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D:5-氨基水杨酸治疗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真菌菌群的变化
5-氨基水杨酸治疗后UC患者真菌菌群的变化
Alteration of Fungal Microbiota After 5-ASA Treatment in UC Patients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mpact Factor 4.261】
DOI:https://doi.org/10.1093/ibd/izz207
发表日期:2020-03
第一作者:Xu Jun(徐俊)1,2,3
通讯作者:Liu Yulan(刘玉兰 主任医师, liuyulan@pkuph.edu.cn)1,2
主要单位:
1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 Peking University People’s Hospital, Beijing, China)
2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免疫介导消化疾病研究中心(Clinical Center of ImmuneMediated Digestive Diseases, Peking University People’s Hospital, Beijing, China)
3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中心实验室(Institute of Clinical Molecular Biology & Central Laboratory, Peking University People’s Hospital, Beijing, China)
写在前面
分享标题:IBD: 5-氨基水杨酸(5-ASA)治疗后UC患者真菌菌群的变化
关键字:溃疡性结肠炎(UC),5-ASA,黏膜微生物,真菌菌群紊乱
导读
目前已有多项关于药物影响肠道菌群组成的研究,然而,UC患者最常使用的临床治疗药物——5-ASA对于UC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未见报道。细菌、真菌、寄生虫和病毒都是肠道微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IBD的发病机制研究中,真菌菌群的作用往往处于次要地位。本研究则是重点关注5-ASA对于UC患者肠道真菌菌群的作用。
背景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包含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宿主免疫与肠道微生物的相互作用的紊乱在IBD的发病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目前有众多研究都在探索IBD患者肠道菌群的特点;但值得注意的是,绝大多数入组的患者都有使用5-ASA、硫唑嘌呤等药物治疗;然而,药物对于菌群的肠道菌群的作用在大多数研究中都被忽视。
有研究报道柳氮磺吡啶(SASP)能重塑三硝基苯磺酸(TNBS)肠炎小鼠的肠道菌群。SASP的化学结构中含有磺酸基团具有抗微生物的作用,因此SASP理应具有影响肠道菌群结构的特点。然而,5-ASA是UC患者最常使用的临床治疗药物,但其对UC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尚未见报道。本研究重点关注5-ASA对于UC患者肠道真菌菌群的作用。
结果
受试者临床资料
表1 探索性研究中UC患者的人口学和临床数据特点
该部分研究属于横向研究,入组的患者根据是否使用药物治疗,被分为UC未治疗组(Treatment-Naive)和5-ASA治疗组(5-ASA-Treated)。两组患者的性别有显著性差异(将在验证性研究中予以讨论)。依据Mayo评分,患者肠黏膜病变的严重程度被分为正常和非活动,轻度,中度和重度,各类患者比例相似。依据Montreal分型 (E1, proctitis; E2, leftsided; or E3, extensive)将患者的病变部位分为E1、E2和E3型,各类型患者比例相似。
表2 验证性研究中UC患者在5-ASA治疗前后人口学和临床数据特点
在探索性研究中,有10名未治疗的UC患者(Treatment-Naive)接受了课题组随访并纳入验证性研究。在验证性研究中,我们对UC患者治疗前后的人口学和临床数据进行了采集和分析。5-ASA治疗后,Mayo评分显著下降。病变严重的患者比例未0%,多数患者严重程度变为中度或轻度。该数据证实了5-ASA在UC患者治疗中的有效性。
5-ASA治疗后UC患者真菌菌群的多样性变化
Alteration of fungal diversity in UC patients after 5-ASA treatment
