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MPB:湖南师大尹佳组-​乳酸菌益生菌表面粘附能力的检测

宏基因组 宏基因组 2023-08-18

为进一步提高《微生物组实验手册》稿件质量,本项目新增大众评审环节。文章在通过同行评审后,采用公众号推送方式分享全文,任何人均可在线提交修改意见。公众号格式显示略有问题,建议电脑端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下载PDF审稿。在线文档(https://kdocs.cn/l/cL8RRqHIL)大众评审页面登记姓名、单位和行号索引的修改建议。修改意见的征集截止时间为推文发布后的72小时,文章将会结合有建设性的修改意见进一步修改后获得DOI在线发表,同时根据贡献程度列为审稿人或致谢。感谢广大同行提出宝贵意见。


乳酸菌益生菌表面粘附能力的检测

Detection of Surface Adhesion Ability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李琴心1,陈雨薇1,齐益宁1,尹佳1 *


1动物肠道功能调控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生命科学学院,湖南师范大学,长沙,湖南省

*通讯作者邮箱jiayin@hunnu.edu.cn


摘要乳酸菌定植在人类胃肠道的过程中,第一步是细菌对宿主组织的粘附。细胞疏水性决定了细菌粘附能力,这是益生菌能否在动物肠道繁殖的关键。此外,细菌的自聚集能力对细菌与肠道细胞的粘附有重要影响,而共聚集通过防止病原体附着在宿主组织上来消除胃肠道病原菌的定植。本文介绍了如何在体外通过疏水和凝集实验初步检测乳酸菌的表面粘附能力。

关键词乳酸菌,疏水性,凝集能力,体外


材料与试剂

1.离心管 (1.5 ml, 5 ml)

2.记号笔

3.胰蛋白胨 (生工,A505250)

4.酵母提取物 (生工,A515245)

5.氯化钠 (上海沪试)

6.琼脂 (生工,A505255)

7.LB肉汤培养基 (生工,A507002)

8.MRS肉汤培养基 (赛默飞,CM1175)

9.十二烷 (国药,TD096801)

10.二甲苯 (国药,10023418)

11.氯仿 (国药,10006818)

12.PBS缓冲液 (国药,HYSH3025601)

13.LB固体培养基 (见溶液配方)

14.MRS固体培养基 (见溶液配方)

15.LB液体培养基 (见溶液配方)

16.MRS液体培养基 (见溶液配方)


仪器设备

1.量筒

2.玻璃棒

3.离心机 (艾本德5424)

4.紫外分光光度计 (北京普析)

5.90 mm塑料培养皿 (biosharp, BS-90-D)

6.纯水制备仪 (ELGA PURELAB系列)

7.移液枪

8.吸头 (生工,F601227)

9.烘箱 (天津泰斯特101-0AB型电热鼓风干燥箱)

10.厌氧培养箱 (Whitley,DG250)

11.超净工作台 (天津泰斯特,CJ-2D)

12.接种环 (生工,F619312)

13.高压灭菌锅 (上海庆开,GI54TW)

14.冰箱 (美菱)

15.摇床 (Eppendorf ThermoMixer C恒温混匀仪)


软件

1.Excel


实验步骤

1.制备一定浓度的乳酸菌悬液

1.1菌的复苏

将菌保从﹣80 °C冰箱取出置于冰上,用接种环以平板划线的方式将菌种接种到MRS固体培养基,37 °C恒温箱倒置培养过夜。

注:菌保拿出后要及时放回去,以免损失菌的活性。

1.2接种

用灭菌的枪头或牙签挑取平板上由单个菌生长成的单菌落,置于装有1 ml MRS培养基的1.5 ml或者2.0 ml的微型离心管里,混匀并标记。将离心管置于37 °C,摇床培18 h。

1.3菌种活化

取100 μl培养18 h的菌液转移至另一个含900 μL MRS液体培养基的微型离心管中继续培养18 h,重复此操作两次。目的是提高乳酸菌活性。

1.4扩大培养

将在微型离心管中培养的菌液转入装有50 ml MRS液体培养基的灭菌小锥形瓶中,37 °C培养箱培养18 h。

注:以上过程都要在超净工作台上进行,需要严格无菌操作。

1.5离心

将培养了18 h的乳酸菌菌液以3,000 g的速度离心10分钟,弃去上清液。

1.6洗涤

加入等量灭菌后的PBS缓冲液,重悬混匀,以3,000 g的速度离心10 min,重复此步骤2-3次。加入少量PBS缓冲液并重悬混匀。

1.7调节浓度

以一定比例将乳酸菌菌液与PBS缓冲液混合,使混合溶液在600 nm的波长下OD值在0.8左右,记为A0

2.测定细胞疏水性

2.1将1 ml的疏水剂 (十二烷、二甲苯或氯仿等) 分别加入到3 ml的乳酸菌悬液中,充分混匀。每种疏水剂至少设立三个平行组。

2.2室温下静置20 min,使有机相和水相分离。

2.3去除有机相,以PBS缓冲液为对照在600 nm下测定水相的OD值,记为At

2.4重复实验至少三次并计算。Hydrophobicity (%) = [ (A0-At) / A0 ] × 100%;(疏水性分为低:0~29%、中:30%~59%和高:60~100%) (Niederle. et al., 2019)

