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追思 | 童嶺:空簾剩月,故人天外——追憶與石立善兄的第一面和最後一面

童嶺 日本汉学研究 2021-01-30


 

編者按:石立善教授,上海師範大學哲學系教授,「東方學者」特聘教授。文學博士(日本京都大學),《古典學集刊》創辦人暨主編。於2019 12月18日因病辭世,享年四十七歲。石教授好學深思,著述頗豐,積極參與當代儒家復興事業,成績卓著。故《國文天地》特于第三十五卷第九期安排專輯《至善立人,如石之介——活在眾位師友間的石立善教授》,以致哀思。《日本汉學研究》公眾號現取得作者授權,特將各位師友悼文轉載于此,以示紀念!




空簾剩月,故人天外
——追憶與石立善兄的第一面和最後一面
童嶺

      最尊敬的學長石立善兄,於2019年12月18日凌晨永遠地離開了我們,恍恍惚惚之間,我至今都無法相信這是真的。立善兄去世前一天的早晨六點多,彌留之際還給我發微信,拜託徐興無老師和我,把從日本京都古勝隆一兄那裡背回來的《論語集解》等兩大本影印書寄到上海,說最近在趕一篇文章用。我當時一陣心喜,看來立善兄的病情是好轉了!可以重新投入學術工作了!然而萬萬沒想到,書寄出去僅僅幾小時,竟從李碧妍、黃曙輝等滬上師友處傳來立善兄天人永隔的消息!後來聽聞,立善兄最後的時光就是在病榻間忍痛寫作。戰士死于沙場,學者死于講壇。蠟炬成灰淚始乾,每一念及,豈不痛哉!
      與立善兄相識到永別,差不多整整十二年,這一紀之中,有太多的暢敘、合作、大笑……而這些似乎一瞬之間都成了永不能重複的回憶。
      2007年初春,我負笈扶桑,宿舍在左京區聖護院,有幸與來京都大學訪學的大儒陳鴻森先生比鄰而居。陳先生有一次問我,京大中國哲學研究室有一位學問極好的留學生石立善,你認識否?京大中哲與中文雖然只隔一層樓,可惜赴日數月,匆匆奔波上課,彼此之間並沒有機會見過。到了當年10月6日,第59屆日本中國學會在名古屋召開,那次主題演講是余英時先生,分會場演講則赫然有「石立善」的大名。當時,立善兄的演講是關於朱子學,他的日語非常好,內容更是精彩,讓我欽佩不已。演講結束,我上前和他打招呼,立善兄竟一口報出我的名字:「我知道你!陳先生提過。」目光瞥見我手頭抱著的長澤規矩也《和刻本漢籍分類目錄》,立善兄的話題便立刻「無縫連接」到日本經學與目錄學——這差不多是我們此後十二年以來,永恆不變的話題之一。我至今都無法忘懷這相識的第一面,他那清澈而真誠的、對學問無比熱忱的、可以感受到「光」的雙眼。這雙眼,直到我最後一次見到他時,依舊炯炯有神——雖然彼時他已經染重疾在身。
今年10月27日,卞東波師兄與立善兄合編的《中國文集日本古注本叢刊》在南大召開解題審稿會,立善兄從滬上趕來。審稿會之後,他即將赴無錫參加「江南文脈」論壇。我本來也會同去,可惜與我為家父約診的時間衝突,故而只能推掉。臨別辭行,我一再與立善兄握手抱歉,立善兄拍拍我的手背,用他溫和的聲音說:「兄乃孝子,應該的!我們兄弟以後再聊,保重!」當時哪裡知道,這就是我們相識相交的最後一面!其實,立善兄本人才是真正的大孝子。他多年來孝敬母親的善舉,國內外經學界的師友都十分敬佩。只是有一個細節,我待到立善兄去世後方才悟到。立善兄去世前,倒數第二條微信朋友圈,轉發了他自己2016年翻譯的《一休》動畫片片尾曲〈母親大人〉。《一休》的大結局,是一休在離開安國寺前,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見到他的媽媽,從此,一休頭也不回地踏上遠行的路——人倫親情,這大概是立善兄最割捨不下的吧!
眾所周知,京都大學吉川幸次郎著有《讀書之學》一書,強調「讀書」與「研究」之不同。立善兄曾經不止一次地說,自己最喜歡的事就是靜靜地讀書。立善兄雖然生前沒有專著出版,但其單篇論文、譯文,都可以稱得上「孤篇橫絕」,特別是他的大量編著,均是中日古典學術史上的里程碑。多年前,立善兄回國求職,推薦信即由從不輕許人的陳鴻森先生親筆撰寫,足見器重。2017年,立善兄還曾作為中方學者代表,在日本國立歷史民俗博物館水上雅晴教授主持的「年號與朝廷」大會上做全日語演講。我心目的立善兄,全然配得上黃季剛先生所說:「學問文章,以四海為量,以千載為心。」
記憶中,立善兄永遠是謙謙儒者。立善兄衣著外貌、言談舉止有兩個情形,一直定格在我的脑海之中。
一是他舉手投足的「明治風」。立善兄常戴鴨舌帽或小禮帽,一如他的導師池田秀三先生。而立善兄的襯衫或T恤衫最上面一個鈕扣,雖不是每天但也常常是扣緊的,這是為人為學嚴謹、縝密的一個重要表現,今人之中,我留學京大的導師平田昌司先生即常年如此;古人之中,敝校先賢胡小石先生也是這樣,即使是大熱天,中山裝第一粒釦子必然扣緊。
二是他溫潤如玉的「夫子風」。我和立善兄對話,永遠會覺得有一股暖流,不徐不疾,安定而和煦。和他電話,則宛如一位英國的老紳士,第一聲總是「童兄好,我是立善。」每次電話講完了,互道珍重之後,他總是不先掛機,等著,等著。只要你說「再見」,電話那頭立刻會回復「童兄再見」,重複多次,直到你實在忍不住先掛機。這些情形,我想,完完全全匹合《論語》所說的「望之儼然,即之也温」吧。
然而,立善兄匆匆的走了,永遠的走了。我痛失一位好大哥、好學長。 
2019年12月20日夜於金陵泣筆 