(1) 探索性研究中未治疗的和5-ASA治疗的UC患者之间的真菌多样性差异
我们比较了20名未治疗患者和37名5-ASA治疗UC患者的真菌菌群alpha多样性,包括Shannon、Richness和Simpson指数(图1a、1b和1c)。未治疗的UC患者中,与非炎性黏膜(UN)相比,在炎性黏膜(UI)中真菌菌群具有较高的丰富性,但均匀性较低。beta多样性分析表明,UN和UI组中的样本分群明显(Adonis p=0.0002,图1d)。我们进一步分析了未治疗和5-ASA治疗UC患者炎性黏膜(UI和AI)中的真菌特点。与 UI 组相比,AI 组中的Shannon指数更高(p=0.010)。此外,真菌β多样性显示所有样品的炎性黏膜中具有治疗特异性聚类(Adonis p=0.008,图1d)。
(2) 验证性研究中UC患者进行5-ASA治疗后真菌多样性的改变
在验证性研究中,我们进一步分析了10名接受随访的UC患者的肠黏膜真菌多样性。与5-ASA治疗前非炎性黏膜(preN)相比,治疗前的炎症黏膜(preI)中真菌richness较高(p=0.022),但均匀性较低(尽管不显著)(图1e、1f和1g)。对β多样性的分析表明,preN和preI组样本有明显的分群(p=0.011,图1h)。这些数据表明,在治疗前,UC患者在非炎性和炎性黏膜中真菌组成有显著差异。与preI组相比,5-ASA治疗后postI组炎性黏膜的富集度降低,但postI组的均匀度增加(虽然不显著)(图1D和1E)。此外,在5-ASA治疗后,在postN和postI组的样本在PCoA中没有明显的样本聚类,这反映了5-ASA治疗后非炎性和炎性黏膜中真菌成分的相似性。
图1. 探索性研究与验证性研究中UC患者黏膜真菌菌群多样性
图1. 探索性研究与验证性研究中UC患者黏膜真菌菌群多样性。探索性研究中UC患者真菌α多样性(a,香农指数;b,丰富度指数;c,辛普森指数)。(d)探索性研究中,基于Unifrac距离的真菌β多样性主坐标分析(PCoA)。UN,未治疗UC患者的非炎症性黏膜;UI,未治疗UC患者的炎性黏膜;AN,5-ASA治疗的UC患者的非炎症性黏膜;AI,5-ASA治疗的UC患者的炎症黏膜。验证性研究中UC患者真菌α多样性(e,香农指数;f,丰富度指数;g,辛普森指数)。(h)验证性研究中,基于Unifrac距离的真菌β多样性PCoA。preN,5-ASA治疗前UC患者的非炎性黏膜;preI,5-ASA治疗前UC患者的炎性黏膜;post-N,5-ASA治疗后UC患者的非炎性黏膜;postI,5-ASA治疗后UC患者的炎性黏膜。p<0.05,p<0.01,p<0.001,*p<0.0001,无显著性(ns)。
5-ASA治疗后UC患者真菌菌群的组成变化
Alteration of fungal composition in UC patients after 5-ASA treatment
(1) 探索性研究中未治疗的和5-ASA治疗的UC患者真菌成分的差异
与已有研究报道一致,Ascomycota是被鉴定的OTUs中最主要的真菌门(图2a)。在5-ASA治疗之前,在门水平上,UI组中的 Ascomycota的丰度低于UN组。在属水平上,UI组中的Scytalidium、Sporidiobolus、Vanrija和Verticillium的丰度高于UN组(图2b)。为了研究5-ASA治疗对真菌微生物群的影响,我们分析了炎性黏膜中的真菌成分。我们比较了UI和AI组中的真菌微生物群,包括门和属水平。我们发现,在AI组中,门水平上,Ascomycota的丰度减少,而在属水平上Mortierella、Scytalidium和Verticillium的丰度比UI组增加(图2a/b)。
(2) 在验证研究中,5-ASA治疗后UC患者真菌成分的改变
在验证研究中,Ascomycota是主要的真菌门。我们发现与preN相比,preI组的Ascomycota的丰度明显下降(图2c)。在属水平,Wickerhamomyces是占主导地位的属(图2e)。与preN组相比,Aspergillus、Morchella、Mortierella、Paecilomyces、Scytalidium显著增加,但preI组中Wickerhamomyces显著降低(图2d,2f)。
我们还评估了5-ASA治疗对真菌微生物群的影响。与5-ASA治疗前炎性黏膜(preI)相比,Ascomycota的丰度显著增加,5-ASA治疗后的炎性黏膜(postI)中Zygomycota水平下降(图2c)。在属水平,相较preI,postI组Wickerhamomyces丰度明显增加;此外,5-ASA治疗后Scytalidium、Fusarium、Sporobolomyces、Paecilomyces、Morchella和Mortierella在postI组显著减少(图2d,2f)。
图2. 探索性研究与验证性研究中的真菌菌群组成
