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几十人小药厂走出的惊天抗癌神药
近日,一则关于“广谱抗癌神药”上市的消息在朋友圈里广泛流传,“广谱”、“75%治愈率”、“老少咸宜”,这一系列惊艳的词语让本已被癌症折腾得精疲力尽的国人,仿佛看到了癌症可以被治愈的曙光,甚至开始惋惜因癌过世的名人“如果能多坚持几天就可以治好了……”。本着不黑不吹的态度,我们不妨一起来看看“抗癌神药”是如何诞生的。
既然是一款药物,那到底治疗什么疾病,应该是我们最起码需要了解的。刷屏的这个药物叫做Larotrectinib,也称做LOXO-101,其商品名唤做Vitrakvi,于近日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正式批准上市。
图片来源 https://www.fda.gov/NewsEvents/Newsroom/PressAnnouncements/ucm626710.htm
这么一款“神药”,很多人肯定以为它出身名门,事实恰恰相反,它来自一个名不经传的小公司Loxo Oncology,这个公司有多么“低调”呢,正式员工只有几十号人,就是这样一个小微公司拿出了震惊世界的产品,并受到制药巨头拜耳公司的青睐,主动伸出橄榄枝与之进行战略合作,共同研发,推动面市。所以说是不是能干成大事,真的跟有多少人没有关系,也不得不感慨国外的成熟的研发体系。
图片来源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arotrectinib
这款药物的神奇之处在于它的“广谱”,能解决很多不同的癌症类型,像是我们熟悉的肺癌、黑色素瘤、结肠癌、乳腺癌等共计17种。以一敌十,听起来如此不可思议,是因为有一个大前提——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来看,针对的都是携带NTRK基因融合的实体肿瘤病人。因此该药实际上是一种原肌球蛋白受体激酶(TRK)的选择性抑制剂。NTRK基因的作用是什么呢,说起来有点复杂,通俗的来说,NTRK基因负责编码TRK家族蛋白,是一组高亲和力的神经生长因子受体。当TRK信号通路改变就会导致多种癌症发生,尤其是NTRK基因的融合,是一个已经明确的致癌原因,即NTRK基因与另外的无关的基因融合在一起,导致产生的融合蛋白持续活跃,进而驱动肿瘤的扩散和生长。LOXO-101的作用就是靶向这一关键位点,是这一蛋白的选择性抑制剂,具有摩尔级别的活性。因此如果想成为这个药物的针对受众,需要先进行基因检测,来确认是否带有NTRK基因突变,只要有这个基因融合或基因突变的,理论上就可以使用这个药物。因此,整体看来,该药解决的肿瘤类型似乎很多种,但其实从微观的角度来看,可以都归类于一种。
我们自然就会关心,这种基因融合的比例是多少,从临床来看,大约有1%的癌症病人有这一基因突变,换言之,只有1%的癌症病人是这个药物的真正受益者。所以,当初会发现这一药物在如此多的肿瘤类型中起作用,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因为病例样本实在太少,想要选取同一类型的肿瘤病人进行临床对照实验,难度相当大。于是,现在来看,具有革命性的治疗方案被采纳,即“篮子试验”: 不在乎肿瘤来源,只关注是否有基因融合突变,只要对症,就进入临床试验。可以说,这一理念是精准医疗的一大进步。要知道,最初的靶向药都是针对不同的肿瘤类型,虽然相同的病患统一归类解决,可以将研发效率最大化,但随着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尤其是测序技术的发展,我们意识到,癌症相关基因才是不同癌症之间所相通的。因此再针对某一类型的癌症来局限的看问题,反而还会降低效率。该药的研发,就是“篮子试验”的极好范例。
图片来源 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1714448?query=featured_home
从2015年3月到2017年2月,55名对症的病人注册参与了该研究,结果也是相当令人振奋。早在2016年12月该药就在ESMO亚洲第1阶段更新中展示出卓越的穿越TRK融合癌的抗肿瘤活性,引发学界广泛关注。次年2月份其主要疗效分析的临床试验注册工作完成,5月份FDA授予其授予其治疗携带NTRK基因融合的实体瘤的突破性药物资格(Breakthrough Therapy Designation)以及孤儿药地位(orphan drug designation),意即作用于患病人群不到20万人的治疗药物。2017年6月,该药携75%有效率的惊艳表现亮相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技惊四座。今年2月,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让人们早早就对这一“神药”充满期待。
图片来源 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1714448?query=featured_home
如今,经过多方努力,终于成功获批上市,这不仅是癌症病人的福音,更多的意义在于癌症靶向药物研发的新思路,带有相当大的引领和启示作用。虽然受众人群相对较少,但此“玉”一抛,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会引出更大的“玉”。或许,癌症治疗真的大有希望了。
作者简介
Lily爸妈,医学博士,目前就职于维也纳医科大学,宏基因组公众号签约作者,专注于微生物领域的研发工作,过去三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文章13篇,长期撰写科普稿件,已发表生命医药类的科普稿件百余篇。
猜你喜欢
10000+:菌群分析 宝宝与猫狗 梅毒狂想曲 提DNA发Nature Cell专刊 肠道指挥大脑
文献阅读 热心肠 SemanticScholar Geenmedical
16S功能预测 PICRUSt FAPROTAX Bugbase Tax4Fun
生物科普: 肠道细菌 人体上的生命 生命大跃进 细胞暗战 人体奥秘
写在后面
为鼓励读者交流、快速解决科研困难,我们建立了“宏基因组”专业讨论群,目前己有国内外2600+ 一线科研人员加入。参与讨论,获得专业解答,欢迎分享此文至朋友圈,并扫码加主编好友带你入群,务必备注“姓名-单位-研究方向-职称/年级”。PI请明示身份,另有海内外微生物相关PI群供大佬合作交流。技术问题寻求帮助,首先阅读《如何优雅的提问》学习解决问题思路,仍末解决群内讨论,问题不私聊,帮助同行。
学习16S扩增子、宏基因组科研思路和分析实战,关注“宏基因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