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篇文章说出了研究生和导师的相处真谛……

宏基因组 2023-08-18

作者:北京邮电大学杨义先教授


告研究生新生书

各位新同学,大家好!
首先祝贺各位在刚刚结束的考研竞争中过关斩将,收获了人生的又一次成功!今天借此喜庆之日,顺便说几句心里话,也算是送给各位的见面礼吧。
(1)什么是研究生?研究生就是做研究的学生,因此,大家不要再把本科阶段的“视分如命”传统带进来。从今以后,请大家记住:“考试,60分万岁;研究,90分及格!”若有某研究生给导师报喜说:“老师我已经超额多上X门课程,并考试得满分”,那么,导师也许会把他当作可爱的小傻瓜,你不会来夺此头衔吧?
当然,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包括课程、学分、考试和论文等所有要求都必须首先满足!特别提醒各位,研究生的论文是“干”出来的,而不是埋头“写”出来的,更不是“抄”来的!抄袭论文很危险,害人害已,后果不堪设想
(2)导师将教给你什么?导师不再教你更多的知识,因为,在知识爆炸的时代,即使是天才,他所能掌握的知识也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从小到大,你被灌输的知识已经够多了,现在是该你学会“如何自己学习知识”的时候了!导师将重点培养你的三种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社会适应能力。
当然,还有一点,导师也许将把自己多年失败的教训毫不隐瞒地展示给你,以使你不再重蹈覆辙。成功者的经验很难被复制,但是,他的失败却足以借鉴。
(3)如何给自己定位?定位不清,害死人!虽然每个人都有“顶天”和“立地”两种选择;但能“顶天”之人,毕竟是少数;绝大部分人将“立地”!若你没特别的理论研究天赋,不能成为“顶天”的科学家,那就建议你老老实实瞄准“立地”的工程师。科学家和工程师都同等重要,不必再分高低贵贱。
社会并不急需“既能做一些不痛不痒的项目,又能发表几篇不三不四的论文”的所谓通才,强劲的社会竞争力是检验学生培养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
(4)什么兴趣值得付出代价?并非所有兴趣都该纵容,许多研究生误解了“兴趣是成功之母”,并常常拿“兴趣”来作为挑肥拣瘦的借口。如果有足够的胆量,那么,独门兴趣(如,扎克伯格的Facebook等)才值得死盯,因为,这样的兴趣要么送你上天堂,要么拉你下地狱。人生有此机会一搏,也不全是坏事!
但是,大众化兴趣(比如,我更擅长单片机、我的本科专业更适合…、我学过XX课程等)就应该服从真实需求,必要时劝君忍痛割爱,否则成功将与你无缘,毕竟今后是你要去适应社会,而不是社会来适应你!其实,咬住大众化兴趣不放者要么是想偷懒,要么是没自信。当然,所有生活兴趣都是值得享受的,工作兴趣与生活兴趣不要混为一谈。
(5)态度到底有多重要?态度决定一切!只要态度出了问题,再加上研究生都有极高的智商,那么,稍稍发力,就能让任何导师“理屈词穷”,比如,可以轻易严格证明“研究生做项目是在给导师打工”、“导师在论文中的署名不合理”、“我的论文创新性已经足够毕业”等等。
面对如此辩才,导师只能尽力而为,实在无奈,也只好弃权。多年的事实证明,能力弱和态度差常常相伴而生,也许正是因为态度差,才导致能力弱吧。“小事愿干,中事能干,大事敢干”是研究生的基本要求。
(6)“尽力而为”与“竭尽全力”的区别到底有多大?“尽力而为”者用99.99%(=A)的力气去做事,“竭尽全力”者用100.01%(=B)的力气去做事。表面上看A@B,但是,当若干个A相乘时,将有A´ A´ A´…=0, 而若干个B 相乘时B´ B´ B´…=¥。各位新同学明白了吗?如果你一生都“尽力而为”的话,那么,你将收获零;如果你一生都“竭尽全力”的话,那么,你将收获巨大成功!
(7)做啥课题真的很重要吗?从学习知识的角度来说,做啥课题确实有区别;但是,从培养能力角度来看,其实啥课题的效果都一样。别忘了,如今已是“重能力,而轻知识”的年代!过度区分是所有矛盾的根源,过度关注细节差异者永远也得不到满足。另外,如果在某段时间内,被安排从事一个自己不了解或不擅长的课题,那你为何不把它当成一种挑战,以此来锻炼和培养自己的“适应”和“学习”的能力呢?
(8)高分学生为什么容易成低能?过去多年的事实反复证明:保研学生和考研高分的学生,更容易在研究生阶段成为低能学生。这个看似矛盾的现象,其实有其必然。
原因1,个别高分学生总是习惯以讲课和考试的思维去考虑问题,从小到大,他/她的成就感也主要来自于各类考试,因此,没有考试,不能得分的事情(比如,科研)他们都下意识地抵制或恐惧。
原因2,读研前,几乎都是别人来向他/她请教有关学习和考试的问题,这就无形中使他/她感觉过于良好,因此,一旦有不懂的科研事项,就很难放下架子去向别人(特别是那些考试成绩较差的人)请教,当然,久而久之就会落后甚至被无情地淘汰。
原因3,过于精通本科阶段的循序渐进方法,更难适应研究问题时的跳跃创新,以为科研也要把所有准备工作都做好后,才能开始。
原因4,过于企望本科考试优势能够顺利过渡到研究生的科研阶段,因此,思想包袱更重,更不敢面对新挑战。
同学们,今天的见面礼可不能白送哟!希望毕业时,大家能够以自身的杰出成就来回母校,更希望大家今后走向社会为国争光,期待着那一天的到来!
谢谢!