图2. 探索性研究与验证性研究中的真菌菌群组成。探索性研究中的门(a)和属(b)水平的真菌组成。UN,未治疗UC患者的非炎症性黏膜;UI,未治疗UC患者的炎性黏膜;AN,5-ASA治疗的UC患者的非炎症性黏膜;AI,5-ASA治疗的UC患者的炎症黏膜。验证性研究中门(c)和属(d)水平的真菌组成。(e)真菌系统发育树。我们挑选了100种真菌来建造系统树。可视化是在iTOL网站上进行的(https://itol.embl.de/)。内圈的颜色代表特定的真菌门。四个外圆代表四个不同的组,并且条高显示特定OTU的丰度。(f)真菌属在验证性研究中组间差异显著。preN,5-ASA治疗前UC患者的非炎性黏膜;preI,5-ASA治疗前UC患者的炎性黏膜;post-N,5-ASA治疗后UC患者的非炎性黏膜;postI,5-ASA治疗后UC患者的炎性黏膜。
验证性研究中的组特异性真菌菌群和差异真菌菌群
Group-specific microbiota and differential fungal genus in the validation study
首先,在验证研究中分析了组特异性真菌微生物群。在我们的验证研究中,共有1344个OTU,196个OTUs由所有组共有,但不同的组也有不同的真菌微生物群。281个OTUs只存在于非炎性黏膜中,617个OTUs只存在于炎性黏膜中。515 OTUs仅存在于5-ASA治疗前的肠道黏膜中,在5-ASA治疗后有291种新OTUs定植于肠道黏膜中。这些数据表明,在炎性黏膜中定植的真菌微生物群比非炎性黏膜多;此外,在5-ASA治疗后,在非炎性和炎性黏膜中殖民的真菌微生物群较少(图3a)。
我们进一步分析了四个组的组特异性真菌属,并确定了每组中的指示物种(图3b)。我们发现,以下真菌,如Udeniomyces, Sarocladium, Rhizopus, Paecilomyces, Myrothecium, Lentinula 和Laetisaria在治疗前的炎性黏膜中富含。治疗前,Paecilomyces往往是炎性黏膜的更好指示真菌属。值得注意的是,在5-ASA治疗后,很少真菌属在非炎性或炎性黏膜中被鉴定。
此外,为了研究治疗前炎性黏膜中的真菌表征,我们比较了preI组和preN组中的真菌属。我们发现Bipolaris在preI组中显著丰富。Humicola,Blumerla,Cryptococcus,Talaromyces,Aureobasidium, Eutypella和Schizophyllum 在preI组中明显减少(图3c)。
为了探讨5-ASA治疗对炎性黏膜真菌殖民化的影响,我们比较了5-ASA治疗之前和之后炎性黏膜中的真菌属。我们发现,Chaetothyriales,Chaetomium,Latorua,Aureobasidium和Cryptococcus都被富集,但Bipolaris在5-ASA治疗后在炎性的黏膜中缺失(图3d)。在5-ASA治疗(postI)后,这些在preI组的这些缺失的真菌属在炎性黏膜(postI)中富集。我们还将postI与postN组进行比较,以展示 5-ASA 治疗后炎性和非炎性黏膜之间的差异(图3e)。在postI组和postN组之间仅发现了少量差异真菌,这表明在5-ASA治疗后,在炎性和非炎性黏膜中,有相似的真菌定植特点。
图3. 验证性研究中的黏膜特异性真菌菌群
图3. 验证性研究中的黏膜特异性真菌菌群。(a)集合图(Upset plot)显示每组的OTU计数。(b)各组黏膜中的指示物种。以属水平真菌丰度为指标进行分析。点的形状代表OTU在群体中的富集或缺失,点大小代表OTU的丰度。两组(c,preI vs preN;d,postI vs preI;e,postI vs postN)之间OTU丰度的比较分析。采用edgeR软件包进行对比分析。两组之间的差异用曼哈顿图表示。点状显示,与后一组相比,前者的OTU富集、下降或不显著。点大小表示OTU的丰度。FC,变化倍数(fold change)。
验证性研究中UC患者肠道微生物的相互作用模式
Microbial interaction patterns of UC patients in the validation study
微生物相互作用(例如细菌-真菌相互作用)对于保持微生物稳态非常重要。为了探究验证性研究中的微生物相互作用网络,我们选择了丰度前50的细菌属和丰度前20的真菌属进行相关性分析。
在5-ASA治疗之前,尽管preN组中的微生物相互作用较弱,但仍存在细菌-真菌相互作用。在这些相互作用模式中,少数Firmicutes细菌(包括Enterococcus和Lactococcus)与Escherichia-Shigella之间存在负相互作用(图4)。Propionibacterium是一种用于合成丙酸的细菌,与Escherichia-Shigella、Roseburia、Bacteroides和Subdoligranulum均呈负相关。在真菌菌群中,Wickerhamomyces与Morchella、Penicillium、Fusarium、Anaerostipes呈负相关。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在preI组中微生物相互作用更多,但细菌-真菌相互作用被打断,但细菌和真菌属之间建立的相关模式很少。