3.测定细胞自凝集能力

取4 ml调节浓度后的乳酸菌悬液充分混匀,室温孵育5 h。吸取1 ml菌悬液,以PBS缓冲液作为对照在600 nm下测定OD值,记为At

实验重复三次并计算:Auto-aggregation (%) =1-At /A0×100% (Del Re. et al., 2000)

注:孵育5 h后取菌悬液时,取表面菌液,禁止吹打,保持菌液静止。

4.测定细胞共凝集能力

4.1制备病原菌的菌悬液

1)将病原菌 (如S. aureus ATCC 25923, S. typhimurium ATCC 14028,和L. monocytogenes ATCC 19113) 在LB液体培养基中37 °C培养18 h。

2)离心

将培养了18 h的菌液以3,000 g的速度离心十分钟,弃去上清液。

3)洗涤

加入等量灭菌后的PBS缓冲液,重悬混匀,3,000 g离心10 min,重复此步骤2-3次。加入少量PBS缓冲液并重悬混匀。

4)调节浓度

以一定比例将菌液与PBS缓冲液混合,使混合溶液在600 nm的波长下OD值在0.8左右,记为A0

4.2将各乳酸菌悬浮液和致病菌悬浮液等体积 (2 ml) 混合,在室温下静置孵育5 h。在相同生长条件下培养含4 ml单菌悬液的对照组,在600 nm下测定OD值。实验重复三次并计算:Co-aggregation (%) = [ (Ax+Ay) /2 - A (x+y) ] / (Ax+Ay) × 100%;(Ax和Ay代表两个细菌悬液的吸光度,A (x+y) 意味着混合细菌悬液的吸光度。) (Xu. et al., 2009)


结果与分析

1.疏水


表1. 4株乳酸菌疏水性质的检测 (Chen. et al., 2020)

菌株名

疏水

十二烷

氯仿

二甲苯

HSM-1

97.8±0.6%a

82.5±5.5%b

92.6±1.2%a

HSM-10

97.9±1.4%a

84.5±4.0%b

94.6±1.0%a

HSM-14

97.1±0.7%a

75.0±7.1%b

93.4±1.5%a

HSM-18

86.8±3.8%b

97.1±0.7%a

84.8±1.9%b

注:数据为平均数±标准差 (n = 3) ,同一行内不同上标字母的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细胞疏水性是益生菌通过清除肠道病原体,粘附肠道上皮细胞,定植胃肠道发挥益生菌有益作用的前提。疏水性分析表明,四株菌株均具有高疏水性 (表1) 。HSM-1,HSM-10和HSM-14 在十二烷和二甲苯的疏水性高于在氯仿中,但在氯仿中HSM-18的疏水性 (97.1±0.7%) 高于十二烷 (86.8±3.8%) 和二甲苯 (84.8±1.9%) 。因此,实验表明四株菌株均具有高疏水性,其中HSM-10具有最高的疏水性。

2.自凝集和与病原菌的共凝集


表2. 4株乳酸菌自凝集与共凝集性质的检测 (Chen. et al., 2020)

菌株名

自凝集与共凝集

自凝集

金黄色葡萄球菌

沙门氏菌

李斯特菌

HSM-1

59.9±4.9%a

52.0±14.9%a

17.1±6.3%a

25.2±3.8%ab

HSM-10

63.5±13.1%a

35.7±2.3%a

16.2±4.2%a

37.6±8.1%ab

HSM-14

16.5±4.1%b

51.1±13.1%a

28.0±3.0%a

38.1±12.7%a

HSM-18

23.7±2.3%b

52.1±2.9%a

14.5±4.7%a

22.7±5.0%b

注:数据为平均数±标准差 (n = 3) ,同一行内不同上标字母的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潜在的益生菌应具有在肠道定植和阻止致病菌的定植的能力。细胞的自聚集能力对肠细胞的粘附和避免病原体的定植做出了重要贡献。而细菌的共聚集能力通过阻止它们粘附宿主组织来消除胃肠道病原体。