告研究生导师书
第1条)教师出路千万条,安全执教第一条;自保不周全,亲人两行泪!啥意思?嘿嘿,你懂的!各位上有老,下有小,中间还有一个宝(配偶);就算你不怕死、不要命,也该为他人考虑嘛!
第2条)学生是亲人,弟子是亲人,爹妈儿女也是亲人,白头偕老的爱人更是亲人别拿一类亲人去伤害另一类亲人,其实那不公平!若有人非要故意制造一些典型,那你笑看他们自己去煽情吧!
第3条)学校的事重要,学生的事重要,家里的事情也重要;工作重要,生活重要,身体健康更重要;别因一种重要而忽略另一种重要,其实那样不地道!若有人非要给你戴高帽,嘿嘿,劝君一摆手:不要,不要!
第4条)与时俱进,活到老,学到老。你曾经的辉煌毋庸置疑,但社会在飞速发展,技术在不断更新,新的挑战随时涌现,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你若不能紧跟形势,就会被边缘化,更会误人子弟。提醒一下,你有许多东西搞不懂,你需要向其它导师学习,甚至向研究生学习!
第5条)研究生培养的手段,应服务于目标。社会满意度是人才培养的唯一且永恒目标,你有义务通过各种手段,大幅提高学生进入社会后的竞争力。只要有利于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学生,就该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让他人说去吧。培养研究生的目的,不是为了赢得某些领导的肯定,而是为社会培养有用之才!
第6条)全面理解创新内涵,重点培养创新能力。撰写论文、出版著作、研究高精尖课题等,都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但实用产品开发、系统集成项目、软课题研究、成果转化等,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它们不能被否认,甚至被歪曲。创新能力的培养既可在校内完成,更可通过校企合作完成。
第7条)放下架子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导师称谓确实令人崇敬,但若优越感过强,将害人害已。每个人都该努力适应社会,而不是让社会来适应他。
你能从自己做起,为学生树立榜样吗?项目谈判时,你能低头当好乙方吗?在欣赏自己的长处时,能尊重他人的短处吗?在重视纵向项目时,能不轻视横向项目吗?在取得理论成果时,能不藐视技术吗?能真心帮助暂时不如自己的同事吗?能真心佩服比自己强的其它老师吗?能时时事事转换角色吗?伙计,你的一举一动,可都是你学生的最好教材哟。
第8条)以身作则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在激烈竞争的社会里,特别是在理工科行业里,没团队就几乎不可能有成功。“兵、将、帅”在任何团队中都不可缺少。团队精神既包括“挂帅”的智慧,也包括“做将”的勇气,更包括“当兵”的情怀。
导师的如下行为,将严重影响研究生的团队精神培养:不挂“帅”吾宁死,那怕自身根本就不是帅才;若做“将”就只图清闲,不愿意面对任何攻坚;若当“兵”则懒散闲,放任自流,完全不顾团队的集体利益和自己应尽的义务。相信个别导师的这种行为,将不会得到研究生的认可,甚至可能被学生传为笑谈,当成反面教材。
 第9条)“宽是害、严是爱”也适用于研究生培养,当然得因人而已,适当把握好度。师生是永远的利益共同体,即使毕业后,学生的成功,导师也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处处迁就,肯定不是培养优秀研究生的好方法,虽然这样做可能会暂时获得某些学生的好感。
所谓“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就是要求导师像严父对待自己的儿子一样,敢于逼其成功!当然,对个别学生,你也要做好“一日为师,终生为孙”的准备;其实,那时你连孙子都不如,世上哪有爷爷坑害孙子的事!
第10条)不是“成功才幸福”而是“幸福才成功”。成功很容易被片面有形化,比如,升职称、拿大奖、当选院士等。“有形成功”确实能带来短暂的幸福,但是,过于看重“有形成功”其实就是对自己幸福的不负责。上帝其实很公平,鱼和熊掌很难兼得,只要你踏踏实实,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沿着自己心中的理想之路,你就能一边前进,一边幸福地享受沿途风光。
第11条)树立阳光心态应从导师做起。人人都在追求幸福,但有人却永远也找不到幸福;其实幸福就在每个人的心里。心态不良者看世间万物都不顺眼,消极悲观者不但自己活得累,也会严重污染生活环境,他们既毁灭了自己的幸福,更连累了身边的亲朋好友。“小事靠勤、中事靠能,大事靠德”,要想做一个好导师,必须以积极的心态在勤、能、德三个方面为学生垂范。
第12条)把钢加在刀刃上,重视培养研究生的综合素质。研究生毕业后,彼此之间的智商差别相对有限;但是,情商方面,可能就天壤之别了。而情商的高低,在毕业生后的职业生涯中,将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花大力气提高研究生的情商,是事半功倍的最佳选择。
以上胡说八道,仅供各位导师参考。
哦,对了,随便再提醒一下:别以为有个专门节日就洋洋得意了;其实只有弱者才有自己的节日,比如,儿童节、妇女节等。当然,话又说回来,老子曰:柔弱胜刚强嘛!
— The end —

