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文章阅读:
其他
评析和谷长篇小说新著《故里》/南生桥
南生桥
和谷先生的新著《故里》,在 60 节的篇幅里讲了 60 多个乡村社会的生存故事。没有声势显赫的名公巨卿,惊天动地的旷世伟业,刻骨铭心的炽烈爱情,曲折离奇的惊险故事,慷慨激昂的豪言壮语,意味隽永的睿思哲理,有的是草根细民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柴米油盐,吃喝拉撒,家长里短,琐屑凡庸。与冯骥才《100 个人的 10 年》是“100个普通中国人在文革中心灵历程的真实记录”不同,在这部名副其实的草根列传中,那些平凡庸常的生命,默无声息地存在,默无声息地消逝;蝼蚁人生既弱小无助,脆弱易断,生命伟力又旺盛顽强,生生不息。福克纳的笔没有离开过他那个邮票大小的家乡小县,作者所描绘的则是其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村庄。由于人性的共通,作者讲的是故乡的父老乡亲,读者看到的却是一个个“熟悉的陌生人”。一部作品集中讲一个或几个故事,塑造一个或几个典型固然可以少胜多,但对于林林总总的大千世界,却难免以偏概全之虞。刘勰在说:“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故圆照之象,务先博观。……无私于轻重,不偏于憎爱。”(《文心雕龙·知音》)他说的是衡文之道要从大量的感性对象中去归纳出理性认识,尽量做到公正客观。将此移于知人论世的著述亦完全适用,只有通过对足够数量的感性对象“无私”“不偏”的“博观”,才能达到“轻重”合宜、“憎爱”均衡的“圆照”。由此出发的《故里》,便形成以下几个特点。
一、诸多元素的世相百态读罢《故里》最深刻的印象是:众生群像的风俗画,世相百态的浮世绘。作者既钩沉辑佚,又关注当下,囊括或老或新的各种元素。老元素如《50》的中条山抗战,《17》的吃食堂,《30》的老西瓜、老油坊,《54》的皂角洗衣,《60》的羊群烟、四色礼;新元素如《02》的改厕所,《06》的非洲打工,《13》的合作医疗,《17》的留守老人,《37》的大学生就业,《38》的大学生婚恋,《39》的滤镜美颜功能,《40》的“等着我”,《43》的钡餐透视,《58》的顶替,甚至还有《60》的量子纠缠……而更多的是足以耸动视听、刺激神经的各种奇人异事:《06》既有煤窑投机商的奸伎得逞,惊掉人下巴,又有拆迁农民的沦落城市,隐痛难消;《12》的水生姐姐独闯军营,保住军婚,《34》的戏娃人生如戏,悲喜变幻;《12》《20》《33》《45》的“脚家娃”煤窑底谋生,出牛马力,《01》《17》《45》《46》《58》《60》的回乡知青风雨不避,与时俯仰;《14》的后妈因奸杀人,恶性不改,《21》的赌徒杀死赢家,抛尸枯井;《23》《57》的巫婆治病,刀声响亮,《54》的狼口夺人,惊心动魄;《26》《27》的独户与大户生存竞争,《28》的“一家庄”单干户离群索居;《27》的“文革”派斗置人于死地,《26》的计划生育手术如劁猪阉羊;《28》的土匪活人点“天灯”,杀人越货,《48》的小妾奋勇杀叛徒,打散土匪;《32》的咸铜线上刹闸路,《33》的“两面村长”、地主的勤劳致富,生活刻苦,以及《58》的巧儿梦到七双布鞋……更有足资警世的非常事件:《10》的小田给一个“千万富豪”作 30 万高利贷的担保人,次日此人人间蒸发;《23》的吉庆陷入传销,钱被骗光,整天躲债。《16》王水的儿子夜里在半路上抢修车,“醉驾的车子便风驰电掣般冲来”,他和儿子外加一个学徒“三条人命瞬间消失 。肇事人逃之夭夭。”《29》赵老五的老婆贪得无厌,逼得“准上门女婿”黑娃将其母女俩用镢头砸死。既异象纷呈、警人醒世,又单一纯粹、稀松平常——这就是世俗社会的惨淡人生!
