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人最多的合法毒品
1、为啥有的人一直抽烟照样活到90岁?有的人从不抽烟却得了肺癌?
这是一个概率问题。凡事都有幸存者偏差,你看到的只是个例,但不代表大数据也是这样。
已知:
中国每10万个抽烟的人里,有150人死于肺癌。
而每10万个不抽烟的人里,只有50人死于肺癌。
你只看到剩下的9万多烟民没死于肺癌,却忽视了一个更明显的规律——
吸烟者死于肺癌的几率,是不吸烟者的3倍。
嫌这个数字不够大?这还只是死亡率。
如果算患病率,是13~23倍。
而死于肺癌的人里,10个男的有8个都吸烟,10个女的有4个都吸烟。
这个比例远高于中国男性吸烟率52.1%,和中国女性吸烟率2.7%。
其他烟草相关疾病以此类推。
2、抽烟真的是“为国家做贡献”吗?
以2014年为例,我国烟草实现利税高达10517.6亿元。
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2014年烟草使用在中国造成的经济总损失约为3500亿元。
其中,治疗烟草相关疾病的直接损失为530亿元,而间接损失(包括吸烟相关疾病导致的生产力损失)约为2970亿元,是直接损失的5倍以上,占当年GDP的0.55%。
另外这份报告预测,如果中国吸烟率仍然居高不下,2030年死于烟草的人数将增加到200万人,2050年增加到300万人,本世纪之内会有2亿中国人死于烟草相关疾病!
3、戒烟是怎样一个过程?(来源知乎:杨子虚)
20年烟龄,去年戒烟,已经保持了一年了。
人生中的第一口烟是小学时候跟一起去游戏厅诈币的狐朋狗友一起抽的,2块钱一包的555,呛,难闻,逞强抽了一大口进去,眼泪在眼眶里转着,强忍着没流出来。 高中时烟瘾很大,为了抽烟躲过厕所,爬过顶楼,抽烟的时候会夹着烟头朝下,把手指熏黄,这样上自习的时候闻一下手指上的烟味,可以缓一缓。
去北方上学以后烟瘾被治了不少,因为北方的冬天窗户是冻住打不开的,只能去水房抽烟,但这时候我网瘾比烟瘾重,慢慢的抽烟量被控制住了。 工作以后比较放飞自我了,抽的烟也从白沙变成七星,最后变成万宝路。一天一包或者两天一包的样子。
戒烟的理由?首先是身瘾慢慢没有了,更多的是心瘾。我的工作是做研发的,工业园里面都是禁烟的,我慢慢发现如果大家都不抽烟的话,我是可以忍住(或者忘记)抽烟这回事的。但是如果我看到旁边人抽烟,或者从电视电影画面里看到人抽烟,我就会忍不住。 其次是我咖啡因成瘾问题更严重了……每天早上一杯咖啡,一天5瓶左右的可乐(后来改成了零度),替代了尼古丁的成瘾。 再然后我前女友一根接一根抽烟的样子,让我突然可以从一个上帝视角看到自己当年烟瘾很重的样子,然后被迫抽了很多二手烟以后,慢慢也越来越不喜欢闻烟味了。
最后就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整个2017年,我们全家都被我爸爸的身体健康问题整得濒临崩溃,他年轻时候抽烟喝酒都毫无节制,60多岁身体就很差了,去年更是连续住了六次院。 最严重的一次被送进了ICU,而我就做守夜的家属,在ICU的走廊里睡了一晚地铺。 那种感觉怎么说呢,网络时断时续,两侧是冻死人的穿堂风,长椅早早地被别人霸占,而我第二天还要正常去上班。
护士间或会从ICU里出来大喊“某某某的家属在吗?”然后就有各种人生百态上演。 那一夜真的让我很多观念都发生了改变,在之后漫长的几个月里,我又目睹了当年那个父权威严、盛气凌人的父亲,突然病得毫无尊严地被人摆弄来去,我第一个决定就是要把烟酒都戒掉。
到这个月,我已经戒烟超过一年了。
感觉第一是焦虑变少了。以前我以为抽烟可以缓解焦虑,但事实上是,不抽烟我压根儿就不会那么焦虑。
第二是能闻到烟味的刺鼻了。我记得考研的时候我抽烟也挺凶的,然后当时同自习室有个女孩子还挺合眼缘的,终于有一次在走廊上碰到了,于是我就过去搭讪了,结果挺失败的……可能就是因为当时我刚刚抽完烟出来,然后一身烟味,所以她特别不明显的皱了一下眉头,然后就果断没戏了。现在我也能闻到抽烟的人身上那股刺鼻的味道了,原来……我以前一直都那样……
第三是省钱了……
4、戒烟的过程感觉很困难,怎么办?
戒烟2周时,会出现头晕、头痛、焦虑、饥渴、萎靡不振等戒断症状,也是最容易复吸的危险时期。
这时候一定要稳住,尽量多去电影院、商场等禁烟的场所,寻求朋友和家人的支持。
必要时,还可拨打全国戒烟专线400-888-5531或公共卫生服务热线12320。多看戒烟相关的图书也有帮助。
免责申明: 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来源:食药合理健康、网络,不作商业用途,仅作交流学习,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敬请谅解,联系我们删除
猜你喜欢
10000+:菌群分析 宝宝与猫狗 梅毒狂想曲 提DNA发Nature Cell专刊 肠道指挥大脑
文献阅读 热心肠 SemanticScholar Geenmedical
16S功能预测 PICRUSt FAPROTAX Bugbase Tax4Fun
生物科普: 肠道细菌 人体上的生命 生命大跃进 细胞暗战 人体奥秘
写在后面
为鼓励读者交流、快速解决科研困难,我们建立了“宏基因组”专业讨论群,目前己有国内外5000+ 一线科研人员加入。参与讨论,获得专业解答,欢迎分享此文至朋友圈,并扫码加主编好友带你入群,务必备注“姓名-单位-研究方向-职称/年级”。PI请明示身份,另有海内外微生物相关PI群供大佬合作交流。技术问题寻求帮助,首先阅读《如何优雅的提问》学习解决问题思路,仍未解决群内讨论,问题不私聊,帮助同行。
学习16S扩增子、宏基因组科研思路和分析实战,关注“宏基因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