猜你喜欢

10000+:菌群分析 宝宝与猫狗 梅毒狂想曲 提DNA发Nature Cell专刊 肠道指挥大脑

系列教程:微生物组入门 Biostar 微生物组  宏基因组

专业技能:学术图表 高分文章 生信宝典 不可或缺的人

一文读懂:宏基因组 寄生虫益处 进化树

必备技能:提问 搜索  Endnote

文献阅读 热心肠 SemanticScholar Geenmedical

扩增子分析:图表解读 分析流程 统计绘图

16S功能预测   PICRUSt  FAPROTAX  Bugbase Tax4Fun

在线工具:16S预测培养基 生信绘图

科研经验:云笔记  云协作 公众号

编程模板: Shell  R Perl

生物科普:  肠道细菌 人体上的生命 生命大跃进  细胞暗战 人体奥秘  

写在后面

为鼓励读者交流、快速解决科研困难,我们建立了“宏基因组”专业讨论群,目前己有国内外5000+ 一线科研人员加入。参与讨论,获得专业解答,欢迎分享此文至朋友圈,并扫码加主编好友带你入群,务必备注“姓名-单位-研究方向-职称/年级”。PI请明示身份,另有海内外微生物相关PI群供大佬合作交流。技术问题寻求帮助,首先阅读《如何优雅的提问》学习解决问题思路,仍未解决群内讨论,问题不私聊,帮助同行。

学习16S扩增子、宏基因组科研思路和分析实战,关注“宏基因组”

点击阅读原文,跳转最新文章目录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