我们进一步分析了5-ASA处理后黏膜中的微生物相互作用模式。我们发现5-ASA处理后在非炎性黏膜(postN)中存在密切的细菌-真菌相互作用模式。在这种模式下,Wickerhamomyces与广泛地与Firmicutes 和Bacteroidetes产生了强烈的负性相互作用。此外,Enterococcus和Lactococcus与Ascomycota呈负相关。经过5-ASA处理后,在发炎的黏膜(postI)中重新建立了细菌-真菌相互作用模式。Propionibacterium也与Firmicutes和Proteobacteria广泛相关。此外,Enterococcus和Lactococcus与Klebsiella、Escherichia-Shigella、Parabacteroides、Bacteroides和Prevotella呈负性相互作用。这些数据表明5-ASA影响微生物相互作用模式,并且在5-ASA处理后一定程度上重建了炎性黏膜中被破坏的细菌-真菌相互作用。
图4. 验证性研究中的黏膜菌群的相互作用模式
图4. 验证性研究中UC患者的黏膜微生物相互作用模式。细菌(前50)和真菌(前20)的丰度采用Spearman检验进行交互作用分析。只有显著的相关性(p值<0.05)显示为边缘。边缘颜色表示正(绿)或负(红)相关,这取决于Spearman的相关系数。这些节点代表微生物属,它们的颜色代表微生物门。preN,5-ASA治疗前UC患者的非炎症性黏膜;preI,5-ASA治疗前UC患者的炎症黏膜;post-N,5-ASA治疗后UC患者的非炎症性黏膜;postI,5-ASA治疗后UC患者的炎症黏膜。
结论
我们观察到,在未治疗的UC患者中,炎性黏膜中病原性真菌定植增加,细菌-真菌相关性被破坏。5-ASA处理后真菌的多样性和组成发生了变化,其特征是炎性黏膜中真菌病原体的定植减少,被破坏细菌-真菌的相关性模式得以恢复。
通讯作者简介
刘玉兰,北京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消化科主任。1985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1993年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获博士学位,1995年在北京大学肝病研究所完成博士后的工作。1999-2000年在澳大利亚国家肝移植中心工作。30余年来一直从事消化系疾病的临床工作与基础研究。发表专业论文百余篇,主编专业论著多部,如《新编临床医学问答丛书消化系统疾病》、《整合肝肠病学-肝肠对话》等。擅长各种消化系统疑难疾病的。专业特长为复杂肝病和炎症性肠病的诊疗、脂肪肝的诊治、消化道早癌及食管狭窄的内镜下诊断及治疗。
学术任职:
中华老年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 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消化学分会肝胆疾病协作组 组长;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 常委兼秘书长;
北京医学会消化专业委员会及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世界卫生组织 ICD 11 专家组成员;
多项国家及省部级课题及科研成果 评审专家;
中华医学杂志等多本专业杂志 副主编、编委
Reference
Xu Jun, Chen Ning, Song Yang, Wu Zhe, Wu Na, Zhang Yifan, Ren Xinhua & Liu Yulan. (2019). Alteration of Fungal Microbiota After 5-ASA Treatment in UC Patients.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 26, 380-390, doi: https://doi.org/10.1093/ibd/izz207
猜你喜欢
10000+:菌群分析 宝宝与猫狗 梅毒狂想曲 提DNA发Nature Cell专刊 肠道指挥大脑
文献阅读 热心肠 SemanticScholar Geenmedical
16S功能预测 PICRUSt FAPROTAX Bugbase Tax4Fun
生物科普: 肠道细菌 人体上的生命 生命大跃进 细胞暗战 人体奥秘
写在后面
为鼓励读者交流、快速解决科研困难,我们建立了“宏基因组”专业讨论群,目前己有国内外5000+ 一线科研人员加入。参与讨论,获得专业解答,欢迎分享此文至朋友圈,并扫码加主编好友带你入群,务必备注“姓名-单位-研究方向-职称/年级”。PI请明示身份,另有海内外微生物相关PI群供大佬合作交流。技术问题寻求帮助,首先阅读《如何优雅的提问》学习解决问题思路,仍未解决群内讨论,问题不私聊,帮助同行。
学习16S扩增子、宏基因组科研思路和分析实战,关注“宏基因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