更多阅读:

追思 | 王昌乐:怀念我的老师 —— 石立善先生追思 | 程苏东:立善兄杂忆追思 | 怀念石立善老师
追思 | 杨少涵:悼念石立善兄追思丨朱兆虎:有许多“存目书”我们再没机会出版
追思谷继明:未刊文一篇,纪念石立善教授追思 | 何光顺:敬悼石立善教授

追思 | 罗不特:追忆石立善先生

追思 | 黄蕉风:忆石立善教授

追思 | 推道石立善教授的宏愿与遗憾

追思丨永远不会再更新的朋友圈

追思 | 才某不才:革去方惊造化权

追思 | 绿山:悼石立善兄

追思 | 孤家有病蘑菇酱:平安夜前夜的偶感

追思 | 古胜隆一:哀悼石立善先生逝世

追思 | 黑雨滴:悼念

追思 | 钟源:刊发论文以示纪念

追思 | 高田宗平:石立善先生追悼文

追思 | 小智:让我难忘的事

追思 | 《華人文化研究》:立誠積善——石立善教授追思專輯

追思 | 《國文天地》:至善立人,如石之介——石立善教授追思專輯

追思 | 楊松年:驀然回首,竟是初次交談的延續

追思 | 杜華偉:惟願天堂裡沒有痛苦 ——紀念石立善老師

追思 | 水上雅晴:弔石立善教授詩


本微信公众号由石立善教授创办,

旨在发布日本汉学与汉学史研究领域

专业论文、书评及相关学术资讯。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