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米为何如此好吃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混乱博物馆 Author 混乱博物馆chaosmuseum
本文转载自“混乱博物馆”,已获授权
中国是水稻种植最重要的起源地。直到今天,依然有超过半数的中国人以大米为主食。水稻对于我们的意义,因而也常常超出一种普通食物的范畴,包含更多象征。
比如长期以来宣传的著名农业科学家,几乎总是与高产、粮食安全等等问题联系在一起。只可惜,吃饱了饭的人们并不会因为吃饱了饭而满足,而是表示:不好吃。
不好吃也是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虽然南方的农科专家会表示,籼米比粳米更适合人类肠胃消化、还可以让血糖波动较小等等,好处甚多;甚至建议:虽然煮大米饭不好吃,你可以试试煎、炒、煲、粥等等方法嘛。
巧言令色总归无法阻止中国人开始对更高食味品质大米的追求。
-文字稿-
中国最好吃的大米在哪里?很多人都会回答:东北。
亚洲栽培稻有两个主要亚种:粳稻和籼稻,一般认为,主要种植于北方的粳稻,要比南方的籼稻好吃,东北产的粳米又比中国其他地方的更好吃。
在主食大米中,基本的鄙视链大致如此:
在两个亚种中都存在的糯化变种,也就是糯米(江米),早就被踢出了米饭界。
一碗好的米饭,色泽洁白晶莹,饭粒完整分明;气味清香淡雅;入口香甜,咀嚼有弹性而不粘牙、硬度适中没有渣感,持续释放香甜让人口舌生津。
人们试图定量分析其中的理化特性,建立了很多测量维度。
垩白率影响米粒完整度和外观、越小越好;蛋白质虽然可以提高营养价值,高了却会降低口感、提高垩白率;胶稠度影响米饭硬度和弹性。
这其中,一般认为直链淀粉(Amylose)含量对米饭食味品质影响最大。
直链淀粉含量高,米饭蒸煮后缺乏光泽、黏度小、硬度大,口感较差;但过低又会太黏、太软,也不算好。极端如糯米,直链淀粉含量小于2%,根本不适合做成米饭。
直链淀粉还有一个特性,让米饭冷却后变硬、板结,难以下咽,这也不符合现代人的饮食习惯。
所以优质粳稻的国家标准规定直链淀粉含量在14%到20%之间,真正优秀的粳米一般在17%左右,著名的五常大米品种五优稻4号(稻花香2号)大约在16.6%。
不过这些并不是东北大米更好吃的证据。正相反,是人们首先觉得这类稻米好吃,再通过相关性分析寻找对应的理化指标,用来指导育种和农艺技术。
比如直链淀粉的合成,主要通过水稻第六染色体上的蜡质基因(Wx),编码颗粒性淀粉结合酶(GBSS I)进行调控。在这个位点的基因型不同,直链淀粉含量也天差地别。
理论上,只要找准了基因,就很容易控制稻米的品质。不过在现实中,人们对这当中的准确机制依然缺乏足够了解,目前还是要依靠传统育种经验和农艺技术。
比如说东北的自然环境,也是东北大米美味可口的重要条件。不过更具决定性的因素依然是品种。
东北大米和雄踞于大米鄙视链顶端的日本大米系出同源。日本的主食只有大米,几乎都是粳米,他们在二十世纪初就开始了对粳稻的科学育种,培育了大量的优秀品种。
日据时期,日本的水稻种子在东北生根发芽,直到1950 年代中国本土的农技人员开始自行育种,依然选择了大量日本品种作为亲本来源。
在60年代以后,东北的常规粳稻曾经为了提产,和籼稻经历过一番杂交,然而最新的研究表明,来自日本品种的基因贡献依然超过60%。
比如五优稻4号(稻花香2号)的祖辈近畿34,也是越光米的母本。越光不但是日本种植最广、品质最稳定的稻种,也是很多60年代后新诞生的特级大米的亲本。
从某种意义上讲,东北大米和日本大米还是一家子,只不过她们起名字的风格实在相差太远,让人完全不敢相认。
猜你喜欢
10000+:菌群分析 宝宝与猫狗 梅毒狂想曲 提DNA发Nature Cell专刊 肠道指挥大脑
文献阅读 热心肠 SemanticScholar Geenmedical
16S功能预测 PICRUSt FAPROTAX Bugbase Tax4Fun
生物科普: 肠道细菌 人体上的生命 生命大跃进 细胞暗战 人体奥秘
写在后面
为鼓励读者交流、快速解决科研困难,我们建立了“宏基因组”专业讨论群,目前己有国内外5000+ 一线科研人员加入。参与讨论,获得专业解答,欢迎分享此文至朋友圈,并扫码加主编好友带你入群,务必备注“姓名-单位-研究方向-职称/年级”。PI请明示身份,另有海内外微生物相关PI群供大佬合作交流。技术问题寻求帮助,首先阅读《如何优雅的提问》学习解决问题思路,仍末解决群内讨论,问题不私聊,帮助同行。
学习16S扩增子、宏基因组科研思路和分析实战,关注“宏基因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