摄制组   编

扫码购书
出版发行:甘肃教育出版社
书号:ISBN 978-7-5423-4943-9
定价:98.00元

艺苑瑰宝——莫高窟壁画与彩塑

赵声良 著
扫码购书
出版发行:甘肃教育出版社
书号:ISBN 978-7-5423-1520-5
定价:38.00元


《陇东北朝佛教造像研究》

董华锋 著


扫码购书
出版发行:甘肃教育出版社
书号:ISBN 978-7-5423-4904-0
定价:68.00元

往期回顾

(点击标题 即可阅读)

中国彩塑的顶峰——盛唐敦煌彩塑

春到人间,敦煌壁画里草木生香

穿越千年灯火,看看古人过元宵有多讲究

舞狮献瑞,百戏之绝

甘肃教育出版社发行部

0931-87730560931-8435009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书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