二、无奇不有的各种细节读木心的《上海赋》,惊奇于其中繁缛宏富、细针密线的种种市井细节。《故里》中展示的,却是曾经煤都、黄土高原上的草根阶层形形色色的生存切片。属于吃的如:《20》的“表哥”他“姑会从地里剜了野菜回来,和了杂面谷糠,大铁锅蒸了包子,和两个小表弟蘸辣子醋水吃,香得要命”;同篇的学生背馍是上世纪 50-80年代乡下学生的普遍经历(笔者也是),有位作家的散文《背馍》在网络上获得了数百万的点击量也是旁证;《32》的放羊人“也常是在搪瓷缸子里挤了羊奶,捡了柴草点燃,煮熟了喝,那个香味,顺风飘散”;《34》的“脚家娃”戏娃头顶一个鸡娃子灯,一班发放四两菜子油照明,他“把油灯压得眯眯的,每班能省二两菜油,带回家给媳妇和丈母娘烙油饼吃,讨得喜欢。”其他生活如:《42》的老辈人抽旱烟用火镰粘上芒硝棉絮打火;《21》的精心打造婚房顶棚(笔者也是);《30》的“杀猪”堪称操作规范;《44》的“牲畜的配种,得有人操持”历历如见;《43》的“人们惜水如油,洗脸的脸盆从来都是斜放在墙角,掬起一捧水洗净手脸的”;《54》的“到了收麦子,是一撮一撮拔的,打不了多少粮食。”这一切在今天都成了旷世奇闻。至于《43》的炭窑构造,《42》煤窑上“八人合扳的大辘辘”,尤富认识价值。而《52》的大力士占娃简直是李元霸、薛仁贵再世:赶脚路上脚客打架,“厮打完毕,两队骡马还是僵持着。这时,只见占娃挥舞了几下子胳膊腿脚,直接上前驾起稍瘦弱的骡马,连同驮子一起扛到一边去,疏散拥挤的驮队。”随便打开那篇,都充满诸如此类的鲜活细节。福斯特曾提出“故事”与“情节”的区别是有无因果关系,但使人物、情节得以不朽的,无疑是那些精微到分子级的细节,它们甚至能独立地永存记忆,口笔相传。难怪有作家声言要买细节。三、蝼蚁生存的生命易逝读《故里》会发现一个高频词“死亡”。“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蝼蚁人生的死亡真是既悲惨又平淡。《01》《04》《20》《23》《25》《44》《27》《54》等多篇都有旺盛生命的猝然消逝。尤以《21》《22》的忙大为最。忙大连丧 3 妻 2 孩 1 媳 6 位亲人。第一个“媳妇,贪吃了生产队柿子棚里的冻柿子,得了急症”而死;第二个媳妇临产时大出血而死,婴儿“没有奶水吃”亦死;第三个媳妇“坐在悬崖上纳鞋底”与问路的拉呱,“一高兴,身子往后一仰,便落空了。重重的落在崖背底下人家的院子里”;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女儿闲儿“无声无息地凋谢了”;儿子忙儿酒后驾车飞驰,“一个趔趄,车子从右手的沟里冲了下去。……燃烧起一团火。”他捡了一条命,“媳妇,已是一团软绵绵的血肉之躯”。忙大自己“终了还是一口痰堵在喉咙眼里,闷得直翻白眼,刹时间咽了气。”生命,神圣的生命在这里真的轻如鸿毛,别人不珍惜,自己也不珍惜。看来人的生命并不等值,“坐不垂堂”“不死于市”的是“千金之子”,草根细民云乎哉!四、各种人物的出场、塑造与《儒林外史》相似,《故里》没有一个贯穿始终的人物。其人物出场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列传形式,各自独立,互不连属,此种居多;二是系列,如《01》到《05》是比邻而居的 5 家,《09》的二田和《10》的小田是兄弟俩,《23》的水娃和《24》的二水是堂兄弟,《42》的三爷和《43》的大山是父子,《59》的春生既和《58》的巧儿是兄妹,又和《60》的大麦是叔侄,《35》到《38》的 4 位主角都是农妇,《50》的墩子和《51》的罗明都是老红军,《39》《40》《41》的人物出自同一家谱;三是“容量”各异,《21》《22》是两篇合写忙大 1 人,《30》是 1 篇写宁家兄弟 4 人,《31》写大锁和二锁的兄弟、夫妻 3 人;四是虽为同一系列,并未集中排列,《26》的丁牛是昧心暴发、心安理得,《45》的兴旺是见好就收、全身而退,《47》的安娃子还“在路上”,他们虽同为农民企业家,却并非“同路人”,所以隔而离之。金圣叹说《水浒传》中“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福斯特也提出过扁平人物与圆形人物。《故里》中是否有可“达标”者?《15》的吕娃是浪子回头,《19》的大印则一坏到底,是季羡林说的不会变好的坏人。《20》的二栓是曲折奋斗,终获成功。《39》《40》《41》家谱系列讲了祖上的几位义人。《39》的“这位先人”因行义举,其不孕的病妻奇迹康复,生下一子,“这一支人繁衍生息,有了一百多人丁,门楣兴旺发达。”《40》的一母两父、远隔千里的兄弟暮年相见,子孙世世牵念;《41》一父两母的“隔山弟兄”严儿、介儿一家和融,分而复合,“早年与堂兄弟分家,写的地契,几百年之后地名没有任何改变”。这种古代的仁义家风看来已成绝响。出于体例,作品的这些典型没有集中为一,而是散见数处。五、表现手法的散视、速描《故里》的表现手法,一是分之则散点透视,合之则多点聚焦。看似散乱无章,总归描绘世相;二是娓娓而谈,平静叙述,价值判断,隐寓其中;三是主要速写、白描,无静态写景与心理描写;四是频见方言俗语,偶爆粗口,“荤素”搭配。缺失在于提炼集中(例如分类)不足,各种“零部件”充斥、堆积,有如“碎拆下来,不成片段”的“七宝楼台”。《故里》所展示的一方水土上万花筒般的世情民生,具有认识过去、关注现在、思考未来、参悟人生的普遍意义。她所蕴蓄的各种丰富信息,提供了多种读解的潜在价值。“故里”不故,生命长新!作者简介:南生桥,男,原咸阳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有多部专著出版。【编辑】孙 阳
【主编】秦陇华
你右下角点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