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Cell综述:人与肠道菌群休戚与共的一生

小昌 宏基因组 2022-03-28

本文转载自“态昌基因”,己获授权。

俗话说的好啊:

体胖还需勤跑步,人丑就要多读书。

(俗话:你特么的又来坑我……)

开玩笑了,小昌就写这么几个字会被老板炒了的继续哈

虽然如此~但是大神会用大神的方法告诉你:You are not alone.

所以,这是一篇用科学的方法安(cui)慰(mian)单身狗的好文章。

按照惯例,我们还是要先划个重点:

1.你和你千千万万的小伙伴

2.伴随你成长的不仅有作业和考试,还有你的菌群

3.岁月的痕迹不仅仅是脸上的皱纹和眼里的风霜,还有你的菌群

4.让我们在生命的道路上并肩作战


1你和你千千万万的小伙伴


人体是一个庞大的共生体。人体皮肤表面,口腔,呼吸道,肠道,生存着大量微生物,它们的数量是人体本身细胞的数十倍,编码的基因是人体基因的100倍。人体为细菌的生活提供生存场所和营养,而这些微生物作为回报,可以调节人体的各个器官和系统,保护人类健康

甚至有些人认为,人体的线粒体某些细胞器,也有可能是原核生物退化所形成的。(没错,这种牺牲自我,成全他人的行为真的不是感动中国里才有的)

终其一生,你的菌会一直陪伴你。尤其是你的肠道菌群,它甚至会像你的基因一般,可以用来预测你将来患某种疾病的风险,比如你是不是容易患糖尿病,是不是容易变胖。

但是就像动物会退壳一样,在你生命中不同时期,也会有不同的菌群陪伴你。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下陪我们长大的那些菌。


2伴随你成长的不仅有作业和考试,还有你的菌群


这题目真是扎心了……小昌做过的作业考过的试那可是约等于0.1倍的菌群数量啊!!!!!

不不不,我们要及时刹住这个话题,我们还是要专心聊菌群。

胎儿期:曾经人们认为胎儿是一个无菌的生物体,因为胎盘是不允许微生物通过的。可是后来,人们发现,事实并非如此。母亲肠道中的菌群,比如一些变形菌门,还是会通过种种方式定殖在胎儿的肠道中。关于胎儿菌群的研究比较匮乏,仍然需要更多的研究去验证。


婴儿期:当婴儿出生后,菌群通过母亲的阴道(顺产)、皮肤(剖腹产)等途径进入新生儿体内,之后,母乳又会新生儿带来大量的益生菌,比如双歧杆菌、乳杆菌、葡萄球菌、肠球菌等,帮助有益共生菌在婴儿体内定殖。母乳对新生儿肠道菌群的影响是任何的配方奶粉都无法达到的。


幼儿期:当婴儿断奶之后,由于会摄入各种各样的食物,人的肠道菌群变得复杂多样起来。人肠道中适合消化母乳的双歧杆菌数目会减少,而适合消化植物多糖的菌群数目会增加,帮助人们从植物性食物中摄取热量。但是幼儿的肠道菌群与成人还是不同的,比如,幼儿的肠道菌群存在着较多的从头合成叶酸的基因,而成人肠道菌群中存在着较多分解食物中叶酸的基因。(果然姜还是老的辣,越长大越知道偷懒省劲)

婴幼儿的肠道菌群不仅仅影响着消化系统的发育,它还对免疫系统(不生病)、神经系统(变聪明)的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总之,小朋友们不要挑食,多吃水果蔬菜才能健康成长。大力水手爱吃菠菜,也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然鹅,现在的小朋友可能并不知道大力水手是谁)。


图片来自热心肠日报

青春期:青春期的菌群变化与性成熟和身体各器官的成熟有关。在这一时期,与儿童的肠道菌群相比,青春期的肠道菌群会受性激素影响,产生性别特异性的菌群。除此之外,菌群还会在这一时期获得耐药性。与成人的菌群相比,青春期的菌群在功能上与成年人存在着差异。比如说,青春期的菌群基因功能多与生长和发育有关,而成人的菌群多与炎症和肥胖有关。(知道为啥有的人小时候是竹竿,长大了开始横着长了吧)

成年期:成年人的肠道菌群相对未成年人更加稳定,更不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成年人肠道微生物的丰度会更高,并且会产生“核心微生物组”,从而增加了肠道微生物的抗干扰能力。但这并不代表成年人菌群不会受环境的干扰。饮食习惯、生活压力、季节、温度、海拔等等因素都会影响成年人的菌群组成。

所以,为了维持人体微生态的健康,我们的口号是:


妊娠期:对于成年女性来说,妊娠期是人生中比较特殊的时期。孕育生命对于女性来说,不仅意味着将要从“我们”变成“我们仨”,由于激素影响和生理变化,她们的肠道菌群也会发生改变。这一时期变形菌门和放线菌的含量会显著上升,肠道菌群的组成与孕前存在着差异。肠道菌群的组成变化还可能与生理或者心理变化有关,比如孕期及产后的焦虑和抑郁。