在4株检测的乳酸菌菌株中,HSM-1和HSM-10的自凝集能力最好,分别为59.9±4.9%和63.5±13.1% (表2) 。相对而言HSM-14和HSM-18的自凝集能力较低 (分别为16.5±4.1%和23.7±2.3%) 。

四株菌株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均表现出较高的共凝集能力 (分别为52.0±14.9%,35.7±2.3%,51.1±13.1%,52.1±2.9%) 。HSM-10和HSM-14对李斯特菌具有高共凝集能力,其次是HSM-1和HSM-18。而对于沙门氏菌,只有HSM-14表现出高的共凝集能力。

HSM-1、HSM-10、HSM-18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共聚集均超过50%,效果优于鼠伤寒和单核增生L.。


溶液配方

1.LB固体培养基1,000 ml


序号

试剂

质量/体积

1

LB培养基粉末

25 g

2

琼脂粉

12.5 g


2.MRS固体培养基1,000 ml


序号

试剂

质量/体积

1

MRS培养基粉末

52 g

2

琼脂粉

14.4 g


3.LB液体培养基1,000 ml


序号

试剂

质量/体积

1

LB培养基粉末

25 g


4.MRS液体培养基1,000 ml


序号

试剂

质量/体积

1

MRS培养基粉末

52 g


MRS培养基灭菌温度为115 °C、20 min,LB培养基、锥形瓶等灭菌温度为120 °C、20 min。


致谢

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31700004) ,全国大学生平台创新和创业培训项目(S202010542046) ,湖南省科技厅创新人才与平台计划 (2019RS5001) ,湖南创新型省份建设专项经费 (2019RS3022) 的支持。


参考文献

1.Chen, T., Wang, L., Li, Q., Long, Y., Lin, Y., Yin, J., Zeng, Y., Huang, L., Yao, T., Abbasi, M. N., Yang, H., Wang, Q., Tang, C., Khan, T. A., Liu, Q., Yin, J., Tu, Q., & Yin, Y. (2020). Functional probiotics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from Hu sheep milk. BMC microbiology, 20(1), 228.

2.Del Re, B., Sgorbati, B., Miglioli, M., & Palenzona, D. (2000). Adhesion, autoaggregation and hydrophobicity of 13 strains of Bifidobacterium longum. Letters in applied microbiology, 31(6), 438–442.

3.Niederle, M. V., Bosch, J., Ale, C. E., Nader-Macías, M. E., Aristimuño Ficoseco, C., Toledo, L. F., Valenzuela-Sánchez, A., Soto-Azat, C., & Pasteris, S. E. (2019). Skin-associated lactic acid bacteria from North American bullfrogs as potential control agents of Batrachochytrium dendrobatidis. PloS one, 14(9), e0223020.

4.Xu, H., Jeong, H. S., Lee, H. Y., & Ahn, J. (2009). Assessment of cell surface properties and adhesion potential of selected probiotic strains. Letters in applied microbiology, 49 (4), 434–442.

猜你喜欢

10000+:菌群分析 宝宝与猫狗 梅毒狂想曲 提DNA发Nature Cell专刊 肠道指挥大脑

系列教程:微生物组入门 Biostar 微生物组  宏基因组

专业技能:学术图表 高分文章 生信宝典 不可或缺的人

一文读懂:宏基因组 寄生虫益处 进化树

必备技能:提问 搜索  Endnote

文献阅读 热心肠 SemanticScholar Geenmedical

扩增子分析:图表解读 分析流程 统计绘图

16S功能预测   PICRUSt  FAPROTAX  Bugbase Tax4Fun

在线工具:16S预测培养基 生信绘图

科研经验:云笔记  云协作 公众号

编程模板: Shell  R Perl

生物科普:  肠道细菌 人体上的生命 生命大跃进  细胞暗战 人体奥秘  

写在后面

为鼓励读者交流、快速解决科研困难,我们建立了“宏基因组”专业讨论群,目前己有国内外5000+ 一线科研人员加入。参与讨论,获得专业解答,欢迎分享此文至朋友圈,并扫码加主编好友带你入群,务必备注“姓名-单位-研究方向-职称/年级”。PI请明示身份,另有海内外微生物相关PI群供大佬合作交流。技术问题寻求帮助,首先阅读《如何优雅的提问》学习解决问题思路,仍未解决群内讨论,问题不私聊,帮助同行。

学习16S扩增子、宏基因组科研思路和分析实战,关注“宏基因组”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PDF审稿,或浏览器直接访问下载链接:http://210.75.224.110/github/MicrobiomeProtocol/04Review/210305/2003725JiaYin952630/protocol2003725final.pdf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