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惊回首!三十八年前的昨夜安康大水灾!十万人痛失家园!

黄堡书院
2024-09-24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小人物大人物 Author 木闻



安康行 长篇纪实文学《1983安康大水灾》发行座谈会
和谷长篇纪实文学《1983安康大水灾》出版
来源:陕西日报
和谷新著长篇纪实文学《1983安康大水灾》出版。1983年7月31日,汉江暴发了四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灾后重建30年旧貌换新颜。本书从人与自然、人与历史、人与城市、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多重视角,转述众多目击者的诉说,真切地追溯了那场水灾,并以纪实文学的形式,客观、哲思而诗意地解读了这个灾难符号留给人们心灵深处的精神密码。和谷在后记中写道:2014年,重新涉入已经消失了30年的那场大水灾的泥沼,追寻其来龙去脉,重新撰写,终成此书。
长篇纪实文学《1983安康大水灾》发行座谈会举行
来源:安康新闻  2016年01月27日

1月27日,由国家一级作家和谷创作的长篇纪实文学《1983安康大水灾》发行座谈会在我市举行。副市长邹顺生出席座谈会。

和谷,1952年生于陕西铜川,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国家一级作家,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团顾问,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原陕西省文联副厅级巡视员。《市长张铁民》获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著作《和谷文集》等五十余部。《1983安康大 水灾》分题记、结语、后记和“依水而居、千年水患、危在旦夕、灭顶之灾、死而复生、八方援手、魂兮归来、重建家园、祝福安康”十章,近46万字。

和谷说,1983年7月31日,长江最大支流汉江暴发了四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陕南安康 城遭遇灭顶之灾,十万之众痛失家园。灾后重建,30年旧貌换新颜。这本书追溯了这场大水灾的来龙去脉,客观、哲思而诗意地解读了灾难符号留在人民心灵深处的精神密码,存史资治,铭恩励志,为安康祝福。

邹顺生在讲话中指出,要树立正确的科学发展观,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必须要有强烈的灾害意识、安全意识。从水灾教训的角度看,我们应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加快推进汉江综合整治、陕南避灾扶贫搬迁和安康中 心城市重心北移,从根本上解决水患问题。这本书具有独特的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希望大家充分运用好这本书,发挥好、传承好、挖掘好、弘扬好它的价值。

会上,陕西人民出版社代表石继红介绍了编辑情况,和谷向市水利、气象、规划等 单位进行了赠书,安康文化界学者代表进行了交流发言。



附:

汉江女儿秦月水灾时她十二岁 读和谷《1983安康大水灾》一书微信:

作为洪水的亲历者,仿如昨日。今天收到这砖头一样大的记录作品,仍然忍不住泪满衣衫。经此苦难,珍视生命,敬畏自然!衷心期望,汉江——我的母亲河,健康悠然,永远佑护她的子民。只有健康的汉江,才能养出健康的儿女。

拙作《水漫金州》一文,有幸被和谷老师多处引用。在书里,他亲切地称我是“汉江的女儿”。是的,这条母亲河养育了我,我是从小喝汉江水长大的。

祝福母亲河,祝福一江两岸的乡亲们。

秦月就是当年的小妮子洪彬。1993年南下深圳,后来成家生下我聪慧美丽的女儿。因思念家乡,取名“秦月(粤)”,兼顾两地。后用“秦月”发表《水漫金州》,逗哭了好多人,赚了很多泪水回来。岁月如梭,半世奔波,回望来路,顾盼去路。珍惜亲情,感恩朋友。祈愿时光静好,平安远长。

和谷老师巨作《1983安康大水灾》,今日收到。抚纸抹泪,难以自控。谢谢老师的书,它具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在以后N年的汉江治理,文化,城建等方面,必将载入史册!

附:

安康1983·7·31水灾35周年祭 ∣ 图文全目录

来源:小人物大人物  作者:木闻

「一九八三年,在安康人心中划了一道永不愈合的血口」。

三十五年过去了,没能忘记。
二〇一三年,在牵记了很多年之后,终于可以为安康记录这段历史。只是,写完也不能释怀,反而时时念起。
这里的六篇文图,就是那年安康水灾三十周年纪念时采写的旧文、老照片。发出来好几年了,以为不会再有读者,后台却常常收到留言。
最近的这一条是七月廿九日晚23:13读者流星石发来的——