人的一生伴随着生、老、病、死,而菌群当然也不会只在我们生长过程中与我们共进退。在我们逐渐衰老,走向人生终点的过程中,它们也会悄悄发生着改变。


3岁月的痕迹不仅仅是脸上的皱纹和眼里的风霜,还有你的菌群


衰老一向是一个很忧伤的话题,但却是一种无可抵抗的自然法则。人们在衰老过程中并不仅仅表现在外在皮肤的松弛,皱纹的增加,还有内在菌群的改变。

图片来自热心肠日报

衰老进程中,运动减少、营养改变、药物和居住状态变化均会影响微生物及其产物,带来生理和免疫变化。

老年人肠道内变形菌门、黏胶球形菌门、拟杆菌属和Parabacteroides的含量会降低;与微生物代谢相关的产物,像是维生素B7、 B12、肌酸和肌酐的含量也会减少,导致肌肉大小萎缩,功能降低。衰老过程中菌群的改变也会影响肠道的生理功能,如肠道动力降低、黏液减少、肠道屏障功能失调、生态失衡。肠道功能的改变又会进一步影响肠道将代谢产物和细菌毒素转移到血液循环系统中。


菌群对衰老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消化系统中,也体现在对大脑和神经功能的影响上。


图片来自热心肠日报

肠道菌群与中枢神经系统(CNS)的对话是非常复杂和网络系统。菌群和CNS可以依靠免疫系统、循环系统或者激素调节等方法进行交流。例如,免疫细胞感知肠道菌群后,可以分泌一些调节神经系统的信号因子,调节肠肌神经丛和黏膜下神经丛的功能。大脑和脊髓可以感受肠神经系统的刺激,或者通过迷走神经感受或者循环系统直接感受这些与微生物相关的信号因子。CNS中不同的细胞,比如神经元、小神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可以通过转录调节促进或者抑制肠道内菌群的生长。现在,科研人员可以利用无菌的动物模型或者抗生素的方法研究肠道菌群与神经性疾病的关系。


4让我们在生命的道路上并肩作战


既然肠道菌群伴随着人的一生,并且与许多疾病都有关联,那么我们与菌群是否可以在生命的进程中并肩作战,过好我们的一生?

答案是肯定的,只是看你怎么利用好这些little cutes。

在临床方面,我们可以利用某些益生菌或者其代谢产物作为药物对相关疾病进行治疗。或者医生可以根据某些菌进行疾病的诊断和个性化用药。相对于人体自身基因组而言,微生物更容易被改变。当我们了解了微生物与疾病的关系之后,可以通过粪菌移植、益生元/菌、抗生素等众多手段干预调节。


对于衰老,虽然生老病死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可是我们依然可以顺应自然规律,延缓衰老,保持健康。

重视膳食纤维的摄入。长期住院的人由于缺少膳食纤维的摄入,其肠道菌群会较为失调,相比于住在社区的老人会更容易产生炎症,也更容易生病。

控制食物热量摄入。减少每日摄入热量的30%(也就是吃七分饱)可以提高肠道中乳酸菌的含量,降低体内脂多糖(LPS)的含量,可以使身体更加健康,延年益寿。

适量运动。运动能够改变肠道菌群的组成,且增加有利于肠道健康的微生物比例。

在百岁老人肠道中,AKK菌、双歧杆菌、Christensenellaceae的含量较正常人丰富,这与他们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也是分不开的。



虽然现在出现了许许多多神奇的整容技术可以让你看起来更年轻,但是小昌想说,在我们身边,那些真正被岁月遗忘的人绝对不是靠外在的整容化装,而是靠着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乐观的心态。

(当然也有像小昌一样靠脸大装嫩的)。

不过,既然生老病死是自然界的规律,我们何不接受慢慢成熟的自己,接受上帝为我们安排的每一点改变。这个世界上永远不变的真理就是顺应自然规律,吃自然界为我们准备的食物(烟草和罂粟除外),好好运用身体的每一项功能。

同时,希望我们都能找到一个人,他会爱慕你年轻时的容颜,也会承受在你身上岁月的变迁。毕竟,这个世界上最浪漫的事,就是找个人跟你一起慢慢变老。

猜你喜欢

10000+:肠道细菌 人体上的生命 宝宝与猫狗 梅毒狂想曲 提DNA发Nature 实验分析谁对结果影响大  Cell微生物专刊

系列教程:微生物组入门 Biostar 微生物组  宏基因组

专业技能:生信宝典 学术图表 高分文章 不可或缺的人

一文读懂:宏基因组 寄生虫益处 进化树

必备技能:提问 搜索  Endnote

文献阅读 热心肠 SemanticScholar Geenmedical

扩增子分析:图表解读 分析流程 统计绘图

16S功能预测   PICRUSt  FAPROTAX  Bugbase Tax4Fun

在线工具:16S预测培养基 生信绘图

科研经验:云笔记  云协作 公众号

编程模板 Shell  R Perl

生物科普  生命大跃进  细胞暗战 人体奥秘  

写在后面

为鼓励读者交流、快速解决科研困难,我们建立了“宏基因组”专业讨论群,目前己有国内外150+ PI,1500+ 一线科研人员加入。参与讨论,获得专业解答,欢迎分享此文至朋友圈,并扫码加主编好友带你入群,务必备注“姓名-单位-研究方向-职称/年级”。技术问题寻求帮助,首先阅读《如何优雅的提问》学习解决问题思路,仍末解决群内讨论,问题不私聊,帮助同行。

学习16S扩增子、宏基因组科研思路和分析实战,关注“宏基因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