「一九八三年特大洪水我亲身经历了,

洪水从东堤决堤冲进城区,

没有多久电池厂爆炸,

八月一号又是石油公司爆炸,

当时安康城区上空正有一架飞机,

万里来安康视察灾情,

我和我大姐在培新街口接受采访,

到处都是毁掉的房屋和尸体,

安康洪水电影纪录片有我和我姐,

当时我十六岁,

经历了几百年一次的特大水灾!」

历历如昨。

留言最多的,是当年参与抢险救灾的「84857部队」的战士们。他们回忆当年,也兀自感慨:「三十多年了,我们都是五十几了,老了。」
战士怎会老去。
如同时间可以冲淡记忆,却冲不淡回忆。
常常念起很多位老先生,想起他们讲述的洪灾亲历。
张子美、张培祥、蔡鸿恩、吴定国、元树德、和谷……
还有黄野鲁老先生。一三年采写时,只是见到了他的一篇调查报告。没想到,文章刊发后,八十二岁的老先生写来一封29页的长信,叙说当年事……
这里发出的是一个目录,点击每一篇标题或照片,即可阅读那年的故事。
以此向诸位先生致敬。
向抗洪救灾的战士致敬。



【毁灭】

一座城市的灭顶之灾



这张照片是时任安康群众艺术馆馆长、摄影师邱永锡最后撤退时拍摄的。时间是1983年7月31日下午6时30分。汉江水位几乎平了安康汉江大桥。当时大桥已下令禁止通行。洪峰最高水位比桥栏杆高出1.5米。这座通车于1970年的安康汉江第一座大桥历经特大洪水考验,几乎完好无损,至今坚固挺立

邱永锡  摄

↑  ↑  ↑

点击阅读


【口述】

 洪灾亲历

安康人不堪回首的那一夜


1983年8月5日清晨,安康大桥路马坎,积水仍未退去。头戴防毒面具的解放军战士在橡皮筏上探寻尸体,一辆解放牌大卡车不知从什么地方被洪水冲到此处

吴定国 摄


↑  ↑  ↑

点击阅读



【沉浮】

副总理怒不可遏

当即宣布「地委书记就地免职」


万里在安康灾区慰问受灾群众

王红  摄


↑  ↑  ↑

点击阅读


【声音】

我是安康县长张子美,
大水要来啦!
大家丢掉坛坛罐罐,
快跑吧!


1983年7月31日下午,安康县县长张子美在县广播站播音室发布撤退命令

朱群茂  摄


↑  ↑  ↑

点击阅读


【影像】

万里甩开胳膊,

「不就是个副总理嘛,掉下去也是这百十多斤」


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万里(左二),中共中央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李鹏(左一)在安康东关重灾区视察

邱永锡  提供


时任兰州军区政委肖华将军(左六)、中共陕西省委第一书记马文瑞(左一)、省长李庆伟(左五)、省委书记董继昌(左二)在安康看望抗洪救灾的解放军官兵

吴定国  摄


↑  ↑  ↑

点击阅读


 

【重生】

一条大河与一座古城的千年纠葛


这幅航拍照片摄于1983年安康水灾发生前的4月底。画面上可以看出当时的安康城江南、江北几乎没有一栋像样的楼房,老城区(图右上角)全是一片灰蒙蒙的低矮瓦房和一条不堪洪水一击的古城堤;江北(图左下角)的安旬公路是一条不上等级的土路,路的两旁也没有什么像样的房子

吴定国  摄


↑  ↑  ↑

点击阅读


素材来自 张培祥 主编的《安康“7·31”洪灾记忆》

图片亦来自此书及安康市档案馆
摄影   邱永锡   吴定国   丁慎忠   胡武功   朱群茂   张东风
来源:黄堡书院综合整理
友情提示:凡黄堡书院公众号原创文章,转发者请注明来源,违者视为侵权。

往期文章阅读:

铜川有个叫郭粉的女士奔波在抗洪救灾途中

黄堡古寨行/闻双全

这位妈妈用非凡的智慧,滔天洪水中救出自己的孩子

铜川市历任市长名单(共23位)

铁凝:真正的文学不能抄近道,没有近道可抄

连载/和谷长篇报告文学《寻找雷锋的蕉萍》⑩

连载/和谷长篇报告文学《寻找雷锋的蕉萍》⑨

连载/和谷长篇报告文学《寻找雷锋的蕉萍》⑧

连载/和谷长篇报告文学《寻找雷锋的蕉萍》⑦

连载/和谷长篇报告文学《寻找雷锋的蕉萍》⑥

连载/和谷长篇报告文学《寻找雷锋的蕉萍》⑤

连载/和谷长篇报告文学《寻找雷锋的蕉萍》④

连载/和谷长篇报告文学《寻找雷锋的蕉萍》③

连载/和谷长篇报告文学《寻找雷锋的蕉萍》②

连载/和谷长篇报告文学《寻找雷锋的蕉萍》①

六度槐花 诗情绽放,2021槐花诗会举行

文学写作的意义/和谷

和谷创作中心在姜女故里•秦人村落景区揭牌成立

丝博会 | 和谷:王益文化的优势


【编辑】孙   阳

【主编】秦陇华

你右下角点一个小编工资涨五毛…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黄堡书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